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風光旖旎,前段辛苦勞動,後段漸入佳景,值得細味。 如果還想一口氣逆走八仙嶺,從一開始登九龍坑山,已經是一條無盡天梯,感覺是無盡的絕望,之後再經過屏風山、黃嶺、犁壁山等等。 走個半天,體力消耗得所餘無幾,才終於踏上純陽峰,路線難度絕對提升了N倍。 九龍坑山天梯2025 當然,如果想減低難度,純粹想挑戰一下九龍坑山,也可以早早選擇經流水響水塘,以流水響村為終點離開。 九龍坑山是鄰近市區行山路線,太和站A出口入太和廣場,左轉再右轉落電梯。
樓梯好長吓,接連多個墓地,回望九龍坑山方向,喺一個山墳後方散射出大範圍山火痕跡。 見八仙嶺郊野公園大水牌選左路,穿越林木區,按石碑指引落山往沙螺洞/沙羅洞(Sha 九龍坑山天梯2025 Lo Tung)。 落山主打行石級,邊行邊望黃嶺、屏風山的漂亮山脈。 相隔兩年重臨九龍坑山,風光依舊,不過步道起點附近原有的林木山坡已變村屋地盤。 一出屋企門口就踏住衛奕信徑上山,似用咗時空門咁夢幻。
九龍坑山天梯: 衛奕信徑第七段 (城門水塘 – 元墩下) 遊記按此
有人在地上寫著這條路共有 2,170 級樓梯,一個單是看到已感到疲倦的數字,而且這段路有數個上升位置,對已走了接近 15 公里的膝頭來說是個意志的考驗。 這段路風景尚算開揚,可觀賞到大埔工業邨一帶的風景。 在畢拿山觀景台觀賞景色後,繼續沿路直走接上衛奕信徑,向小馬山方向行。 沿途景色非常開揚,由太古到魔鬼山、觀塘一帶盡入眼簾,可以一邊看著群山起伏景色一邊行走,15分鐘後左邊會出現小馬山的標高柱,便來到小馬山山頂。
- 大埔頭之前的路段可說是熱身,但九龍坑山是香港行山的著名「天梯」之一,斜度頗高兼且較為焗促及暴曬,需要相當體能應付。
- 電臺方面,香港三間主要電臺,都有喺九龍坑山起發射站,家下全部都係特高頻兼調頻(FM)廣播,但呢個站唔係乜臺都有。
- 山友沿衛奕信徑4段由井欄樹經天梯到東洋山,便會找到遠看極似蹲下看海的兔仔。
- 然而在香港的行山日常中,「天梯」是常見元素,亦考驗行山人士的耐力,作為對自己能否應付更長、更難路線,實乃重要參考指標。
- 還有市民自建的晨運小天地,設有椅子、鞦韆及簡易的運動器材供大眾享用。
- 雖然所謂「天梯」,從來都沒有明確定義,但在山友眼中,通常能冠以「天梯」之名的山路都合乎3個條件:超過1000級樓梯、急上至少300米,以及以密步上升的石級為主。
作為衛奕信徑的終點,經過昔日客家村落,地基猶在人去樓空。 九龍坑山天梯 這旅程難度不高,但起點和終點卻非真正起點和終點,出發前要考慮清楚交通和時間。 九龍坑山天梯2025 抬頭已見九龍坑山(Cloudy Hill)山頂的數碼電視訊號發射塔。
九龍坑山天梯: 九龍坑山 樓梯大作戰【晴報 | 香港山女】
有指登上九龍坑山的天梯約有1,500級,比屯門九逕山少一點,但於山腰仰望延綿上山的長梯倒氣勢更強,皆因此梯沿山脊綫走,無樹遮陰,晴朗天下注意防曬。 九龍坑山天梯2025 當日於山頂遇到幾個玩滑翔傘的人,看着他們自由於天上飛翔,很是興奮! 原來這兒是香港唯一可駕車直達的滑翔飛行場地,可飛至沙螺洞、屏風山、黃嶺、八仙嶺等地方,但注意需由教練指導、訓練或陪同方可玩。
及後沿路下山,至分岔口右轉往「蝴蝶天堂」鳳園,可順道賞蝶才離開。 由油塘站出發,一小時內到達金光閃閃的芒草和蘆葦草海,是市區看日落、海景打卡點。 海鮮街的味道夾雜礦場遺址,令郊遊增添新生趣。 想睇芒草未必要挑戰高難度的大東山,難度較低又可以看到芒草和紅葉還有位於東北船灣郊野公園的苗三古道。
九龍坑山天梯: 芒草行山路線9:鯉魚門石礦場芒草壁畫睇日落
登上大刀屻需要克服大量樓梯,但在金銀橋被大帽山和元朗平原、雞公嶺包圍,深深呼吸氧氣再四圍遊翔,頓覺輕鬆寫意。 大刀屻暴曬指數高,為中級行山路線,出發前做好準備。 香港猛鬼靈異都市傳說,鎖羅盆可算是行山界數一數二。 然而位於新界東北三椏村旁的牛屎湖村才因船難而全村離開,村民為了安心,寧願放棄所費不菲的大宅。
九龍坑山天梯: 芒草行山路線2:東北船灣郊野公園苗三古道
雖然所謂「天梯」,從來都沒有明確定義,但在山友眼中,通常能冠以「天梯」之名的山路都合乎3個條件:超過1000級樓梯、急上至少300米,以及以密步上升的石級為主。 電臺方面,香港三間主要電臺,都有喺九龍坑山起發射站,家下全部都係特高頻兼調頻(FM)廣播,但呢個站唔係乜臺都有。 商業電台嘅商業一台,山上以八十八點三兆赫廣播,而商業二台就九十點七兆赫。 香港電台嘅香港電台第一台,用九十三點二兆赫; 香港電台第二台,用九十五點三兆赫;香港電台第四台,用九十七點八兆赫。 新城電台嘅新城知訊台,用一百點零兆赫;新城財經台,用一百零四點七兆赫。 九龍坑山,有好多唔同自然生境,好似灌木叢同草地。
九龍坑山天梯: 九龍坑
若沿衛奕信徑9段續走,約1至1.5小時由九龍坑山到鶴藪水塘。 鶴藪營地閘口沿鶴藪道約5分鐘到涼亭鶴藪圍涼亭,52B小巴往粉嶺站就要再行入鶴藪村總站等車。 一般人不會只行衛奕信徑8段的,若認為前半段景色一般,建議在太和站起步,到達九龍坑山後前往鳳園或續走衛奕信徑9段往鶴藪圍離開。 如不是執意緊隨衛奕信徑,以交通及等車時間加上難度而言,後者較簡單,由九龍坑山山頂計約1小時就可到鳳園坐小巴回大埔市區。 衛奕信徑8段由元墩下至九龍坑山,前半段充滿歷史,後半段蝴蝶種類繁多,企高一格風景份外開揚,秋天更有芒草盛宴。 不過這條大埔行山路線起點及終點的交通都不理想,中途有多個位置有機會行錯路,出發前必須留意。
九龍坑山天梯: 沙田坳(獅子亭) 補給兼睇景
到帝欣苑右轉至大埔頭徑(於大埔墟南盛街乘21A到此亦可)。 九龍坑山天梯 直走便見指示牌(衛奕信徑第八段),沿鋪設美觀的山徑而上。 先左走至沙羅洞村一走,後返回剛才路口直往馬路。
九龍坑山天梯: 大埔滘到沙田(經林道)
西貢區東洋山海拔532米,每到10月下旬山頂都會化為芒草海,夾雜少量狗尾草,逆光畫面是IG打卡熱門地點。 九龍坑山天梯2025 之外,沿衛奕信徑4段上坡抵飛鵝山觀景台,便會來到《無間道》傻強(杜汶澤飾)撞車位置,可同時回顧港產片經典場境。 以下文章便和讀者分享多條芒草行山路線/賞芒好去處,由初級路線到高難度版都可供選擇。
九龍坑山天梯: 衛奕信徑第三段 (油塘(藍田) – 井欄樹) 遊記按此
好多登峰蝴蝶同埋罕見嘅蝴蝶,都有機會見到,包括寬帶青鳳蝶、窄斑鳳尾蛺蝶、電蛺蝶同金斑蛺蝶。 由山東南望,近見大埔海,遠見船灣海,極目可見赤門、沙田海。 佢同北大刀岃之間平原河谷,係平原間嘅通衢。 火車有九廣鐵路穿越,而馬路舊時亦大埔公路,如今則有粉嶺公路、大窩支東路同大窩支西路連貫。 九龍坑山天梯2025 羅家塾位於大埔頭村﹐百多年來一直為大埔頭鄧氏宗族的家祠﹐曾作書室,現仍是族人聚會和舉行傳統節日活動的地方,羅家塾於1998年八月被列為法定古蹟 九龍坑山天梯 。
九龍坑山天梯: 九龍坑山景點2︰九龍坑山芒草
位置:林錦公路萬德苑起步,分岔路右邊係天梯 (3.7公里),左邊去梧桐寨瀑布 (4.5公里),終點係四方亭,再上係大帽山山頂。 不久過溪上小橋接石屎路,山腰微微上斜,間中睇到九龍坑山及大埔遠景。 經過水務署豎井後,石蓮路一路落山會見到蓮開公立學校和誠明學校,兩間學校已荒廢多時。 穿過日榮花園及錦石新村又回到市區,越錦和橋左轉,沿及林村河邊,右轉經帝欣苑和大埔水圍村間的水圍路,小心過馬路和行人隧道。
九龍坑山天梯: 九龍坑山.樓梯大作戰
出隧道右轉,經大埔頭大石連上大埔頭徑,右轉過公廁紅色村屋前為登九龍坑山入口。 由大埔頭到九龍坑山頂,經過最少5個涼亭,宜初段放慢腳步,調整呼吸及節奏。 若想較易下山,可原路經折返,既安全又容易。 九龍坑山天梯2025 為了不走回頭路,選了在掃管笏下山,順便遠眺有港版千島湖之稱的大欖涌水塘,但此路既斜且跣,部份路徑不明顯,需手足並用,下山頗難,只適合有經驗山友。
九龍坑山天梯: 芒草可於什麼時候觀賞到?
小巴元墩下落車,沿碗窰路向下走,過星悅景、至左面為一個涼亭或等車站時左轉上斜。 碗窰村造陶瓷逾300年歷史,上碗窰村的樊仙宮為供奉他們祖師的地方,十分神聖。 約幾分鐘離開馬路,左轉經村屋小徑穿插到馬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