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會在1916年開始在銅鑼灣區大力擴展,在修院內先後興建了女修道院、聖保祿學校、聖保祿醫院、基督君王小堂及護士宿舍。 天主教会在元朝時,曾由方濟會會士孟高維諾來華,任北京總主教。 隶属于耶穌會的利瑪竇成功進入中國傳教并获得明朝皇帝明神宗信任,天主教再次在中国传播开来,雖然經歷清雍正「禁教」政策以來的各種影響,但天主教在中國至今已經根深蒂固。 天主教會相信,瑪麗亞在結束了人間的生活後,身體和靈魂一同被召升天,并被天主擢升為宇宙之后[80]。 教宗庇护十二世在1950年正式宣佈其爲當信的道理[81]。
- 天主教會認爲,人死后灵魂上没有大罪,只有小罪或暂罚尚未补偿,既不该受永罚下地狱,又不能立刻升天堂,則可至炼狱中受苦作补赎,直至償還罪債完毕为止[68]。
- 圣传同樣是天主教信仰的源泉和依据,這是天主教区别于其他基督教派别的基本特點之一。
- 香港教區轄下的建築及發展委員整理了1954年至2011年的「教區教務統計數據」,內容涵蓋堂區發展、神職及修會人員、牧務情況、教育機構及社會福利機構,從中窺見天主教在港發展的起跌及趨勢。
- 在受到痛苦、疾病和死亡,和犯罪之後,教會為信友提供兩件聖事治療心靈與肉身上的疾病或創傷–修和聖事與病人傅油。
- 不遲於公元三世紀[23],在埃及出現了最早奉行與世俗隔離的,禁食、祈禱的信仰團體[24]。
天主教會相信,爲了挽救墮落的人類,天主的聖言成為血肉[56],由童貞女瑪麗亞誕生[57],是為聖子,即耶穌。 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天主教」之名由此而來。 天主教徒英文2025 聖母神樂院(Trappist Monastery),又名熙篤會神樂院,是一所位於香港大嶼山大水坑的天主教修道院,曾以「十字牌牛奶」聞名於香港。 1997年基於英中聯合聲明,香港主權移交中國,由於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教區依然無法與一會一團控制下的廣州總教區保持正常的共融關係,所以香港教區仍然實際直接由聖座牧養。 天主教傳入臺灣,始於西班牙及荷蘭殖民臺灣的時期,至明鄭時期後中斷,19世紀中葉以後再度傳入臺灣。
天主教徒英文: 教區醫院牧民委員會
近年由於多篇關於政治及社會事務的社論被香港主流媒體報導,受到社會的注意。 內容包括香港、外地教會新聞,專欄、社論,《喜樂少年》(主要對象為青少年的副刊)等。 天主教徒英文2025 天主教徒英文2025 2012年以後,由於聖座與中國政府就任命主教問題的分歧,中國官方教會停止祝聖主教。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召開,習近平當選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翌年3月,教宗方濟各就职,兩人曾互通信件。
直至2020年8月31日,在香港的天主教信徒人數約621,000人,其中本地信徒佔404,000人,菲律賓籍教友人數約為181,000人,居於香港的其他國籍教友人數約為36,000人。 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是英屬香港唯一一位信奉羅馬天主教的港督,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是首位信奉天主教的行政長官。 首任香港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和香港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也是天主教徒。
天主教徒英文: 天主教徒的禁忌
為不同神恩和傳統而設立的修道團體,稱為修會,這是因應不同的時代及社會需要而成立的修道團體。 天主教中著名的修會有本篤會(祈禱及學術)、方濟會(面向貧窮人)、道明會(面向城市居民)、奥斯定會、耶穌會(從事學術)、巴黎外方傳教會(注重向外傳教)和慈幼會(面向青少年)。 16世紀出現宗教改革運動,新教蓬勃發展,新教人士常使用“舊教”、“羅馬教會”的名稱來稱呼此天主教會,「羅馬公教」、「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等別名由此而來。 香港公教進行社創立於1945年,為天主教香港教區首個提供多元化服務的機構。 本社位處于繁盛的港島中區,每日均有數以百計的人到訪公教進行社小堂及書籍聖物部。 《公教報》(英語:Kung 天主教徒英文 Kao Po)創刊於1928年8月1日,是天主教香港教區出版的中文報紙。
天主教會認爲,既然耶穌基督作為一個真人、真天主,那麽祂的母親瑪利亞應被称为“天主之母”,因為耶穌基督的人性和天主性是不可分開的。 其中聖洗聖事、堅振聖事和聖體聖事乃入門聖事,這些聖事為人準備入教奠定基礎。 信徒透過聖洗而重生;藉著堅振而堅強,並在聖體聖事中領受永生之糧。 天主教徒英文2025 如此,藉著入門聖事,他們常能更豐盛地接受天主的生命,並且邁向愛德的成全。 [74] 除非已領受聖洗聖事,不能領受其他聖事。
天主教徒英文: More translations of 天主教 in English
是故天主教會認爲自身符合《尼西亞信經》中“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的特性。 天主教會相信天主的一切所為,都是美好的,但由於天使、人類的墮落而產生了罪惡。 天主教會認爲,天使的墮落具有無可挽回性[53]。 第一個人亞當受到魔鬼的誘惑而犯下了第一個罪,即原罪[54]。 天主教會相信天使的存在,認爲天使是沒有肉身的精神體受造物[47],有位格且不死不滅[48],天使保護著人類並為人類代禱[49]。 天主教會相信人是按照天主的肖像被創造的[50],具有靈魂和身體[51]。
在君士坦丁发布米兰敕令后,普世教会脱离地下状态,西方和东方教会便逐渐形成,并成为东西罗马政治和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入門聖事為基督徒只是個開始,在人生的旅途上,難免有一些不足,或有些犯罪之處。 在受到痛苦、疾病和死亡,和犯罪之後,教會為信友提供兩件聖事治療心靈與肉身上的疾病或創傷–修和聖事與病人傅油。 早期天主教神學家認爲地獄存在兩種痛苦,即失苦(拉丁語:Poena damni)與觉苦(拉丁語:Poena sensus)[65]。 前者意味失去的痛苦,即與天主永遠的分離[66];後者意味感覺上的痛苦,即火燒之苦[註 2]。
天主教徒英文: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
全港共有52個堂區,包括聖堂39間、小堂32間、禮堂28間[2]。 教區教座位於中環堅道之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並於座堂毗鄰設有教區中心處理教務、以及香港明愛總部和明愛轄下社會服務中心提供社區服務。 教區視聽中心是教區的視像和播音中心,中心位於教區中心,成立於1977年。 中心負責協助教區製作有關宗教、文化和倫理教育的影音產品,包括DVD、CD、書籍和多種大眾傳播產品等。
天主教徒英文: 天主教香港教區
聖統制內各機構的相對關係,類似國家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只不過是運用至全世界各個有教會的地方。 聖保祿修院(St. Paul’s Convent Church)位於香港銅鑼灣銅鑼灣道1號,由法國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Sisters of St Paul de Chartres)所建立。 1848年該會在香港的服務,當時主要收容被遺棄的嬰兒,其後該會陸續將服務擴展至開辦學校及醫院。
天主教徒英文: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天主教會基於諸聖相通的教義,認爲仍在現世的信友,可以通過祈禱、奉獻感恩祭、行施捨、得大赦和做補贖幫助處在煉獄中的靈魂[70]。 天主教會認爲,天主不预定任何人去下地狱,墜入地狱是人甘愿犯大罪离开天主、至死不肯悔改的后果[67]。 天主教會認為,耶稣接受了伯多禄承认他为默西亚的信德宣认,並預告其受難。 天主教會相信,耶穌被釘十字架而處死,死後安葬,并在第三天復活,升天,從而宣告了救恩的到來[59]。
天主教徒英文: 學校
中心是一個研究機構,主要工作包括:觀察、搜集、剪存、研討、分析有關中國的資料,並培育本地教友,而加深對中國及中國教會的認識和關懷。 擁有十多位全職工作人員及資深研究員;他們分別為教區神職、不同修會會士及教友。 中心設備包括:小型圖書館、資料室、辦公室及會議室。
天主教徒英文: 天主教徒的英文
忠贞教会受到了来自爱国会及中国官方的坚决的打击。 天主教徒英文 執事為主教的世俗事務協助者,主要以服務為主[27],也承擔宣讀聖言,協助分送聖體等工作。 有些司鐸候選人在升為神父前先被任命爲執事,但也有可允許已婚者擔任的終身執事,此職位於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後恢復。
天主教徒英文: 基督觀
按照圣经中耶稣所吩咐的,饼和酒被祝圣为耶稣的身体和血分给信徒,為使祂在十字架上所在的救世犧牲和祭獻,藉聖餐的方式永存人間,讓信徒藉領受主的聖餐而得到其實益,能與基督合成一體,在祂內生活。 天主教會相信在彌撒中救主基督親臨於:因祂的名而聚會的團體中;施行聖事者的身上;祂的聖言內;具體地持續不斷地臨於祝聖了的餅酒形內。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因為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早年北洋政府在保障信仰自由上對於教會發展有一定容忍。
天主教徒英文: 天主教教堂
在天主教歷史的頭一千年裡,不同種類的禮儀派別在歐洲的西方和東方基督宗教地區發展起來。 雖然有不同的傳統,但它們都因與教宗共融而被視爲天主教的一員。 最大和最著名的是拉丁教會,這是唯一的西方傳統教會,全世界有超過10億信徒。 天主教徒英文2025 與拉丁教會相比,23個自治的東方天主教會信徒相對較少,截至2010年,其信徒總數為1,730萬。
天主教徒英文: 聖神修院
除誦讀聖經外,在日常生活中,誦念禱詞也是天主教信徒經常進行的宗教活動之一。 亦可呼求聖人转祷(代祷,如:聖方濟各,為我等祈)。 《玫瑰經》(《聖母聖詠》)、《三鐘經》、《耶稣聖心禱文》天主教東方禮的《耶稣禱文》等也是天主教信徒常用的禱文。 在中國大陸,很多人誤將修會說成教會,這是一種誤解。 修會有屬於國際性的團體,也有隸屬教區的團體會(教區修會,如一些修女會)。
天主教徒英文: 教區委員會
首個特別主教轄區為沃爾辛厄姆聖母特别主教轄區,經過教廷與天主教英格蘭及威爾士主教團協商後在2011年成立,。 此外亦有在澳洲的南十字聖母特別主教轄區和在美國及加拿大的聖伯多祿寶座特別主教轄區等兩個特別主教轄區。 修士及修女並非聖職人員,而是修道者,即願意以其獨特方式(如按不同神恩以服務或祈禱的方式)渡奉獻生活的平信徒。
天主教徒英文: 主要仪式
但經宗座批准,主教團可以將某些當遵守的慶節取消或移至主日[84]。 天主教徒英文2025 聖傳指教會的傳統,與聖言一道構成天主教的信德寶庫。 天主教徒英文 天主教会相信上主的启示是透过圣经和圣传这两种方式传递给信徒,而圣传是整个教会的生活。 天主教徒英文 聖言和圣传,是在作为天主子民的教会中产生出来的,没有天主子民的教会就没有《新约》:犹如没有犹太民族就没有《旧约》一样。
天主教徒英文: 天主教徒
在日治時代,雖然日本以神道教為國教,但在宗教自由上仍有一定的容忍,臺灣的教會體制逐漸完備。 天主教會認爲,人死后灵魂上没有大罪,只有小罪或暂罚尚未补偿,既不该受永罚下地狱,又不能立刻升天堂,則可至炼狱中受苦作补赎,直至償還罪債完毕为止[68]。 天主教徒英文2025 公教進行社小堂(聖母無玷之心小堂)是一間氣氛寧靜的小聖堂,以「聖母無玷之心」為名,為中環上班一族所喜愛,於工餘或午膳時間,到小堂祈禱或靜思者,大不乏人。
在世界各國有不同形式的修會團體,但都是屬於天主教會的體系之內。 但也有观点认为,一个天主教徒可以既服从政府,又在宗教上接受教宗的教导。 美国天主教出版物《Commonweal》关于中国天主教的调查认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是一个由中国官方領導的组织,本身并非教会,无论神父、主教、修女或平民信徒,都不属于该组织。 这意味着中国三分之二的登记教会主教事实上是可以被梵蒂冈承认的。
教宗方濟各任命的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曾经是梵蒂岡負責同中國高層展開秘密談判的首席代表,曾和聖座其他代表兩次赴北京开展外交談判及斡旋。 目前臺灣的天主教會分為7個教區,以及1個宗座署理區,共14位主教,並設有一主教團(台灣地區主教團)。 天主教徒英文2025 此外還有神父近700人,修女1,200人左右,分布在八百個教堂及其他教會機構。
天主教徒英文: 天主教
創立目的是為協助教區對中國不同情況作出回應,以及推動本地教友聯同普世教會關心中國教會和社會。 教區聖召委員會成立於1978年,前身為聖召推行組。 宗旨為天主教香港教區培育司鐸職及獻身生活的聖召種子。
天主教徒英文: 教區傷殘人士牧民委員會
香港教區轄下的建築及發展委員整理了1954年至2011年的「教區教務統計數據」,內容涵蓋堂區發展、神職及修會人員、牧務情況、教育機構及社會福利機構,從中窺見天主教在港發展的起跌及趨勢。 天主教在1954至74年間,信徒增加了20萬,與大量內地難民湧入香港有關。 近年教區加強慕道期及領洗後的培育,教徒增長顯著。
天主教徒英文: 教會組織
及後,香港教區分別在1995年8月和1996年5月先後成立「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及「教區青年中心」,以協助及推動青年牧民的事工。 1998年「教區青年中心」重組為「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辦事處」,希望更有效地推行青年牧民工作。 1949年中國政權轉變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港英政府先後封鎖中國内地與香港的關口和邊界,同时在冷战的紧张环境下聖座与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未建立外交关系。 朝鲜战争爆发後,1952年中國政府中断了與梵蒂岡的所有官方關係,并将聖座駐中華民國的黎培理教廷大使和所有外國傳教士驅逐出境。
依據教會年曆,天主教會在不同的禮儀日舉行不同的禮儀活動。 禮儀日又稱瞻禮日,瞻礼日一般都有固定的日期、内容和形式。 天主教會相信,瑪麗亞在其受孕之始就被保護,未受原罪的任何污染。 教宗比約九世於1854年宣佈其為當信的道理[79]。
天主教徒英文: 天主教徒 的翻譯 —— 中文(簡體)-英語詞典
天主教相信聖事是由基督耶穌親自建立,透過有形的標記分施無形的恩寵。 天主教徒英文2025 七件聖事涵蓋基督徒生命中所有階段,及一切重要時刻。 天主教會相信,每個人在死亡後會立即接受私審判,從而決定煉獄、天堂或是地獄的去向[62]。 最終,基督將會再來,進行最後的審判,並帶來新天新地的希望[63]。
天主教奉耶稣為全人類的救世主、「默西亚」(彌賽亞)、「基督」,救贖萬民,免其受苦。 基督一词来自希伯来语「默西亚」(希伯來語:מָשִׁיחַ,羅馬化:Mašíaḥ)的希腊文翻譯,解作「受膏者」。 天主教會相信,耶稣就是是天主向以色列所预许的默西亚,既是真正的天主也是真正的人類[58]。 天主教徒英文 東方禮天主教會遵循東方基督宗教的傳統和靈性,並且是與天主教會完全交流的教會,或者在東西方分裂和早期分裂之後的幾個世紀中選擇重新進入完全共融的教會。 這些教會的儀式反映了不同的歷史和文化影響,而不是教義的差異。 天主教會的組織團體分為依據聖統制建置的教會科層機構(一般俗稱為「教會當局」)、以及自治團體兩大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