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觀塘區毗連的九龍城區和黃大仙區都曾經出土過南宋時期的文物和銅錢,不過觀塘區目前還沒有發現過同時期的文物. 2019年10月13日下午5時半左右,有警員於觀塘站近A1出口的天橋處理一宗「刑事毀壞」案件時,一名防暴警員被一名18歲男生以利器割傷右側頸部。 該名防暴警員頸部受傷流血,被送往基督教聯合醫院救治,送院時清醒。 時任警務處副處長(行動)鄧炳強於記者會上表示,警員在觀塘處理刑毀案件時,遭「暴徒」近距離用利器襲擊頸部,是可致命襲擊[26][27][28]。
- VR虛擬實境體驗站提供超過400多款的最新虛擬實境VR體驗,帶你走入如幻似真的虛幻世界,穿越無限可能。
- 該段路面本來是兩條獨立的路,靠山的兩條線本來是屬於彩石道。
- 觀塘道(英語:Kwun Tong Road)位於香港九龍東,連接觀塘與牛池灣兩地,是香港主要幹道之一。
- 2018年12月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的住宅項目凱匯發售,呎價由17000至20000。
- 觀塘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例如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銀行、藥房等服務,所有商店主要分佈在非收費區內[4]。
- 為舒緩供A出口進入的人流所使用的西入閘機的擠擁情況;在2013年12月,港鐵把近A2出口的5部出閘機改為入閘機,並將原有的店鋪遷至付費區內。
而車站附近亦設有創紀之城、創紀之城五期內的「apm」等商場及區內地標,而且有多條專綫小巴路線接駁觀塘站,更令車站人流增長迅速,故車站亦是九龍東部最繁忙的港鐵站之一。 1959年九龍巴士11B線延長入觀塘裕民坊附近[4],為第一條直接入觀塘的巴士[4]。 觀塘木行2025 同年清拆雞寮這個百年古村[4],興建觀塘徙置區,並將觀塘游泳池對開大海灣填平,觀塘市中心在1960年開始成形[4]。 1958年起,香港政府於秀茂坪、藍田及油塘等地大規模興建公共房屋,其中最早落成的乃第一代翠屏邨,及後又有牛頭角下邨、秀茂坪邨、油塘邨及藍田邨等多個公共屋邨。
觀塘木行: 主要交通幹道
平日經常匆匆走過小巷,今次不妨慢下腳步,欣賞一下觀塘的塗鴉。 2018年12月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的住宅項目凱匯發售,呎價由17000至20000。 然而四周全為唐樓及舊樓包圍,而該等唐樓大多有劏房及中小型商舖,彼此格格不入。
1925年左右,當局劃曬草灣為傾倒市區垃圾的處所,並且興築海堤以防垃圾復流出海,1947年當局以20萬英鎊代價將該地帶約二百萬平方尺的土地賣給亞細亞火油公司興建油庫,於是遷移垃圾池到官塘灣現今開源道的位置[2]。 及後該公司投資一百萬英鎊將鄰近山地削平以填塞部份官塘灣,而由於連年廢物之傾倒,該區海岸一帶早已成為一片淺灘[3]。 觀塘原來的居民主要是客家人,1949年中國大陸政權易手後,大量潮汕人和海陸豐人士在觀塘定居,目前觀塘區很多居民的祖籍是廣東潮汕和海陸豐。 觀塘木行2025 觀塘(英語:Kwun Tong),舊稱官塘,古稱官富,於九龍半島東面,是香港十八區觀塘區的主要部份,位於牛頭角東南、秀茂坪以南、藍田西北,東至將軍澳道,西至勵業街與雅麗道。
觀塘木行: 區議會
2011年12月31日,67歲姓胡肇事小巴司機駕駛一輛小巴於觀塘道往觀塘方向近彩石里路口剷上行人路,釀成嚴重車禍。 觀塘木行 意外後小巴車頂被鐵板劏開,角鐵如尖矛插穿車廂,在司機和乘客面前擦過,只差兩吋隨時爆頭奪命,極為驚險[2]。 明代出版的《粤大记》, 广州府东莞县部份有大小官富这地名,历史学家萧国键认为就是今天的官塘。 当時觀塘一帶都是官家鹽田,即官富場,觀塘區東南的藍田昔日就被稱為鹹田,至1954年方才改稱藍田迄今。 Showroom 內的陳列款式不多,皆因這裡的傢俬是 made-to-order (即訂即製)的。
其Styling Studio是新屋主探索適合他們的家居風格和產品的地方。 但其利用了最受歡迎的產品,混搭了 5 種熱門的家居風格,幫助屋主激發靈感! 工作室內更會提供免費家居造型諮詢,幫助新屋主打造個性化的混搭組合。 今次為大家推介觀塘區 9 間特色傢俬店舖,保證您能找到別樹一格的心頭好。
觀塘木行: 區議會議席分佈
直到康熙元年(1662年),清朝政府為防止沿海居民接濟台灣的鄭成功政權而實行遷界令,逼使沿海居民向內地遷界五十里,鹽場亦因而被廢置。 雖然遷界令於康熙八年(1669年)取消,但由於遷來的居民不熟煮鹽,鹽場無法恢復昔日的規模,最終亦被廢置。 而翻新行人天橋上蓋工程於2008年展開,新上蓋的用料主要分為兩種:金屬板及透明纖維板。 金屬板安裝於上蓋正中間,以保護電燈、揚聲器等電力設施;而透明纖維板則放在上蓋兩旁,增加採光度,減少使用電燈,較以往採用不透明物料環保。
- 其後,除了小規模的翻新外,車站於1982-1989年間沒有大變動,一直為觀塘綫的終點站。
- 而車站附近亦設有創紀之城、創紀之城五期內的「apm」等商場及區內地標,而且有多條專綫小巴路線接駁觀塘站,更令車站人流增長迅速,故車站亦是九龍東部最繁忙的港鐵站之一。
- 觀塘區主要有兩大交通運輸網絡,包括港鐵觀塘綫及巴士;而區內的交通則由專線小巴及公共小巴輔助。
- 明朝刊行的《粵大記》,當中的《廣東沿海圖》標示有大小官富,香港史專家例如蕭國鍵教授認為所在地就是今天的觀塘。
- 2011年12月31日,67歲姓胡肇事小巴司機駕駛一輛小巴於觀塘道往觀塘方向近彩石里路口剷上行人路,釀成嚴重車禍。
翻查地政署資料,創紀之城第五期連接港鐵站出入口、橫跨觀塘道的行人天橋「位於政府土地」。 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表示,政府土地也可以由港鐵管理,若政府批准該處為《港鐵附例》管轄地方,港鐵便有權要求停止表演。 觀塘木行2025 若政府只是委託港鐵清潔該地點,港鐵行動前要先聯絡政府相關部門[15]。 觀塘木行 唯觀塘區發展時未有考慮有大批商廈重建和九龍東倒數活動人潮在2005年增加所引起的工作人口大增問題,2006年及2011年兩次人口普查中,觀塘區的工作人口,由252,724增加至289,093,升幅近4萬人。 在欠缺交通配套及行人路太窄下,令整個東九龍的交通惡化,區內塞車嚴重[11],而區內幾個地鐵站以及觀塘道多個巴士站,在繁忙時間經常會迫滿乘客。
觀塘木行: 港鐵
該段路面本來是兩條獨立的路,靠山的兩條線本來是屬於彩石道。
觀塘木行: 出口位置
往來大堂及月台升降機曾於2016年10月15日起暫停使用,以更換為較新型號,並已於2017年4月13日重投服務[14]。 而車站裝設了三幅由攝影家艾思滔拍攝的巨型風景壁畫,分別是港島南面遠眺石澳、藍塘海峽及清水灣半島的旖旎風光、香港仔附近繽紛的秋日色彩以及港島東面柏架山下長滿苔蘚的景色[13]。 觀塘道最寬的一段位於啟業邨外,亦是全香港第二寬的道路,兩邊各有6線,合共12條行車線,僅次於長青公路。
觀塘木行: 大型商場
觀塘站共有12個出入口,分佈於車站兩端及中央,主要連接觀塘區市中心及工業區,所有出入口均以行人天橋連接。 在各個出入口均設有指示牌顯示出入口周邊的建築物及設施列表。 但現時因工業式微而令大量工廠空置,加上租金較低,不少創業者以工廠大廈為試業點。 報道指市建局主動推展計劃,除自行委託顧問研究方案外、邀請港鐵行政總裁梁國權到觀塘站視察環境外,亦曾約晤發展局及起動九龍東高層商討。 然而港鐵對計劃並不積極,因為工程涉及至少數億成本,而港鐵無意斥資。 港鐵承認管理層曾與市建局代表交換意見,惟指遷移月台及路軌涉及複雜工程,需要「確保觀塘綫與觀塘站的服務不受影響」[31]
觀塘木行: 觀塘道
政府曾建議環保連接系統東面終點站接駁觀塘站,但要永久封閉開源道一條行車線,影響交通、通風及消防通道;香港政府2020年施政報告公佈取消興建環保連接系統計劃,改為以「多元組合」交通取代。 而環保連接系統亦曾建議取道翠屏河接駁觀塘站,缺點是距離較遠,但未獲政府採納。 觀塘木行 觀塘站位於觀塘道上,該處正是住宅區和工業區的交界,同時觀塘站亦為往返觀塘北住宅區的公共交通主要的中轉站之一,因此車站每天不論早晚人流甚高。
觀塘木行: 月台
目前觀塘站於早上及傍晚擠迫情況嚴重,在平日繁忙時間乘客更難以前往月台。 而在2016年6月,民建聯訪問了千多名市民,有約六成的市民認為觀塘站的擠迫情況為所有觀塘綫車站中最嚴重,故民建聯亦建議港鐵應盡快擴建觀塘站月台,以紓緩車站承載力問題[9]。 觀塘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例如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銀行、藥房等服務,所有商店主要分佈在非收費區內[4]。 同樣駛經觀塘道的269C線及296C線編號相近,容易令乘客混淆。 兩線主要用車亦大致相同,而西行方向總站更同樣有6個中文字及5個英文字詞,每個字的字母數量亦接近,兩者目的地相距甚遠,在觀塘道的車站編排需盡量避免乘客混淆,只有牛頭角下邨站因地方太小而被編在同一位置。
觀塘木行: 觀塘老舖自成「貓閣」15年 愛心老闆:流浪貓才是弱勢社群!
1970年代隨著工業的發展而帶來大量車流,香港政府興建地下鐵路修正早期系統(即現今的港鐵觀塘綫)於1979年通車,以觀塘站為東面總站。 觀塘是香港首座衛星城市,觀塘道以南由填海得來的地區亦是東九龍最大的工業區,而觀塘道以北則有大量住宅大廈,為工廠工人提供居所。 隨着社區和人口老化,一些公共屋邨像翠屏邨、牛頭角下邨、秀茂坪邨、油塘邨、藍田邨皆相繼重建,至2001年觀塘區的人口回落至約56萬5千人,不過仍然為香港各區人口最多之一。 2011年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宣佈《2011至2012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當中提及《起動九龍東》計劃,建議將觀塘工業區經濟轉型為觀塘商貿區。 觀塘區包括觀塘市中心、牛頭角、九龍灣、秀茂坪、藍田、油塘、茶果嶺、茶寮坳、平山及佐敦谷等地方。 觀塘區傳統上以公共屋邨及工廠大廈為主,不過隨着經濟轉型,由觀塘工業區發展為觀塘商貿區,各工廠大廈已經空置或者改裝為其他用途,而公共屋邨亦多已重建,成為新式樓宇或商業大廈。
觀塘木行: 觀塘
但十多年來的堅持,令簡小姐遇上不同界別又志同道合的人,擴闊了拯救流浪貓的圈子。 觀塘木行 欣賞的人會叫她「愛心暴棚」、「貓癡」,斯文一點則會稱她簡小姐,不過簡小姐笑言,有多街坊仍然覺得她的行為走火入魔,直呼「傻婆」。 但小編認為,偏偏就是這份傻氣,一班街貓才不至於流浪街頭,始終「傻人會有傻福」的。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勵業街、觀塘道、牛頭角道、聯安街、功樂道、康寧道至康寧道公園、協和街至曉光街體育館、翠屏道至雞寮山坡、將軍澳道、觀塘繞道、觀塘明渠為範圍。
觀塘木行: 車站構造
前地鐵公司於2006年7月再次為觀塘站大堂進行改善工程,包括加設更多商店及改善通道。 觀塘木行2025 竣工後,連接A出口及入閘機的通道因店舖和人流的增加,從早到晚都非常擠擁。 為舒緩供A出口進入的人流所使用的西入閘機的擠擁情況;在2013年12月,港鐵把近A2出口的5部出閘機改為入閘機,並將原有的店鋪遷至付費區內。 為配合荃灣綫於1982年5月10日通車,修正早期系統油麻地站至觀塘站的路段改稱觀塘綫,而觀塘綫列車亦從同年4月26日起只行走觀塘站至油麻地站,而前往中環站沿途各站的乘客需在旺角站轉乘。
觀塘木行: #5 觀塘海濱花園野餐
根據《觀塘風物志》的記載,1950年代起,新居民不喜歡「官」字,故改稱「觀塘」。 1979年香港地鐵通車,設有「觀塘站」,使觀塘成為該區的最普遍稱呼[5]。 不過現今部份小巴路線牌及路面的道路標記中文仍沿用「官塘」舊名作指示。 香港政府於1957年完成觀塘對出海面展開填海工程,向廠家提供土地。 因為作為工業重鎮的緣故,觀塘工廠區的道路命名都有工業味道,大部分的街道名稱都包括了「業」字,而啟首的都是寄望祝頌語[12]︰例如成業街、偉業街、開源道、鴻圖道等,當中只有巧明街、巧明里和海濱道沒有採用。 而隨着香港工業轉型,加上近年香港政府大力推動「起動九龍東」計劃,眾多鄰近觀塘站的工業大廈被改建為商業大廈,大量企業、銀行以至政府機構的辦公室搬遷至觀塘站附近的商業大廈,為車站帶來大量上班族的客量。
觀塘木行: 觀塘區
[32]。 港鐵公司於2008年1月決定於所有前地鐵網絡的8個地面/架空車站加建月台閘門及改善現有通風設計,以避免乘客墜軌。 車站與荃灣綫荃灣站屬於第三期進行月台閘門加裝工程,加裝工程於2011年10月完工,標誌着觀塘綫所有車站均已裝設月台幕門/閘門。
1950年代之前的觀塘區為頗荒蕪的海灣,至1950年代香港政府開始發展衛星城市,觀塘區被規劃及發展。 1954年10月[4],香港政府在觀塘對出海面、今翠屏南邨附近展開展開填海工程,出售土地予廠家,首片填海土地於1956年完成[4],隨即在鴻圖道以北及開源道兩旁興建大量工廠。 此時許多廠商設廠,使這個填海區成為九龍半島最大型的工廠區。 1958年觀塘工業區已經具有雛型,填海範圍更進一步延伸至牛頭角。
車站下方設有一條行車隧道(7號幹綫一部分),主要方便觀塘道車輛於車站下方穿過,無需經過觀塘道、協和街及開源道迴旋處,有助減輕有關路段擠塞情況。 觀塘站(英語:Kwun Tong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觀塘市中心觀塘道迴旋處上方,屬於港鐵觀塘綫的鐵路車站,於1979年10月1日啟用,當時屬修正早期系統的終點站。 由於觀塘道是一條由觀塘商貿區通往黃大仙、九龍城、土瓜灣及大老山隧道之主幹道路,東邊也連接來往將軍澳、東區海底隧道的幹道,所以該處由早到晚都車水馬龍,亦經常發生交通意外。 觀塘道沿途只於勵業街以及康寧道交界設交通燈,行人如要橫過觀塘道,必須使用行人天橋或行人隧道。 這個鹽場為該地區帶來「官富」一名,亦有居民稱之為「官塘」(官富鹽塘的意思)。
廿一由八先會深入了解客人的生活習慣,繼而提供度身訂造的專業意見,而且除了大型傢俬之外,連家中小物如新年全盒、調味架等,也會盡量為客人度身訂造。 開業 7 年的 EMOH® 可說是全港數一數二具規模的樓上傢俬舖 。 觀塘的陳列室大約有6,000 觀塘木行2025 呎,傢俬款式繁多,搜羅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品牌。
此外,觀塘站也有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享用,包括自動櫃員機和自動售賣機[4]。 大堂近客務中心亦設有香港郵政郵箱[5][6]方便乘客在車站內投寄郵件,以及「會員服務站」供乘客登記為港鐵友禮會會員、查閱獎分及換領獎賞[7]。 觀塘區主要有兩大交通運輸網絡,包括港鐵觀塘綫及巴士;而區內的交通則由專線小巴及公共小巴輔助。 自2010年代,香港政府為了重新塑造觀塘成為新的核心商業區,起動九龍東辦事處成立及提出了短期落實措施,包括逐步更換交通標誌,將九龍東一帶26個原有觀塘工業區路牌更改成為觀塘商貿區。
觀塘木行: 觀塘站
其後,除了小規模的翻新外,車站於1982-1989年間沒有大變動,一直為觀塘綫的終點站。 根據1970年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建設中的集體運輸系統共分為4個優先發展的早期系統工程及其餘4個稍後發展的工程,當時觀塘站為第4期工程的一部份,同時為整個早期系統的觀塘支綫東面終點站[10]。 現時觀塘站A1出口旁建有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而A2出口通往位於創紀之城五期「apm」地下的公共運輸交匯處;另外D1出口旁亦設有觀塘站公共運輸交匯處,供乘客轉乘巴士或小巴前往其它地區。 觀塘道(英語:Kwun Tong Road)位於香港九龍東,連接觀塘與牛池灣兩地,是香港主要幹道之一。
其他措施包括改善街燈照明,完成觀塘海濱長廊第一、二期及設立起動九龍東辦事處臨時寫字樓等[13]。 《中國好聲音》香港區冠軍、音樂人劉卓軒於2015年9月26日晚在港鐵觀塘站,近apm商場出入口的行人天橋唱歌,被港鐵職員阻止,港鐵職員其後報警。 觀塘木行 音樂人自稱是測量師,聲稱港鐵職員無權干涉該屬公共空間用地。
初時觀塘工業區只有架空電線,於1960年才更改成為地底電線。 1962年觀塘及牛頭角南部填海工程大致竣工,鴻圖道以南開始有工廠落成。 隨著觀塘的人口越來越多,不少公共屋邨都在觀塘區落成,包括牛頭角邨(上邨廉租屋邨及下邨徙置區改建)、第一代藍田邨及秀茂坪邨等等,其後秀茂坪北面興建順利邨等一眾屋邨,稱為四順區(前稱五順區)。
觀塘木行: 觀塘老舖自成「貓閣」15年 愛心老闆:流浪貓才是弱勢社群!
另外,在觀塘站西面設有單向渡線(原為雙向,順向一組已被拆除[8]),現時深夜部分班次會以觀塘站作終點站,當列車在1號月台落客後會調頭使用該渡線返回九龍灣車廠;而東面亦設有袋狀軌,可供列車於該處掉頭或停泊之用。 由於觀塘站是部分班次的終點站之一,所以在月台中央(月台長辦公室旁)亦設有一個職員專用洗手間。 而在港鐵觀塘站地底,興建了觀塘道下通道,或作觀塘道隧道,於1979年10月1日通車,使途經該段觀塘道的車輛,可避開上方的迴旋處,減少擠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