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一天開始,這部戲演遍世界上有中國人的地方,把臺灣眷村這段差一點被歷史遺忘的故事深深植入各處中華子弟心中。 剛開始在臺北演出時,尚有許多眷村第二代帶著第一代老人前來看戲,臺下人看著自己的故事,自己的人生在臺上,無不深受感動。 2009年2月《寶島一村》赴新加坡濱海劇院參加華藝藝術節演出2場,在當地亦獲得觀眾支持與肯定,當地媒體大篇幅報導該劇之歷史性意涵,引發當地1950年代華人移民的認同記憶話題。
1980年政府實施即捕即解政策前,提供3日寬限期讓非法入境者申請身分證,附近一帶大排長龍。 根據政府官方的分區,金鐘屬於中環一部分,政府地圖也不會將「金鐘」單列為一區,但由於地鐵在此設有金鐘站,「金鐘」逐漸為市民通俗理解成中環與灣仔之間的地區。 時至今日金鐘已廣泛作為一個地區名使用[註 2],而且有着較清晰的界線,即以紅棉道為中環與金鐘的分界[註 3],堅尼地道為金鐘與半山區的分界,東面則以軍器廠街為中西區與灣仔區分界,北面以夏愨道及干諾道中作為與添馬之間的分界[註 4]。 香港公園由於歷史悠久,故官方沿用傳統的「中環」或「中區」作為地址,但市民一般多認為公園東部如茶具文物館和霍士傑溫室一帶屬於金鐘。
金鐘月臺: 主要道路
除各種地貌景觀外,新北市的人文景觀亦十分豐富,有鶯歌陶瓷、三峽藍染、坪林茶葉文化、淡水景觀、烏來溫泉文化、平溪天燈文化等濃厚的歷史人文特色。 目前新北市共有文化資產168筆,其中古蹟74筆、歷史建築50筆、遺址4筆、文化景觀4筆、傳統藝術23筆、民俗及有關文物8筆、古物5筆[138]。 根據民國104年(2015年)新北市教育統計年報,104學年度新北市公私立國民小學計216所,其中公立208所、私立8所;公私立國民中學計98所,其中國立1所、公立80所、私立17所[128]。 目前新北市板橋區、新莊區、中和區、永和區、新店區、淡水區、土城區、三重區、蘆洲區、泰山區、林口區已有捷運系統。 目前新北市轄內共有六大主要工業區,由經濟部工業局開發者為新北產業園區、土城工業區、瑞芳工業區、樹林工業區及林口工業區,泰山工業區則為民間開發。 在工業就業人口中,以製造業和營造業為大宗,各佔總就業人口27.82%和8.90%;至於在服務業就業人口中,則以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金融及保險業、其他服務業、運輸及倉儲業、教育服務業為大宗[36]。
有建議將前者命名為樂民站、後者命名為宋皇臺站或九龍城站,甚至直接互換名字。 但是當兩鐵合併後,最後採納的方案是將觀塘綫伸延至黃埔花園,並興建黃埔站、何文田站接駁油麻地站,在何文田站與沙田至中環綫(沙中綫)屯馬綫轉車。 2009年5月21日,香港多份報章報導港鐵新修訂之建議方案,除加入早已拍板的顯徑站外,亦修改土瓜灣一帶走綫由土瓜灣道改走馬頭圍道。 新走綫使宋皇臺站及土瓜灣站更靠近舊區,方便更多區內市民使用沙中綫。 [20]惟此方案曾遭受翔龍灣等海旁住宅業主的反對,認為對他們不便。
金鐘月臺: 金鐘電視史紀錄
政府在11月26日就沙中綫鐵路方案按《鐵路條例》刊登憲報,正式進入法定諮詢階段[37]。 考慮了市民的關注及意見,政府於2011年7月15日及11月11日分別就兩次鐵路修訂方案刊登憲報,並根據法定程序處理反對個案,港鐵預計大圍至紅磡段最快要2018年通車。 另一邊廂,兩鐵在2005年7月向政府提交沙中綫「合併方案」,同時檢討使用現有設施作車廠的可行性,包括九鐵何東樓車廠、大圍車廠和八鄉車廠,以及地鐵九龍灣車廠。
- [126]取而代的是由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提案、捷安特公司負責建置和營運的YouBike系統。
- 九鐵公司計劃在現有金鐘站以東,設立沙中綫金鐘站,並於2004年2月提交沙中綫「建議方案」[15][16],又稱為「首選方案」。
- 修訂方案後,馬頭圍站與地理上的馬頭圍及馬頭圍邨相距甚遠,甚至土瓜灣站比馬頭圍站更接近馬頭圍和馬頭圍邨;同時土瓜灣站與地理上的土瓜灣及土瓜灣市政大廈暨政府合署相距甚遠,也不接近海邊,而馬頭圍站其中一個出入口更位於土瓜灣市政大廈暨政府合署旁。
- 在2010年11月26日,香港政府將「沙田至中環線鐵路方案」刊登憲報。
- 社會輿論要求港鐵公司改變鐵路走向,使土瓜灣區內的珍貴文物可以原址保護,但港鐵不同意這項建議。
- 新北市政府是新北市的最高行政機關,屬直轄市地方自治位階,由行政院管轄。
黃大仙區議會提議於馬仔坑遊樂場改以興建港鐵車站竹園站和連接黃大仙站以方便該區居民,聲稱可減低民怨,以及紓緩鑽石山站未來作為沙田至中環綫轉駁觀塘線乘客的使用量[110]。 日後東鐵列車離開旺角東站後,將會從靠近愛民邨的現有隧道駛入地底,到達紅磡站新建的地底車站月台。 2002年6月25日,行政會議建議行政長官把沙中綫的營辦權批予九廣鐵路公司,其後政府公佈九鐵奪得這條路綫的營運權。 九鐵當時提出的方案,即把當時仍在興建中的馬鞍山鐵路向南伸延,由該綫總站烏溪沙作為開始,沿馬鐵路綫駛至現時的總站大圍站,再途經大圍至鑽石山鐵路綫、東九龍綫,然後通過第四條過海隧道直達中環。 此外,當時還建議除了選擇設立何文田站外,還可以以機利士路站取代,以服務紅磡北部。 金鐘月臺2025 港鐵進行沙中綫環境影響評估時,聘請的顧問曾經評估鐵路方案對文化遺產地點的影響,其中包括宋皇臺站(當時對外以土瓜灣站命名)工程範圍內以往「聖山」位置及其附近可能存有具考古價值的考古文物。
金鐘月臺: 工程全速前進
1897年,分割臺北縣而增設新竹縣及宜蘭廳,同時廢支廳,於北縣下置臺北、士林、新庄、滬尾、景尾、桃仔園、三角湧、樹林口、中壢、基隆、金包里、頂雙溪、水返腳等十三辦務署。 金鐘月臺2025 1901年,廢縣置廳,裁撤辦務署,於原臺北縣轄區分設臺北、基隆、深坑、桃園、新竹等五廳。 1909年,地方廳改制,臺北廳併基隆廳全部及深坑廳之大半,廳下分設十三支廳。 1920年,復改革地方制度,廢廳置州、郡,新北市現有區域隸屬臺北州[11]。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臺北盆地,以石門區富貴角跟烏來區與桃、宜交界的巴博庫魯山的連線劃分東、西半部,人口差距達十倍之多,呈現不對稱發展。
金鐘月臺: 地鐵縱火事件
[2]由於具有官方背景的獎勵性質,使其成為臺灣電視廣播網路節目演藝人員的最高榮譽獎項。 當列車離開尖沙咀站,駛入維港下面嘅地鐵隧道去金鐘站嗰陣,嚴金鐘喺列車頭卡車廂(肇事車卡冧巴:A167;現已修復),用打火機點著一個裝有天拿水(Thinner,即稀釋劑)嘅膠樽。 當時任職政務主任嘅乘客季詩傑即時喝止對方,但膠樽成功被點燃,火勢順易燃液體迅速蔓延,並產生大量濃煙。 由於金鐘站係由一大片船塢空地發展出嚟,所以地鐵響金鐘站規劃咗大型嘅公共運輸交匯處。 而家金鐘站嘅公共運輸交匯處分為金鐘(東)公共運輸交匯處同金鐘(西)公共運輸交匯處,另外響添馬街、德立街同埋樂禮街設有巴士總站。 另外,港鐵喺車站大堂近F出口非收費區設有「e分鐘著數」機,供乘客買網上服務同埋享用港鐵友禮會嘅會員優惠。
金鐘月臺: 服務時間
除此之外,承辦商須每季檢查月台幕門的玻璃狀況,如玻璃出現裂痕或損壞會即時被安排更換,而月台幕門的操作會每季、每半年、每年及每5年進行不同程度的測試和維修保養工作,確保月台幕門運作暢順[13]。 在正常情況下,幕門與列車車門以訊號系統連接,同時在幕門控制版上,亦可使用手動模式控制幕門開關,以免當訊號系統出問題時,乘客不能下車。 金鐘月臺2025 根據港鐵向古物古蹟辦事處提交的中期報告指出,共發現239個遺跡,包括房屋建築、灰坑、井、墓葬遺跡等。
金鐘月臺: 紅磡至金鐘段
為了讓市民能盡早享用新建成鐵路,政府認為有必要局部啟用大圍至紅磡段。 港鐵經過多個月研究,並充分考慮安全和營運可行性因素後,建議先行啟用顯徑站、鑽石山站擴建部分和啟德站,政府同意有關建議。 考古工作隨後應古蹟辦要求擴展至第三個考古工地,即東、西考古工地之間及T1區以外西面和西南面的地方。
金鐘月臺: 文化節慶活動
根據九鐵公司原來的方案,紅磡站將會再度擴建,成為一個集體運輸中心。 由於方案提出當時,東鐵綫(當時稱東鐵)仍以紅磡為終點站,西鐵綫(當時稱西鐵)亦會透過九龍南綫的興建以紅磡站為終點站,再加上沙田至中環綫的匯合,將會使紅磡站需要處理的客量大量增加,不能符合成本效益。 不過九鐵並沒有因此而放棄顧及黃埔花園的利益,九鐵建議黃埔與慈雲山一樣,改為興建地下自動輕便運輸系統連接紅磡站。 金鐘月臺2025 初步建議該系統將會類似香港國際機場的乘客捷運系統一樣,以無人駕駛模式運行。
金鐘月臺: 發現遺蹟 港鐵拒原址保護
當港島綫第二期(金鐘至上環)1986年通車後,金鐘站繼續做佢轉車站嘅角色。 金鐘站響香港島中西區金鐘嘅一帶海旁商業中心區,周圍有地標性建築物、公司總部、主要政府部門、高等法院、外國領事館、酒店、公園及購物商場。 加上呢個站係港島綫、荃灣綫、南港島綫同東鐵綫嘅重要轉車站,尤其係南港島綫唯一嘅轉車站,因此每日繁忙時間都會有好多乘客用呢個站轉車,往返香港島各區、九龍同埋新界。 除此之外,唔少乘客都會利用呢個站去金鐘廊同太古廣場等等地方返工、買嘢同飲食。 地鐵全線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工程於2006年上半年悉數完成,地鐵公司更是全球首個在運行中的鐵路系統內進行車站加裝月台幕門的鐵路營運機構。 至於地鐵乘客使用八達通卡每程額外一毫附加費,已於2013年12月1日正式停收[10]。
金鐘月臺: 荃灣綫通車
而過海段方面,在因會展站發現二戰時期的炸彈導致工程延誤多時後,港鐵終於在2021年12月開始在新路段進行最終測試及試運行,並於2022年5月15日啟用。 65歲老翁嚴金鐘喺當日朝早七點半至九點期間,響地鐵荃灣站入閘,上咗一列往中環站方向嘅荃灣綫061號列車。 月台幕門(Platform Screen Door,簡稱PSD,又稱全高式月台門),是鐵路車站月台地面至頂部的全高連續屏障,使用安全強化玻璃製成。 金鐘月臺2025 金鐘早於1840年代時建成域多利軍營,是香港昔日駐港英軍一個主要軍營之一。 軍營於1979年交還香港政府,裡面大部分建築在1985年至1992年遭拆卸,只餘下數座歷史建築。
金鐘月臺: 車站藝術
在邀請兩間鐵路公司競投沙中綫時,政府並沒有計劃進行兩鐵合併的研究;兩間公司會否合併,沙中綫也是需要興建,以應付運輸需要[7]。 1980年2月12號地鐵修正早期系統中環至尖沙咀段通車,金鐘站同中環站成為當時地鐵唯獨兩個響香港島嘅車站。 金鐘月臺 由於起金鐘站時已經預計呢個站成為港島綫嘅轉車站,所以初期嘅金鐘站已經設立上下層兩個側式月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