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房委會引入「配額及計分制」,訂下每年最多2,000個配額予非長者單身,並引入計分制重新排序申請人的先後次序。 自此,單身人士不再納入三年輪候目標,其輪候隊伍亦與一般輪候隊伍按照「先到先得」不同,申請人年齡反而成為配屋的關鍵因素。 可是,即使申請人再多,但因為單身公屋配額制「封頂」,除導致不少單身人士上樓無期外,亦直接導致配屋分數不斷上升。 結果,2015年,修訂配額及計分制正式實施,雖然配額由最多2,000個上升至2,200個,但卻同時將年齡所得的分數大幅提升,導致配屋次序變成純粹考慮年紀,50歲以下配屋幾乎變成不可能的任務。 結果,不少非長者單身人士,那怕輪候時間多長,居住環境何其惡劣,經濟多困難,也在新計分制下無法獲得編配,結果只能繼續在床位劏房掙扎求存。 (四)在配額及計分制下,申請者獲配公屋的相對優先次序,取決於申請者在計分制度下所得的分數。
蝴蝶邨Y1型Trident 1利東邨東茂樓、東興樓、樂華邨、美林邨美槐樓、富善邨善群樓、善鄰樓、長康邨康祥樓、康順樓及山景邨每層36個單位,窗花大多是欄柵式,亦有小部份樓宇採鐵窗設計。 順利邨工字型H Block彩雲邨、大元邨、禾輋邨、水邊圍邨、東頭(二)邨及黃大仙下邨樓高26至28層,升降機大堂設於大廈正中,即「工」字的中間的一筆。 大廈設三部升降機,三部各服務不同的層數,多數安排為每三層一停。 兩條樓梯設於升降機後,樓梯為重疊設計,兩樓梯設於同一位置。
公屋分數: 香港公共屋邨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在決定通過修訂配額及計分制前,已審慎考慮了長策會的建議、在長遠房屋策略公眾諮詢期內所蒐集的意見、審計署署長以及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的意見。 在通過修訂配額及計分制後,房委會亦即時於二○一四年十月十四日發出新聞稿,公佈有關詳情。 房委會亦已在二○一五年二月初,就配額及計分制的修訂及最新計算的分數逐一發信通知個別申請者。 (三)截至二○一四年十二月底,配額及計分制的申請者輪候公屋時間為10年或以上的數目為2 069人,當中包括曾獲配屋但未有接受編配的申請者,以及未曾獲配屋的申請者。 就曾獲配屋但未有接受編配的申請者而言,輪候時間是以公屋申請登記日期開始計算,直至首次配屋為止,但不包括申請期間的任何凍結時段(例如申請人尚未符合居港年期規定;申請人正等待家庭成員來港團聚而要求暫緩申請;申請人在獄中服刑等)。 至於未曾獲配屋的申請者,其輪候時間是從登記日期起計,直至二○一四年十二月底為止,但不包括凍結時段。
我申請交表正辦理離婚手續程序,申請加兩個小朋友的名,資產符合資格房署照收表俾藍證,當時提醒我後面撫養權或者婚姻狀態有更改要去更新提交資料補充,而申請一起居住的小朋友,管束權同照顧權要歸申請人才可以。 今年我即將上樓的時候,房屋署就話仔女居住權同約束權歸男方,不符合資格申請公屋,要仔,女滿18歲才可以與我符合資格申請公屋,之前五年半輪候公屋的號碼要取消,重新由零開始排隊輪候過。 該網民近日於公屋討論區Facebook群組撰文分享,表示今月在輪候公屋期間成功申請轉區,而房屋署也高效率派出山景邨景華樓一高層單位。
公屋分數: 申請公屋攻略(非長者一人申請篇)
受訪者的每月平均收入中位數為$8,800,但有58.8%受訪者表示過去兩年並沒有申請過包括交津、職津在內的津貼。 只有不足三成受訪者表示自己每月有能力儲蓄,但亦有近三成受訪者其實要供養其他家庭成員。 有超過四成受訪者租金開支已佔其收入40%或以上,還未計算其他日常生活開支,反映生活十分困難。 另外,香港房屋委員會設有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每年年中均會開設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推出部份較爲不受歡迎的公屋單位予輪候者選擇,縮短輪候時間,提早上樓。 2009年,房屋委員會試行以環境保護物料──礦渣微粉,局部代替水泥作為樓宇外牆,比起前者可以減低9成的碳排放量、節省成本及減少牆身裂紋的情況。
- 他提出,在建設完成後連地帶房交給香港特區管理,解決香港基層住房問題,並活躍邊境經濟,方便和鼓勵香港市民到灣區工作、創業和生活。
- 橫頭磡邨梯級型Ziggurat蝴蝶邨為長型大廈的一種,呈Y形,共有三隻翼,其中兩翼之高度由中央至邊緣遞減。
- 若住戶的人數低於現居單位的最少居住人數時,餘下成員須根據「寬敞戶」調遷政策,遷往一個合適的單位。
- 政府統計處公布,港人於去年12月的名義平均工資率較上年同期上升2.6%,但扣除甲類消費物價指數變動後,該月的實質平均工資率與前年同期比較只上升0.5%。
- 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副主席林健鋒項目,但指興建速度不理想,建議重用空置校舍,既不用費時興建,也可減低花費。
根據2020年政府統計處的《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按季統計報告》結果顯示,本港打工仔的月入中位數為2萬元,1萬元以下只佔就業人口百分比約13.3%。 換言之,Bobby夫婦只容許一人從事全職工作,另一人則只可以兼職或無業,才有機會符合入息上限要求。 如有意入住以上單位者,可獲租金寬減期,但住戶於3年內不可調遷,期間亦沒有綠表資格,只能以白表申請居屋,亦須交還公屋單位。 有單身人士在26歲便排隊輪候公屋,但排了近10年後,政府去年2月改變計分制度,令其他45歲或以上人士可以「打尖」,結果他愈排愈後,估計要多等19年才有機會上樓。 不過這30年並不易捱,申請者申請期間的月薪不能超過每月最高入息限額的10,100元。 要注意的是,獲計劃特快編配公屋的住戶入住該單位3年內不可調遷,期間亦沒有綠表資格,若申請居屋僅能以白表申請,亦須交還公屋單位。
公屋分數: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公屋「富戶政策」以入息及資產兩項準則,衡量住戶是否符合資格續住公屋。 富戶政策收緊交還公屋條件,由單軌制改成雙軌制,即使住戶在港未持有物業,只要入息或資產其中一項超逾限額,便須補繳租金,甚至遷出單位。 面對天價物業,有人不甘於花2、30年青春償還供樓貸款,成為樓奴,有人寧揀公屋,欣賞其租金廉宜,無需加重個人的經濟負擔。
公屋分數: 宜芳諮商心理師》別把孩子做得好的事視為理所當然 孩子的每一份努力,都希望被你「看見」
如戶籍內有家庭成員離世、患上危疾,或因工作、交通及其他意外受傷,引致喪失工作能力,因而收取一筆過非法定賠償(如危疾保險賠償)或其他財政援助,或因退休而收取一筆過退休金,兩項款額均可在家庭總資產淨值中扣除。 何永賢: 兩年內興建破紀錄何永賢回應指,空置校舍因結構、地理等原因不宜居住;又表示在兩年內興建眾多層數的「簡約公屋」已經是「破紀錄」。 至於重用集裝箱,她以過渡性房屋「南昌220」為例,指約95%集裝箱可重用。 以入伙幾年,位於秀茂坪的安達邨為例,樓面面積407平方呎的兩房單位,月租僅約HK$3,000,這個數目僅足以支付部分屋苑的車位租金,難怪公屋人見人愛。 一早視女友為結婚對象嘅吳國敬曾多次求婚,女友多年嚟仍未答允,57歲嘅佢依家單身一個,更被發現啟動拒收訊息功能,唔接受外界對佢嘅關心,似乎想自己一個靜吓。
公屋分數: 單身者覆核公屋計分制 上樓最快要等30年?
政府要重建置業階梯,必先確定公屋應只給予最基層市民入住,大刀闊斧改善富戶政策,加強審查制度,嚴懲違規者,綠表買居屋亦一樣,總言之要以提高公屋流轉率為最大目標。 事實上,當公屋越來越多,私樓變得稀有,即使近年樓價下跌,但供求理論下,一定也不會跌得太多。 由於土地有限,現時政府審批土地改劃、重建為住宅需時很多年,私樓落成量嚴重落後下,樓價與租金已升至與市民負擔能力脫節的情況。 置業太難,更多人想輪候公屋、購買資助房屋,這樣必然形成惡性循環。
公屋分數: 申請公屋:單身到結婚到離婚都未等到公屋
特首宣佈針對事件,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並抽驗了45條2005年後落成的公共屋邨,共3806個水樣辦,以及138條2005年前落成的屋邨共2639個水樣辦。 到2016年3月,4個承建商開始為11個受食水含鉛超標影響的公屋邨,更換在公用地方不合規格的喉管。 1985年,577座香港公共屋邨被揭發存在結構問題,其中26座因為結構遠低於安全標準而有即時倒塌危險,需要盡快拆卸重建。 公屋分數2025 由於事態嚴重,廉政公署就問題公屋事件着手調查是否有人在興建這些公屋時涉及貪污舞弊。 1990年代開始,公屋需求大增,房委會開始提高建築密度並減少公共休憩設施面積;1997年推出的八萬五計劃為求提供最多的單位,用盡地積比率,更使建築密度進一步上升,邨內休憩空間所剩無幾。 此現象特別可見於天水圍北的各屋邨,如天悅邨、天逸邨、天華邨等,直至2000年代初八萬五計劃失敗,公共休憩設施面積才得以逐漸增加。
公屋分數: 優先配屋計劃 / 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此大廈類型原為居屋計劃而設計,後因提高公屋供應而改作公屋出租。 所有單位設有梗房,三房單位更設有主人套房連套廁,因此租金較高。 香港公共屋邨發展源自1953年12月石硤尾木屋區發生的一場大火,香港政府為安頓災民,開始興建簡單實用而租金廉宜的徙置大廈,標誌着香港公共屋邨的誕生。 由獨立審查組開發的「房屋署圖則查閱網」,讓已註冊的用戶在網上查閱房委會擁有和拆售物業的樓宇紀錄及訂購副本。 在「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白居二)下獲得配額的合資格白表申請者可於居屋第二市場選購過往經由居屋計劃、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租者置其屋計劃或由首次轉讓契據日期起計五年後的綠表置居先導計劃出售的單位。 有的,當申請人年滿45歲時,可獲得一次性額外分數60分;申請人在登記申請後,每等多1個月加1分。
公屋分數: 最高詳細資格審查及配房編號(2021年 11月)
扣除最高17.5%折扣,首批單位折實價錢$455.06萬至$1124.73萬,折實呎價$12,375至$18,256。 祥益地產區域董事邱家邦表示,日前促成屯門盈豐園1座高層F室,實用面積367平方呎,2房,累減$38萬,獲區內換樓客以$482萬承接,實用面積平均呎價$13,134,屬市場價成交。 祥益地產高級區域經理黃肇雯表示,新近錄得天水圍居屋天盛苑R座低層2室,實用面積650平方呎,3房連套房,獲區內以$506.8萬(居二市場價),實用面積平均呎價$7,797,屬市場價成交。
公屋分數: 最高詳細資格審查及配房編號(2021年 10月)
工黨主席郭永健指出,聾人不應因為先天障礙而被剝奪基本生存權利,他批評房屋署作風官僚,不應以資源為由拒絕聾人或弱聽住戶申請火警閃燈。 聾人機構「龍耳」創辦人邵日贊估計,至少一千戶的公屋有聾人,過往曾經多次向房屋署反映要求加裝火警閃燈裝置,但當局推說沒有這政策,他認為房屋署現在才研究,進度太慢。 寶田邨非標準設計大廈Non-Standard Domestic Block牛頭角下邨、石硤尾邨、彩福邨按個別地盤的特點而採用非標準化的設計,如地盤的地理環境、地區特色及居民需要等多項因素。 公屋分數2025 樓宇設計方面,則以層數及退台式的大廈設計以配合鄰近的樓宇風格及地勢,或以屋邨廣場或開揚的空間設計,以凸顯地區的特色景物。
公屋分數: 蔡宜芳諮商心理師》別把孩子做得好的事視為理所當然 孩子的每一份努力,都希望被你「看見」
2.6 儘快立法管制租金及保障租住權,並應管制起始租金及加租幅度不超10%,以紓緩單身人士的租金及租務壓力。 元朗唐人新村納入朗邊公營房屋發展計劃,大部分村民已經遷走,但有部分村民因為過去數年疫情或安置問題,一直留居。 今日(29日)上午10時許,地政署人員入村收地,明言村民今日一定要離開,明日會斷水斷電。
此外,由於此款大廈的公屋及居屋版本單位設計相若,因此亦方便每年(2018年起)撥出部份指定在建屋邨於綠表置居計劃改作居屋出售。 2017年10月起,房委會進一步收緊富戶政策,租戶的每月入息上限定在入住公屋入息限額5倍,資產上限則定在入住公屋入息限額100倍,其中一項超標便要搬走;又或只要有一人持有本港的住宅物業,亦要搬走。 不過,所有成員均年滿60歲或以上住戶,或全部成員均領取綜援,可獲豁免。 若公屋居民收到房署的遷出通知書便須遷出,設1年寬限期,亦設有上訴機制。 據房委會最新公佈,截至2022年12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9年。
截至去年12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9年。 目前約有133,7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6,2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在經修訂的配額及計分制下,一般而言,較年長人士會較快獲得編配。 然而,個別申請者的實際優先次序,須視乎其在經修訂制度下的分數而定,並最終取決於公屋供應量和其他申請者的情況。
按房委會現行的配額及計分制度,非長者1人申請者於18歲申請時底分為0分,每輪候1個月可獲1分,滿45歲則可獲一次性加60分。 按此計分制度及最新編配進度,申請人須等候約30年才可獲安排詳細資格審查,屆時申請人已達48歲,而且輪候期間收入亦不可超過指定上限(現時為HK$11,540)。 「單身人士申請公屋,無40年都上唔到樓」招國偉指網民呢兩句留言,相信唔少單身一族都有同感,事關申請公屋,單身人士須按配額計分制,即是話必須累積一定嘅分數,方可進行資格審查以及分配上樓。 而申請人嘅起始分數,就由18歲得0分開始計,之後每一歲加9分,即19歲有9分、20歲有18分。 之但係,呢個申請人嘅起始分數比較特別,招國偉話佢係負12分,相信係申請人目前正隨同家人居於公屋單位。 按機制,非長者單身人士而又住喺公屋,申請人一開始就要倒扣30分,同負12分相抵銷之下就得出申請人今年只得20歲嘅推斷。
公屋分數: 最高詳細資格審查及配房編號(2021年 7月)
日本藝術家藤原力曾經於橫濱、城崎、馬尼拉、安山與杜塞爾多夫等城市展開城市探險計劃(ENGEKI QUEST),而今次來到香港,到彩虹邨創作一本冒險遊戲書,參與者可以自行「探險」,尋找當中的細節。 對比本會2015年、2018年同類型研究數字,發現雖然入息中位數有所增加的同時,租金佔入息中位數同樣上升,反映受訪者一定比例的入息要用作租金開支部份。 公屋分數2025 雖然呎數中位數為80平方呎,但亦僅僅高於房委會訂下7平方米(75平方呎)擠迫戶水平,反映居住環境仍然相當狹窄。
世紀21宇田地產高級客戶經理蔡偉文表示,新近促成大埔富萊花園成交,單位為金棠閣高層B室,實用面積496平方呎,2房,原開價$760萬,成交價$758萬,實用面積平均呎價$15,282。 世紀21富山地產聯席董事劉倩彤表示,日前錄得鑽石山居屋龍蟠苑成交,單位為A座高層09室,實用面積353平方呎,1房,原開價$590萬,後減至$586萬(自由市場價)易主,實用面積平均呎價$16,601。 [28Hse 三地產焦點 第三百三十三期 2021年8月11日] 不少人認為住公屋的人是「人生勝利組」,既不用做樓奴,又不需捱貴租。 公屋分數2025 不過要躋身人生勝利組的行列,並不是容易的事,公屋輪候時間近年愈來愈長,上樓遙遙無期。
公屋分數: 孩子陷入低潮,爸媽總是束手無策?陳志恆心理師:一句同理的話,可以有效平穩孩子的心緒
申請人如現居於公屋單位,包括由房協營運的租住房屋,會被扣30分(申請人在成功登記公屋申請後刪除其公屋單位戶籍,不會獲得加回已扣減的30分)。 在2022年第四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3,8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680宗。 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620宗。
其間,署方委托的社工隊一直與有關住戶保持密切溝通,為他們提供適切協助,並協助不符合安置資格的住戶探討解決其居住需要的可行方法,包括轉介社會福利署跟進。 為免影響有關公營房屋發展計劃的進度,政府必須盡快完成餘下的清拆行動,並將有關用地轉交工程部門。 地政總署今日(29日)已完成有關公營房屋發展計劃的清拆行動,並與相關部門保持溝通,轉介不符合安置補償資格而有住屋需要的人士尋求可行協助。 為沒有能力租住私人樓宇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公共租住房屋(公屋)是政府的房屋政策。 否則,住戶可能因明知而作出虛假陳述,觸犯《房屋條例》第26(1)(a)條,若如罪名成立,可判最高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或因忽略提供資產申報表指明的詳情,觸犯第27(a)條,罪名成立可判最高罰款2.5萬元及監禁3個月。 公屋分數2025 房屋署亦會向住戶追回因資料不正確而少付的租金,甚至收回他們現居的公屋單位。
公屋分數: 公共房屋及資助置業計劃
正當樓主以為自己終於「中獎」,卻發現信中寫明單位曾發生有人自然身故事件,屬於特殊單位。 特殊公屋|香港公屋單位短缺問題嚴峻,排隊等上樓隨時要十年八載,相當漫長。 最近有網民分享指,在等候期間成功轉區,更很快收到房屋署分配單位的信件,卻發現是特殊單位,頓時大失所望。 根據運輸及房屋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近年平均約有2,500多宗扣分個案,當中以「在出租單位內飼養動物」、「亂拋垃圾」、「在公眾地方非法賭博」、「屋邨公共地方吸煙」所佔個案較多。 在公屋扣分制度下,累扣若干分數,房屋署會發出「遷出通知書」,終止租約。 對於絕大多數有公德心的住戶,實施屋邨管理扣分制 (扣分制),未嘗不是好事,因阻嚇性的罰則,某程度上可保障環境衛生。
公屋分數: 房屋及社會服務
如須進一步核實所申報的資料,申請者將會獲邀出席詳細審查會面。 公屋分數2025 「富戶政策」下的入息及資產限額是公屋入息限額的倍數,每年會按經修訂的公屋入息限額而作出相應 調整。 2023/24年度的公屋入息限額獲得通過後,「富戶政策」下的入息和資產限額也會相應調整。 此外,非住屋開支則是參照政府統計處最近一期住戶開支統計調查的結果釐定,並於兩次調查期間每年按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剔除住屋開支)的最新變動,或按入息因素的名義工資指數變動進行調整,以較高者為準。 至於公屋資產限額,則參照甲類消費物價指數(通脹率)於年間的變動調整。
公屋分數: 房屋委員會為公共屋邨項目試行環保措施
香港房屋委員會以一般申請者(即家庭及長者一人申請)平均約三年獲首次編配單位為目標。 輪候時間基本上是以公屋申請登記日期開始計算,直至首次配屋為止,但不包括申請期內的任何凍結時段(例如申請者尚未符合居港年期規定;申請者正等待家庭成員來港團聚而要求暫緩申請;申請者在獄中服刑等)。 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是指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平均數。 公屋分數2025 平均輪候時間為約三年的目標,並不適用於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 我們時常聽到公屋輪候時間長,究竟政府是如何決定上樓次序,有沒有方法可以縮短輪候時間呢? 為配合不同公屋申請者的需要,政府提供多種配屋計劃,包括一般家庭、長者 (包括「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及「共享頤年」優先配屋計劃)、非長者一人申請,以及「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
公屋分數: 家庭入息超5倍或總資產超入息100倍須遷出
「非長者一人申請者配額及計分制」(簡稱公屋計分制)是由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於2005年通過,為編配予非長者一人申請者的租住公屋數量每年設定配額,並設立一個計分制度,讓較年長的申請者獲優先編配單位。 公屋分數 當年此計劃一出,即受到年青人的大力抨擊,認為是對他們的年齡歧視;2016年再有年青人入稟指,修訂後的計分制雖增加了每年配額至2200個,但年青人仍排隊輪候無期,違反《基本法》中的社會福利權。 高院法官卻指設立計分制正是要以優先次序分配稀有房屋資源,故有些申請人必然須等候較長時間才獲分配,即使計分制有變,亦並無剝削市民申請公屋的權利。 【星島日報報道】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通過收緊公屋「富戶政策」,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小組支持採用「單軌制」,建議公屋住戶入息限額提升至5倍,或資產限額超出100倍為上限,或在港擁有物業,便需要交出公屋,預料明年10月實施。 黃遠輝在會後表示,小組支持「富戶政策」以「單軌制」取代「雙軌制」,即只要入息或資產任何一項超額,便需遷離。 在「單軌制」下,小組建議公屋住戶入息限額提升至5倍,資產限額則以超出100倍為上限,或在港擁有物業,便需要交出公屋。
政府不斷「搶地」建公屋,上屆政府決定新增房屋土地的公私營單位由六四比調高至七三比,但其實更重要的是避免資源錯配。 值得留意的是,如因家庭情況突變,由家庭申請轉為一人申請,便會即時被納入非長者一人申請的配額及計分制,按遞交原來申請時的年齡計分,而所累積的輪候時間亦會全數計入新申請類別中。 房委會的最新數字指,一般申請者,即家庭和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5年,已超過政府3年上樓的承諾,但相比非長者單身人士需輪候30年仍然較短。 根據房委會9月數字,有13.4萬名非長者單身人士正輪侯公屋,佔整體公屋申請約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