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要快速实现产业链本土化,中短期内,美国,欧盟的最佳选择是直接让台厂在本土落地,而不是让本土企业直面竞争壁垒,而这个模式中国大陆早就做了。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2025 美国的半导体战略,复兴制造业是重中之重,虽为产业龙头,想达标也是千难万难。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当前设计与制造分工的生态,是经过几十年的自然演变而形成的,正如哈佛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所言“问题存在多久,就得用多长时间解决”。 科技业经过数十年的竞合,就技术面而言,已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状态。
• 如果美国完全禁止半导体公司向中国客户出售产品,那么全球市场份额将损失18个百分点, 其收入将损失37%,这实际上导致技术与中国脱钩。 根据史丹佛大学一项研究,被中国「五年计划」列为目标的行业中,新成立的中国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而相应行业中的美国企业,无论是在创建数量、产量、就业还是收益上,均大幅下滑。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2025 成本高可以补贴,人才稀缺可以培养和外招——反正都是可以用钱解决的事儿。 至于韩台抵触,一则二者本来就是美系马仔,连三星和台积电背后都有庞大美资背景;二者在逆全球化成为潮流,中美欧三个主要市场皆力推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韩台这两个外向型经济体,本身维持芯片产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所以,虽然美国的回流规划,一开始时会有困难,也会面临各种明里暗里的抵制和阻扰,但只要持续下去,还是会推进的——最多就是时间快慢的问题。 根据史丹佛大学一项研究,被中国“5年计划”列为目标的行业中,新成立的中国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而相应行业中的美国企业,无论是在创建数量、产量、就业还是收益上,均大幅下滑。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慕安会”将迎美国最大规模代表团 中美紧张关系成焦点
韩国政府认识到系统半导体的重要性,于是在2019年开始启动系统半导体培养战略。 学术界和半导体行业对于以上的客观评价是:“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 虽然有观点认为进入系统半导体的壁垒较高,且需要一定的技术积累,但业界不断有人指出:“支援规模过小、系统性战略不够完善”。 为此有专家指出,韩国要想在全球半导体争霸竞争中生存下来,需要政府对设备投资、研究开发等给与特殊的支援,而且政府的支援是迫切需要的。 自2019年起,韩国政府开始系统地进行支援半导体行业,但并未出现明显的成效。 众所周知,DRAM 、NAND型闪存等存储半导体是典型的“行情产业”。
- 也许五到十年,中国芯片在成熟技术上,将会有一个坚实基础,那将足以解决95%以上的技术应用问题。
- 在他看来,虽然美国半导体技术目前领先中国大陆,但需要迅速采取行动,否则就会失去这一优势。
- 随着时间的流逝,美国半导体公司可能会失去其技术和产品相对于全球竞争对手的优势,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市场份额进一步下降。
- 但业界传出,台积电在美建厂仅基础建设费用就比台湾岛内高出6倍,美国的用工成本也高出三成,而且生产效率低下。
- 面对众多国产新创半导体企业,有投资人表示:尽管半导体市场国产占比仍偏低,但细分领域龙头长期有较大空间,能够享有更高估值,但“老二、老三都不可能有高估值了”。
- 据贝恩数据,2019年以来,半导体投资持续升温,2019年、2020年投资分别达到626笔、783笔,2021年猛增至1052笔。
这也取决于他们是否有能力扩大和提升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内代工能力,或者保持与亚洲主要代工伙伴的联系。 无论如何,我们的分析表明,在我们的半导体市场分类中,32个产品类别中只有一个符合这一标准——它仅占中国半导体需求的5%。 对于占中国需求23%的其他10种产品,规模虽小但新兴的国内供应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规模。 在这种情况下,将有效禁止美国半导体公司向所有中国客户出售产品,而不仅限于目前的实体名单上的客户。 该禁令将涵盖所有出售给中国设备制造商或在中国组装产的非中国制造商的半导体组件。 该禁令还将适用于半导体价值链中使用的其他技术和产品,例如设计工具和制造设备,而美国公司在这些技术和产品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消费驱动式复苏难成全球经济救世主
过往的东亚经济结构“雁行模式”是:日本作为雁首,掌握核心产业,主导东亚经济格局;港台新韩“四小龙”作为雁身,发展中端产业;中国和亚细安其他国家是雁尾,发展低端产业。 但2011年以后,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这一格局已被打破。 自2012年日方透过钓鱼岛“国有化”等举动,挑起中日之间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 惟碍于中日经济关系日益紧密,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东京对华一直采取“走钢线”的策略:一方面不断试探中方底线,另一方面又不过分挑衅。 但随着中美博弈的加剧,特别是冠病疫情、俄乌战争爆发,西方国家对华外交渐趋强硬,让日本认为是与中国摊牌的良机。 目前中国的晶圆厂已经有能力评估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组织对半导体设备进行相关验证,能够生产出质量较高的40nm以上的硅晶圆。
中国航天进步速度之快,就以11月12日发射升空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为例,仅用时2小时就与空间站核心舱顺利完成后向对接。 而此前快速交会对接最短用时纪录,是2020年10月14日由俄罗斯联盟号飞船MS-17创造的,其耗费3小时3分钟实现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 由于中国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成本更低的航天系统,进步速度更快的空间站、探月、探火等项目,尽管现在美国航天特别是民营航天依然领先中国,但强弱之势也许在国际空间站退役之后就会转变。 前几日,延宕数月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发射系统”从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展开代号“阿耳忒弥斯1号”的无人绕月飞行测试。 正如知名半导体专家莫大康所言:从局部看,国产化成功很有希望,但是要实现全方位的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 国产化的过程,可能比结果更为重要——那就是通过国产化展现体制优势,一点点撕开西方禁运“缺口”。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芯片战争——美国强化对华封锁,中国如何突围?
而且这个升级的过程,也伴随着美国的芯片制裁和封锁——这更加大了我们突破的难度。 如果最后真让美国在我们突破之前,把芯片制造回流的事儿搞成,那我们的产业升级就很有可能失败,中国的拉美化也就不可避免。 美国彻底不装了,撕破脸又对中国发起新一轮科技打压,美国政府10月7日将31家中国公司、研究机构和其他团体列入所谓“未经核实名单”,限制它们获得某些受监管的美国半导体技术的能力。 日经根据知情人士的说法指出,这种情况已经有一阵子了,这些美国半导体制造商无法跟过去一样服务中国市场,许多非中国藉员工选择迁回美国本土市场或改驻东南亚。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芯片被打回石器时代:别沾沾自喜了
中国在占据优势的其他方面进行施压和反制,也可以逼美国做出一定的让步。 比如美国打压华为的5G,华为的5G高端的手机被打掉了三年。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2025 但至今为止华为依旧是世界第一名的5G设备生产商和销售商。 而美国至今没有像样的5G,主要是依靠进口爱立信和韩国三星的设备。 中国已经建成二百万5G基站,而美国只有10万个基站,导致大部分5G手机并没有速度的变化。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文章导航
在没有限制美国技术采购的情况下,根据《中国制造2025》计划更换外国半导体将影响美国和非美国供应商。 假设替代程度与当前的市场份额成正比,我们的市场模型预测,仅凭“中国制造2025”效应,美国半导体公司的全球份额将损失仅2至5点。 这一市场份额损失比我们评估的两种美中摩擦情况下的市场份额损失低四倍。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芯片产业能否如太阳能与造船业度过严寒?
预计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企业10年内将投资51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万亿元),今年的投资额将达41.8万亿韩元。 而根据日前的报道,韩国政府也宣布扩大税收优惠,并提供1万亿韩元(约合8.83亿美元)贷款,以支持芯片行业度过当前具有挑战性的运营环境。 中国大陆有17家企业,包括SMIC(Foundry,中芯国际)。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学者首次实现全集成微波非厄米物理系统,有望应用于超高灵敏度传感、高效率无线能量传输
中国的自给自足目标被认为是一种愿望,而不是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的硬性目标。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2025 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有一家或多家成熟的中国本土供应商能够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中国设备制造商将积极寻求取代外国半导体供应商。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2025 此处假设这些供应商即使不能从美国供应商处获得的行业领先的设计工具,还能保持其竞争力。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中美关系出现罕见对调,对普京来说,这是一个重大机遇
不在实体名单上的中国公司将被允许从美国供应商那里采购半导体,但由于军事应用而已经受到出口管制的特定组件除外。 尤其是,美国半导体公司的竞争日益激烈,来自韩国和中国的市场份额自2009年以来分别增长了12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美国公司在美国本土市场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欧洲和日本领先的半导体公司通常通过大型收购来加强投资以扩大其产品组合和业务。 就芯片本身而言,我们确实技术落后,一时半会儿也赶不上来,所以只能被美国拿捏。 但在产业链方面,形势就反了过来——美国早就制造业空心化,中国则占据全球工业生产半壁江山,而且在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的机械化、智能化设备方面,中国产业链的占比更高。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行业专题
NSCAI表示,美国政府需要大幅增加为AI研究提供的资金,并建议白宫成立一个“技术竞争力委员会”,此举是效仿二战后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的做法。 “中国已在人工智能领域与美国齐头并进,而且在某些应用方面技术更加先进。 未来十年内,中国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超级大国。 不仅在半导体方面,NSCAI还在上述报告中概述了人工智能可以帮助美国及其消费者的领域。 该机构警告称,随着中国不断投资先进技术,美国人工智能的潜力已迎来“一个战略脆弱性时刻”。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 RSSHub
随着这种转移,至少在短期内不那么先进的替代组件的转变,中国的PC,服务器和其他ICT基础设施设备在国际市场上可能不再具有竞争力。 由于无法获得美国软件,内容和应用程序的影响,中国的智能手机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也可能失去市场份额,尤其是在高收入经济体中。 另一方面,即使缺乏最先进技术的产品,中国的供应商也可能会扩大其在中国国内市场的份额,因为与之竞争的美国产品将被禁止。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设备和材料初露曙光
天合光能等企业为保持盈利不得不减产;江西赛维(LDK…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半导体设备的全球销售额同比增长51%,达到235亿美元。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迅速发展下,国产半导体设备产业也毫不逊色。 SEMI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韩国的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市场,销售额达到59亿美元,这也推动了国内半导体设备业的发展。 国内半导体领域近年来也涌现非常多的创业企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魏少军称,2021年,中国大陆芯片设计公司数量达到2810家,较2020年增长26.7%;而2011年,这一数字仅为534家。 面对众多国产新创半导体企业,有投资人表示:尽管半导体市场国产占比仍偏低,但细分领域龙头长期有较大空间,能够享有更高估值,但“老二、老三都不可能有高估值了”。
国际研究机构以赛亚调研副总经理陈逸萍预期,由于美国、日本和荷兰的协议,未来3至5年内,中国芯片步伐将减缓,但中国势将增加对设备领域的投资。 对于一个有着世界是最完整和坚实工业基础的人口和产业大国,什么“打回石器时代”太过夸张。 也许五到十年,中国芯片在成熟技术上,将会有一个坚实基础,那将足以解决95%以上的技术应用问题。 即使二十年内不能达到最先进技术水准,充分完善和用好成熟技术,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弥补短处和缺陷,而不会让差距像想象那么大。 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科学技术和工程专业大学生,而且也是社会里的优秀学生,而不像美国那样,年轻天才们都没几个愿意进入这种枯燥乏味,“呆子们”才愿尽的行业。
而上游半导体制造、材料、设备同样也在发展:一方面自力更生,另一方面并不排斥进口国外先进产品。 长鑫存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一明在最近的2022世界集成电路大会上曾表示,新冠疫情以及地缘政治等问题频出,全球集成电路供应链安全一再受到挑战。 多国推出的补贴政策也让集成电路产业链面临“孤岛化”风险。 逆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让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受到伤害,集成电路产业链还是需要发挥市场优势,产业链全球化是历史潮流,合作才能共赢。 据魏少军测算,2021年员工数量超过1000人的芯片设计公司仅32家,规模小于100人的小微企业则达到2351家,占比高达83.7%。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因此,有人认为,过多的小企业,分散了半导体行业资源,不利于整体发展。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因此之故,我对于“一个世界,两套系统”的实现可能性至今抱疑。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生产成本,就是实现“美国制造”的最大难关,这也是为何在特朗普与拜登前后两任,美国半导体业不断公开讨要政府补贴的原因。 美国半导体协会近日向拜登哀嚎,美国制造的芯片从1990年占全球37%,到现在只剩12%。 目前,美国并没有生产光刻机的整机企业,但是NSCAI上述建议显然是希望荷兰和日本能加入遏制中国大陆的阵营,在全球光刻机市场份额中,ASML约占75%、尼康和和佳能约占13%和6%。 在业内看来,这次NSCAI瞄准的目标,是尼康、佳能、ASML等全球三大光刻机大厂,因为多数美国设备制造商包括应用材料、泛林团体等,在2020年已经历多轮向中芯国际的出口管制。 为防止中国大陆在半导体领域取得领先,NSCAI在一份756页的报告中建议美国政府,应该联合日本和荷兰等国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厂商,限制中国大陆采购高端制程设备的能力。
这也将取决于他们扩展和升级中国日益增长的国内制造能力或保持准入的能力,或者与亚洲主要的制造合作伙伴携手的能力。 无论如何,我们的分析表明,在我们的半导体市场分类法中,32个产品类别中仅一个类别满足该标准,并且该产品仅占中国半导体需求的5%。 对于代表中国需求23%的其他十种产品,新兴的国内供应商存在,并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大规模。 •未列入实体名单的中国设备制造商将积极扩大半导体供应商的种类,以减少他们对美国技术的接触,因为他们预计美国限制可能会升级。 这将包括加快内部的努力,中国一些主要的智能手机,消费电子产品和互联网公司已经在进行内部努力,以设计自己的芯片。 •出于对美国限制会损害其功能和质量的担忧,中国境外的消费者和企业将不愿购买中国的技术产品。
在过去几年的地缘政治、贸易摩擦还有疫情的影响之下,中国、美国、日本、欧盟乃至韩国,都开始发力半导体。 根据规划,政府将为相关企业减免税负、扩大金融和基础设施等一揽子支援。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半导体雄心遇挫,但美国不可掉以轻心 其中对半导体研发和设备投资的税额抵扣率最高将提升至40~50%和10~20%。
荷兰ASML方面近日向观察者网表示,现在ASML从荷兰向中国大陆出口DUV没有任何问题。 但生产制造7nm制程技术以下的极紫外光刻机(EUV)仍受到限制,无法向中国大陆出口。 4 |终端用户购买行为变化模块评估终端用户(包括消费者和企业)态度变化对各地区设备制造商市场份额的影响。 我们已经模拟了两种类型的撞击,它们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并且部分地相互抵消。 半导体领域的这些进步是创新良性循环的结果,这种良性循环依赖于对知识产权的充分保护、对全球市场(包括核心技术和工具)的自由和公平准入,以及将这些创新带给终端客户的高度专业化的供应链。 上面列出的最后两个影响导致中国客户放弃美国组件,这将对美国半导体公司产生重大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