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房協於 2021 年 10 月初,提出重建健康村第三期的方案,此為啟動舊邨重建踏出重要的一步。 房屋署早前曾嘗試整幢保育的活化模式,但發現有不少局限,例如將柴灣工廠大廈改建成公營房屋,即現時的華廈邨華欣樓。 柴灣工廠大廈建於1959年,是當年全港碩果僅存的H型工廠大廈,於2012年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 該工廈原有378個工廠單位,署方斥資逾3億元改成公屋,最終提供187個住宅單位,成為本港獨特的公屋項目。
可是大坑西新邨屬於私營廉租屋邨,非房委會管理,政府欠理據動用公共資源協助拆遷,否則對現有公屋輪候家庭,以至對居屋申請者也欠公道,當局不打算破例。 按照發展時間表,華景街地盤最先動工建屋,料2026/27年度竣工,興建兩座安置屋邨大廈,提供約1,220伙。 富山邨重建 联席表示,随著目前觅地建屋的紧张情况下,要达到原区安置须要不失时机,把握或创造有利条件,否则日后重建问题只会变得难上加难。
富山邨重建: 彩虹邨老化問題嚴重 現結構性問題
身兼房委会委员的公屋联会总干事招国伟称,要觅地必须破格,举例在土瓜湾区,房协辖下的真善美村、乐民新村已落实重建,并获政府批出启德地皮安置居民,而在同区属房委会辖下的马头围邨,楼龄已经近60年,仍未有重建计划。 有半世紀歷史的大坑西邨重建方案,正處城規會審批,料年底有結果。 富山邨重建2025 平民屋宇公司夥拍巿建局推動重建,申請重建成8幢住宅,總數3,347伙,當中兩幢讓大坑西邨現住居民回遷,其餘6幢交市建局以「首置上車盤」推售,約有2,000伙,最快2027年完成重建。 房署解釋,薄扶林南5幅用地的發展潛力受到限制,必須先盡用地盤面積,發展最多單位,盼加快華富邨重建過程。 而為確保合理分配公屋資源,署方預留足夠單位作遷置用途後,餘下新單位就會編配予公屋申請者。 考虑到居民迁后需重新适应新居住环境的问题,报告提出的迁置资源,大多数都是位于原区,而「区」是根据区议会的划界而定。
- 公屋聯會關注公屋重建聯席檢視房屋委員會及香港房屋協會轄下14條舊邨的重建潛力,建議可用10年分兩階段重建,涉及約3.87萬個單位,推算重建後單位至少增至5.71萬個,增幅近48%。
- 香港要告别㓥房,就需要建大量公屋,解决方案必须有破格新思维。
- 民主黨南區區議員嚴駿豪和黎熙琳認為,方案分三期不理想,部分街坊需多等10年才遷往新單位,並不公平,影響生活素質。
- 受影響的合資格定期租約商戶,除獲發特惠津貼外,亦會獲得參與局限性投標以租用房屋委員會轄下街市檔位的機會,成功投得者可獲得三個月的新租用街市檔位免租期。
而梨木樹(二)邨原址的新建公屋大廈便可供象山邨作為接收屋邨,有關的重建方案更可以滿足居民原區重建的期望,亦能夠為荃灣區內其他舊屋邨提供更多重建的契機,令整體區內居民日後的居住環境能夠得到更大的改善。 (三)市建局透過進行、鼓勵、推廣及促進本港市區更新,應對市區老化問題,並改善舊區居民生活環境。 自從《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於二○一四年公布後,市建局、私人土地業權人及不同政府部門逐步推展當中的建議。 其中,市建局在該更新計劃的範圍先後開展了九個重建項目(註三)。
富山邨重建: 「解放」薄扶林 重建華富邨增萬單位
過去港英時代彩虹邨曾經是政府施政模範,接待過多名英國皇室成員和外國使節,連美國總統尼克遜也曾做訪。 原於1957–1964年建成,重建於2000–2009年。 九十年代至二千年初,香港的公共屋邨以「和諧式」設計為主,重建後的黃大仙上邨就是一例。
- 據悉「平民屋宇」擬斥資10億元現金,向擬回遷租戶發放現金津貼;當中1人家庭可獲約54萬元、2人家庭60萬元、3人家庭70萬元、4人家庭81萬元。
- 租戶取得津貼後,不一定要用來租樓,也可以選擇跟家人同住,意味可「淨袋」一筆現金。
- 時移世易,舊街坊大多遷出,她笑說:「樓上樓下很多人發達後都搬走了,現在只剩下我們。」儘管不再是鄰里,她有空仍會相約舊街坊打麻將聚舊。
- 談到重建該邨,娣姐說,就算自己有生之年未必見到新公屋,但不反對重建,「如果可以起多啲單位,幫吓年輕人都好。」她說,若落實重建,最好原邨安置,因為「環境、街坊都好熟」。
- 房屋署目前建議預留面積較大的接收屋邨作公屋,亦會先確保原住居民獲得編配。
- (五)運房局表示,問題提及的22個高樓齡公共屋邨的名單,資料源自房委會於二○一三年進行的一項研究,並非房委會決定重建的屋邨清單。
西環邨亦是本港少數不以「樓」作字尾命名的公共屋邨,叫「東苑臺」、「南苑臺」、「西苑臺」、「北苑臺」和「中苑臺」,除「東苑臺」是獨立樓宇外,其餘四座實際屬同一幢成U字形的建築,中間與斜坡合成一個鏤空大天井的樣子,滲出滿滿的空間感,佈局匠心。 富山邨重建 依斜坡而建的西環邨,斜度最高達45度,以當時技術建成可謂巧奪天工。 西環邨的東苑臺位於加多利街,是邨內唯一一座獨立樓宇,其餘4座則是相連。 西環邨發展的地盤平整費用,是由殖民地發展福利基金(Colonial Development and Welfare Fund)撥出。 而後五年或較後,以及待定時間,建議重建模範邨、葵盛西邨、彩雲 ( 二 ) 邨、坪石邨、梨木樹 ( 二 ) 邨及象山邨等。
富山邨重建: 黃大仙下一邨
白田邨(較舊部分)、美東邨(較舊部分)兩個項目預計於2027至28年度完成,重建後將分別提供約6,600個單位及約2,800個單位。 華富邨的重建項目將分階段進行,重建後將提供約12,200個單位。 至於華翠及華景樓則屬第3批清拆目標,居民可選擇入住重建後的華富邨,料入伙的日期是在所有接收屋邨竣工之後的10年。
富山邨重建: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部分建議亦陸續透過不同政府部門的發展項目落實,例如海心公園延伸部分的工程已在進行中,鄰近九龍城渡輪碼頭的海濱地段將透過中九龍幹線的發展項目進行優化,以及土瓜灣基本污水處理廠的臨海地段將透過渠務署的小型工程發展為海濱長廊。 至於土瓜灣五街及十三街如何進行重建,基於市場敏感性,政府現階段不便評論,市建局亦須就其重建發展業務計劃遵守保密原則,只會在其啓動重建項目時才透過刊憲等方式對外公布項目細節,包括重建位置及範圍等資料。 關於重建項目的海濱發展及地區連繫,市建局及政府部門會於籌備相關項目時詳細考慮,並適時諮詢海濱事務委員會。 除了施政報告提及的西環邨及馬頭圍邨,公屋樓王的華富邨,亦於早前被提及將於2027年伊始進行重建。
富山邨重建: 重建公共屋邨 增加房屋供應
香港政府一直對新界原居民的發展權有特殊對待,而常識中的新界是指獅子山以北的地帶,但法理上其實九龍界限街以北已是新界,於是介乎於獅子山和界限街之間的「新九龍」就陷入一個法律隙縫當中。 衙前圍村就是「九龍十三鄉」之一,加上同時被政府和私人土地開發商收購,清拆時的土地權益引發不少爭議。 東頭邨重建期間,部份用地分拆成另一條邨,現在稱為之為東匯邨。 因為建設期在啟德機場搬遷之後,所以蓋得比四週的樓宇都要高很多。 最新一座預計本年入伙;正正因為剛完工,所以引來要被徵用作臨時檢疫中心的說法,不過政府已澄清無此計劃。
富山邨重建: 黃大仙上邨
房屋署及康文署研究後,建議於5幅薄扶林南公營房屋發展土地中的雞籠灣北用地重置薄扶林公共圖書館,雞籠灣北用地為兩幅第2期接收屋邨土地之中,較接近將來華富邨及薄扶林的公共交通設施交匯處,將會是居民日常生活的活動中心。 富山邨重建2025 擬議新圖書館料佔地一層,將與一般生活所需的零售及社福設施同樣設於雞籠灣北公營房屋的基座,上建有4座住宅樓宇,貼近石排灣道位置。 主席,政府有決心解決房屋問題,在新房屋供應仍未完全到位時,我們會推行各項措施,紓緩居住環境惡劣的家庭及長時間輪候公屋人士面對的困難,包括興建過渡性房屋。 截至二○二一年七月,政府已覓得足夠土地提供超過15 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
富山邨重建: 黃大仙舊屋邨 冀加快重建步伐
截至二○二二年四月,市建局收到約1 200幢合資格樓宇申請參加計劃;同期,屋宇署已按風險挑選約1 000幢樓宇參加計劃。 視乎計劃的推展進度,市建局會適時接受新一輪申請;屋宇署亦會在該行動下繼續主動按風險挑選樓宇,由署方代業主進行所需的工程。 然而,有些業主可能缺乏經濟、統籌等方面的能力履行有關責任。
富山邨重建: 建議優先啟動重建8條屋邨
另外,曾有區議員建議將建築結構狀況惡劣的大興邨列為「具重建潛力的屋邨」,但房委會指重建該邨「涉及較為複雜因素」。 本研社發現,大興邨的公共設施早已成為領展物業,質疑政府似乎已經失去重建該屋邨的主導權。 受重建/屋邨清拆計劃影響的商戶在局限性投標中,只可競投面積不大於現時所租用商業單位兩倍的街市檔位或室內樓面面積不超過30平方米的街市檔位,以面積較大者為準。 招国伟称,房委会重建旧屋邨的四大原则,即楼宇结构、维修成本效益、迁置资源及重建潜能,仍然适用,其中迁置资源尤其重要,政府应抓紧当前适当的迁置资源,启动旧邨重建。 他举例,在高龄屋邨名单上的南山邨、长青邨、彩虹邨、和乐邨等,附近都有新公营房屋项目落成,可用作接收屋邨。
富山邨重建: 重建後單位多一倍
華富南區議員黎熙琳表示,3階段搬遷計劃下,部分居民要等10年才可遷至新單位,認為極不公平,促壓縮成兩階段完成,並指不少居民反映希望重建工作能盡快動工。 她又批評重建計劃一再滯後,又指現時港鐵暫未提交鐵路計劃書,希望雙方可盡快落實時間表,勿拖慢進度,又期望未來可利用車站加強華富、華貴及華富北的社區連接。 富山邨重建2025 政府早於2014年宣布擬興建南港島線西段,計劃將連接南港島線東段的黃竹坑站及港島線香港大學站,並途經香港仔、華富及數碼港等,同時華富站將配合現時邨齡已逾50年的華富邨重建工作,當時料該站明年動工、2026年通車。 政府當時亦提到華富邨首批獲搬遷安置的居民料將於2025年入伙。 聯席表示,在1991年以前,規劃的公屋的發展密度是以每公頃土地的居住人數計算,介乎每公頃土地可居住2,500至3,000人,並不採用發展比率。
富山邨重建: 建議分多期進行重建彩虹邨
第二批清拆樓宇包括華光樓、華美樓、華珍樓、華康樓、華信樓、華基樓、華裕樓、華清樓、華明樓、華生樓和華興樓。 在首期接收屋邨樓宇竣工兩至三年後,第二批居民將會搬遷到薄扶林道和石排灣道以北的兩個接收屋邨,即雞籠灣北和雞籠灣南。 報告同時建議,房委會重啟「整體重建計劃」,以五為期和每年向前滾動的模式,分批將舊屋邨逐步拆卸並重建;撥款設立公屋重建基金,用作應付重建及安置等龐大開支;盡用地積比及放寬高度限制,以提供盡量多的公屋單位等。 房屋委員會轄下有19個樓齡逾40年的舊屋邨重建無期,有研究曾估算,重建後可提供多達20萬個單位,較原有單位量,大增約13.5萬個,增幅超過兩倍。 招國偉稱,房協在啟德地皮興建的公屋落成後,將用於遷置真善美村的住戶,真善美村重建後興建的公屋,便可讓樂民新村的住戶遷往入住,而樂民新村清拆重建後,可用於接收房委會轄下馬頭圍邨的住戶,透過「車輪轉」方式加快舊邨重建。
富山邨重建: 遷置公屋再拖到2027年 華富邨重建滯後 居民頸都長
在22個業權全屬房委會的高齡屋邨中,以石硤尾邨最多住戶,達二萬多人。 富山邨重建 富山邨重建2025 研究指這些屋邨結構仍良好,惟30年後樓齡最高91年,保養費高昂,重建可重新規劃以符當時標準。 富山邨重建 文件亦指早年屋邨規劃時考慮人口密度,而非近年的地積比率或總樓面面積,故需再詳細檢測,現未確定樓面面積及發展潛力。 建議選地積比低屋邨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出,華富邨重建計劃率先「跑出」,是由於附近五幅地可提供遷置,而其餘20條屋邨重建機會均等,但不代表可見未來可落實,主要取決於哪裏找到遷置居民的資源。
富山邨重建: 樓宇
因此,除按相關法規採取執法行動以確保業主履行其法定責任外,本屆政府已先後撥款超過190億元,夥拍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推展多項與樓宇安全及復修相關的資助計劃(註一),以支援有需要的業主保養其物業。 馬頭圍邨一眾樓宇的垃圾槽成外露流線形,在香港屋邨之中別樹一格。 上居下舖是不少香港屋邨的傳統佈局,這裡的商舖未受連鎖侵襲,停留了在昔日美好的時光。 馬頭圍邨貼鄰、房協於1965年興建的真善美邨,亦擬於短時間內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