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曬金蠔在這裡非常受歡迎,當地人喜歡以平底鍋將金蠔煎至外脆內嫩、鮮美洋溢。 你會觀賞到不同的候鳥,包括全球瀕危的黑臉琵鷺。 下白泥點去2025 下白泥點去 一些瀕臨絕種的海洋生物,如中華鱟和罕見的圓尾鱟亦棲息於此。
由於它已所餘無幾,有人會專程去下白泥一窺牠的面貌。 1.小巴:可在元朗泰豐街搭乘33號小巴前往,過了流浮山迴旋處,於泰國廟或鴨仔坑下車,約45分鐘車程。 下白泥的日落固然賞心悅目,但在滿足了眼球後,別忘了也照顧你的口腹! 你可以搭乘一程短途小巴到流浮山,享用美味的海鮮晚餐。 流浮山是品嚐美味海鮮的勝地,擁有悠久的養殖生蠔的歷史。
下白泥點去: 香港天空之鏡 熱點五:貝澳天空之鏡
1.防曬措施,不要以為近黃昏時段的太陽沒有殺傷力,其實如果你在戶外等待拍攝日落,也暴露在紫外線下,塗上防曬、戴帽或穿上防曬衣都可避免曬傷。 除了海味外,正大街兩旁的店舖還有新鮮捕獲的海鮮出售,顧客可自行選購並交給附近的海鮮酒家烹調。 入夜後,這條迷人的鄉村街道上及海鮮酒家中,都擠滿了雀躍的購物人士和食客,「食和買」是典型的香港體驗。 除了香煎金蠔外,這裡另一款出名的菜式是鹽焗或清蒸奄仔蟹,另外還有很多其他香港經典菜式,如薑蔥蒸魚、豉汁蒸蟶子、芝士焗龍蝦配伊面等。 流浮山以養蠔著名,其沿岸有不少養蠔場,是品嚐海鮮的好去處,流浮山正大街一帶海鮮檔林立,遊人可購買各式各樣的海產,再交由附近的酒樓代為烹調。 下白泥點去2025 出發前記著去天文台網站確實日落時間,規劃行程。
- 在黃昏前到達,可以看見白泥潮漲,清澈的水面照射著藍天,尤如「天空之鏡」。
- 許多小朋友會帶著小鏟子和塑膠桶準備捉蟹仔,注意觀察兩邊大小不一的鉗子,也很有趣!
- 碉堡附近原建有稻米磨坊和煉糖廠,多年前已拆卸。
- 1.小巴:可在元朗泰豐街搭乘33號小巴前往,過了流浮山迴旋處,於泰國廟或鴨仔坑下車,約45分鐘車程。
- 進入泥灘前有一家士多,可進去光顧和乘涼。
- 下白泥一般齋睇日落,但發現下白泥有片草地幾靚, 可以影得吓相;而上白泥嘅日落景更靚,仲有紅樹林映襯,泥灘上有綠色小樹林,溪流亦有彈塗魚同招潮蟹。
- 說真的,我去過下白泥幾次,亦只有一次遇到真正的七色彩霞奇景,所以遇上了,記得睇埋先走,不要錯過這戲肉。
鴨仔坑士多全是木枱的佈置,在露天環境下,充滿東南亞風情。 如果要到下白泥欣賞日落美景,不妨先到這間鴨仔坑士多吃個下午茶! 吃過食物後進入士多主要範圍,是一片草地,旁邊圍著小木屋和一條木走廊,更似是一個東南亞的度假村。
下白泥點去: 才轉車「33號專線(繁忙時間可能無位) / 的士」入下白泥
碉堡附近原建有稻米磨坊和煉糖廠,多年前已拆卸。
想真正了解泥地箇中故事,不妨走入濕地公園,上一課認識濕地生態、自然保育。 下白泥其實係一個好大嘅泥灘,衣著上,最好要預備拖鞋,雨鞋 或 Cros 之類的 膠鞋。 如果我你著對靚靚波鞋去,之後對鞋應該可以唔洗要。
下白泥點去: 香港天空之鏡 熱點一:中大天空之鏡
如果你揸車去,通常d人去『鴨仔坑士多』,會見到一個牌『白泥落日最佳觀賞點』。 係 Google 下白泥點去 map search都應該search 到。 以前這裡係係一片爛地,而家就有個停車場,泊車就可以泊係這處,收費係 30元 全日。
許多小朋友會帶著小鏟子和塑膠桶準備捉蟹仔,注意觀察兩邊大小不一的鉗子,也很有趣! 小朋友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配合,或者比賽誰捉得多呢。 下白泥點去 在下白泥其中一個賞日落的位置附近,有一個很有特色的用餐區——鴨仔坑士多。
下白泥點去: 下白泥 交通
當然亦可以赤腳除鞋,但要留意,除鞋會有少少危險,因為泥灘果度會有蠔殼,大人應該可以避到,但小朋友唔小心踏上去,就會割損,所以都係著返水鞋會好d。 如果你想影石頭堤壩同埋上兩張相既木魚排的話,其實你係要去下白泥。 如果你只係想搵個向西既地方影日落,帶埋寵物或者小朋友放下電既,去鴨仔坑就方便的,有野食有車泊。 被譽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為科羅拉多河經過數百萬年沖蝕而成。 太陽落山後,幸運的話會遇上彩霞,那時候天空會呈淋漓七色顏料的面貌,令人讚嘆不已! 說真的,我去過下白泥幾次,亦只有一次遇到真正的七色彩霞奇景,所以遇上了,記得睇埋先走,不要錯過這戲肉。
下白泥點去: 【元朗出行篇】下白泥 ─ 香港NO.1日落胜地
若周末前往,遊人太多,泊車位難求,小巴又班次疏落,日落後離開更要等上兩小時,小朋友必會餓壞累壞。 建議父母於學校假期帶小朋友前往,若只能於周末抽空,就最好在太陽未完全落下前離開了。 香港屯門的一座位於山景邨和良景邨之間的小丘,屯門良田坳峽谷,又稱菠蘿山,有港版大峽谷之稱。 下白泥點去 由長石、雲母、石英組成的花崗岩,經長期風化及侵蝕而變成形狀不同的岩石群。
下白泥點去: 下白泥一日遊【4】 – 良田坳峽谷
到菠蘿山峽谷的難度不高,起步主要為斜路,行約一個半小時便到達良田坳峽谷。 下白泥點去 下白泥點去2025 若果遊人可以在下午4、5時到達,就能欣賞到夕陽的橙光照耀在山脈上,迎來琳琅滿目的日落。 泥涌非常易去,搭乘巴士99或299號在西沙公路泥涌站下車,沿石徑小路步行約5分鐘已抵達泥灘。 這一大片的泥灘面向吐露港,亦觀賞日落的好地方。
下白泥點去: 親子樂悠遊——捕魚捉蟹仔、海濱拾蠔殼、紅樹林綠油油
於元朗泰豐街搭乘33號小巴前往,但愈接近日落時份候車人龍愈長,可能要等兩、三架小巴。 下白泥位於新界西北元朗流浮山,位置偏遠,但於元朗有公共交通前往。 踏足下白泥,映入眼簾是泥灘、沙丘、小溪及大海,大夥的訪客就會在四圍輕鬆踱步,等待日落到來。
下白泥點去: 好去處
公共小巴:元朗西鐵站B出口離開後走至泰豐街轉乘33號專線小巴,至鴨仔坑下車。 (越接近日落時份候車人龍越長,可能要等兩、三架小巴。記得預留充足交通時間,以免錯過日落)2. 私家車:自駕去下白泥最方便,但要注意村路狹窄,駕車時必須小心。 如果想知道觀賞下白泥日落的最佳日期和時間,可到訪香港天文台網頁,以獲取天氣預報和日落時間等資訊。 在觀賞期間,請大家尊重野生生態,不要觸摸、傷害或騷擾各種生物。 走動時請放慢及放輕腳步,慎防踐踏到地面上的生物。
下白泥點去: 點去 下白泥 – 詳細 交通 地圖
進入泥灘前有一家士多,可進去光顧和乘涼。 可以帶拖鞋去換,記住唔好赤腳行去蠔排,可能會受傷。 添馬公園天空之鏡 不如其他天空之鏡是利用水面反射景色,而是靠雲石櫈作為鏡面,晚上映入中環繁華夜景更為浪漫。 泥灘一角有大片紅樹林, 秋茄、桐花樹、白骨壤及木欖等真正的紅樹。 下白泥點去 矮小紅樹下可找到一些比較常見的動物品種,如溝紋筍光螺 。
下白泥點去: 下白泥一日遊【2】 – 紅樹林
識唔識釣魚的小朋友、大朋友或志在拍拖的情侶,都可試試! 下白泥點去 「流浮山白泥豪華露營體驗」營地有3種帳營供選擇,包括:蒙古包營(2人)、部落營(2~4人)及帆船營(4~6人),所有營均有冷氣。 如果大家想燒烤,可以預訂燒烤套餐服務,亦可自攜食物燒烤(須額外付租爐費$150/個)或使用開放式廚房烹煮。 鴨仔杭士多有特色嘅用餐區,露天環境下,木枱佈置,充滿東南亞風情。 下白泥碉堡約建於1910年廣州新軍起義之後,是與清末革命運動相關的建築,於2011年列為香港古蹟。 碉堡呈方形,以青磚建成,樓高兩層,一樓與天台之間設有閣樓。
小木屋才裡面放置著不同種類的藝術品,讓人有種去旅行時欣賞藝術品的感覺。 在下白泥泥灘上可以觀賞到如夢似幻的日落。 退潮時, 露出的蠔礁在水面映照着夕陽絢麗的色彩,閃閃生輝。 下白泥點去 天空的顏色會在短時間內從橙藍雙調,變成一抹艷麗的血紅色,雲彩更會呈現不同的形態——難怪下白泥吸引這麼多遊人和攝影發燒友慕名前來捕捉日落景致。 沿稔灣路向南步行20分鐘,或搭乘小巴到下白泥總站,幾分鐘後你便會到達一座歷史悠久的兩層碉堡。 碉堡約建於1910年中國廣州新軍起義後,是與清末(1644至1911年)革命運動相關的建築。
紅樹林為各種鳥類、甲殼類動物和海洋動物提供棲息、巢居和繁殖生境與食物 。 剛剛係 2 月 23 號去過下白泥,影片裡邊提到嘅鴨仔坑士多入口已經關閉。 同入邊嘅哥哥傾,因為疫情關關系,村長要求暫時關系,減少遊人。 如果都要去,可以試下揸車再入d,去到 上白泥,但個人覺得,地點,方向同環境都無咁好。 相信係 4月 20 號之前,去之前最好都 check check 先。 好多人都以為自己去咗下白泥,其實佢只係去咗中白泥既鴨仔坑咋。
迪欣湖是很多人野餐的好選擇,但除了野餐,迪欣湖也有天空之鏡! 不過迪欣湖天空之鏡位置有點偏僻,要行一條由石頭堆砌嘅小路才可到達,你和同行者拍照時也要注意安全。 下白泥天空之鏡 位於元朗流浮山偏遠位置,日落前的下白泥會出現潮漲,當大面積的水漥映出天上景色,就有「天空之鏡」的效果出現。 事實上直至去年最新紀錄,保護區內已錄得251種鳥類物種、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39種、蝴蝶162種等,小小香港有這麼一個生態樂園,難得! 下白泥點去 下白泥點去2025 經親身探訪,相信小朋友都會更懂得愛護自然。 如果玩到攰攰地,附近仲有個特色士多「鴨仔杭士多」可以食野飲野都唔錯,鴨仔杭士多為木屋造型,影相非常好睇,如果揸車呢度仲有日泊$30。
這座以青磚建成的長方形碉堡,現已被列為法定古蹟。 碉堡原是一個大型建築群中的一部分,用以接濟因革命運動而逃來匿藏的人士,不過此建築群的其他部分,已在1930年代被拆除。 鶴嘴海岸保護區遍佈奇石,鶴嘴的蟹洞、雷音洞等海蝕洞是香港的重要是物質文化遺產,海威的鯨魚骨令人驚歎。 下白泥點去 在海蝕洞之間有一個能映出天空景色的位置,就是鶴嘴天空之鏡。
下白泥點去: 【三大親子必去泥灘】香港獨有泥灘 三種風情 九種玩法 天空之鏡+最美日落+歐陸渡假Feel
跟住沿一條小路向海邊行出去,一兩分鐘就到。 白泥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的海岸上,風光如畫。 下白泥點去 這片濕地由兩個截然不同的部分組成:上白泥和下白泥。 這裡是紅樹林、蠔和其他多種海洋生物的家園,當中包括瀕臨絕種的鱟(即「馬蹄蟹」),更是眾多候鳥的棲息之地。 白泥群山處處,小村莊零散分布在各處山坡上,點綴這幅天然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