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之前聊精神科醫生時說過,名醫有時候會太過忙碌,可能要排隊很久才會見到,如果堅持見名醫反會延誤治療時機。 而且,名氣高並不是一切,很多優秀的臨床心理學家其實相當低調,雖然大家未必在報紙或論壇上看到他們的名字,但不代表他們的實力一定比不上更有名的同行。 輔導心理學家必須完成輔導心理學(Counselling Psychology)碩士或博士課程,而輔導員則可以來自五湖四海,例如修讀了輔導系或社工系的畢業生,或者是完成了輔導機構的課程等等。 當然,這不代表後者一定不如前者,但輔導心理學家一般有著較高的學歷和更嚴謹的心理學訓練。 臨床心理學家主要職責是運用心理學原理來診斷及治療,主要對象是情緒、思想或行為上受到短暫或長期困擾的人。 由於香港人生活緊張,病態性的精神或心理困擾以致精神容易出現毛病,因此,港人對於臨床心理學家的需求非常之高。
- 張傳義博士提供的臨床心理服務,尤其豐富,資深的經驗更成為心理輔導香港被推崇之一。
-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因為香港的輔導員沒有註冊制度,某程度上任何人都可以聲稱自己是「輔導員」,所以大家在選擇時一定要非常小心。
- 舉例,我聽過有病友不喜歡聊內心感受,所以當臨床心理學家讓她分享的時候,她就直接說自己不願意。
- 本港的精神科專科醫生在醫學院畢業後,需再接受六至七年專業培訓,到正式通過專業試後,才可稱得上是一位「精神科專科醫生」,就有如:婦科、腫瘤科、皮膚科、外科等專科,精神科同樣也是眾多專科其中之一。
- 看似是件小事,卻再次強化了該名求診者的思想謬誤──很多人在密切留意他、評判他。
- 讀的是諮商心理所或研究所的諮商輔導組,通常出自於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或社會科學院。
研究人員指出,當治療師是受過專業訓練(即有相關的碩士或博士學歷)時,面對面的認知行為治療會比其他方式有效,否則治療效果與一般照護差異不大。 當治療相對輕微的徵狀時,線上的認知行為治療有不錯的成效,但面對嚴重的徵狀時則好像跟一般照護無異。 最後,自助材料雖然有一定成效,但是跟一般照護的差別不大。 至於價錢方面,當然不能因為省錢而選擇一些不專業的臨床心理學家,但是價錢也不是越高就越好。 舉例,當初我患上焦慮症時,我看了一位價錢不菲的臨床心理學家,結果卻不歡而散;後來,我改為見了一位輔導員,雖然門診費用便宜足足一半,但治療成果卻非常良好。 如果以上聽上去符合你的情況,不用擔心,大部份人第一次接受心理治療的時候,難免都會覺得有點緊張的。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臨床心理學家入職月薪過5萬 市場需求殷切
首先,就跟輔導員一樣,「心理治療師」不是一個法定監管的名銜,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聲稱自己是心理治療師。 另外,雖然F小姐確實完成了不少心理健康相關的課程,但這些都屬於進修類,沒有一個是正式的碩士或博士課程。 正如剛剛聊到A先生時所說,這不代表F小姐不是一個好的心理治療師,但是她確實沒有受過臨床心理學的專業訓練,也無法提供臨床診斷。
如果有甚麼是自己不喜歡的,絕對可以直接說出來,不用害怕對方不高興(當然也要禮貌啦,不能罵對方之類 XD)。 舉例,我聽過有病友不喜歡聊內心感受,所以當臨床心理學家讓她分享的時候,她就直接說自己不願意。 另外一個例子是,我曾經對鬆弛練習有很嚴重的恐懼,所以當我接受心理治療的時候,我就直接跟治療師表達「不想使用任何鬆弛練習」的意願。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服務收費
大家可以看看,A先生雖然修讀了跟精神健康有關的碩士學位,但這其實並不是臨床心理學課程,不需要任何心理學背景就能修讀。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此外,他的工作是人生教練,更多是鼓勵和啟發客戶發揮潛能,而不是診斷或治療情緒病。 當然,這並不代表A先生不是一個優秀的人生教練,但是他確實不能取代臨床心理學家。 張傳義博士是畢業於香港大學的資深臨床心理學家,主要從事臨床治療、臨床心理教育和培訓,不但為有需要人士提供評估測試、輔導、婚姻/家庭治療及法醫評估等,而且更為培育新秀的臨床心理學家作出貢獻及推薦。
一個專業的臨床心理學家絕對會尊重你的意願,並幫助你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此外,臨床心理學家絕對不只是「安慰」或「鼓勵」情緒病人這麽簡單,而是透過實證為本(empirical evidence-based)的心理治療去減輕情緒病徵狀。 其實在接受心理治療時,患者與專業人士的契合度才是最重要的,不需要盲目追求有名或昂貴的臨床心理學家,而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人士。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臨床心理學家」與「心理醫生」的分別
就算是再厲害的臨床心理學家,也無法保證自己一定會把患者治好,所以一般臨床心理學家都只會說「平均需要xx個月,但是看情況可能需要延長」,而不會打包票一定成功。 如果有任何臨床心理學家保證能在短期內把你治好,以此為由收取天價門診費或課程,請不要輕易相信。 我很理解有時候聊到創傷回憶時,很容易會感到情緒崩潰,如果是這樣的話,可以用預先畫圖或寫下來,到時直接給對方閱讀即可。
最近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你總是心情悶悶的,整個人好像洩了氣的皮球似的,做甚麼事情都提不起勁。 一開始你以為可能只是壓力太大了,應該休息一下就好了,沒想到自己卻怎樣都放鬆不下來。 於是你上網找尋解決方法,甚麼看喜劇片啊,做瑜珈啊,冥想啊,全都試過了,還是一點用都沒有。 其實無論是網路上各種臨床和諮商心理師寫的比較文,或是我和臨床、諮商朋友分別討論的經驗,兩師在可以做的事情上有些差異,但共通點更多! 如果一直強調差異,反而會忽略為數眾多的共通點,其實,回歸到心理諮商與團體,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並沒有優劣之分,會用什麼技術與觀點,也是看後來個人對於哪些學派比較有興趣。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心理服務 Services
具體來說,碧珊從事的是基於實證的心理治療,主要是認知行為治療。 簡而言之,認知行為治療是透過改變患者的思維以及行為,解決他們的困苦。 「當人的思想過度負面或行為模式出現問題,例如逃避時,可能會令其感到困擾,亦可以嚴重影響患者的社交生活、學習或工作,甚至出現常見的情緒病如抑鬱症或焦慮症。 在一個臨床心理治療過程中,我們的情緒、想法、和所經歷的事情都是十分珍貴的。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心理學家 Profile
美國臨床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學委員會是美國專業心理學委員會的成員,提供專門針對兒童和青少年工作的委員會認證考試。 兒童心理學家必須擁有博士學位,並具有與兒童和年輕人打交道的培訓和經驗。 在正常的心理治療中,你與臨床心理學家應該是單純的「患者-專業人士」的關係,而不應該發展出額外的私人關係。 這是因為在心理治療期間,患者往往會把所有秘密和內心思想都全盤托出,如果這時候對方想要利用這份信任去操控患者,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因此,假如你正在見的臨床心理學家無故邀約見面,甚至想要跟你發展親密關係,請盡快遠離及停止治療。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心理學家與臨床心理醫生的分別
像臨床心理學家一樣,軍事心理學家需要博士學位和一定數量的監督專業經驗。 軍事心理學家需要接受額外的培訓,重點是與軍事人員一起工作並在軍事環境中練習。 同上,因為患者對專業人士會有無條件的信任,所以臨床心理學家是不應該順便兜售跟治療無關的產品和服務。 比方說,我聽過一個「治療師」主動提出要教患者炒賣股票,聲稱自己能保證患者能賺大錢⋯⋯這個建議是非常不恰當的。 就算是一些跟治療有關的產品,如果價錢比較昂貴的話,我也建議不要從臨床心理學家那邊購買,以免導致利益衝突。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資料來源
因為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的身心健康、生活質素以至工作效率等等。 如果能夠讓心理處於一個良好的狀態,既可以提升日常處理事情的能力,而且亦有效增加抗壓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有助化解危機。 由此大家可以看到,關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個人感到事情的發展程度,已超過自己可承受或能力可控制的範圍以外時,就應該積極尋求心理輔導或者針對性的心理服務幫助,保障心理健康。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臨床心理服務
由此可見,當我們接受治療時,我們需要尋找有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士,而不能只靠家人或朋友的安慰和陪伴,也不能只依賴自助書籍的幫助。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2025 我們也不能隨便嘗試「自學」心理治療,就因為我們看了治療的理論和技巧,不代表能夠照方抓藥,還是要受過專業訓練的。 前者是專科醫生,所以專精於藥物(如抗抑鬱藥)及其他生理治療(如腦磁激或電痙攣療法);後者則是心理學家,所以擅長談話治療(例如認知行為治療)。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首先要弄清楚的是,現實世界並沒有「心理醫生」這職業的存在!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香港都會大學續推彈生收生安排 失手考生迎更多出路
當你跟對方談話時,不妨多點把內心疑慮說出來,並說清楚你的治療目標(如想要減少恐慌突襲)。 你也可以多留意對方的反應,看看他有沒有認真聽你說話,有沒有展露出同情心,如果你覺得見完之後,對方能讓你感到安心,那就是一個適合你的專業人士,反之亦然。 心理治療最重要就是建立互信關係,如果對方的的性格和治療風格不適合你,那麽就算對方有資歷也沒有用。 平時大家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心理醫生」,實際上其實是「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有情緒問題應該找「心理醫生」、「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還是「治療師」呢?
郭碧珊是媒體界的寵兒──這位臨床心理學家不僅專業睿智,而且外型亮麗,報紙、電視、雜誌都喜歡採訪她,邀她分享灼見。 現今社會生活壓力大,家庭壓力、工作壓力,怎至感情壓力,當你壓力快要到達受不了的時候,心裡想尋求幫助,普遍都會想起「心理醫生」。 我沒想到學霸如她——在中大共獲九次奬學金、本科以一級榮譽畢業、唸臨床心理學社會科學碩士更是全班唯一獲登院長榮譽錄的畢業生——竟然有過一段考試不及格的「黑歷史」。 根據保密原則,除非你快要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性命,或是內容牽涉到違法行為,否則在未經許可下,對方是沒有資格把你的治療內容分享給別人的。 就算以上的例子,對方也只可以把資訊交給警方,而不能隨意把內容分享給你的親友、學校或雇主,更不能未經許可把錄音隨便分享給其他客戶聽。 更重要的是看大家的偏好(例如能否接受副作用)、疾病的類型(例如精神分裂症可能要先靠藥物來控制活躍期)和對治療的反應(會不會吃完卻沒效),再決定到底適合哪一個。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心理輔導收費
然而,大多數包括心理學博士學位、一到兩年的監督專業經驗以及心理學專業實踐考試的及格分數。 如果大家還是覺得已經看到頭痛的話,我建議大家可以直接找專業人士推薦。 如果你本身有在看精神科醫生、社工或家庭醫生的話,他們不少都有相熟的臨床心理學家,應該可以推薦一個給你。 不然的話,大家可以到附近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ICCMW),他們通常都有常駐社區中心的臨床心理學家;就算沒有的話,他們也應該熟悉怎樣判斷一個人是否臨床心理學家,所以大家可以試著找他們幫忙。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About the Author: 梁婉珊 精神科醫生
作為臨床心理學家,張博士在其範疇有著多方面的貢獻,包括其研究成果,為心理學家範疇上有著突破。 例如,張博士早期研究重點在於治療「兒童焦慮症」的方法,成功地以「認知行為理論」作基礎的一套治療法,為患上焦慮症的香港學童得到有效的療癒。 張博士直接受教於國際知名專治「兒童焦慮症」認知行為治療名師Prof.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服務人員熱忱且品質穩定
今天我們會回答關於心理治療的八條常見問題,從怎樣挑選適合的臨床心理學家,到第一次見面的步驟,都會在這篇文章中詳細解答。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處理範圍包括智能評估、兒童成長、虐兒問題、青少年行為、老年適應、婚姻及家庭困擾等問題。 「臨床心理學家」在小說,電影之中見得多,究竟實際上有沒有這種職業? 心理學家常常被視為一種神秘的職業,令人聯想到犯罪,讀心等等。
香港臨床心理學家公會(HKICP)在本網站提供的資料僅供參考。 儘管本會盡力為公眾提供充足和可信的內容,但不保證內容在任何特定情況下使用的準確性或適當性。 本會不對因到訪和/或使用本網站而直接或間接導致的任何損失或損害負責。 學會註冊(如香港)屬自願性質,但每一行政地區及國家通常只有單一專業學會,或以其一為業界標準(如2005年前的英國心理學會)。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張傳義博士 臨床心理服務
我沒想到學霸如她──在中大共獲九次奬學金、本科以一級榮譽畢業、唸臨床心理學社會科學碩士更是全班唯一獲登院長榮譽錄的畢業生──竟然有過一段考試不及格的「黑歷史」。 碧珊以一個生動的案例說明她如何在工作中應用認知行為療法:有位求診者患有嚴重的社交焦慮症,他跟碧珊描述一次令自己焦慮爆發的意外:有天,他不小心在快餐店打翻了一杯水。 店裏的清潔工在他還沒來得及反應就風風火火跑過來為他抹乾濕掉的桌子。 看似是件小事,卻再次強化了該名求診者的思想謬誤——很多人在密切留意他、評判他。 本文將說明臨床心理師和諮商心理師(下文簡稱兩師)的分別,最後再談談,怎麼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師。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專業心理輔導及治療服務
同時心理學家亦參與及策劃懲教機構的管理事務及制定治療計劃,以促進犯人康復。 最後,訓練及提供心理服務給職員及進行各種與犯罪及懲教有關的研究也是工作的主要環節。 因為要成為香港心理學會(Hong Kong Psychological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Society,簡稱 HKPS)臨床心理學組的門檻非常高,所以要是能夠成為會員的話,肯定是資歷跟經驗都比較受到認可的。 根據HKPS,會員必須要修讀獲認可的臨床心理學課程,擁有不少於 220 天或同等的臨床實踐經驗,還需要有治療最少三個患者群組(成人、未成年和發展障礙患者,每組不少於44天)的經驗。
在思考到底要見哪個的時候,大家可以考慮一個問題:你想要一個指導者還是同行者? 碧珊於2000年讀畢碩士課程,先後在中大轄下的香港進食失調中心和香港健康情緒中心工作,擔任臨床心理學家。 這二十年間,她致力治療情緒病患和進食失調者,有時也會向公眾推廣相關知識並展開研究。 本港的精神科專科醫生在醫學院畢業後,需再接受六至七年專業培訓,到正式通過專業試後,才可稱得上是一位「精神科專科醫生」,就有如:婦科、腫瘤科、皮膚科、外科等專科,精神科同樣也是眾多專科其中之一。 臨床心理學家推介 「精神科醫生」除了可以處方藥物治療患者外,亦可以為患者進行心理輔導,以醫療角度全面評估病人之身心機能狀況,並可為患者撰寫精神科醫療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