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集團兩年前起,推出兩天有薪照顧者假期,並策劃不同工作坊,主題包括樂齡科技、照護食、靜觀等,以支援員工學習照顧技巧或提升身心健康,致力營造照顧者友善的工作環境。 香港明愛專上學院湯羅鳳賢社會科學院莊明蓮教授表示,若照顧者經常感到無助與情緒低落、需負責照顧超過一位家人,及被照顧者出現行為或情緒問題時,便屬高危照顧者。 莊教授建議我們可從外貌和言行等識別這些照顧者,並向對方表達關心、提供資訊或資源以支援他們。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一直關注照顧者議題,透過政策研究和倡議,凝聚社福界和持份者共同推動照顧者的政策及服務發展。 藉著每年舉辦「照顧者政策倡議及服務發展」研討會,推動學習及交流相關前線經驗、學術研究成界及最佳服務的實踐,從而商討照顧者的政策及服務議題,並探討如何透過創新模式,發揮社區力量承托照顧者。

  • 社聯於2022年十月首次舉辦「照顧者支援–政策倡議及服務發展」研討會,凝聚了政府、業界同工、學界、慈善基金及照顧者,互相交流,集思廣益,探討如何發揮社區力量支援照顧者。
  • 於是集團兩年前起,推出兩天有薪照顧者假期,並策劃不同工作坊,主題包括樂齡科技、照護食、靜觀等,以支援員工學習照顧技巧或提升身心健康,致力營造照顧者友善的工作環境。
  • 兒童是社會未來的棟樑,要兒童有更好的成長,先要對照顧者提供更充分的支援。
  • 平台旨在推動社會各界人士肯定和尊重照顧者的付出和身份,並為照顧者提供一站式便捷資訊、社區優惠和進深服務,藉著邀請跨界別的支持伙伴,集結多元化的社區資源,攜手共建照顧者友善的社會。
  • 新聞發佈會上更邀請三位照顧者作個案分享,照顧者在嚴峻的疫情下面臨更大壓力,「平台」建議為照顧者提供一站式服務,以及增加對照顧者的支援。
  • 有見及此,坊間也陸續出現一些整合照顧者資源的項目或平台,例如聖雅各福群會今年成立的「656 照顧者好幫搜」平台,取「孟子」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諧音,提供一站式簡明而全面的護老資訊。
  • 再者,沒有照顧者負責維繫家庭的日常起居生活,出外工作的家庭成員也難以安心工作,因此照顧者的勞動又稱為「再生勞動」,但這種勞動一直以來都被視為無酬工作,沒有受到社會重視。
  • 是次調查採用量性研究方法,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收集時間爲2023年4月27日至2023年5月5日。

照顧照顧者平台由18個機構包括護老、護幼、殘疾人士照顧者、精神病患者的社福單位組成,希望透過提出有關照顧者的倡議及教育,令大眾關注照顧者的需要,至今已成立2年。 嚴重弱智人士家長會協會代表李芝融表示,照顧者的需要分為4大類,包括身心社靈(身體、心靈、社交及靈性),每個細節也需要被關顧,惟照顧者自身未必留意得到。 他亦鼓勵照顧者不應忽略自身的權益,應勇於發聲表達需求及向同路人求助,「你不做,你的聲音會慢慢消失」。 照顧照顧者平台連結多近20個提供照顧者支援服務的社福團體,當中包括兒童、長者、精神復康、殘疾人士的,一同關注照顧者處境,倡議對照顧者有利的政策,及提升大眾對於照顧者的關注。 我們現時是平台成員,並與其他關注照與者處境的團體,積極在社區及政策層面推動照顧者支援。

照顧照顧者平台: ‧ 陸遊客「站國道看風景」遭收費 工作人員:不買票就不能看!

事實上,這班承擔著照顧責任的子女、家長、孫兒等,正是照顧者的一種。 但是,對一向都在觀察他人需求的照顧者來說,要回過頭來照顧自己,常常會不知所措,或是感到內疚。 我們不妨先從心裡的自我肯定開始,一步步由內而外的,補充內心的能量。

而多重照顧者是指同時照顧兩名或以上不同年齡層及不同狀況需要的家庭成員。 多子及多重照顧者的支出與整體受訪者相近,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多子及多重照顧者佔是次受訪者的比例十分高;其次是基層照顧者資源有限,即使有多名照顧對象也無法增加其開支。 兒童需要經過評估後才能確定是否屬於SEN,當確認為SEN,一般都需要安排合適訓練以改善狀況。

照顧照顧者平台: 「照顧者支援–政策倡議及服務發展」研討會2023

好些照顧者想過辭職照顧家人,但辭職需要承受經濟壓力,在職照顧則擔心影響工作表現。 照顧照顧者平台 可見每一位照顧者的無酬付出,不只為家庭著想,也在默默地為社會貢獻。 照顧照顧者平台2025 社聯去年發表的調查顯示,受訪照顧者平均每星期需用62個小時履行照顧工作,其中34歲或以下的照顧者每周照顧時數更長達91小時。 黃和平稱,若把受訪照顧者的辛勞付出換算為金錢,以提供上門照顧服務的助理、一般時薪約120元計算,照顧者月薪可達約三萬多元或以上。

  • 但窩心的是,有更多小型商戶即使正值疫情,也樂意出一分力,讓她明白社會上還是有不少人關心照顧者處境。
  • 馨文與嘉儀兩位照顧者贏亦於記者招待會上就照顧者津貼、照顧者中心及照顧者身份認同三方面亦分享了她們的感受及需要。
  • 找到照顧替手:鼓勵家庭妥善運用政府長照資源,同時推動家庭內照顧溝通與協議,找到照顧替手,做好照顧安排與時間管理,成為聰明照顧者。
  • 黃教授提到過去社會服務也有「由獨立服務走向綜合」及「獨立發展專屬服務」兩種發展方向,兩個發展服務方向各自的好處,並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
  • 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希望增加大眾對照顧者的關注,改善照顧者的待遇。
  • 他亦鼓勵照顧者不應忽略自身的權益,應勇於發聲表達需求及向同路人求助,「你不做,你的聲音會慢慢消失」。
  • 事實上,這班承擔著照顧責任的子女、家長、孫兒等,正是照顧者的一種。

資料顯示有94名81歲或以上的高齡照顧者,有近三成(33%)需要照顧比自己年輕的家人,當中佔27.7%是在照顧61歲至80歲的長者。 高齡照顧者所出現的風險不但令人憂心,在第五波疫情下更是雪上加霜。 社會普遍認為女性是「天生的照顧者」,因此照顧的重擔一般落在女性身上。 是次數據顯示SEN兒童照顧者有超過九成(92.6%)是女性,每周照顧時數61小時或以上者更高達七成(70%),照顧時數與全職工作時數相若。 當中有近五成(50.7%)為21至40歲,接近六成(58.5%)為全職無酬照顧者(沒有工作或其他)。 數據反映SEN兒童照顧者主要為較年輕的母親,不但因照顧兒童而失去職業發展的機會,作為照顧者,他們長期無酬全職工作,反映SEN兒童照顧者缺乏喘息時間,壓力尤其沉重。

照顧照顧者平台: 照顧照顧者平台論壇提多項倡議 促改以社會照顧模式制定政策

照顧照顧者平台連結多近20個提供照顧者支援服務的社福團體,當中包括兒童、長者、精神復康、殘疾人士的照顧者,一同關注照顧者處境,倡議對照顧者有利的政策,及提升大眾對於照顧者的關注。 平台得知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將設立「推動照顧者為本政策小組委員會」,研究及跟進現行與照顧者相關政策,以及推動政府落實照顧者為本措施。 此外,政府以低度介入的策略提供服務,若公營的資源未能滿足需求,便會依賴私人市場,「但低收入家庭未能負擔高昂服務費」;而且政府欠缺長遠規劃,沒有因應家庭模式變化及人口變化來改變政策方向。 照顧照顧者平台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護老者工作小組代表李蔭國則提出6個針對照顧照顧者的方案。 包括制定護老者政策時,需以護老者為本,期望當局能進行廣泛的研究調查,向公眾呈現護老者的需要。

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先生致辭時也表示,本港正邁向高齡化,家庭結構轉變,照顧責任難以單靠個別家庭成員獨力承擔,照顧是整個社會必須正視的大議題。 他引用外國一句諺語:“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照顧照顧者平台2025 child”(養育一個孩子需要整條村莊參與),形容照顧議題也一樣,呼籲大家同行分擔照顧責任,保障照顧者的身心健康。 立法會議員李世榮先生亦建議制訂照顧者通行證等多項支援措施,確立照顧者身分,好讓政府得以準確分配資源。 反觀香港,據平台非正式統計,香港的照顧者人口高達 90 多萬(照顧對象包括兒童、長者、精神復康者、殘疾人士等)。

照顧照顧者平台: 「照顧者易達平台」資訊站

面對疫情,現時家中子女皆未能回校上課,整天待在家中容易產生磨擦增加,令家庭成員情緒不穩。 此外,幼子於今年9月便要升讀小學,張媽媽擔心幼子未能追上學習進度及適應小學的新環境,憂慮升學及疫情困擾下,媽媽的照顧壓力大增。 計劃理念主要為推廣「照顧好家人,由關顧自己開始」的信念,透過照顧者互助小組、義工電話關懷和家訪及「照顧者活力興趣加油站」,讓辛勞的照顧者身心得到支援,建立平衡的身心狀態去關懷家中的長期病患者。 同時希望匯聚不同照顧者,集結不同的智慧,建立一個互助的支援群體。 受訪者中有159位屬於單親兒童照顧者,佔整體約22%(表6),當中有111位表示沒有人能分擔照顧工作,佔單親兒童照顧者群體接近70%,遠高於整體的52%。 一般家庭中,配偶可以在工餘時間分擔照顧工作,但單親兒童照顧者只能向外求助,除此以外,單親兒童照顧者需要向親友借錢,以渡過照顧開支太高的困境的比例佔44%,也明顯高於整體的28%。

照顧照顧者平台: 照顧者易達平台

照顧者易達平台召集人蕭穎女士致力提倡設立「照顧者休息日」,讓照顧者都可定期喘息舒壓,及重新得力繼續履行照顧職責。 例如增加暫託及暫宿服務供應,以至鄰里間發揮守望相助精神,也可有助照顧者生活得更輕鬆。 「沒錯,你與我都可以是照顧者。」社聯總主任(家庭與社區)陳曉園女士稱,照顧者廣義而言,是指提供持續而非受薪的照顧工作,基本上可分為一般照顧者,例如父母、子女等,以及有特別需要照顧者,即照顧者本身也有特別支援需要,例如一位殘疾的太太照顧患有長期病的丈夫。

照顧照顧者平台: 我們的

大會於活動當天進行了「照顧者專屬中心商討活動」,來自各區超過80名照顧者在小組討論環節交流對理想照顧者服務中心的意見,討論內容十分豐富。 參加者透過大會預備的專屬中心設計平面圖,一起動手動腦拼出大家心目中的專屬中心的服務。 在708份有效問卷中,有642位受訪者表示每月家庭收入在$30,000或以下,佔受訪人數約91%(表10),2022年第四季的家庭入息中位數為$29,000由此可見,絕大多數的兒童照顧者家庭入息都在中位數以下。

照顧照顧者平台: 照顧者支援服務

梁麗清博士過去曾處理數個有關照顧者的研究,總結出本港照顧者政策的三大問題,包括公營服務名額不足、服務安排難以配合家庭需要,以及市場上提供的服務收費高昂。 她亦分享了家庭照顧模式與社會照顧模式的分別,「香港不論是制定兒童/長者/殘疾人士照顧政策上,政府都是採取家庭照顧模式」。 楊佩艮(阿艮)是「照顧照顧者平台」的創立成員之一,她於 2017 年誕下兩個寶寶後,開始關注託兒倡議工作的聯席,卻發現大部分聯席因缺乏資助和人事變動等原因而解散,便有意聯合其他組織重組聯席。

照顧照顧者平台: CARE College 照顧者學院

根據衛福部統計,主要家庭照顧者每天平均照顧11個小時,近半數沒有照顧替手,五分之一自覺健康狀況不佳。 為此,聖約翰科大推動「長期照顧服務人員人才培育」計畫,開設「長期照顧服務人員90小時專班」,幫助有志從事長照工作的民眾取得照顧服務專業能力與證照,並能順利進入長照職涯。 該專班訓練期間自112年8月7日至8月31日,學科上課地點在聖約翰科大樂齡系專業教室,術科上課地點包括:樂齡系照顧服務員考場及鄰近的雙連安養中心。 樂齡福祉與健康促進系張家臻主任指出,台灣已於2018 年邁入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 照顧照顧者平台202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人照顧已成為重要的社會議題。 而台灣家庭結構功能型態改變,以往以家庭為主的照顧,轉變為尋求外界專業照顧,對長期照顧資源及長期照顧專業人力之需求,與日俱增。 很多人可能以為照顧者的工作簡單輕鬆,不外乎買餸、煮飯、帶家人外出散步、陪診等。

照顧照顧者平台: 成為義工

據悉,政府下一份人口普查報告中,將有望公佈初步的照顧者人口統計,政府的照顧者研究報告亦預計在下年 3 照顧照顧者平台 月前出爐。 阿艮形容這總算是一個突破,但香港的照顧者權益之路還只是初起步階段。 香港社會近年經歷很多轉變,但是兒童照顧者年中無休地負起照顧的責任,犧牲個人生活、放棄事業發展,成為全職照顧者一事則從未改變。 找到照顧替手:鼓勵家庭妥善運用政府長照資源,同時推動家庭內照顧溝通與協議,找到照顧替手,做好照顧安排與時間管理,成為聰明照顧者。 隨著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長照需求大增,各地也不時傳出照顧者因身心俱疲導致崩潰或引發不幸憾事。 衛生福利部長照司與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今(21)日舉辦記者會,鼓勵家庭照顧者掌握「長照平安五守則」,例如長照專線幫忙找資源、關懷專線可以訴苦,善用長照2.0資源來減輕壓力,不要一人苦撐,找到替手也學習放手,讓照顧者找回自己人生。

照顧照顧者平台: 推動婦女友善職場

其次是確認護老者的角色、身分及貢獻,必須肯定他們的照顧工作價值,並提供這方面的實質支援或協助。 第三,保障護老者能獲取資訊、訓練及服務的權力,促請政府建立一站式資訊平台,方便護老者索取有用資訊。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下稱:社聯)一直關注照顧者政策和服務的發展,社聯認為要長遠制定照顧者政策,要透過整合常規服務以及發動社區和跨界別支援照顧者,於身心健康、財務保障、培訓及知識、照顧者所需資訊和個人發展等的需要,尤其是必須盡早識別及支援高風險照顧者。 此外,需推動社會關注不同種類照顧者的福祉和需要,肯定照顧者的身份和貢獻,從而落實以「照顧者本位」的政策和措施。 與其他照顧者不同,兒童照顧者一直未有納入政府目前的支援服務之中,但兒童照顧者同樣承擔照顧工作,同樣有其貢獻,政府應主動加入兒童照顧者在照顧者定義之中,同時向大眾建構照顧者身份認同,讓照顧者更易於覺察自己需要。

簡介:「大銀」是一個主要關注香港人口高齡化議題的創新媒體,綜合社會服務及醫療機構的資料,更製作一連串具深度的專題探討和訪問,為讀者提供實用資訊,支援照顧者。 目前香港並無照顧者人數的正式統計,我們只能從零散的的調查數據中發現有86萬長者需接受照顧及與家人同住,加上14萬殘疾人士及12萬長期病患者均由家人照顧,估算香港有超過 112 萬名照顧者! 親愛的王先生您好:我們提供客戶雙向的評價機制,是期望客戶針對照服員實際表現給予回饋。

阿艮表示:「政府雖然知道有照顧者這個群體,知道他們需要幫助,但現行政策不會把照顧者的工作、價值納入政策考慮。」相關福利政策往往集中於被照顧者身上,卻沒有考慮照顧者的需要。 雖然照顧者的付出不能被量化成可評估的數字,但他們也在默默無聲地為社會作出貢獻,例如長者、精神復康者、殘疾人士的照顧者能夠透過在家照顧而大大減輕公共醫療系統的負擔。 再者,沒有照顧者負責維繫家庭的日常起居生活,出外工作的家庭成員也難以安心工作,因此照顧者的勞動又稱為「再生勞動」,但這種勞動一直以來都被視為無酬工作,沒有受到社會重視。 香港經歷了三年的疫情,經濟、民生以至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都大受打擊,物價不跌反升,兒童照顧者的負擔百上加斤,但他們的情況並未受到政府的重視。

這些數字都反映兒童照顧者的貧窮問題嚴重,家庭收入偏低,個人也因為要照顧兒童難以全職的工作,令個人收入和儲蓄都在非常低甚至完全沒有的水平,情況非常不樂觀。 在基督教靈實協會「靈實全護通」服務協助下,社工安排陳太的奶奶在日間護理中心接受暫託服務,並分擔陪診等照顧工作,好讓陳太有空休息或處理其他個人事務。 中心亦安排物理治療師及言語治療師評估婆婆進食及行為問題情況,令陳太了解奶奶的病情之餘,更明白到長者的行為問題背後其實並非刻意與她作對。 陳太還參加了中心的興趣小組和護理講座,建立社交生活及提升照顧技巧,使照顧時更得心應手。

本期亦請來「如夢書」作者嚴亢泰分享移民英國的抉擇和疫情下的生活,有意移民英國的讀者不妨向他取取經。 兒童照顧者為照顧兒童要作出很多取捨,選擇放棄事業發展有459人(約65%)(表24),選擇放棄進修有335人(約47%),原本她們可以有較好的發展,家庭可以有較高的收入,但為了照顧兒童她們作出了取捨。 有人聽你訴苦:專為家庭照顧者設置的「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0800–507272」(台語:有您真好真好),提供線上會談服務與協助,聆聽您照顧上的大小事。 近年社聯主辦的賽馬會a家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讓不同負擔能力的使用者及照顧者享用合適的租賃樂齡科技器材,提升居家安老或居家復康的條件和能力。 同樣地,碰見照顧者時,簡單一句問候,傾聽對方說話,也是一份支持他們走下去的力量。 幼兒照顧者的支出種類非常多,每月在育嬰產品的支出在$2,000以上的有48%,其中部分幼兒照顧者每月育嬰產品的支出達$4,000以上。

備好「照顧救生圈」,找神隊友幫忙:家庭照顧者有照顧上的疑問或是不知如何尋找資源,只要一通電話,撥打「1966長照專線」神隊友立即出動。 張家臻主任說,樂齡系的照顧服務員考場是國家認證的考場,學員不但可以在考場裡上課實作,更可以在原場地及熟悉的設備下進行術科考照,考訓合一,能提升學員考取證照的機會。 開發者「GHS Advanced Inc.」指出 App 的隱私權實務可能包含下方描述的資料處理。 照顧照顧者平台2025 南韓女團Red 照顧照顧者平台2025 Velvet上個月結束演唱會「R to V」,並於28日在官方YouTube頻道曝光歐洲巡迴演出時的幕後花絮。 不過其中一段隊長Irene和老么成員Yeri的互動引起了爭議,Yeri社群平台最新貼文下可見罵聲的湧入。

照顧照顧者平台: 照顧照顧者平台 Care for Carers

平台旨在推動社會各界人士肯定和尊重照顧者的付出和身份,並為照顧者提供一站式便捷資訊、社區優惠和進深服務,藉著邀請跨界別的支持伙伴,集結多元化的社區資源,攜手共建照顧者友善的社會。 研討會主禮嘉賓勞工及福利局常任秘書長劉焱女士說,政府明白護老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面對多方面挑戰,勞心勞力,殊不容易,《施政報告》已公布一系列加強支援措施。 除了為照顧者提供實際協助,她希望更多人明白,在人生的旅程中,每個人都可能會扮演照顧者或被照顧者,而照顧者安老扶弱,勞苦功高,應給予他們更多的尊重、關懷和幫助,不致「孤身走我路」。

照顧照顧者平台: 自我照顧 – 情緒篇

研究中有提及「照顧者日」,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去讓大眾認識照顧者的處境,但單單只是關注日並不足夠,政府應帶頭做得多。 平台建議參考長者卡制度,為照顧者設立「照顧者卡」,讓照顧者身份得到認證,並聯同社會各界提供不同優惠與福利。 面對照顧開支太高,收入不足以應付時,普遍受訪者選擇節衣縮食,約74%會減少家庭日用開支(表23)。 超過30%受訪者表示需要以借錢應付開支,當中有28%受訪者曾向親友借錢,約5%曾向銀行或財務公司借錢。

照顧照顧者平台: 照顧者別苦吞!衛福部、家總推長照5守則 找到替手還有訴苦專線

72歲的護老者梁先生分享,他照顧74歲患有認知障礙症的親姐多年,現時親姐認知機能逐漸衰退,更要寸步不離照顧,即使自己生病也未能看醫生。 梁先生慶幸現時有日間暫託服務的支援,令他有喘息時間及處理日常事務。 是次數據顯示有接近九成(88.5%)的71歲或以上護老者正在照顧同齡或以上的長者;有超過六成(67%)的81歲或以上護老者正在照顧同齡或以上的長者,數據反映「以老護更老」的情況普遍嚴重。

照顧照顧者平台: 照顧者政策專員 (可參考康復專員工作)

疫症下種種非日常已逐漸成為我們的日常,人們似乎總能慢慢適應和改變。 然而,不是所有事情都有「Plan B」,例如照顧者面對的困境,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本期專訪了「照顧照顧者平台」成員,了解陰影下的照顧者在疫情前後面對的問題,以及全港首個大型照顧者活動「照顧者月」。 研究在地區設立津助照顧者中心,包含個案管理、24小時緊急支援熱線、照顧者社工隊、照顧者互助網絡、喘息服務、緊急暫託服務等,通過不同方法接觸照顧者,讓不同程度及需要的照顧者均得到專屬支援,並配合通報及支援機制,以支援照顧者的緊急情況。 建議討論設立照顧者政策專員,由政策層面制定長遠照顧者支援政策,定期收集意見與檢討,同時推動照顧者權益倡議與公眾教育、營造照顧者友善社區。 另一方面,專員可以主動推動職場照顧者友善措施(並可與平等機會委員會合作,就家庭崗位歧視加強教育),亦應認可照顧經驗,增加照顧者重投職場的機會。

照顧者易達平台成員、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總幹事吳健文先生說,照顧者容易忽略自身壓力,呼籲照顧者如有需要時,勇於求助,平台與社區上均有不同資源可以提供支援。 社聯期望政府可落實加強暫託服務、成立「照顧者社區支援隊」識別和支援高危照顧者家庭、建立照顧者社區互助網絡、設立照顧者為本資訊平台,以及將照顧者津貼試驗計劃恆常化,分擔照顧者壓力。 有關回應《香港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的需要及支援顧問研究主要報告》詳情,請按此閲讀。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You May Also Like

銀人5大優點2025!(小編貼心推薦)

在中國大陸,中銀香港有14個分支機搆(至2005年1月)獨立於其母公司。 銀人 中銀香港在中國大陸被視為外資銀行(境外銀行),因為處於香港,所以其交易規則不同於大陸。 國民革命軍北伐定鼎金陵後,财政部于1927年6月下令停铸袁头币,铸造孙像银币。 孙像币系利用1912年开国纪念币的旧模改制,正面图案不变,背面英文则改作“MEMENTO”诞生纪念。 到1929年底,袁头币在上海市面的盛况渐渐衰落,流通的银元多为孙小头银币。 調查發現,劉金寶在任中國銀行上海分行行長時觸犯經濟罪行。 中銀大廈最初由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建造,其花園道入口仍然標著「中國銀行」,而不是中銀香港(BOCHK)。 也因此,國泰世華將於7月起陸續進行CUBE卡換發作業,行銷資源的投入也不會因此中斷,希望能持續提供卡友優質的百貨刷卡服務。 雖然中銀香港重組的目標之一是加強公司治理和處理風險管理政策的不足之處,但該行不良管治的報導在2003年不絕於耳之餘,更在當時引起了監管機構的注意。 銀聯卡在中國內地最為廣泛通用,而現時香港大部分連鎖商戶均已接受銀聯卡付款。 但从2006年1月1日起,香港银通卡已不能在大陆的银联提款机使用,不过中银香港发行的银通卡可用于大陆中国银行的中银通提款机。…

水仙花花語2025必看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水仙花的品種有很多,每一種都有不同的意思,其中中國水仙花花語代表著多情、自尊、自信的意思,如果有人送你一束中國水仙花,代表著對方想表達請不要忘記我的意思,適合送給朋友、愛人、戀人,讓他們知道自己想表達的什麼。 水仙花的品種有很多,每一種都有不同的意思,其中中國水仙花花語代表着多情、自尊、自信的意思,如果有人送你一束中國水仙花,代表着對方想表達請不要忘記我的意思,適合送給朋友、愛人、戀人,讓他們知道自己想表達的什麼。 西洋水仙花和中國水仙花的代表含義有很大的差別,西洋水仙花的花語代表著期盼愛情、愛你、純潔的意思,如果有人送你一束西洋水仙花,代表著他(她)很愛你,希望和你在一起,期盼著能和你擁有一份愛情故事,適合送給愛人、情人、戀人、以及自己深愛的人。 西洋水仙花和中國水仙花的代表含義有很大的差別,西洋水仙花的花語代表着期盼愛情、愛你、純潔的意思,如果有人送你一束西洋水仙花,代表着他(她)很愛你,希望和你在一起,期盼着能和你擁有一份愛情故事,適合送給愛人、情人、戀人、以及自己深愛的人。 所以如果家裡有孕婦的建議最好不要養殖,以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還有就是對花粉過敏者最好也不要在家養水仙花。 我們去購買多肉的時候大部分都是用小盆栽種的,小巧看著比較個性,放到室內不佔空間,養出狀態來非常的漂亮,這個時候買到以後好多人就會認為他們就是… 世間的萬物生長都是靠太陽,不管植物還是動物,都是在太陽的滋潤下成長。 現在,很多人喜歡在家裡養花,家裡養一些花花草草,要特別注意光照,光照不好… 水仙花花語: 水仙花花語大全,盤點不同顏色的水仙花花語 每到冬季來臨,特別是在北方地區,樹會落葉,好多花也會把葉片落掉,有的甚至會出現凍死的情況,我們家中如果溫度比較低的話,那麼到了冬天就沒有一點……

樓宇套現2025必看攻略!(震驚真相)

無論現契在手或已有按揭之物業,均可透過MoneyEasy易享錢 信貸 樓宇按揭 服務輕鬆將物業套取額外資金靈活運用,助您時刻捕捉市場機遇,滿足你不同理財需要(如子女外國讀書資金、清還債務等)。 MoneyEasy易享錢 信貸 樓宇按揭 24小時網上申請,特快批核。 有別於坊間其他公司,我們提供的低息按揭不限業主的年齡和樓齡,業主們也不需要提供任何入息證明。 【居屋按揭】拆解居屋按揭5大迷思 2019新居屋將於11月揀樓,個別屋苑需即時申請按揭,而居屋申請按揭的法門與一般私樓略有不同,小編今次為大家拆解五大疑問,讓大家安心上車! 加按與一般按揭的還款年期相若,視樓齡、人齡而定,最長是25至30年,如果樓齡太大,例如超過50年,那還款年期就很大機會少於30年。…

一臟癌2025詳解!專家建議咁做…

此外,胰臟癌治療上,已多年沒有新藥物問世,患者在第一線治療失效後,就無藥可用。 胰臟是後腹腔之器官,鄰近肝臟、十二指腸、胃和橫結腸,所以容易發生器官轉移;而胰臟尾部腫瘤則會轉移至腹膜腔和脾臟;由於胰臟附近血管、淋巴管、神經分布密集,所以也容易遠端器官轉移。 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因為在早期時幾乎無症狀,所以難以察覺,即使少數出現症狀,包括食慾不佳、上腹疼痛、噁心嘔吐、背痛、血糖升高、體重下降、黃疸、脂肪便等,也容易與腸胃或背部問題混淆,而難以早期確診。 尿液的顏色會加深,幾乎是褐色,卻找不出食物方面的原因。 尿液可能會變得非常刺鼻,而排便有一種強烈和顯著地臭味。 在缺乏食慾的原因中,胰臟癌比較少見,所以如果只是缺乏食慾,也不必緊張。 但是如果是長期性的缺乏食慾,特別是體重迅速減少,就要趕快找出原因,加以治療。 即使不是癌症,體重迅速減輕也表示健康出了大問題。 一臟癌: 早期發現不易 復發率又高 位於胰臟中段或尾端的癌症容易快速生長,並開始壓迫周圍其他內臟,而引發疼痛。…

著名皮膚科醫生11大優點2025!(震驚真相)

他們不但有專業中醫藥或針灸知識、豐富診症及治療經驗,而且態度真誠,你絕對可以安心聘用。 著名皮膚科醫生 中醫用藥性質相對溫和,目標以根本入手,改善身體,從而達至強身治病的成效。 中醫多以「望、聞、問、切」診症——觀察病人面容體態、了解病患情況、把脈診症等,為病人提供最合適的中醫藥或針灸治療方案。 著名皮膚科醫生 各個療法各有好處和風險,如服用中藥要了解服食禁忌,誤服或過量都有機會引起危險;體弱患者進行針灸有暈針可能,因此進行任何療法前,中醫師都會先了解病人身體情況和體質,考慮可能會出現的反應才決定療法。 一旦發現皮膚冒出新膚斑(與附近的斑點看似不同)、傷口久不痊癒,甚至膚斑或斑點有變大、變形或變色,便應拍下有變化的部位,記下拍攝日期,如一個月後異變仍未消除,就宜向醫生請教。 趙醫生續指,黑色素瘤的嚴重程度和分期與深度有關,因為黑色素在皮膚表皮基底層裡的黑色素細胞病變後,會往真皮層及肌肉層發展,再轉移到淋巴血液中,因此轉移速度非常快。 他表示,黑色素瘤第1期的存活率有70%,但第4期的存活率則只有10%。 Bowtie自願醫保並不保障專科門診費用,不過如果使用隨自願醫保計劃附送的 著名皮膚科醫生 BowtieGo…

父親節禮物5大分析2025!(震驚真相)

身體檢查就像是一個早期警報器,能夠幫助我們及早發現健康問題,避免病情加重。 趁著父親節,不如就帶埋爸爸一齊去做身體檢查,讓他可以保持健康狀態,繼續陪伴我們走過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兼具行動、安全與簡約特色的ZENLET錢包,在輕薄外型下藏有獨具巧思的機構設計,不只讓爸爸直覺式滑動開啟後,卡片就能立即整齊排列展開。 彈性防護設計更能防止信用卡竊盜,替爸爸在忙碌生活中化繁為簡,輕鬆不累贅。 顛覆以往對於手杖的冰冷印象,而Merry Sticks 悅杖的天然木紋系列,讓手杖呈現真實原木風貌,手刮木紋質感的白楊木握把,搭配仿「栓木」紋理製成的鋁合金杖身。 更採用高級的EZjoint結構折疊收納,能夠輕鬆折疊收納,同時具有美感和功能性設計。 Amedeo Testoni的這一雙皮鞋,用上海藍色的皮革製成,亮眼又特別,絕對能令爸爸愛不釋手。 產品採用了Cary的專利C-Remedial™複合物,結合了透明質酸和菸鹼醯胺等成分,能夠為肌膚提供補水效果,同時修復色素沉澱和膠原蛋白流失等問題。 DC…

情侶衫8大優勢2025!內含情侶衫絕密資料

同時,網頁亦提供多個品牌資訊,讓客人更快捷方便了解不同款式。 情侶衫 除了文章中介紹的品之外,也可以參考以下其他熱門主題文章。 可以多方參考其他品牌款式,絕對提供您最有人氣的商品,歡迎繼續延伸閱讀。 每款衣服的設有多種不同顏色可供選擇,為你們的情侶裝刻劃出繽紛的色彩。 而大部服設有小童110至成人3XL碼數,包保可以照顧不同身材的情侶,如果對尺碼有特別要求的情侶更可以訂製尺碼。 情侶裝的款式和顏色不同亦無妨,只有透過相同風格的單品,情人節當天一樣能從衣著創造出甜蜜的氣圍。 Barbara Palvin 的黃白相間裇衫裙與 Dylan Sprouse…

蔡宛妮ptt2025詳解!(小編貼心推薦)

有著一雙清澈明眸、長相曾被網友發現神似日本影星橋本環奈,她是新生代演員蔡宛妮,演過多部學生製作、廣告的她雖然年紀仍輕,但談起熱愛的表現,蔡宛妮的心態非常超齡,表演之於她而言,就像一個不斷挑戰自己的有趣考驗。 蔡宛妮ptt 「我想成為被人尊重的演員,讓自己也喜歡的演員」,蔡宛妮談到對表演的目標不假思索的說了這句話,蔡宛妮期待能精進演技,讓觀眾能因為她的表演而被感動,也希望永遠要喜歡自己,不要失去了方向,未來不管任何類型、角色蔡宛妮都樂意挑戰」,繼續在未知的表演路找到最佳道路。 蔡宛妮ptt 蔡宛妮ptt 被問到為何會一直堅持走演員這條辛苦路,蔡宛妮坦言真的非常熱愛演戲,也期望能透過演戲去體驗不同的人生,所以才會讓自己不斷地去嘗試各種角色,不輕易放過任何機會,也希望有更多的作品來讓家人安心。 台灣演員蔡宛妮(Shinny)擁有空靈日系美貌、招牌水汪大眼,就讀台藝大廣電系時,被封為「台藝大女神」,因長相神似日本女星橋本環奈,多次登上《PTT》表特版,更被稱為「台版橋本環奈」,日前她在社群平台分享飾演護理師的劇照,再次引起鄉民暴動,讓她過去的比基尼辣照又被PO出,大批網友看了直呼「仙氣滿滿」。 而蔡宛妮的照片再次被轉發到表特版上,連同過去身穿比基尼到海邊戲水的寫真照都被挖出,鄉民狂讚,「只要沒用很假的濾鏡都要推,最愛這種明亮的照片了」、「跪求IG傳送門!」、「很正耶」、「不笑感覺更漂亮」、「讚!仙氣滿滿」、「有日本女星的氣質」、「有種沉靜的氣質,好讚」、「還以為是日本人耶,超有氣質」。 蔡宛妮ptt 蔡宛妮ptt 據了解,蔡宛妮熱愛游泳,過去還曾獲得國內賽事排名前12名,踏上演藝之路後,甜美外型和高超演技讓她人氣直升,更曾入圍過韓國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同時在她的姣好外貌下,還藏著火辣過人身材,加上散發空靈氣息的招牌水汪大眼,更讓她成功收穫大批鐵粉。 蔡宛妮p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