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前夕因無法喘氣,她去找菜市場中藥舖把脈抓藥,喝開水配藥粉,考完大睡一場,情況就好轉了。 米果直到畢業、就業,由於壓力、胃痛、睡眠不足、酗咖啡等因素,每分鐘心跳一度超過120(一般人平均70次),到醫院照心電圖與超音波,才確認因為二尖瓣脫垂,所以造成有時呼吸很費力,要大口喘氣,嚴重時甚至會心悸或絞痛。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暨教研部副主任洪惠風表示,大部份患有二尖瓣脫垂的人平時並無異狀,甚至不知道自己有這疾病,有些人則偶爾會發生心悸、喘不過氣、胸悶或胸痛的感覺,另有少數人則常感到疲勞、喘氣、頭暈,嚴重到影響工作與生活。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2025 醫界目前尚未找到兩者的關聯,不過從文獻上發現,大多數患有二尖瓣脫垂的病人合併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例如胸痛伴隨呼吸不順或失眠才求醫而被發現。
部分二尖瓣脱垂可继发于风湿或病毒感染的炎症之后,以前叶脱垂多见。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此外,亦可见于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亦常合并二尖瓣脱垂。 无症状或症状稍微者,不需治疗,可正常工作生活,定期随访。 有晕厥史,猝死家族史,复杂室性心律失常,马凡综合征者,应避免过度的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 注意口腔衛生,避免蛀牙,可減少因原本存在口腔內的細菌所引起的暫時性菌血症及併發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發生。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健康網》夏季出汗過多 小「心」患病! 中醫:出現5症狀要留意
二尖瓣脱垂还可见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即节段性收缩,可使腱索和瓣叶处于松弛关闭,引起和加重其过长,使二尖瓣收缩晚期发生脱垂。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二尖瓣脱垂造成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返流,使左心房负荷和左心室舒张期负荷加重。 半数以上有胸痛,位于心前区,为钝痛,锐痛或刀割样疼痛,可以是一过性,亦可持续数小时,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一。
由於二尖瓣是一種結締組織,有些人天生就有比較鬆垮,最常見的就是結締組織鬆弛的馬芳氏症候群(Marfan’s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2025 syndrome)的病人也常發生二尖瓣脫垂。 加上瓣膜每次心臟跳動一次,就開合一次,一天下來開合動輒十萬次,久而久之更容易被拉長、擴張而出現明顯脫垂,更嚴重的話還會造成二尖瓣逆流。 此外,當緊張、恐慌、壓力大,導致心臟收縮力道過強、二尖瓣膜關閉時的撞擊力量太大,病人確實會有嚴重的胸悶、氣促、心悸的症狀,甚至感覺就像是心肌梗塞要發作了,而被送到急診就醫。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症狀查詢 查症狀
二尖瓣脫垂的診斷,醫生除透過詢問病史、觀察臨床徵兆,以及從聽診聽到雜音之外,也會經由心臟超音波檢查確診。 心臟超音波不僅是幫助確定診斷的重要工具,也能排除其他可能更嚴重的疾病,或是用來追蹤病情是否有惡化。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2025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2025 由於二尖瓣脫垂會不會有症狀,或是惡化,都跟心臟的健康很有關係,只要心臟不夠穩定,都可能造成症狀產生,所以建議要特別照顧心臟的健康,並遵從醫師指示定期回診。
- 醫師判斷這些不舒服的症狀是壓力太大所致,建議她學習好好釋放壓力、處理負面的情緒,同時施予適當藥物治療後,症狀才逐漸獲得改善。
- 而110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僅3,200人需要住院。
- 李聰明說,其實約有10%的人有二尖瓣脫垂,台灣2300萬人中就有230萬名患者,但只有少數人會因此就醫,大多長大就正常了。
-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轻化的趋势确实存在,抛开一些猝死的个案不谈,我们在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发病患者的调查中发现,首次发病的年龄有下降的趋势。
- 若是高血壓、失眠、易煩躁的人,可以考慮把生脈飲的人參減量;至於腸胃不好的人,由於麥冬比較不好吸收,可以酌量添加木香、白朮,可化濕行氣、醒脾和胃。
- 較嚴重者瓣膜無法緊閉,使得部分血液會在左心室收縮時逆流回到左心房,稱為二尖瓣閉鎖不全。
- 部分體質敏感的人在攝取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之後,也會心跳過快、心悸、胸悶等反應會比較顯著。
- 作家米果在部落格說,醫生在她嬰兒時期就聽出她的心臟「有問題」,從幼稚園到大學,常在體育課賽跑時心悸作嘔臉發白、朝會站太久會手腳發麻、在密閉空間缺氧眼前冒出雪花、體檢時心跳加速嚇昏護士……。
(四)一过性脑缺血和栓塞 多由于脑栓塞所致,45岁以下的二尖瓣脱垂患者发生率可达40%。 此外,二尖瓣心房面和腱索与左心室壁摩擦导致的左心内膜纤维化,易致血栓形成。 血栓脱落可引起脑栓塞,视网膜动脉栓塞,及体循环(冠状动脉,肾动脉,脾动脉,肠系膜动脉等)栓塞。 (三)心律失常和猝死 二尖瓣脱垂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一般对健康无影响。 机理不明,可能与二尖瓣叶,乳头肌腱索的牵拉,或交感神经活性升高有关。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二尖瓣脫垂主要的發生部位?
大多數二尖瓣脫垂的患者都沒有症狀,因此有很多病患是因為例行性的心臟聽診發現到心雜音,或者是由於其他原因安排了心臟超音波檢查而得以發現。 二尖瓣脫垂症候群發生的原因目前並不清楚,甚至有許多專家質疑二尖瓣脫垂症候群的是否真的存在,但也有的研究顯示二尖瓣脫垂症候群可能和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失衡有關。 只在極少數情況下,會合併較為嚴重的心律不整,可能需要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 造成二尖瓣脫垂的原因主要是心臟二尖瓣的結構異常,一般說來輕度的二尖瓣脫垂病人絕大多數沒有症狀或非常非常輕微,且不需特別治療。 然而,在胚胎成長期間,如果瓣膜結締組織發生黏液性變化,以致瓣膜鬆軟過長,日後就有可能脫垂。 一旦有二尖瓣脫垂,病人的左心室在收縮時,二尖瓣由於脫垂的關係,無法完全密合,會造成部分血液逆流,除了產生收縮期心雜音外,也造成心臟打出的供血量減少。
若二尖瓣脫垂患者因為嚴重二尖瓣閉鎖不全而造成症狀,或者雖然未出現症狀,卻有左心室擴大、左心室收縮功能異常或者合併心房顫動的心律不整時,就必須考慮外科手術的治療。 目前在手術方式的選擇上大多會採用二尖瓣修補或是重建的手術,較少採取人工瓣膜置換,手術的風險低(死亡率小於1%),並且手術的長期預後大多十分良好。 另一方面,如果臨床檢查發現病人的二尖瓣脫垂並不嚴重,但症狀已經對生活造成困擾,甚至影響工作,洪惠風提醒,「要注意是否合併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如果有,這時要處理的是自律神經失調,而非心臟瓣膜疾病。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二尖瓣脫垂是什麼,有什麼症狀?
” 胡海瓯指出,虽然病理基础相同,由于累及部位不同、斑块易损性差异和发病先后不一,因而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结局。 当头颈部发生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或易损斑块时,对脑组织的供血供氧通路产生影响,则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当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易损斑块时,影响了心肌供血供氧,则导致缺血性心肌梗塞。 “目前我们国家绝大多数的区域医疗中心,在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成功率和治疗效果方面都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 胡盛寿指出,我国一些治疗的关键技术和疗效、高精尖的医疗仪器设备的研发,在过去十几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造成二尖瓣脫垂的7大原因
二尖瓣脫垂是所有心臟瓣膜異常中最常見的一種,其盛行率約為10%,女性發生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 據健保數據顯示,近三年就醫人數與就醫率持續增加,並未受到疫情影響減少,醫師分析,二尖瓣脫垂雖大多屬於「無症狀」,但新冠疫情出現的症狀類似二尖瓣脫垂,加上施打疫苗也會有心血管相關副作用,因此增加就醫檢查的機會,可能因此讓就診人數提高。 心臟瓣膜出問題導致血液倒流,會增加心臟負擔,令心肌增厚。 結構的異常,二尖瓣脫垂病人會因為心臟血流不順,而感覺胸悶不適,大多在無法預測,且在不固定的情況下發生,甚至是什麼事都沒做的靜止狀態下,就產生不舒服症狀。 先天的心臟二尖瓣脫垂雖無法痊癒,但隨著逐漸成長、適度運動,病情加重的機會不大。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健康管理
建議病人們,自己若察覺到目前的胸悶、胸痛發作的頻率或症狀,都跟以往相比變得有點嚴重時,應製做詳細記錄。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2025 李军表示,心脑血管疾病往往有着相同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所以防治上也有相同的方法 。 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阳气不足,痰浊、寒邪等侵袭,或阴虚阳亢,痰浊瘀血阻滞等有关,益气温阳,活血化瘀,健脾化痰,或平肝潜阳等是防治心脑血管病常用的有效办法。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健康雲
常見症狀包括氣喘、胸悶、胸痛或心悸,不過大部分二尖瓣脫垂病人幾乎沒症狀,僅須定期追蹤,也不須特別服用藥物。 簡韶甫表示,與二尖瓣脫垂直接有關的共病,只有心臟節律不整、非特定性焦慮症、非類風濕性二尖瓣閉鎖不全。 胸痛與心悸屬於症狀,並非疾病;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無心臟衰竭)、混合型高血脂症、高血脂症則是50歲以上常見的疾病,因此屬於背景值的疾病;至於非風濕三尖瓣閉鎖不全則是太過常見,總人口中至少有50%以上的人有三尖瓣閉鎖不全。 患者唯有每4至6星期驗血,確保薄血指標及格,同時謹慎留意飲食問題,以免降低薄血藥的效果,因而增加血栓塞風險。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二尖瓣脫垂分2種
有沒有哪些因素會加重或減輕症狀,像是喝完咖啡後,或前一晚睡眠不足時? 無論是二尖瓣脫垂、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凡經醫師判斷需服藥的,吃藥和追蹤都要做,特別是現在手機都有方便的APP軟體可記錄變化, 期盼大家都能當個上道──自己會做足功課──的好病人。 臨床上不少病人都跟上述個案一樣,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上都需要一段時間來觀察, 所以提醒廣大的病人們(patients) 要有耐心點(patient)。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精神病?專家破解3大迷思
治療的重點是要找出引起三尖瓣閉鎖的原因,從根源治療,例如吸菸導致的阻塞性肺炎引起,要控制肺炎狀況。 國標舞女王劉真因主動脈瓣膜狹窄惡化病逝後,大家聞「心臟瓣膜疾病」色變。 成語蕎說,她長期以來不敢做太劇烈運動,怕因心臟問題就「沒了」。 安南醫院心血管中心副院長李聰明說,二尖瓣脫垂患者有5大症狀:胸悶、胸痛、喘、心悸、易暈倒,症狀聽起來很嚴重,但其實對健康影響「很輕微」。 多數患者因為症狀不敢運動,其實都是自我設限,醫師並不會限制患者做運動。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常見兩種心臟疾病 圖解讓你一次就懂
王思婷在臉書專頁「王思婷 中醫師」發文解釋,中醫說「心主血脈」明確指出心臟在人體的重要角色,就像引擎之於汽車,賦予車子動力一樣,心臟負責推動調控血液,維持血脈通利,把氣血養分運送到四肢末梢。 (二)感染性心内膜炎 多见于男性和45岁以上者,发生率1%~10%。 凡仅有孤立性喀喇音者出现收缩期杂音或杂音时限延长且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者,应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
多數輕微二尖瓣脫垂的病人終其一生毫無症狀,絕大多數病人經過多年追蹤病情並無惡化,癒後大致良好。 在一般日常生活及運動沒有特別限制,僅有極少數會產生二尖瓣閉鎖不全、心律不整、感染性心內膜炎等併發症,故需定期追蹤檢查。 簡韶甫表示,二尖瓣脫垂主要是因為二尖瓣逆流導致心臟節律不整,但發生機率相當低。 而有些患者會感受到胸悶、胸痛以及心悸,長期以來就可能讓患者出現焦慮感。 黃群耀表示,108年底到現在,全球都還籠罩在新冠疫情中,新冠肺炎雖然常以呼吸道症狀表現,但仍會伴隨胸悶等其他症狀,特別是新冠疫苗可能會產生心肌炎等副作用,也讓國人更加緊張,只要有疑似症狀,幾乎都會向醫院求助。 他認為,新冠疫情增加民眾檢查的機率,可能是因此讓二尖瓣脫垂患者增加的原因。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二尖瓣脫垂常伴隨心悸、胸悶 健保大數據揭常見10大共病
二尖瓣脫垂在所有的心臟疾病中並不算嚴重,但仍要小心,有些人可能因體重過重或其他不明原因而病情惡化,因此定期的追蹤很重要。 常遇到過胸悶、胸痛的女性, 被婦產科醫師說是因更年期荷爾蒙缺乏,病人如果相信並接受診斷,心情就應該會先好一半;接下來只要持續配合治療,服用荷爾蒙藥物,病情又會好一半。 要是先擔心醫生診斷是否正確,又擔心用藥可能有副作用,而不想吃藥。 病情一路拖下去, 最後不只持續不舒服,就連周遭的家人也受影響。
二尖瓣脱垂(mitral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valve prolapse)指由于二尖瓣装置异常,造成瓣膜在心室收缩期异常地脱入左房。 此征由Barlow于1963年首先描述,故又称Barlow综合征。 曾用的名称颇多,包括“收缩期喀喇音杂音综合征”、“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松软瓣膜综合征”等。 有的二尖瓣脫垂患者可以觀察到有家族遺傳的傾向,似乎是以自體顯性的方式遺傳,但是致病的基因缺陷目前並未確定。 此外有些遺傳性的結締組織疾病也會合併出現二尖瓣脫垂,例如馬凡氏症(Marfan syndrome)、Ehlers-Danlos 症候群、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 imperfecta)等。 多為原發性,即先天造成,續發性如馬方氏症候群(Marfan’s syndrome),心房中隔缺損、風濕性二尖瓣狹窄、肥厚性心肌病變、缺血性心臟病(尤其心肌梗塞後)也可併發二尖瓣脫垂。
●早餐:雜糧麵包、五穀饅頭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壓力大時,人體的維生素B群消耗量會增加,增加疲累感,因此適當補充能保持精力,或喝杯含鈣的牛奶能安撫興奮的神經。 Hello 醫師期待成為您最值得信任的專業醫療訊息平台,我們提供您完整豐富且正確之醫療新訊,協助您時刻在健康保健的道路做出最佳決定,擁有富足美好的健康人生。 同时,加大基层医疗机构血压、血糖、血脂“三高共管”力度。 到2030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均达到70%,治疗率、控制率在2018年基础上持续提高,35岁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达到35%。 对于心脑血管发病年轻化的原因,胡盛寿认为,近些年来我国居民膳食中,全谷物和豆类的比例持续下降,而脂肪摄入和供能占比不断上升。
胸痛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减少心肌氧耗和室壁张力,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改善二尖瓣脱垂的程度,从而缓解胸痛。 張書軒補充,腦內啡有「快樂嗎啡」之稱,讓人產生幸福及愉悅感,血清素掌管「滿意」,含量不足,人們 會情緒低落。 許多抗憂鬱藥物都是增加血清素含量,幫助憂鬱症提升快樂感。 此外,適度的運動可以刺激交感神經興奮、提升副交感神經的反應性,而且運動促進身體代謝功能,也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讓身心舒暢。 因此,不論散步、健走、騎單車、打球、游泳或是跳舞,只要是自己有興趣的活動,就盡量持續去做;至於運動的頻率跟長度,可以依據「333」原則,每星期至少運動3天,每天至少 做30分鐘、運動時心跳達到130下。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胸悶、胸痛,結果醫師說是「二尖瓣脫垂」,這嚴重嗎?有什麼要注意?家醫科名醫這樣說
所以二脫垂嚴重度若是在中等以上的病人,在接受牙科治療、照胃鏡、大腸鏡或外科治療前,要提醒醫師給予適當的抗生素,避免感染心內膜炎。 好發於年輕、身材清瘦的女性,有研究估計20~50歲女性每10人就有2人有二尖瓣脫垂,發生率是男性的2倍。 但這不代表男人可豁免,媒體披露,綜藝節目主持人胡瓜、歌手羅志祥都有二尖瓣脫垂。 二尖瓣脫垂常會合併二尖瓣閉鎖不全,根據健保統計,110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患者有7萬9,618人,曾因二尖瓣閉鎖不全就醫為6,614人,占整體約8%。 而110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僅3,200人需要住院。 根據健保數據顯示,110年二尖瓣脫垂患者常見的十大共病,排名依序為,胸痛、心臟節律不整、心悸、高血壓、非特定性焦慮症、非類風濕性二尖瓣閉鎖不全、高血壓性心臟病(無心臟衰竭)、混合型高血脂症、高血脂症、非風濕三尖瓣閉鎖不全。
要確診二尖瓣脫垂,除一般的問診、聽診、胸部X光和心電圖檢查以外,最關鍵的檢查是心臟超音波,症狀不嚴重不須使用藥物,要是發生不適感,適時服用醫師開立的藥物可讓症狀緩解,所以不必過度擔心。 日前她表示,半夜突然心悸、胸痛掛急診,因為從小就有心臟二尖瓣膜脫垂及三尖瓣膜閉鎖不全,醫師檢查後表示要再安排精密檢查。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雖然她說「已做好心理準備,若真的得開刀也會接受醫生指示」,但難掩擔心神情。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二尖瓣閉鎖不全有可能導致心臟衰竭、心臟擴大、以及心律不整。
根據2007年美國心臟學會所制定的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預防準則,二尖瓣脫垂患者若是未曾得到過心內膜炎或未接受過人工瓣膜置換的手術,是不需要在牙科手術前使用預防性的口服抗生素的。 但是若是合併二尖瓣閉鎖不全的患者,也可以考慮在牙科手術前使用預防性的口服抗生素。 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簡韶甫表示,二尖瓣脫垂發生在「心臟發育完成」時,平均20歲左右就能透過聽診或是心臟超音波得知,不過高達九成的二尖瓣脫垂患者,並不會有任何症狀。 只是隨著年紀增長,二尖瓣脫垂可能會導致二尖瓣逆流,從發生逆流到產生明顯的症狀,大約是50歲以後,因此50歲以後才被診斷,是蠻普遍的現象。 治療方面,李樹堅稱若情况輕微,只需定期跟進檢查,毋須服藥或做手術,「但如病情已嚴重至影響日常生活,醫生會建議患者盡快接受手術,因為藥物只是紓緩徵狀,無法根治病情」。 治療手術一般需要開胸,「主要視乎患者年齡,若患者較年輕,瓣膜狀况不太差,醫生會優先選擇修剪二尖瓣膜的形狀,或拉緊已鬆弛的筋腱,甚至加一個人工環去限制二尖瓣向後拱起的程度,讓它能正常運作及閉合」。
心臟的治療常須較長的時間,因為心臟是24小時工作沒有休息,所以心臟功能或結構一旦受損,恢復就會比較不好,初期中醫的治療效果非常好,若到後期或較嚴重時,則復原就有困難,還是必須要考慮心臟外科的手術處理。 中藥療效雖然沒有西藥迅速,優點是服藥不嗜睡、頭暈、站立不穩、無影響肝、腎、胃等副作用,療效穩定,能逐漸被患者接受。 功能性二尖瓣脫垂的預後良好,但嚴重二尖瓣脫垂可能猝死及發生其他併發症,因此及早診斷、用藥治療相當重要。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患者曾因二尖瓣閉鎖不全就診,住院比率僅4%。
但也要注意如果有「重度閉鎖不全」的情況,會使得心臟的收縮功能下降更快,如果導致左心房擴大,也可能引發心律不整、中風、細菌性心內膜炎,甚至猝死。 二尖瓣脫垂本身會造成的症狀不是很嚴重,但跟其他的心臟病症狀的胸悶感不太一樣,反而會覺得刺痛、吸不到空氣;可以特別注意這類的症狀。 若是二尖瓣長的較厚、長或鬆垮,就會使二尖瓣這個「閘門」沒辦法完全閉合,在心臟收縮的時候,就會有一塊突出、擠壓到左心房,這就稱為「二尖瓣脫垂」。 會造成二尖瓣脫垂的最常見原因,是遺傳基因,再來則是因為心臟的結締組織受過傷,或是有其他疾病造成的,但大多數都是天生的。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环境因素、生活方式改变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胡海瓯提示,年轻人应注意身体发出的一些预警信号,如胸闷、胸痛、心悸、头痛、呼吸困难等,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二尖瓣脫垂有哪些症狀?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期日夜溫差大,心血管患者需更加注意,可能對健康造成威脅。 女性外型高挑、細瘦,一般都是模特兒最愛的人選;但是,在心臟科醫師眼裡卻不然,長得瘦高的女性,加上容易多愁善感,往往是二尖瓣脫垂的候選人。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尤其遇到天冷,患者會出現胸悶、心悸、冒冷汗、頭暈等不適症狀。 中醫認為主要因為氣血不足,才容易導致二尖瓣脫垂,除了針灸治療,也可以適度食用生脈飲補元氣,並依體質加減調理。 二尖瓣脫垂是所有心臟瓣膜異常之中最常見的一種,其盛行率大約是一般人口的2至3%。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健康網》大便後屁股擦到全白很NG 醫自曝也錯:教一蘸二擦三轉原則
二尖瓣脫垂的症狀可能與其他心臟病症狀重疊,若你認為自己符合以上任一症狀,應就診以獲得進一步的診療與分析,尤其是已知自己有二尖瓣脫垂的患者,更應特別注意。 程度較輕微的確診患者,一般醫生會建議一至兩年應回診一次;假使病情較嚴重或未來可能進展至需開刀修補脫垂的瓣膜,則會建議三個月或半年便應回診追蹤。 建議病友勿恐慌害怕,只要按照醫囑回診定期檢查、確定病情未惡化,學習適度放鬆、自我調適減壓,大部分都能與它安然共存。 有慢性病,特別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則要注意胸悶、胸痛可能會導致血壓升高,自覺胸口不舒服時,都不應輕忽,必須立即就診。 一想到新冠疫情期間,一個月內轉診3個心肌梗塞的病人去醫學中心作心導管、放支架,心中有點害怕。 二尖瓣膜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中間,當心臟舒張的時候,二尖瓣就會打開,讓左心房的血液流到左心室,心臟收縮的時候,二尖瓣就會關閉,血液便會流到大血管,而不回流到左心房。
另外,也要特別注意「細菌性心內膜炎」,當細菌因為蛀牙、牙科手術、胃腸鏡檢查時,進入血流後到達心臟後,如果心臟有缺損的邊緣或瓣膜異常,就會堆積在上面、生長,逐漸變成菌塊,演變成嚴重的心內膜炎而導致死亡。 胸悶、胸痛或心悸等症狀,日常生活甚至工作都帶來困擾,經專科檢查後發現只有二尖瓣脫垂,而且屬於輕度時,就可以先放下心中這個「小石頭」,考慮是否為自律神經失調的方向去諮詢醫師,而非跑遍各大醫院心臟科做檢查,時時擔心自己的心臟到底怎麼了。 二尖瓣膜脫垂是一個常見的心臟科疾病,不僅會發生在中年人,年輕族群也相當常見,雖然大部分無明顯症狀,不須特別治療,但也有些會伴隨嚴重的二尖瓣逆流,甚至造成心臟衰竭致命,民眾仍應提高警覺。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胸悶別輕忽!肥厚性心肌病變恐心律不整致命
心臟推動些血液中醫認為主要靠氣血,血還要靠氣推動,才能運送到各組織部位,二尖瓣脫垂主要是在推動方面出了問題,代表是氣的調節出了問題,氣不足推動力差,養分無法供給全身,就會令人產生心悸、喘悶、倦怠等現象。 雖然絕大多數的二尖瓣脫垂的患者都沒有症狀且無需特別治療,但是有極少數的患者卻可能有產生嚴重合併症的風險,這些合併症包括感染性心內膜炎、血栓形成、心律不整、嚴重二尖瓣閉鎖不全、暈厥或甚至心因性猝死。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2025 二尖瓣脫垂心臟痛 因此如何發現具有產生這些嚴重併發症風險的病患,並且儘可能事先加以預防,就變得十分重要。 張恒嘉醫師特別說明,二尖瓣脫垂並非惡性疾病,不需特別尋求心臟保養偏方,或是特殊保健方式做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