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mm平衡口195mW@32Ω推力,推力指标不错;低频比较多且有力度感,对于需要节奏感、氛围感的音乐类型有听感提升,同时平衡口109dB的分离度听起来不会太拥挤;支持Switch。 虽然没有平衡口,但150mW@32Ω的单端大推力足够应付常见的各种耳塞,同时还可以搭配便携耳机、大耳机使用,适用面比较广。 最大的优点是小、轻、短,体积比较接近手机原装小尾巴,虽然推力不大,但是底噪比较小,音质也比手机原装小尾巴好一些。 音质本身比较一般,基本也就是原装手机小尾巴的水准。 但是支持Apple Music高清无损,支持高码率音频解码,也支持耳机麦克风、线控。
所以,这里让我们首先感谢Chord(和弦)带来的这款产品,我发现要不是因为这个品牌的一个型号,也许我们的大部分HIFI系统依旧是叠叠乐,看谁叠的高,看谁体积大。 有些小众型号没有覆盖到,还请见谅,我不可能啥都有。 还有一些比较主观的地方,初衷还是为了帮助大家挑选到最适合自己的HiFi解码耳放线。
解碼耳放: 解码器/一体机
而是平衡耳机线以及平衡接口的物理构造允许在更高的功率下也能够保证音频信号的完整。 很多情况下你会注意到大部分音乐播放器在平衡接口上提供更高的功率,有时候还提供额外的音质加成。 但如果厂商自己对设计方案有自己的想法(“没有人比我更懂音频线”),CS43198是更好的选择,一是省钱,二是反正自己要实现AMP,那我要额外的H类放大器干啥呢?
可以說BEAM 2S是目前為止推力最大的小尾巴產品,沒有之一。 於是聰明的人類想到一個辦法:通過手機外部接上一個“小尾巴”來提升聲音的品質。 所謂的“小尾巴”就是製作一個體積便攜的外接式解碼耳放一體機,手機當做轉盤來使用,把數字信號傳輸給“小尾巴”,通過它的“體外循環”,得到更加高保真的聲音體驗。 目前真正潛心研究小尾巴的廠商並不多,再加上小尾巴價格參差不齊,便宜的幾十塊錢就能得到了,貴的要兩三千! 所以許多發燒友對於如何選擇產生了焦慮……。 我覺得,如果你是一個進階型的發燒友,可以考慮選擇價格適中一些的,品牌質量有保障的產品。
解碼耳放: 解码耳放是什么?DAC, AMP常见问题
对与我来说倒是比较期待这个耳放模块的应用,毕竟就像把玩XD05一样,换个运放玩个调音也是一个忙里偷闲的乐趣。 解碼耳放2025 如果仅仅是一台超大号的播放器,显然是对QA390的功能认识还不够吧,作为用家来说,我可以独立使用它作为解码、耳放,同时也可以当做流媒体播放器,当然它本身的自带播放功能更不在话下了。 对于日常大部分应用来说,难怕是600Ω的T1其实都用不到4000mW的功率,所以一般在Normal模式就足够应付。 当然如果你想获得更好的动态范围的感受,我很推荐你开启Turbo模式。 不过续航的大幅缩短也是你要能接受的,毕竟Turbo模式就像《速度与激情》中的氮气加速,够爽,但没办法持久。 搭配建议:调音平淡推荐搭配诸如HD600/650这样的厚声耳机,如搭配DT880/DT1990/HD660S这一类白开水调音耳机,听古典选择原配运放即可,如想听流行人声更饱满一些可更换包装里附赠的5532这款运放即可。
- 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完全可以取代台式系统,虽然与万元台机有着一定的差距,但胜在体积的便携性,适合用户夜晚靠在床头或者午休靠在躺椅上使用。
- 虽然乐图的“操作空间”只有一个小尾巴这样的体积,但依然利用AK4377完成了非常高的实际硬件指标,在实际的驱动力、带载能力、以及声音纯净度的表现上已经超越了许多1-2K档的播放器。
- 在确保产品本身质量的前提下,如果觉得P用都没有,什么额外的东西都感觉不到。
- 1795D比较推荐给有Chord Mojo、Hugo,或者其他有同轴、光纤输入的解码、解码耳放的随身HiFi玩家使用。
- 我注意到aune使用的并不是杂七杂八不知名的稳压电源,而是台湾明纬的电源。
- 因为今天要分享的这几个东西真真切切的打破了传统,他们不再需要费时费力考虑你HIFI系统的组建;不用再折腾来折腾去的调整各类音频线。
因为今天要分享的这几个东西真真切切的打破了传统,他们不再需要费时费力考虑你HIFI系统的组建;不用再折腾来折腾去的调整各类音频线。 只需要一个耳机,一台机器,房间装修、柜子、电路都不用准备了,你需要的就是想听的时候开机,不想听的时候关机。 和价格差不多的乐图S2相比,W2素质、玩法明显更有优势,但是W2声音可能比S2听起来细节更冲、更张扬。 如果你想要比较耐听一点的声音,建议试听对比一下乐图S2和W2,再做决定。 虽然指标可以做的很优秀,但是由于没有独立的模拟放大电路,音质可能听起来感觉差不多,也可能没有采用独立模拟放大的听起来自然。
解碼耳放: 魅族 HiFi 解码耳放 PRO
看到BAL了吗,下面写着 ANALOG OUT 模拟信号输出,我就是看中这个,索尼电磁炉没有平衡输出。 自打小孩上了学,我的AV功放和音箱闲鱼出了,也不能再客厅玩XBOX,只能躲在小房间插显示器带耳机打游戏。 电脑主板带的声卡和笔记本带的声卡都是集成声卡,这种声卡素质一般,包括苹果电脑的集成声卡。 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在机箱内跟其他元器件在一起工作,各种干扰。
解碼耳放: 声卡跟解码器有什么不同?
拿来当解码、耳放或者纯播放器都行,而且操作系统相比QA390真的够“傻瓜”。 解碼耳放2025 M30好看,真的好看,好看的让我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柜上不舍得搬去工作室用,生怕磕碰磨花了。 解碼耳放2025 就功能来说M30与QA390相似但又不相同,外接来说比QA390少了数字输出,多了双向蓝牙。 以使用来说更纯粹一些吧,当你用了之后也确实有种别无他求的感觉。 而在外观设计上,山灵的M30大气稳重,相比QA390来说,QA390就有点闰土的感觉了,放家里装饰这一块确实没M30好看。 搭配建议:对于Hugo2来说,性能到现在也是绰绰有余的。
解碼耳放: 推力不是越大越好
总体来看CS43131和AK4377各有千秋,43131有着非常高的集成度和成熟和设计参考,AK4377则使用电荷泵来尽力“剥削”光它能获得的电能,移动设备的供电是个大问题,尤其是音频线。 某些厂家给出的S/N.THD+N等指标都会选最佳电源和外围状态下来测量,在实际的供电情况下,它们的表现会缩水。 AK4377主要应用于手机音频上,本身对电源的需求不高,电荷泵的引入提高了电源效率,它是容易发挥到自身的纸面参数的。 我去年写过一篇市面上几款热门且主流的解码线,选取的内容以大家感兴趣的型号为主,内容有褒有贬,发到一些主流数码平台时还因为魅族线的缺失招来了不少口水。 这次不一样,文中出现的四款产品都是我个人相对深度地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各自价位我心目中标杆级的产品。 另外,也尽可能不要一副懂王模样似的在留言中问“为什么没有XXX”,但如果你对其他型号感兴趣,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提问,我没有写不代表没有玩过。
解碼耳放: 平衡口不一定是必须的
否则的话,还是拿它当个纯粹的有线解码耳放,在家用用就行,玩好了声音绝对值回票价。 DC03的调音我觉得不算是很宽松的那类,中频有点紧、声音偏亮一些,人声略年轻化,女声表现不俗,但细腻感比他们的前两个产品要好,听流行、ACG啥的没啥毛病。 虽然乐图的“操作空间”只有一个小尾巴这样的体积,但依然利用AK4377完成了非常高的实际硬件指标,在实际的驱动力、带载能力、以及声音纯净度的表现上已经超越了许多1-2K档的播放器。 而且乐图一贯都非常注重单端口的声音表现,即便是做小尾巴,他们依然没有“买平衡送单端”,S1的单端口的推力和动态表现称得上相当强劲。 AK4377的DSD能力和CS43131是一样的。
解碼耳放: 手机接解码耳放台机和PC接解码耳放台机有区别吗?
很多人一直纠结解码上的问题,其实解码是关键但不是核心,你的核心是解码耳放的输出功率能否满足耳机所需要的驱动功率。 否则再好的解码在信号还原之后,进行放大的信号无法驱动耳机的单元有效振动,那么依然无用。 简单来说现在解码带来的最大优势是在数据整形上的提升与信噪比的优势,而推力依然是核心,与其盲目追求解码DAC的先进与信噪比而不考虑耳机所需要的驱动力这样是不可取的。
解碼耳放: 使用感受
在确保产品本身质量的前提下,如果觉得P用都没有,什么额外的东西都感觉不到。 解碼耳放2025 解碼耳放 又或者有提升,但是带来的提升并不值得花费几百甚至几千元的价格。 从客观层面来说,每个人的身体构造都不是完全一样的的,比如说耳朵,大脑。 解碼耳放 解碼耳放 所以说就算是在同样的设备上,不同人对同样的音频的感受也可能会不一样。 又或者就算花钱购买了更好的设备,所体验到的提升也会有差距。 答:DAC是解码器,USB DAC是便携式解码器。
解碼耳放: 解码耳放和HiFi播放器有什么区别,哪个好?
其实不装也能用,但是既然有定制版的驱动,还是要尝鲜一下的。 如果之前装过XMOS的公版驱动,需要先将公版驱动卸掉。 配件有说明书,保修卡,3.5mm 转 6.5mm的 解碼耳放2025 转接头,USB方口线。
解碼耳放: 写给纠结「声卡」和「解码器」的人
因为解码耳放一体机是非常单纯的,方便用户搭配更多类型的前端,比如播放器、电脑笔记本、ipad这样的前端做音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体积上的优势,主要在数字解码与模拟放大上做足功课。 你像目前千元价位上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最有代表的乂度XD-05plus,其输出功率已经达到1000mW,这个指标基本是同价位上输出功率最大的播放器的5倍之多了。 作为目前飞傲的便携蓝牙解码耳放旗舰产品,飞傲Q5S是个非常独特的存在,因为同类产品中好像只有它一个可以更换耳放模块(不是运放)来进行调音的,而且这个模块可以与飞傲以前的播放器通用。
好处是让解码耳放线可以在较低的电压下得到较高的功率输出,同时分离度、信噪比等指标也会更好(可以大概理解为推力更大、声音更干净、细节表现更好)。 优点是价格、音质、兼容性三个要素比较平衡,以中低价位为主。 缺点是拖一条线比较累赘,一体结构不可换接口,搭配前端有限制。 有的人为了更好的音乐体验愿意多花钱,有的人则不愿意。 对于喜欢在这类问题上冷嘲热讽的人,请大家选择无视。 没有必要为他们浪费口舌与时间,也不要因为他们的无礼影响了你自己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