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解居屋印花稅,首先要分清未補價居屋與已補價居屋,皆因轉讓條件與方式大不同,千居將為你列舉以上兩個情況,詳解如何進行居屋轉名,以及如何計算印花稅。 另外,如果金額遠低於當時市價,亦同樣有機會被視作「送契樓」。 任何人若未能於限期前繳付「額外印花稅」,可處以最高達10倍須繳付的「額外印花稅」稅款作為罰款。 如任何「附加額外印花稅」未能於限期前繳付,亦可處以最高達10倍須繳付的「附加額外印花稅」稅款作為罰款。
- 另外,如果金額遠低於當時市價,亦同樣有機會被視作「送契樓」。
- 相反,日股創下33年新高,美股亦有特斯拉等強勁個股帶動,令港股相形見絀。
- 塞尔维亚不屈服,美西方就制造出来了科索沃问题,并且试图以科索沃问题为筹码逼迫塞尔维亚屈服。
- 有關措施在 2011 年 6 月 30 日生效,所有在該日期或之後簽署的住宅物業買賣協議,將不獲延遲繳交印花稅。
- 不過,就算轉讓交易有填上代價,也要查證是否偏離市價太遠;若果是,買入這物業時,務必小心,如果上手業主破產,五年內債主有權追討這個物業。
只要符合申請條件,便可正式進行居屋轉名申請流程,先填寫業權轉讓申請書HD7,並連同相關證明文件,呈交房署審批。 根據該條例第47E、47F及47G條,如符合指明條件,某類純粹為符合伊斯蘭教義而在伊斯蘭債券計劃下發行的債券及簽立的文書,而該等文書在傳統債券下並不存在,可獲豁免印花稅。 詳情請參閱《 印花稅署釋義及執行指引》第6號〝另類債券計劃〞(只有英文版)。 如符合印花稅條例(「該條例」)第 45 條列明的條件,相聯法人團體之間轉移不動產或股票可獲印花稅寬免。
送契印花稅: 計算印花稅(物業)
送契樓的確能達成目的,讓原業主回復首置身份,但絕對不是低成本。 送契樓成交價為 $0,照印花稅按樓價徵收的道理,原理上似乎不用繳稅。 但現實是稅局仍然會按律師樓或稅局的估價徵稅,故用送贈契來避稅是不可行的。 一種是用「轉讓契」轉讓單位,形式與平時一般物業買賣的操作無異。 為規避風險,銀行一般都不會就五年內的「送契樓」承造按揭,什至乎送贈日期需要八至十年以上才願意承造按揭。
- 曾經有些律師樓在上述情況誤填300萬元,令銀行認為大幅偏離市價,懷疑是「送契樓」,不願意接受按揭申請。
- 如符合印花稅條例(「該條例」)第 45 條列明的條件,相聯法人團體之間轉移不動產或股票可獲印花稅寬免。
- 相反,如果「甩名」或轉名是以貼市價進行,即使日後父親破產,債主也不能討回那物業,原因是該物業轉讓屬於正常的買賣形式,即使沒有實質金錢交易,但買賣價未有偏離市價,亦繳足了印花稅,業權穩固。
- 相反,若按市價以轉讓契方式做近親轉讓,仍被視為正常物業買賣,例如盡量以估價較低的成交價做參考,大大減少對對方業權的影響。
- 這是因為如果物業是送贈,而送贈者5年內破產,債權人是有權追討所送贈的物業的業權。
- 為讓買方及賣方盡早知道「額外印花稅」的應付總金額,當印花稅署認為有關代價款額不足,有關補充「額外印花稅」的評稅會在收到該加蓋印花申請後的 40 天內發出。
- 準買家如想知道心儀物業到底屬轉讓契還是送贈契,可透過網上查冊,查看物業資料,看看過去 5 年的紀錄,是否有「送讓契」(Deed of gift)字眼。
- 不過留意,雙方自行定的轉讓價如過份低於市價,稅局都有機會會追討。
印花稅署可以追討民事債項的方式向所有責任方追討任何欠繳的「額外印花稅」和適用罰款。 如果「額外印花稅」是由賣方支付,所繳付金額屬業務開支,在計算物業交易所產生的應評稅利潤時,可獲扣除。 買賣雙方以及任何使用該文書的人須共同及個別負上繳納「額外印花稅」的法律責任。 然而,任何人(該文書的簽立人除外)純粹使用物業文書以查證該物業的業權不會被視作須負上法律責任繳付印花稅。 換言之,如某人於 2010 年 11 月 20 日前已取得住宅物業,不論他其後在什麼時候處置該物業,都無須繳納「額外印花稅」。 送契是業權轉讓的形式之一,通常家人之間都會有這種轉讓,不過原來送契樓都會有業權風險、按揭困難,如何可得知樓宇是否送契樓?
送契印花稅: 印花稅
至於送贈後如出售物業,5年內會難賣,因下手買家不能做按揭,需要 full pay。 5年後,下手買家做land search時發現物業曾是送契,也有機會不太願意市價去買,除非大廈沒有其他同類單位。 即如是買家,一個單位曾送契,另一個沒有送契,如所有條件及價錢是一樣的話,當然會選擇購買沒有送契的單位。
「可予徵收印花稅的買賣協 議」包括臨時買賣合約及正式買賣合約。 假如在一項住宅物業交易中,相同的買賣各方以相同的條款簽訂多於一份「可予徵收印花稅的買賣協議」,則會以最早簽訂的協議的簽署日期,作為買方取得或賣方處置物業的日期。 就「額外印花稅」而言,某人取得住宅物業的日期為他作為買方訂立一份「可予徵收印花稅的買賣協議」以取得該物業的日期。 假如沒有可予徵收印花稅的買賣協議,則為取得該物業的轉易契的日期。 送契印花稅 同樣地,處置住宅物業的日期為某人作為賣方訂立一份「可予徵收印花稅的買賣協議」以處置該物業的日期。
送契印花稅: 經濟復甦|港股下半年上望22000點看好旅遊消費股 學者倡降印花稅催旺交投
目前北约领导的驻科索沃维和部队有将近3800名军人,土耳其再次增兵后北约军人将超过4300人,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送契印花稅2025 大量北约军人挺进科索沃,让武契奇处理科索沃局势时将变得更加被动。 她又提出「園中園」概念,建議在「創新科技園區」內劃分土地發展相關的商業活動,包括商舖、食肆、酒店及會議場地。 至於科技園內土地亦可加入不同附屬用途,例如短期及長期員工住宿等。
送契印花稅: 按揭回贈是什麼?銀行按揭回贈有多少?
土耳其也是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其高调出兵500人进入科索沃,就是为了在巴尔干寻找存在感。 此前武契奇也请求土耳其在维护巴尔干半岛稳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因为俄乌冲突还在升级,乌克兰正在进行反攻,欧洲被拖入到了战争泥潭之中。 中俄在塞尔维亚问题上都给予了武契奇坚定声援,塞尔维亚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获得支持,暂时稳住了阵脚。
送契印花稅: 按揭計算機
就算是塞尔维亚知道美国制造了科索沃冲突,制造了混乱,最终还是要与美国合作,这就是武契奇最无奈也是最难的地方。 6月7日,美国军方代表团到了贝尔格莱德,与武契奇和塞尔维亚国防部官员会晤。 送契印花稅 尽管知道科索沃冲突的核心就是美国引起的,但是关键时刻武契奇还是要做出一些屈服的表态。
送契印花稅: . 進行多次物業估價
塞尔维亚不屈服,美西方就制造出来了科索沃问题,并且试图以科索沃问题为筹码逼迫塞尔维亚屈服。 不过,尽管塞尔维亚在一些问题上做出了让步,甚至在科索沃问题上做出了让步,但是主权问题上塞尔维亚还是不愿意妥协与屈服。 自从2008年2月科索沃宣布独立以后,塞尔维亚与美西方的关系就再度紧张。 西方想要利用科索沃问题逼迫塞尔维亚屈服、投降,但是塞尔维亚就是坚持民族利益拒绝跪下,这导致巴尔干地区30年来战火始终没有完全熄灭。 政府早前公布新田科技城建議發展大綱圖,並預留土地作「創新科技園區」。 物業顧問高力發表研究報告,建議政府採用混合批地方式,初期直接批地予投資者或創科企業,加快發展步伐,後期採用局限性投標或「雙信封制」招標等。
送契印花稅: 【康城首都疑改主力牆】點解會發生? 按揭、轉手有何影響?
受贈人如想於這段時間內轉售物業,根據執業通告指引,代理有責任告知準買家該物業為送契樓,並提醒對方送契樓的業權問題易影響按揭批核,多數買家聽到都走避不及。 準買家如想知道心儀物業到底屬轉讓契還是送贈契,可透過網上查冊,查看物業資料,看看過去 5 年的紀錄,是否有「送讓契」(Deed of gift)字眼。 姆谢克走马上任,第一次公开演讲中就说:土耳其别无选择,必须回归理性基础。 绕了这么大一圈,土耳其又杀回来了,这个时候也只能向西方做出一定让步了,而出兵科索沃就是让步之一。 送契印花稅2025 在第一轮选举中未能胜出,经过第二轮厮杀才突出重围,埃尔多安也认识到必须做出改变了。
送契印花稅: 樓宇轉名大法:內部轉讓 3 大竅門,慳稅慳到盡
若想將物業轉予子孫,或夫婦間轉讓,可以考慮以轉讓契方式作近親轉讓。 近親定義包括父母,兄弟姊妹,配偶及仔女,轉讓形式與平時一般物業買賣的操作無異。 由於近親轉讓,不論受轉讓的一方有沒有在香港持有物業,轉讓物業都印花稅率都會以舊稅率計算,如物業售價低於200萬元,印花稅只需要100元。 除此之外,倘若送贈者破產,送贈契或出現業權問題,部分銀行為管理風險,一律不批核送贈日期起計 5 年內的物業按揭,因此難於上會。 不過,就算轉讓交易有填上代價,也要查證是否偏離市價太遠;若果是,買入這物業時,務必小心,如果上手業主破產,五年內債主有權追討這個物業。 最後,假設價值600萬元聯名物業只「甩」一半業權,雖然變動只是300萬元,但註入土地註冊處須填600萬元。
送契印花稅: 【新手教學】3分鐘搞清「轉讓契」VS「送讓契」
其實居屋轉名能慳的稅,並不至此,當已重回首置身份的業主,買入第二層樓時,所需繳付的稅同樣是以第二標準稅率計算,而非轉名前的 15% 辣稅,實質上慳了兩次的印花稅。 從上述例子得知,未補價居屋轉名能否豁免印花稅,並沒有甚麼財技可言,而是取決於轉名的因由,必先取得房署批准,經過申請才可完成。 當睇啱筍盤,但又驚踩中「送契樓」地雷,可以透過網上查冊去搵真相。 準買家可以瀏覽土地註冊處「綜合註冊資訊系統網上服務」的「查閱土地登記冊」,查閱物業過去5年的業主資料,看看是否有「送贈契」(Deed of gift)字眼。 如果有,你更可以進一步查閱送贈人(the Donor)和受贈人(the Donee)的名字。
送契印花稅: 近親轉名有方法比「送贈契」更好?
如5年後破產,債權人不能再追討,但很多銀行對於送贈物業的按揭申請都不太願意去做,寧「做少一單」,都不想承受未知的風險。 買賣雙方應在協商後在臨時買賣合約及買賣合約訂明由那一方(買方或賣方)繳付「額外印花稅」。 若買賣雙方同意由賣方負責繳付「額外印花稅」,我們建議買家考慮在臨時及正式買賣合約內訂明買方將會預扣部分成交價的款項以支付「額外印花稅」。
換句話說,有關轉名不涉及任何金錢代價,亦即不涉及任何印花稅費用。 至於承接物業的近親,若然本身已持有本港物業,不具備「首置客」的身份,仍須繳付「從價印花稅」,但大幸的是可以舊印花稅率(第2標準稅率)計算,不用「硬食」15%的高昂稅率。 詳情請參閱《 印花稅署釋義及執行指引》〝證券借用及借出交易〞,申請手續請參閱 《證券借用寬免-修訂程序》[ U3/SOG/PN06B ] 。 如果顧客擔心兒子敗家,其實毋須以「送契形式」轉名,只出售99%業權予他,並將1%留給自己,這可杜絕賣樓或加按套現。
送契印花稅: 不能以送契樓避稅
用「分權共有」持有的物業,業主按不同比例業權持有物業,例如兩夫婦,每人可各自持有50%及50%的業權;或者其中一方持有1%、另一方持有99%也可以。 以「聯權共有」,亦即俗稱「長命契」方式持有物業,由於持有人等於共同擁有該資產的全部,又應該點計算比例呢? 需要,截至 2022 年,申請手續費為 $2,850,若有關申請最終不獲批准業權轉讓,已繳交的手續費亦不會退回。 因夫婦之間的轉讓,屬於近親轉讓關係,轉名涉及的印花稅,會以第二標準稅率(最高 4.25%) 計算,與未轉名前需付的 15%辣稅相比,已省了一筆錢。
買樓要繳付印花稅,樓宇轉名亦一樣,交多少稅款,主要視乎物業售價或價值。 近親轉讓,即直系親屬之間轉讓業權,亦多數簽轉讓契,目的是令其中一位業主回復首置身份,以享政府為首置人士而設的置業優惠政策。 在近親轉讓當中,直系親屬的定義包括父母,兄弟姊妹,配偶及仔女。 樓宇轉名的常見做法,是以「轉讓契」轉讓物業,物業買賣中除了簽署買賣合約,還要簽一份「轉讓契」,以確認業權轉讓。 除了要留意有沒有「Deed of Gift」字眼,以及列出的代價 (consideration) 是否為零外,若代價嚴重偏離當時市價,亦有機會被視之為送契樓。 送讓契既不能慳稅,又易引起業權問題,一般近親轉讓都是以「轉讓契」的方式操作,受贈人可穩陣收禮,無後顧之憂。
送契印花稅: 物業或被收回
土耳其新财政部长希姆谢克突然宣布,土耳其将遵循国际惯例,回归“理性”经济政策。 什么意思呢,就是土耳其不再与西方经济学对着干,开始回归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了。 送契印花稅 俄乌冲突让欧洲焦头烂额,土耳其这个时候出兵能获得更多的交换好处。
送契印花稅: 樓宇轉名要繳印花稅
由 2012 年 4 月 23 日開始,印花稅署已引進一項新的電 子服務,證券借用及借出協議可經「稅務易」進行網上登記。 詳情請參閱 《證券借用寬免 – 以電子方式登記證券借用及借出協議》[ U3/SOG/PN08B ] 。 上田土廳做查冊(landsearch),在業權負擔(encumbrance)一欄會看到,如買賣雙方是以送契方式進行,代價(consideration)會是顯示 0 或 Nil。
不過,筆者曾經有一位顧客堅持以「送契形式」轉名給兒子,以防止他賣樓或加按套現,這是「攬炒」做法。 就算並非「送契樓」形式轉讓,而純粹以低於市價交易,稅局也有權追收跟市價計算的印花稅差價,而且由兩個名甩至一人名,銀行可能需要重新批核按揭,包括按揭成數,以及能否通過壓力測試。 若成交金額訂得太低,銀行有可能按買賣成交價計算市值,變相減低可借貸金額。 但不少人關注送贈契涉及的風險,有指以送贈契方式轉讓物業,在 5 年內申請按揭有困難。 然而,送贈契是否影響按揭敘造,還要考慮擔保人因素,只要是未補地價居屋,均受政府擔保,銀行不用擔心壞帳風險,即使是送契樓仍會批出按揭。
用送讓契或無償轉讓契送出物業後 5 年內,假若原業主不幸出現財務問題,終致破產,根據《破產法》,破產管理官或債主有權向法庭要求索回該物業。 這種做法是為了避免欠債人在申請破產之前,刻意把自己的資產轉移,從而逃避還債責任。 有別於未補價居屋,已補價居屋轉名,並非以送贈契形式進行,而是先由雙方簽置一份「轉讓臨時合約」,再到銀行申請轉按。 如果該居屋物業已完成按揭供款,則可跳過申請轉按步驟,直接交由律師辦理轉名。 未補價居屋,非任何人可購買,買了以後亦設轉讓限制,因此轉名的方式有別於私樓。 簡單而言,僅合資格的綠表及白表人士,可持有未補價居屋,若業主因一些理由想把物業轉名,最直接方法是在指定年期過後,透過繳付補地價,解除轉讓限制,再以一般私樓形式轉名及繳付印花稅。
送契印花稅: 近親轉讓免額外印花稅
居屋設轉讓期限,想先補地價後轉名,要記得要查清楚不同居屋期數的轉讓限制期。 但如果你是未補價居屋業主,打算透過甩名,重回首置身份買入第二層樓,轉名前就要先補價,解除轉讓限制,而往後的轉名手續,則與私樓無異。 所以,承接「送契樓」後,受贈人未必可以「袋袋平安」,若然想放售出去「變現」亦不容易;至於正在搵樓的準買家,更要小心衡量風險。 編按:作者子非魚為星之谷按揭首席顧問,現於多份報章及網上平台撰文,著作《按揭達人》,涉足地產買賣及按揭資訊。
值得一提,業主並非可隨意轉名給任何人,根據房署規定,獲轉讓居屋業權的新業主,須為已登記家庭成員,但若轉名情況是居屋業主逝世,而該業主又沒有任何已登記家庭成員,則可由非家庭成員繼承。 利嘉閣FB PAGE及利嘉閣在此提供的資料只供閣下參考,本公司並無採取任何步驟核實有關資料是否合乎實際情況。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利嘉閣FB PAGE及利嘉閣概不負責。 如果在這段期間,受贈人已將物業轉售至另一買家,法庭仍可頒令該項交易無效,並且將物業交由破產管理署接管,新買家因此會損失慘重。
送契印花稅: 印花稅收費
不少人作近親轉讓的原因是想以低成本、最慳稅的方法暫時讓出原有物業,回復首置身份,購入新物業時便可享首置低稅率,毋須繳雙倍印花稅。 送契印花稅2025 父母將樓宇轉名至下一代,原本一番好意,最終竟招致破財,慳稅不成,業權不完整,令子女無法轉售物業? 千居帶你認識近親之間的樓宇轉名大法,以及「送契樓」的隱藏問題。 以現時香港高昂的樓價,絕大部分買家難以「一炮過Full Paid」買樓。
物業持有期以公曆月計算,即由某月的某一日至下一個公曆月的前一日為一個月。 例如,如果物業是在2010年11月20日取得及在2011年5月19日轉售,物業的持有期剛好為6個月。 送契印花稅2025 同時,如果業權由2人變1人,銀行有機會要就按揭成數、壓力測試等方面重新批核按揭,而成交價太低,也會影響到貸款額減少。 即使送契樓成交價是 $0,稅局仍然會按律師樓或稅局的估價徵稅,故用送讓契或無償轉讓契來避稅是不可行的。
送契印花稅: 樓宇轉名大忌!用「送贈契」送樓,恐釀業權+按揭問題
勞福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指出,根據政府統計處綜合住戶統計調查,搜集有關2021年第四季的統計數據,最低及最高有關入息水平分別為9250元及51000元。 關焯照認為,政府應再降低股票印花稅,以及推出更多金融創新產品,提高港股活躍度和對內地及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 他指出,港府近年來大力發展創新科技,香港亦具備發展金融科技的優勢,如果做好這一產業未來有機會形成新的經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