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許多研究證明金銀花與忍冬藤之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發炎及細胞毒性等作用,並具有抑制黃嘌呤氧化酶、酪胺酸酶及亞硝酸鹽生成之功效。 葉柄長1~2公釐;葉片倒卵形,長6~12公釐,寬3~5公釐,先端圓鈍,基部銳尖,全緣,邊緣略反捲,幼葉時被柔毛,成熟葉則葉面光滑,下表面具直柔毛;中肋與側脈於上表面凹陷,下表面突起。 忍冬的英文名字叫honeysuckle,是屬於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屬(Lonicera)的藤本植物;分佈於中國、日本和台灣,在台灣則分佈在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澎湖等地。 花朵授粉後,果實逐漸成長,初時綠色,尚可分辨是由兩個子房相連共同發育,成熟之後成為球形漿果,表面光滑發亮,果色轉紅,直徑約2.5~4公釐,成熟時暗紫紅色。 川上氏忍冬2025 花萼5裂,裂片杯狀至三角狀卵形,長1~2公釐;兩朵花的子房下部癒合;花冠筒管狀,先端5裂,初白色,後轉淡黃色;5枚雄蕊著生在花冠筒喉部;花柱被毛,伸出花冠外;花期5~8月,6~7月盛開。 1911年,早田文藏(Hayata, B.)研究觀察此份標本後,認為與茜草科(Rubiaceae)的臭葉木屬(Coprosma)‡植物非常相似,不過與已知種類的葉形和果柄長度不同,於是在《臺灣植物資料》將這種植物發表為新種,學名定為Coprosma kawakamii Hayata,學名中使用川上先生的姓”kawakamii “拉丁化為種小名,用來彰顯他的貢獻。
以同樣的添加物誘導小鼠腳掌之血管通透性之試驗中,在相同劑量下其抑制率分別為69.7及57.6%。 此外,在相同誘導物質對小鼠腳掌之髓過氧化酶(Myeloperoxidase, MPO)活性試驗中,於相同劑量處理後,其抑制率分別為66.1及61.5%。 一月我們來說說──忍冬(Lonicera japonica 川上氏忍冬 Thunb.)。 當然不是啦,一月開的花就是梅花、山櫻花這種越冷越開花的花,聽到忍冬這個名字彷彿鼓勵著我們再忍耐一下,美麗的春天就要來了。
川上氏忍冬: 分布与栖地
1906年10月20日,川上瀧彌(Taiya Kawakami,1871~1915)與森丑之助(Ushinosuke Mori,1877~1926),在玉山植物採集之旅†途中,來到海拔約3750公尺處(大約在主峰與北峰叉路口附近),採集到一種葉對生的灌木(採集編號:2257),是最早的採集記錄。 川上氏忍冬分佈於中央山脈高海拔山區,3000~3900公尺,如:南湖大山、大霸尖山、雪山、玉山、合歡山等山區的森林邊緣或林木稀疏透光良好的森林中下層,常與高箭竹混生。 1931年,正宗嚴敬§研究日本南部植物時,發現早田氏發表的新種並非茜草科植物,應該屬於忍冬科忍冬屬植物,於是將該種植物轉移(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高山秋日的一抹紅葉,巒大花楸》文章註解的第2點)到忍冬屬,學名變更為Lonicera kawakamii (Hayata) Masamune,所以該種植物不再稱為「川上氏臭葉木」,而改稱川上氏忍冬。 1906年10月,川上瀧彌與森丑之助於玉山約海拔3750公尺處採集到一種葉對生的灌木,是最早的採集記錄,採集編號為2257。 忍冬具記載有清熱、解毒及通絡之功效,主治溫病發熱、傳染性肝炎與筋骨疼痛等。
剩餘的2種葉兩面有毛:忍冬及大花忍冬,前者葉長3~8公分,後者葉長5~10公分,詳細的內容請參閱下方比較表。 莖蔓性或攀緣的有5種,其中3種的葉兩面光滑無毛;而葉背的顏色,僅裡白忍冬葉背有紅色腺點,阿里山忍冬與無梗忍冬,前者葉背灰白,後者葉背綠色。 川上氏忍冬2025 川上氏忍冬2025 川上氏忍冬2025 其中最容易親近的地點為合歡山區,在合歡主峰、北峰、東峰、小奇萊或是石門山的登山步道沿線,可以發現它的蹤影。
川上氏忍冬: 川上氏忍冬的實用價值
2007年,中興大學森林系的楊先生曾針對《臺灣產忍冬屬植物生物活性探索》做過研究,發現裡白忍冬及忍冬兩種植物在抗氧化、抗發炎、細胞毒性及降尿酸等活性試驗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至於川上氏忍冬則無明顯藥效。 川上氏忍冬 我們的研究團隊也曾對台灣產忍冬植物的莖葉(忍冬藤)做過系列的探討,我們發現台灣產忍冬屬植物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是以裡白忍冬、忍冬及無梗忍冬之效果較佳。 而在抗發炎活性方面,則是以裡白忍冬抽出物對抑制一氧化氮生成酵素與前列腺素生成之活性最好,且其乙酸乙酯可溶部在500 μg/ear濃度時,對抑制巴豆油誘導ICR小鼠耳朵發炎之抑制率為64.27%,相當於臨床藥物Indomethacin在300 μg/ear時之抑制率(56.02%)。
- 已有許多研究證明金銀花與忍冬藤之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發炎及細胞毒性等作用,並具有抑制黃嘌呤氧化酶、酪胺酸酶及亞硝酸鹽生成之功效。
- 除此之外,我的學生楊鎮瑋發現了一個重要且具價值的試驗結果,在他進行忍冬屬植物對於黃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動物體內尿酸過度生成,避免痛風的形成)研究中發現,忍冬及裡白忍冬萃取物對黃嘌呤氧化酶之抑制活性最好,而在裡白忍冬萃取物中,鎮瑋分離出之一個新的雙黃酮類的成分,我們把它命名為Loniceraflavone。
- 畢業於屏科大森林系及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系博士班,主修植物分類與植物生態,喜歡待在森林、野地研究植物,經過植物身旁,腦中會反射性地出現植物名稱、分類地位,卻常常記不住人類的名字。
- 忍冬的英文名字叫honeysuckle,是屬於忍冬科(Caprifoliaceae),忍冬屬(Lonicera)的藤本植物;分佈於中國、日本和台灣,在台灣則分佈在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澎湖等地。
1906年10月,川上泷弥与森丑之助于玉山约海拔3750米处采集到一种叶对生的灌木,是最早的采集记录,采集编号为2257。 川上氏忍冬2025 東晉葛洪所著《肘後備急方》提到「忍冬莖葉挫數壺煮」,而後南北朝陶弘景也在他所著《本草經集著》轉載《名醫別錄》描述「忍冬味甘,溫,無毒。主治寒熱、身腫,久服輕身,長年,益壽。十二月採,陰乾。今處處皆有,似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此大概即為忍冬形態最早的描述了。 川上氏忍冬2025 川上氏忍冬2025 川上氏忍冬 畢業於屏科大森林系及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系博士班,主修植物分類與植物生態,喜歡待在森林、野地研究植物,經過植物身旁,腦中會反射性地出現植物名稱、分類地位,卻常常記不住人類的名字。
川上氏忍冬: 川上氏忍冬
而對不同血清型變形鏈球菌進行抑菌試驗,結果顯示在25 川上氏忍冬 mg/mL濃度下,可抑制所有菌株的87.5%,在50 川上氏忍冬2025 mg/mL下之抑制率為95.8%。 透過我們的研究,台灣產的裡白忍冬及忍冬在抗氧化、抗發炎、細胞毒性及降尿酸等活性試驗方面,皆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已證實並不會對小鼠帶來副作用,若能繼續深入研究,將具有生物活性之各種成分分離並開發,相信可以在森林資源利用上更有效益並發展出具臨床療效之藥物或保健食品。 在忍冬屬植物中,莖直立、呈灌木狀的有2種,且皆為特有種,即本種與追分忍冬——前者葉與小枝條光滑無毛,分佈海拔較高;後者葉與小枝條被毛,分佈海拔較低,兩者很容易區分。
- 1931年,正宗嚴敬§研究日本南部植物時,發現早田氏發表的新種並非茜草科植物,應該屬於忍冬科忍冬屬植物,於是將該種植物轉移(詳細的說明可以參考《高山秋日的一抹紅葉,巒大花楸》文章註解的第2點)到忍冬屬,學名變更為Lonicera kawakamii (Hayata) Masamune,所以該種植物不再稱為「川上氏臭葉木」,而改稱川上氏忍冬。
- 相對於忍冬,在臺灣原生的7種忍冬屬植物之中,海拔分佈最高、冬天會以落葉方式渡過酷寒霜雪季,而且為台灣特有種植物者為——川上氏忍冬(Lonicera kawakamii (Hayata) Masamune),亦可稱為川上氏金銀花或是玉山忍冬。
- 剩餘的2種葉兩面有毛:忍冬及大花忍冬,前者葉長3~8公分,後者葉長5~10公分,詳細的內容請參閱下方比較表。
- 忍冬具記載有清熱、解毒及通絡之功效,主治溫病發熱、傳染性肝炎與筋骨疼痛等。
川上氏忍冬(學名:Lonicera kawakamii),又名玉山忍冬,為忍冬科忍冬屬的植物,為台灣的特有植物。 分布於台灣本島,生長於海拔1,330米至1,300米的地區,見於山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相對於忍冬,在臺灣原生的7種忍冬屬植物之中,海拔分佈最高、冬天會以落葉方式渡過酷寒霜雪季,而且為台灣特有種植物者為——川上氏忍冬(Lonicera kawakamii (Hayata) Masamune),亦可稱為川上氏金銀花或是玉山忍冬。 川上氏忍冬2025 此外,忍冬屬植物萃取物對肝癌細胞(Hep G2)亦具有毒殺活性,而又以裡白忍冬萃取物之毒殺效果最佳。 除此之外,我的學生楊鎮瑋發現了一個重要且具價值的試驗結果,在他進行忍冬屬植物對於黃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動物體內尿酸過度生成,避免痛風的形成)研究中發現,忍冬及裡白忍冬萃取物對黃嘌呤氧化酶之抑制活性最好,而在裡白忍冬萃取物中,鎮瑋分離出之一個新的雙黃酮類的成分,我們把它命名為Loniceraflavone。
川上氏忍冬: 川上氏忍冬的基本資料
另外,忍冬的雙色花就是大名鼎鼎的中藥材──金銀花;除了白、黃雙色的花之外,它的藤狀莖(中藥名為忍冬籐)亦是具藥用活性的部份。 川上氏忍冬 花成對生長,腋生,下垂狀,總梗細長,長5~14公釐;總苞片4枚(偶2枚),兩兩十字對生,外輪2枚長橢圓狀披針形,內輪2枚小而短。 川上氏忍冬2025 忍冬屬(Lonicera)為忍冬科(Caprifoliaceae)植物,分佈於北半球溫帶與亞熱帶,全世界約有18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