交通方面有52B號专线小巴,来往粉岭站及鹤薮,途中經過流水響水塘。 在新界東北的八仙嶺郊野公園一帶,處處是藏身於高山低谷的秘境,只要花幾個小時深入綠林山谷,穿越山徑,便會發現隱秘風光近在咫尺。 山徑始於密林蔥鬱的蝴蝶保育區,延伸至堪稱蜻蜓天堂的沙羅洞。 山上清溪百川匯聚,蜿蜒而下,曾經灌溉著村民的稻田,現已成為孕育兩棲動物、魚類和哺乳動物等豐富物種的濕地。 沿路打卡美景不絕,終點是流水響水塘的「天空之鏡」,乃是此行的重頭戲。 交通方面有52B號專線小巴,來往粉嶺站及鶴藪,途中經過流水響水塘。
水塘面積約3.5公頃,容量約17萬立方米,混凝土主壩高24米、長54.9米;副壩高7.3米、長39米,水庫規模較小。 影完相之後回到燒烤場,沿另一邊的樓梯落去,橫過流水橋後到郊遊徑的分岔口。 轉左行可往鶴藪,乘搭52B小巴回粉嶺港鐵站,但山路需要上山,而且擔心多人等車要排隊,所以決定行遠一點,到九龍坑下山,故在分岔口轉右,經過龍山橋,往桔仔山坳行去。
流水響村: 流水響 (天空之境)+ 林村許願樹、林村天后廟 [放馬莆天后宮] + 雲泉仙館+ 緣匯學苑 一天團行程查詢表格
流水響位於北區,行山徑四通八達,遊人觀賞過湖光山色後,不一定要沿流水響道的馬路行回去搭小巴或者行出皇后山邨搭車,附近有不同難度的行山路線供遊人選擇。 漁農處於流水響設有郊遊徑,來回需時約2小時,路段屬於環迴步道,起點與終點都在水塘邊。 不過流水響水塘左右兩邊景色亦截然不同,因此環繞一周亦不會感到沉悶。 而且郊遊徑大部分路徑皆有樹蔭,途中設有涼亭和燒烤場等休憩設施,方便山友隨時休息,整體而言,不難走畢全程。 由龍山頂起計,行了1小時15分鐘,經過簡陋的旱廁,終於落到流水響水塘的燒烤場。 燒烤場下是流水響水塘的打卡熱點,翠木夾道,湖光山色。
- 在非觀賞落羽杉的季節,這個位置可能上不到車,因為小巴從鶴藪圍開出,很容易在鶴藪上滿客。
- 李仲莊先生前清入學秀才,蒙受英女皇封為太平紳士,終於一九六二年壬寅歲享壽八十有九,堪稱為財丁貴壽倶全,現在其後人在社會頗有建樹。
- 燒烤場下是流水響水塘的打卡熱點,翠木夾道,湖光山色。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流水響同時種有大量筆直的白千層及怪異交纏的百花魚籐,形態不一的樹木為流水響水塘帶來獨一無二的景色。
- 葬後三年發跡,至今二十餘年,三房子孫,均丁財兩旺。
此幅貴地,龍身行通天木火,猶如蓮花一朵朵,似是龍樓鳳閣。 右來龍,右水走左,一局純清,獨秀一峰,坐落儼如閨中少女,極為可貴。 這次龍山、流水響的行山路線全長7.7公里,行了約4個半小時,若果打算在龍山或水塘留耐一點打卡的話,預算5小時為佳。 從港鐵大埔墟站A出口穿過行人隧道,搭乘20P號小巴,班次每6至15分鐘一班。 於終點站鳳園村下車,步行約10分鐘,鳳園蝴蝶保育區位於溪流上彩繪橋的另一邊。
流水響村: 流水響水塘4大美景是什麼?
在電塔下有樹叢,是路上少有的樹蔭位置,適合遊人休息一會。 路上樹根交錯,形成一級級上山路,沙泥路面上滿佈落葉,時而大石橫路。 經過一座電線杆,路徑逐漸出林,愈來愈少樹蔭,間中回頭一瞥,可見粉嶺,還能遠眺深圳的高樓大廈。 記得把垃圾帶走,切勿損害野生動植物及其生長環境。 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漁農自然護理署的官方網站。
鶴上鎮和新覽村幹部四處考察,還邀請了文旅部門專家前來“把脈問診”。 “我們因地制宜,下活一盤棋,奏好三部曲,讓鄉村振興的藍圖一步步落地成為現實。 ”新覽村的喜人變化,讓村黨總支書記陳忠鋌感到自豪。 這段山路崎嶇,落得幾急,十分狹窄,兩旁草叢茂密,但路胚還算清晰,只要望住水塘落山就沒有錯。
流水響村: 流水響道>流水響郊遊徑> 流水響道
之後近兩公里全是軍車路,以落斜為主,行多40分鐘就落到九龍坑村;途中會經過兩個荒廢的軍事設施,分別是軍營及彈藥庫,與龍山上的偵察堡同屬一條防線。 不一會兒,行到一處馬路路口,轉左入去,沿馬路天橋旁的行山路過河,行到塘坑村;仰望村後的高山,就是今次的目標龍山。 流水響村2025 在A2出口落扶手電梯,沿粉嶺車站路旁的行人路繼續行,轉彎經過粉嶺站遊樂場,至新運路十字路口,不用過馬路,轉右沿新運路旁的行山路走。
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鄉廚館只是陳國清歸鄉創業的起點,他十分看好新覽村文旅産業的發展前景。 憑藉新覽村現在的人氣,他又在龍溪旁做起燒烤露營基地。
流水響村: 流水響 (天空之境)+ 林村許願樹、林村天后廟 [放馬莆天后宮] + 雲泉仙館+ 緣匯學苑 一天團遊行程特色
流水嚮水源,出自九龍坑山與龍山之間谷地,由桔仔山坳順流東北而下,終到達流水嚮水塘。 水塘壩下係軍地河,流過流水響村,河過軍地入梧桐河。 前身是新界首間警署,經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活化而成的綠匯學苑,讓您窺見百多年前殖民地時期警察局的模樣,並了解永續生活理念。 舊大埔警署的報案室、羈留室、槍械房、宿房及列隊步操場地等設施,塑造了典型警署的建築佈局;「實用主義」建築風格,也反映著警署務實的本質。
流水響村: 流水響 Lau Shui Heung
路線簡介:初段與去鶴藪的路線一樣,先上一大段樓級,在分岔口轉落往鶴藪水塘,但在落到水壩之前,有個T字路口,轉左是往水壩,而轉右則是經鶴藪水塘家樂徑往沙螺洞。 流水響水塘所在地流水響,早於清朝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編的《新安縣志》已有記載:「流水響潭發源處有數石井,天造地設,深約尋丈,春夏溺如飛瀑,秋冬則淙淙細響」。 該處為軍地河的主要源頭,河水先流入軍地再出梧桐河。
流水響村: 風水:《香港風水搜秘》( 香港九龍新界地脈行龍分述─新界北區部份│李子遊
該峰屬於1930年代九龍坑山軍事防線一帶範圍,故山上仍可發現偵察地堡等遺跡。 現時在塘坑村配水庫、流水響水塘南端、流水響郊遊徑近標距柱C2207與2207之間,以及九龍坑老圍附近均有小徑可通往龍山峰頂。 在粉嶺港鐵站乘坐52B小巴,於流水響道與鶴藪道交匯處下車,沿流水響道向流水響水塘步行至流水響水塘郊野公園護理員站崗旁入口。
流水響村: 流水響水塘4大名物
路況方面,大多是乾泥面,亦有些大石,部分位置有點滑,有點難行,建議大家穿行山鞋。 在龍山頂的山徑下,隱藏住另一座英軍偵察堡,其石屎頂部已成山徑的一部分。 流水響村2025 據香港軍事研究者葉榕的著作指,英軍在上世紀30年代興建這一帶的防線,以防敵軍從深圳南下,而在龍山的山脊上,幾座偵察堡一字排開,每個隔數十米。
流水響村: 流水響 (天空之境)+ 林村許願樹、林村天后廟 [放馬莆天后宮] + 雲泉仙館+ 緣匯學苑 一天團
於一九五五年乙未十月,黃貝嶺村長張國興、錦培、世英先生葬其先祖火壽公,經筆者點扞。 流水響村 葬後三年發跡,至今二十餘年,三房子孫,均丁財兩旺。 由小坑口山右行龍蜿蜒入脈結一穴『黃牛眠青草』貴地,來龍入脈帶水星,一局純清,隱隱約約,左右朗馬相扶,龍身山仔蜂擁。 儼似閨中女郎,又是迴龍顧祖,獨秀一峰當朝,應當貴為世代書香格局。 於一九六零年庚子,藍地桃源園村李金田先生葬其先翁木興公,經筆者點扞。 又『黃牛眠青草』後山『五虎巡山崗』之五虎穴地,行龍雄壯,入穴軒昂,第一隻虎坐午向子兼丙壬吉度,於一九六五年乙巳,上水村廖土耀先生葬其先翁富位公,經筆者點扞。
流水響村: 香港遊車河 Facebook Page
雲泉仙館亦設有提供齋菜小菜及套餐的雲泉素食中心。 最簡單的方法是原路折返,沿馬路行出去,約行15分鐘回到鶴藪道及流水響道的迴旋處,在那裏等待52B小巴。 在非觀賞落羽杉的季節,這個位置可能上不到車,因為小巴從鶴藪圍開出,很容易在鶴藪上滿客。 不過,在落羽杉變紅的旺季,尤其周末假期,小巴會大量加班,甚至見到有小巴在迴旋處落完所有乘客後,就掉頭回去粉嶺,不入鶴藪。 據友人周末到訪觀察,等了14班車才上到小巴,但其實都只是排了約半小時,他還見到一次過6架小巴到站的奇景。 小巴公司的職員間中會高呼,問排隊的人之中有沒有村民或者前往上班的人,相信這些人可以獲准快點上車。
流水響村: 流水響水塘2023丨新手行山路線 2小時路程賞天空之鏡!附交通
下一分支右轉(左方可返回流水響郊遊徑起點)經鶴藪水塘至鶴藪道小巴站畢。 流水響水塘建於上世紀60年代,整體面積不大,為附近農地提供水源作灌溉用途。 流水響村2025 隨著香港農業式微,流水響水塘至今已經轉變成郊遊好去處,在假日不難見到遊人在湖邊野餐休閒。 公園旁邊的龍溪路和龍馬路,聯通龍溪公園和吳航十二景之一的龍潭曉瀑,也是歷史建築九頭馬古民居等景點的重要路線。
流水響村: 流水響水塘 > 龍山橋 > C2208 > C2207 > 桔仔山坳 > C2206 > C2205 > C2204 > W107 > W106 > 九龍坑山 > W104 > W103 > 玉秀峰 > 富亨
龍山的行山路線較為冷門,這座山位於粉嶺東南部,可以由港鐵站起步,經塘坑村上山,沿路俯瞰北區景致,十分開揚,山脊上還保留了多座英軍留下的偵察堡,讓行山客了解香港軍事史。 之後,行崎嶇山徑落流水響水塘,沿軍車路到九龍坑村搭小巴離開,全程近8公里,建議預算4至5小時。 從流水響水塘下山,到達顯示八仙嶺郊野公園指示牌的交匯處,你可以在這裡等候52B號小巴。
約行5分鐘便至馬會道十字路口,轉右沿馬會道行。 此處由慈善團體綠色力量管理,致力維持濕地生態平衡。 依石碑指示踏上古道,耳邊即傳來潺潺流水聲,引領你前往鶴藪水塘。 轉右離開主徑,經過多道小瀑布與水流湍急的石澗,逆時針方向繞著水塘走,沿途盡情飽覽水岸風光。
不想原路折返,其實從流水響水塘起步也有很多遠足行山的路徑。 流水響水塘位於八仙嶺郊野公園之內,遠足設施完善,附近有多條行山徑,例如流水響郊遊徑及衛奕信徑。 流水響村 行山到其他地方落山有個好處,就是不用跟大部分遊人迫在迴旋處等小巴離開。 “龍溪從龍潭曉瀑流下,流經蘑菇房,溪水清澈見底。 流水響村2025 我們當時就想,沿著溪把公園建起來,可以為遊客、村民提供休閒場所,也可以為文化創意中心營造優雅環境。 前半段上落龍山的並非官方鋪設的行山徑,沿途沒有任何指示牌,路面崎嶇又少樹蔭,所以技術需求給予3.5星,不宜新手嘗試。
由粉嶺港鐵站起步,經新運路和馬會道走至塘坑村。 沿山徑繼續上走,輕降淺谷後,沿較急斜的山徑東行登上龍山。 由此往東北方向行走(右方小徑可下降至九龍坑老圍附近)。 跨過東北方的山頭 ,及後循較急斜茂密的東面山徑下降至流水響水塘。 沿流水響道上走至流水響水塘,往燒烤場方向,沿塘畔逆走郊遊徑。 見水泥徑左方登山,及至涼亭左轉小徑(續走水泥徑可往九龍坑山)。
流水響村: 流水响村
兩年前,室內設計師林樹杉來到新覽村,一眼就看中了兩間蘑菇房,租下來改造成了鄉村美術館和鄉村音樂館。 如今,越來越多的藝術從業者入駐於此,揮灑汗水、創造美好,打造一片富有詩意的棲居地。 由小坑口嶺過龍黃帝坳落脈華山村,結局陽宅為廖姓世居,龍局雖好,惟立向不宜,世代都有多少發跡,不外亦是小康。 分脈去龍結一幅名為『黃牛冚被』,為侯族太公佳城,再分脈去龍結一穴名為『壽星公』,為上水村廖姓房祖墓。
流水響村: 環境及生態
無論是閒日,還是周末假日,入流水響的人都絡繹不絕。 據觀察,閒日早上動輒都有約30至40人等車,小巴亦加開班次,等了3班車,半小時內就可上車,約5至10分鐘一班車。 至於周末假日的情況就相當驚人,動輒有逾百人排隊等車,但小巴服務亦會相應加強。 水塘相當深,所以水塘的顏色碧綠,素有香港天空之鏡的美譽;塘底覆蓋着大小不一的沙石,為不同的魚類提供了多樣化的生境。 水塘內可找到多個魚類品種,包括香港少見的弓背青將、月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