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抹大拉的馬利亞可信的真實形象記載於《聖經》身上曾住著七隻鬼,耶穌幫她驅魔後她成為耶穌的跟隨者。 她常與其他跟隨耶穌的婦女們在一起 (而非與耶穌的門徒日以繼夜在一起)。 耶穌釘十架時,她與其他婦女跟隨在十字架下目睹他受難經過,而耶穌死後,她在墳墓旁熱切地為他而哭,是第一位見到復活後的耶穌的見證者。 玫瑰经于15世纪成形,1495年得到教廷承认。 核心的形式部份包括各由一遍天主經、十遍聖母經及一遍聖三光榮經所組成的每端奧跡。 這種結構是模仿歐洲於中古時期修道人士所採用的日課祈禱而成。
路加告訴我們的是,耶穌從她身上趕走了七個鬼。 抹大拉的馬利亞曾經被邪惡的屬靈力量徹底蹂躪——我們最不希望招募這樣的人進入到上帝之子的核心團隊中。 但耶穌喜歡挑選最不可能的人,這個馬利亞不僅在耶穌傳道期間與祂同行,而且在見證耶穌的復活上發揮了關鍵作用。 路加指出,許多與耶穌同行的婦女都得到過祂的醫治——包括在身體上和屬靈上——而且祂的事工得到了一些女性門徒的資助。 路加常常把我們的目光集中在窮人和遭到邊緣化的人身上。 但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那些被耶穌吸引的富家女——她們受到耶穌的吸引,以至於離開家,跟隨祂到其他地方去。
耶穌的女門徒: 數字化技術驅動越南教會 福音流向農村
在他們的煽動下,耶路撒冷的猶太人都跑去抓住保羅,把他拖出聖殿,要殺死他。 耶穌的女門徒2025 正值此時,羅馬駐軍聞訊趕來,人們把保羅交給他們。 羅馬千夫長呂西亞就上前把保羅銬上,下令把他帶回營房。 快到營房時,保羅要求呂西亞允許他向群眾講幾句話。
- 這是否是新的「達文西密碼」,需要今後更進一步的研究。
- 吹水輝(周潤發飾)為賭場常客,在賭桌上輸得身無分文。
- 在眾多的使徒中,保羅以意志堅定而著稱於世。
- 因著對聖經的不了解,筆者向修讀神學的朋友請教。
-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過逾越節而進入耶路撒冷城的耶穌雖預見自己將被敵對者釘上十字架,仍和門徒一起吃飯。
視覺表現典型地將她描繪成懺悔的罪人,洗滌耶穌的腳。 西方教會的傳統認定她既是在路加福音7:37-38中膏抹耶穌腳的罪人,也是在瑪利亞的妹妹瑪利亞,後者在約翰福音12:3中膏耶穌。 耶穌的女門徒2025 然而,在東正教教會,這三個數字仍然存在差異。 《最後的晚餐》和讚美詩,可說是無比的絕配。 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中也提到在最後的晚餐之後「他們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26章30節)」。 此外,達文西在這幅《最後的晚餐》中使用大膽又嶄新的構圖,也得到很高的評價。
耶穌的女門徒: 耶穌在地上時的門徒
以《最後的晚餐》為主題的繪畫,其構圖通常是將門徒排成一排,只有猶大坐在桌子的另一邊,這已經變成固定形式。 耶穌的女門徒2025 而在這幅畫中,猶大是畫面左邊數來第五位,和其他門徒處於相同的地位。 除此之外,達文西將耶穌放在正中央,十二位門徒則三人一組,左右對稱地配置。 透過這樣的安排,不但使畫面和諧,也成功地表現了門徒之間衝擊擴散的情形。 不過也因為如此,引起了猶太社會的權威―猶太教的祭司和律法師的反感。
- 而事實上,耶穌身邊有一群默默為天國作工的婦女。
- 聂氏在公元431年以弗所会议判为异端观点在1895年出现戏剧性的转变,聂斯脱里晚年的一部著作《大马色人纥拉克斯的记述》(The Treatise of Heraclides of Damascus)在叙利亚被发现。
- 《新約聖經》中對瑪利亞的早年生平記錄很少,公元二世紀的作品雅各福音書是記錄瑪利亞早年生活的第一部書籍。
- 在《啟示錄》中,使徒特指耶穌的十二門徒,可能代表了以色列十二支派,象徵耶路撒冷聖殿的十二道門,在教會中有特殊地位[18]。
- 彌賽亞基督主,在耶路撒冷的早期基督教團體中,瑪利亞乃是非常重要的一員。
聂斯脱里的解释与传统天主教会对他的观点不同,和迦克墩信经的基督论相近,从而有学者开始怀疑「聂斯脱里主义」是否真的是教会传统指控的「不属于三位一体范畴的教义」以及以弗所会议的结论是否客观公正。 耶穌的女門徒2025 在这份聂斯脱里为自己辩护的书中,自述其接受耶稣具有神人两性,两性联结(συναφεια),并非两性分离或两个位格,认为这完全是对手区利罗对其位格/属性字义的曲解,因为位格一字在当时也可解为属性[46]。 有学者认为新教的看法相近于当时东方亚述教会所支持的君士坦丁堡牧首聂斯脱里的论述[50]。 也就是新教认为,马利亚是拿薩勒人耶穌的母亲,为耶稣此人之母,非神之母,接受聂斯脱里反对崇拜马利亚或将之高举为神之母的观点,所不同于聂斯脱里对耶稣基督的理解,新教接受耶稣具有神人两性,两性联合成一位格的观点;而非具有两个位格或两性连结的理解。 因為保羅認為使徒地位,是直接由耶穌經由聖靈授與,在教會中擁有特殊地位[10][31][32]。
耶穌的女門徒: 耶穌基督 – 世界的主宰
但是,他們所見所聞,比起他們內心的感受就不足為奇了。 耶穌一向具有的溫暖和活力,再次沁入他們的心田。 他們知道,耶穌許諾的聖靈已經降臨,永遠緊密而真實的在他們的內心深處。 他們看見並且聽到了所發生的奇事,好奇的想知道究竟有什麼進展。 如果彼得所講的是真話,他們就幹了一件可怕的事。 他們竟叫不法之徒把神所遴選的彌賽亞處死。
電影以《聖經》耶穌與門徒的互動及十字架為骨幹,去刻劃出一個堅強睿智的女門徒,稱她為「史上最受誤解的《聖經》人物之一」,充滿女性主義的氣場,幾成讓女性抬頭的「逆權大狀」。 與對觀福音書不同,約翰福音書只有提出12個門徒這個名稱[17],但是並沒有給與完整的名單,在約翰福音中,使徒與門徒之間也沒有什麼區別。 在羅馬天主教的傳統中,抹大拉的馬利亞的節日是7月22日,她被認為是代表悔罪重要原則的聖人。
耶穌的女門徒: 復活節的「功課」
《抹大拉馬利亞福音》於公元120年為諾斯底信徒所寫,1896年在開羅市集被德國學者發現,內裡充滿了基督教死敵諾斯底異端的色彩。 描述抹大拉瑪利亞在耶穌復活後,門徒看見耶穌顯現及被差派向全世界宣揚福音,恐懼被羅馬人殺掉。 在聖經新約中,耶穌周遊各地傳福音,同行的除十二門徒外,還有幾位獲耶穌治病或驅鬼的婦女,其中一位名叫瑪利亞瑪達肋納(Mary Magdalene),有傳她是一名妓女,亦有說法是她出身自權傾朝野的名門望族,由耶穌的追隨者變成妻子,更為他誕下兩名孩子。 新片《耶穌的女門徒》正正以瑪利亞瑪達肋納的故事為骨幹,電影中看不到別人記載那些有關瑪利亞瑪達肋納的奇情事跡,反之是一名獨立又堅強的女子,基於對信仰的忠誠,決心擺脫枷鎖追隨耶穌的故事。 在所有四部經典福音書中都提到了抹大拉的瑪利亞,但是她並沒有將她描述為一個妓女。 瑪麗的這個受歡迎的形象來自這里和另外兩個女人之間的混淆:瑪莎的姐姐瑪麗和盧克福音中的一位無名的罪人(7:36-50)。
耶穌的女門徒: 耶穌的女門徒
那人站起來後跟彼得進了聖殿,他一面走,一面稱頌上帝。 耶穌的女門徒 他們對兩位使徒宣講耶穌死而復活一事十分惱怒,把兩人拘捕,囚禁牢中。 但聽眾中許多人都相信了,當天發展的男信徒就有五千名。
耶穌的女門徒: 十二使徒的著作
關於耶穌生平的電影,近代最為人熟悉是2004年由米路吉遜執導的《受難曲》,作品聚焦於耶穌釘十字架前12小時的受難歷程,《耶穌的女門徒》則是片以天主教的《瑪利亞福音》為創作藍本,選取耶穌的部分事蹟,重構瑪利亞與耶穌團隊由瑪格達拉走到耶路撒冷的傳道之旅。 能幹又有主見的瑪利亞,成長於父權主義的漁務社會,因著拒絕嫁予不熟悉的男人,被視為鬼上身,捉去接受驅鬼儀式,她為了擺脫傳統枷鎖,決意出走跟隨耶穌。 耶穌的女門徒2025 儘管,她遭男門徒輕視,在耶穌傳道工作上,卻是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她以自身經驗與感悟,安撫同遭受父輩壓迫的婦女,放下忿怨學懂寬恕,又為婦女施洗;當耶穌行苦路、釘十字架、斷氣和被埋葬,瑪利亞緊緊跟隨,更成為首個看到耶穌復活顯現的人,受差遣將復活消息傳給眾門徒。 耶穌的女門徒2025 影片透過呈現公元一世紀婦女不由自主的生活處境,凸顯瑪利亞的勇氣和道德力量,溫柔地為女性充權。
耶穌的女門徒: 天主教与東正教
到電影尾聲,抹大拉的馬利亞向門徒見證主耶穌復活,卻被多番質疑,並與她爭論天國的真義。 彼得堅持耶穌再來為他完成政治理想的天國,質疑何馬利亞被耶穌揀選帶來這信息,是個頑固及嫉妒份子。 但馬利亞屬靈睿智凌駕眾門徒,只有她參透「天國不能透過衝突來建立,亦非透過對抗來毁滅,是透過關愛行善、寬恕來建立」,結果與門徒分道揚鑣,她則單獨回到復活的耶穌身邊。
耶穌的女門徒: 門徒 (基督教)
信徒與門徒二詞都可以在世俗世界使用,但使徒則是基督教特有的名詞。 在基督教教義中,信徒、門徒和使徒三者的門檻乃是逐級提高:門徒一定是信徒,但信徒卻不一定是門徒;使徒一定是門徒,但門徒卻不一定是使徒。 總括而言,《耶穌的女門徒》為觀眾豐富了對抹大拉馬利亞的超人想像,生動地刻劃出偽經裡的馬利亞,可說是了解基督教歷史初期諾斯底偽經經典的好題材。 今年有不少基督教題材影片,其中《耶穌的女門徒》(Mary Magdalene,另譯為《抹大拉的馬利亞》)在受難日前夕(3月29日)上演,此片為荷里活基督教題材傳記片。 圣经中共有六位马利亚,除了耶稣的母亲马利亚,还有用香油抹耶稣脚的馬利亞(馬大妹妹)[58];耶稣曾经从她身上赶出7个邪灵的馬利亞(末大拉人)[59];馬利亞(馬可母親)[60];馬利亞(雅各母親)[61]。
耶穌的女門徒: 電影《耶穌的女門徒》:偽經x女權主義超人想像
亞洲代表郭佩蘭所宣揚的後殖民婦女神學,嘗試於性別定位和亞洲神學中表述自身。 聖經中,罪惡的開端始於女性--夏娃,那亦是上帝給予自由意志所衍生的後果。 因此,成就了「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你必戀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轄你。」作為男人掌權和自覺優越的理據,女人甘心順服就範,就演變成男尊女卑的父權體制。 瑪利亞是住在抹大拉城的一個女子主曾從她身上趕出七個鬼她站在十架下看著主為世人代罪受死留在墳墓旁親視主被埋葬她是最先見證主復活的人,並告訴其他門徒。 瑪利亞抹大拉被描述為幫助支付了耶穌自己的口袋裡的事工。 顯然,耶穌的事工並不是一份有報酬的工作,文中並沒有說他們從他所奉獻的人那裡收集了捐款。
耶穌的女門徒: 耶穌的女門徒 相關電影
通常描繪壁畫時會使用濕壁畫的技法,在半乾的灰泥上上色,但顏料固定以後就無法修正,達文西不喜歡這一點,所以採用了畫在木板上的蛋彩技法。 可惜這項技法不適合保存,完成後沒多久顏料就開始剝落。 門徒(disciple),指對某學說教義不僅是相信,更願意將自己交託、親身實踐並接受傳授師傅的管教與訓練。 我們是香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宗教學部畢業生。 成員包括: 吳家念Cary、胡巧茵Susana、蔡小慧Ivy、鄧明輝、謝翠兒、譚詠強、鄺國全、黎國榮、李寶松、郭志強、余穎心、余翠蓮、蔡華欣、馮曉翎、吳愛蘭及張啟明Michael。 耶穌的女門徒 比起心靈慰藉,信仰更有像原則般存在的必要性。
耶穌的女門徒: 瑪利亞抹大拉做了什麼?
传统上,天主教会反对使用「崇拜」这个词来描述對圣母的態度,他们使用「恭敬」或「敬礼」这两个词。 《新約聖經》中對瑪利亞的早年生平記錄很少,公元二世紀的作品雅各福音書是記錄瑪利亞早年生活的第一部書籍。 [18]雅各伯福音記載瑪利亞生於羅馬帝國境內的自治王國猶太希律王國(英语:Herodian Kingdom of Judea)的以法他,她的父母為约阿希姆与安妮。 正是復活期,香港上映一齣電影,名為「耶穌的女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