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一個好友質問:「妳只能像瓊瑤,永遠無法變成瓊瑤。妳又何必寫小說?我們已經有瓊瑤啦。」這幾句話給我很深的刺激,使我毅然終止模仿,開始尋找自己的題材和語言。 這幾句話也說明了瓊瑤的非比尋常,以及難以企及的成就。 類似的背景條件,也造就了90年代瓊瑤在大陸再度掀起一波瓊瑤熱,和湖南衛視合作的電視劇改編,甜蜜淺薄無害的文藝腔,讓在台灣已大江東去浪淘盡的瓊瑤,變成一個炙手可熱的大IP,再次站上另一波愛情影視的風頭上。 瓊瑤最常寫、最擅長寫的現實,是家世差異與貧富懸殊,這也就是為什麼她的小說常常會以豪宅、別墅為背景的基本原因。 瓊瑤小說 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或許會對這樣的背景感到羨慕,不過在小說裡,財富通常非但不是幸福的代表,而且還是愛情最大的敵人。
- 1971年和1975年,由瓊瑶小说作品改编的电影《庭院深深》和《女朋友》,分别获得第9届、第12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
- 林青霞、呂琇菱、劉雪華、陳德容……直到90年代,瓊瑤再以《還珠格格》重出江湖,讓趙薇從一個無人知曉的小演員,就此小燕子飛上枝頭成鳳凰。
- 不會依照世俗觀念拜倒於財富之前,不貪婪不迷惑的個性,是關鍵中的關鍵。
- 瓊瑤劇之所以能夠盛行幾十年,就是因為滿足了大家都愛情的幻想,不過如此毀三觀的愛情,終有被揭穿的一天。
- 大量詩詞歌賦的運用讓原本通俗的言情小說擁有了超凡脫俗的飄逸氣質。
就在《煙雨濛濛》的新版序言中,瓊瑤說,她生平寫了幾十部小說,卻對《煙雨濛濛》最為偏愛。 而我讀了到這句話,不禁大為震動,更慶幸瓊瑤沒有根據後來電視劇的版本,把它重新改寫過。 十五歲時的我,是個極纖瘦的憂傷少女,更兼多愁善感,已經讀完了《窗外》,接著是《煙雨濛濛》、《菟絲花》、《幾度夕陽紅》,以及《海鷗飛處》、《一簾幽夢》、《我是一片雲》等等,沒錯過任何一部瓊瑤小說。 同學半戲謔半認真的對我說:「妳真的很像瓊瑤小說的女主角耶!」這被我當成了稱讚,因為那時候,這便是美好、詩意、柔弱與愛情的象徵。 因為迷戀瓊瑤,也愛上了她在書中引用的那些古典詩詞,更激發了我提筆寫作的欲望。 在初期的生澀摸索中,只能模仿瓊瑤,希望可以像她,確實也有些像她。
瓊瑤小說: 煙雨濛濛
《還珠格格》以降的清裝系列,亦可視為瓊瑤的穿越之作,不論時空架設在清朝的哪一代,都是夢竹含煙初蕾慕天楚濂穿來穿去談情說愛。 《還珠》之前,是借古人的語言談現代的愛情;《還珠》之後,是借現代的語言談古代的愛情。 但這套封閉語境是瓊瑤創造的,形成某種戀愛的套語,故事與情節,對話與人設,全都可以互文穿越,彼此繁殖。 後90年代,瓊瑤電視劇的末期,果然就真的把自己的小說彼此融合,交配結合出新的故事,如《海鷗飛處彩雲飛》這樣的作品來。
瓊瑤一方面編織幸福的婚姻結合幻夢,但另一方面她卻也勇於正視沒有愛情的婚姻、錯誤婚姻的痛苦。 瓊瑤小說 《船》和《一簾幽夢》等作品中,都有至少一個黑暗婚姻作為對照。 瓊瑤小說2025 大量诗词歌赋的运用让原本通俗的言情小说拥有了超凡脱俗的飘逸气质。 自1963年起正式出版第一部作品《窗外》至今,筆耕五十多年不輟,寫出了六十多部膾炙人口、扣人心弦的經典作品。
瓊瑤小說: 瓊瑤言情小說電子書線上看閱讀
瓊瑤自60年代發表長篇小說《窗外》後,就此打造出數十年不衰的愛情國度。 在這個愛的神國裡,充滿了癡情男女,女的美麗如夢,男的俊帥多情。 在苦悶的60、70年代,大量動用中國詩詞,文字古典,用語纏綿的瓊瑤,對當時的年輕少女,確有文學啟蒙之功。 戒嚴時期壓抑苦悶的政經環境,在脫離現實的愛情囈語或是時空虛構的武俠小說裡,得到安撫和柔焦。 《幾度夕陽紅》是美麗與哀愁的,但《煙雨濛濛》卻真正教我心痛。 早就已經算不清了,但事隔三十年,我仍然記得每次讀完,都是割裂心坎的痛,一清二楚的刻入體內。
- ❸怡人、可人傳播公司製作拍攝的瓊瑤劇,於1980至2000年間(1980年代尤為嚴重)在中國大陸播放的問題很多。
- 且1980年代中後期至1990年代中期,錄影帶業興盛,如《六個夢》之《婉君》、《啞妻》、《三朵花》皆曾以錄影帶形式流通市場,並被各地區有線臺任意播放,環境更加複雜與混亂。
- 《還珠》之前,是借古人的語言談現代的愛情;《還珠》之後,是借現代的語言談古代的愛情。
- 所以有文學家把瓊瑤女士的風格定為「瓊瑤派」,只要是有小說作家的風格類似於瓊瑤女士,幾乎都會被歸類在瓊瑤派。
- 盲目相信瓊瑤的「夢幻」,不是件好事,然而活在只有功利現實沒有「夢幻」的環境裡,卻是件更糟糕的事。
當時,電視臺皆屬於完全國有,中國大陸缺乏版權保護等法律規範,形成某部劇由某臺拍攝,然後就可以任意在中國大陸地方電視臺播放。 且1980年代中後期至1990年代中期,錄影帶業興盛,如《六個夢》之《婉君》、《啞妻》、《三朵花》皆曾以錄影帶形式流通市場,並被各地區有線臺任意播放,環境更加複雜與混亂。 說明: ❶本表僅列出臺灣、中國大陸(含未獲授權自行拍攝)製作的瓊瑤電視劇,其他地區拍攝之劇集不收錄(如:香港無綫電視的粵語劇、韓國翻拍或取材的韓語劇,越南翻拍的越語劇《還珠格格》)。
瓊瑤小說: 瓊瑤小說線上閱讀
臺灣唯一跨世紀風靡華文世界愛情文學繆斯,作品引領世代價值傳遞,改寫臺灣文壇紀錄,打動萬千讀者傾心傳頌,鑄刻歷久彌堅的雋永傳奇。 粗礪殘酷的現實人生,瓊瑤始終以其戲劇化的性格和文筆重新編織包裝。 她一生信仰愛情,只是最終她執信天長地久的愛情,上天竟以失智失能來回收這些美好。
比死亡更加殘酷,這無寧是對瓊瑤式愛情神話,最大的諷刺和破滅。 瓊瑤小說2025 第一,她寫加諸於愛情的考驗,現實且具體,有時甚至接近殘酷。 瓊瑤小說2025 她筆下最壞的壞人,通常都是抱持著強烈的世俗偏見,關閉在自以為是的觀念中,無論如何不肯改變,這種人不只是愛情最大的敵手,而且他們把別人害得最深最苦。
瓊瑤小說: 電影填詞
一生信仰愛情實踐愛情的愛情教母,晚年對死亡和愛情的反思,令人動容,也對近年來長照、善終、老齡社會的議題,加入一個正面的聲量。 當然要有很強、很深的愛,才能引導情人通過這充滿威脅的陰暗幽谷,找到陽光。 不過除了愛,還要有智慧、勇氣、堅持,以及更重要的,個性。 不會依照世俗觀念拜倒於財富之前,不貪婪不迷惑的個性,是關鍵中的關鍵。 而我相信許多人都會記得,依萍如暗夜火炬般炯炯的目光,燃亮了反叛的靈魂,也教會我們如何去愛,如何寬恕與等待。 1971年和1975年,由瓊瑶小说作品改编的电影《庭院深深》和《女朋友》,分别获得第9届、第12届台湾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
瓊瑤小說: 電視金鐘獎
而劉雪華、俞小凡、岳翎、陳德容、蕭薔、趙薇、林心如更被眾人稱為「瓊女郎」。 瓊瑤小說2025 瓊瑤小說2025 由於中國大陸開放交流,瓊瑤劇的影視拍攝轉戰中國大陸,兩岸的演員大合作以及實地背景,大量推出了一連串耳目一新的新戲。 《婉君》是瓊瑤第一部在中國大陸拍攝而成的電視劇,接著一連串的清宮、蘇杭、塞外風光等背景也陸續出現。
瓊瑤小說: 閱讀通信 vol.245》旁觀他人生活也是一種樂趣
我想拍的意願正如小說裡江雁容愛老師康南那樣的堅定,母親為此臥床三日不起,最後還是拗不過我。 轉眼間,三十九年過去了,當年母親拿著劇本(劇本裡所有接吻的戲都打了叉) 瓊瑤小說 ,牽著怯生生的我到電影公司的畫面,彷彿就在眼前。 這段時間,又有不少飾演她筆下的男女主角的演员因此成名,如方中信、張嘉倪、秦嵐、張睿、 李晟、李佳航、海陸、趙麗穎。 愛情雖是天長地久歷久不衰的題材,卻需要新鮮當令的語言食材。 瓊瑤在最活躍的70、80年代,即已被批評脫離現實、不食人間煙火。 當時這樣的脫離和虛幻卻是最安全及必要的,泯除了現實條件,架空在中國文學語境裡的甜蜜,無傷又安全,不求療效,先求不傷身。
瓊瑤小說: 瓊瑤為何成為「萬人罵」
換句話說,讀瓊瑤小說長大的人,會受過一種非現實的感情焰火洗禮,至少片刻中相信:現實的價值、世俗的觀念,不是一切,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而在瓊瑤小說中,常常是女主角既貧窮卻又有個性,或者該說:正因為貧窮所以有個性。 《心有千千結》裡的江雨薇、《秋歌》裡的董芷筠都是父母雙亡的孤女,吃苦努力撫養弟弟長大,她們都很窮,然而她們都從窮苦生活中建立起強烈的個性。
瓊瑤小說: 電視劇寫真全紀錄
現實沒有打倒瓊瑤,而是瓊瑤的愛情神話部分地改造了現實,甚至部分地進入了現實。 我讀《幾度夕陽紅》,甚至起了摹仿之心,拿出稿紙,在第一行寫下了「嘉陵江畔」四個大字,我就連男女主角的名字都取好了,只可惜我生平創作的第一本小說,有了一個極美的名字之後,卻始終停留在第一頁,而沒有能力發展下去,只能祕密的塞回抽屜裡。 但我忘不了它,三不五時總要拿出來溫習一番,溫習我那沒能夠完成的瓊瑤夢,至今它都還漂浮在蜀地山川的朦朧煙雨裡。 我是一個標準的瓊瑤迷,在我所成長的七〇年代台灣,專寫給兒童的讀物極少,一下子就看完了,而我又非出身書香世家,只好自己胡亂在外頭找書讀。 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我便迷上了租書店,稀裡糊塗一頭栽入了小說的世界中,但奇怪的是,店內架上的作家琳琅滿目,又沒有人幫忙指點,而我年紀小,根本不懂得好壞區別,就光憑著直覺找到了瓊瑤。 瓊瑤小說 我捧著書,蹲坐在租書店的小板凳上,一看入迷,不知不覺就到了天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