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國珊表示,早在2008年已經參與「活力無限」將軍澳跨灣大橋的設計,包括蝴蝶拱橋、水簾以及重型車和單車分隔的設計,形容自己如同經歷隧道及大橋的「出生」、撥款,到終於完成建設。 她指將軍澳居民十分期待,公路的開通對居民是「小陽春」,稱區內市民已經等待近20年。 【Now新聞台】將軍澳跨灣大橋及將藍隧道啟用,駕駛人士來往將軍澳及九龍多一條路線選擇,通車首個早上未見塞車,跨灣大橋除了讓車行駛,另設有行人路及單車徑,吸引不少居民去這個新景點打卡。 【體路專訊】將軍澳海面近日多了幾條「石躉」,旋即成為單車界熱議的話題。
- 昨晨有市民專程抵達跨灣大橋遊逛或做運動,惟因強風封路而敗興而歸。
- 【體路專題】將軍澳跨灣大橋剛於上月11日正式開通,難得今次的新大橋設有人行道和單車徑,實在沒有不去「走一轉」的理由。
- 【Now新聞台】將軍澳跨灣大橋及將藍隧道啟用,駕駛人士來往將軍澳及九龍多一條路線選擇,通車首個早上未見塞車,跨灣大橋除了讓車行駛,另設有行人路及單車徑,吸引不少居民去這個新景點打卡。
西貢區議員張美雄指,遇到緊急事故除了報警,若當局在橋面增設緊急求助電話及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 (AED),應可起急救作用。 他過去視察曾發現有長者上斜行到觀景台後體力不支,預期未來有更多市民到訪,「橋面全露天,冬天凍、夏天曬,需要增加長凳等休息設施。」他續稱,不少市民以為大橋靠近港鐵站,事實上若由將軍澳站前去日出康城的登橋位,步行至少40分鐘,提醒市民量力而為。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昨晨有市民專程抵達跨灣大橋遊逛或做運動,惟因強風封路而敗興而歸。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日出康城
當你遇上生活上的挑戰,不妨來到「將軍澳跨灣大橋」走走,感受「活力無限」,為自己重新注入能量,面對挑戰。 行人天橋「南橋」橫跨寶邑路,長約180米,可經三個位置共6部升降機或樓梯上落。 北面連接調景嶺體育館及圖書館的24小時通道,南面則一面連接興建中的新入境事務大樓,另一面則往翠嶺路變電站。 為慶祝將軍澳跨灣大橋開通,澳南海岸推出第一屆【跑澳南 2023】。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參賽者選擇以跑步、單車及寵物行三種方式參與全長 7 公里嘅跑步和單車跑道或 3.5 公里嘅寵物跑道。 起點為 Monterey Place 草坪、Capri Place、將軍澳跨灣大橋、 Savannah Place,最後回到 Monterey Place 草坪的終點。
《星島》記者走訪區內居民、區議員及到訪市民,他們提出多項改善建議,如在橋上增設急救及休息設施、加強廣播及在港鐵站口增設大型顯示屏通報,並呼籲政府前往實地觀察,進一步優化大橋配套。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2025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大橋上的單車徑與將軍澳海濱單車徑連接,組成全長5公里的沿海單環迴車徑,成為全新踩單車好去處。 此外,跨灣大橋上設有射燈,每晚7時至9時會亮起彩色的燈光,其燈光效果更可按時改變。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圖片
這條海上高架橋的設計主題,正好呼應我和運輸及房屋局同事,在大年初二對香港市民的祝福,祝願大家活力無限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身體健康、出入平安。 跨灣大橋是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路、單車徑及行人路的海上高架橋,大橋的土木工程已完成,而地面配套、燈光以及綠化工程仍進行。 大橋上有不同石壆分隔行車路、單車徑及行人路,行人路上有三個觀景台讓市民觀賞風景。
「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與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跨灣大橋)於12月11日正式通車,成為將軍澳新地標。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運輸及物流局日前宣布,「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以及連接隧道的將軍澳跨灣大橋工程已進入最後階段,將藍隧道及多座大樓已告完工,預計今年12月通車。 運輸及物流局日前宣布,「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以及連接隧道的將軍澳跨灣大橋工程已進入最後階段,將藍隧道及多座大樓已告完工,預計今年12月通車。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將於12月11日通車,連接將藍隧道和日出城的環保大道,以應付將軍澳的預期交通需求。 將藍隧道是連接將軍澳和市區的一條主幹道路,全長約3.8公里,其中約2.2公里為隧道,東面接駁跨灣連接路和寶順路,西面連接東區海底隧道、觀塘茶果嶺道和興建中的T2主幹路。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將軍澳藍田隧道|巴士路線資訊
發展局前日發文,指經過工程人員的精密計算及周詳安排,興建中的將軍澳南橋已於6月2日跨越跨灣連接路到達將軍澳內灣,並於前日早上順利放置在臨時存放區,而東邊水道兩岸的地基工程亦在進行中,預期南橋可於明年安放在橋躉上。 開通早期尤其是假日難免人會較多(平日前往會踩得較為舒適),所以大家在「踩車」時建議多慢速前行,也要多禮讓非運動型一家大小或是入門車友,高速飆車或是「叮叮叮叮」不停按車鈴催促前車就可免則免,慢行跟車正好也可以放鬆心情慢慢欣賞風景,也是不錯的玩法。 今次的路線,初次到來或比較入門的車友,較推薦將軍澳跨灣大橋至南海岸的環迴路線。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將藍隧道及跨灣大橋下月11日通車 運輸署料分流四成車輛行新隧
正因將軍澳單車網絡完整,區內亦有不少單車舖,今次「貪方便」選了澳南海岸的一間,正因其在將軍澳海濱附近,容易規劃路線,各位也可以選擇區內其他心水。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因應大橋位置當風,運輸署設強風封橋機制,如橋上風速達每小時40公里,會封閉單車徑和行人路,車輛則需慢駛。 但跨灣大橋作為新地標,曾有單車友由沙田踩車前來,亦有市民由港島前來,可是走到登橋入口才發現已封橋,掃興離去。 上月底農曆初三赤口日,跨灣大橋又因強風封閉單車徑及行人路,令過百市民無法登橋,只能遠遠打卡,一度不滿鼓譟,據知更有人企圖推開用於封橋的膠水馬。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將軍澳跨灣大橋|全數碼化設計 創香港建造業多個第一
另一名西貢區議員方國珊亦指,農曆新年期間見到有旅遊巴接載市民到來遊覽大橋,當時竟有旅巴「偷雞」駛入日出康城內一個小迴旋處,及在日出大道「落客」,讓市民自行登橋。 方指,預期跨灣大橋是未來入境團及本地遊主要景點,建議當局加強規劃,增設旅遊巴臨時停泊區疏導。 至於噪音問題,她指日出大道雖已鋪設隔音罩,但介乎將藍公路及環澳路的十字路口則未設隔音,成噪音來源,希望當局在整條日出大道鋪隔音罩,並檢視維修大橋橋面的伸縮篷。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將軍澳跨灣大橋12月中啟用!全長約1.8公里 設沿海單車徑
將軍澳區的規劃人口達45萬,惟現時對外往來的交通途徑只有三種,包括港鐵將軍澳綫、經將軍澳隧道出入和由寶琳北兜山走,以致繁忙時間不時出現交通擠塞情况。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強調,「明白民生無小事」,承諾會力追進度,內部仍爭取明年底前竣工。 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海上高架橋—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最具特色的一段雙拱鋼橋即將運送抵港安裝。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將軍澳跨灣大橋明啟用 設行人步道及單車徑
將軍澳海濱長廊單車徑一向是熱門單車路線,而最近又多個新景點,就是早前正式通車的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大橋。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2025 跨灣大橋全長約1.8公里,是全港首條同時具備行車道、單車徑及行人路的海上高架橋,連接日出康城和調景嶺一帶,亦是全港首條建於海上的單車徑,連接沿將軍澳灣的單車徑,即組成全長5公里的沿海單車徑,沿途可飽覽無敵海景,是全新的跨海單車路線。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隨將軍澳居住人口愈來愈多,交通需求漸見增長,土木工程拓展署早在2018年開始為計劃多時的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動工,以舒緩將軍澳市中心、環保大道繁忙交通。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將會成為將軍澳區第一度海上高架橋,全長1.8公里,落成後將為全港首條以單車徑、行人道以及行車大橋為一體的拱橋,連接將軍澳東岸及西岸。 有網民發現,將軍澳海面迎日多了幾條海上石躉,工程似乎有進展,小編發現有關土木工程拓展署網頁最新上載的工作報告,主橋地基工程已完成,即將立裝箱形橋樑進入最後直路。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海濱南岸 車友聚腳地
其實在跨灣大橋啟用之前,將軍澳已是香港著名的單車朝聖地,皆因這裏設有全港首個符合國際自行車聯盟標準的室內單車場館,內裏一條長二百五十米的木製場地單車賽道,便曾舉辦過世界場地單車錦標賽等頂級盛事,李慧詩及世界各地單車名將便是在這裏一較高低。 雖然一般單車友未必有機會在鑊形單車場內試踩,但館外卻設有租借單車的店舖,以及適合初學者試踩的單車園地,新手或幼童大可在此租車練習一番,再到館外的單車徑上享受單車樂。 持續數年的疫情,令大眾培養出不少健康習慣,除了郊遊遠足,騎單車也是有益身心的熱門消閒節目。 隨着兩年前屯馬新單車徑開通,以及政府舉辦單車節等大型活動,加上香港單車代表健兒屢創佳績,本地的單車風潮日見熱烈,許多單車發燒友更早已騎遍港九新界,若要發掘雙輪遊的新據點,將軍澳該是近期熱門的目的地,皆因區內剛有全新的跨灣連接路正式落成啟用。 其實,上月曾有市民疑體力不支在橋上昏迷,由醫療輔助隊急救單車隊發現救治後送院,幸無大礙,但該次事故暴露橋上急救設施不足的問題。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中國海軍宣傳片埋彩蛋預告:殲-35隱身艦載戰鬥機中隊或已成軍
另一優異作品「生態光塔」設計除起用外形獨特的螺旋網狀橋塔外,橋塔上又裝有風力發電設備,使之成為一座無需外界供電的環保大橋。 此外,這個設計亦突破性地將景觀餐廳設於橋塔上,令大橋能成為別具特色的遊覽消閒勝地。 十二份得獎作品昨日起至本月二十九日,在將軍澳多個商場及港鐵站作巡迴展覽。 建議中的將軍澳-藍田隧道採用直線隧道走線,於照鏡環山的地下層中通過,並設有分支隧道以直接接駁東區海底隧道。 單位座擁新寶城最佳景觀, 飽覽開揚海景山景及將軍澳跨灣大橋, 特大一房設計, 原兩房及客廳間隔打通, 配以活動趟門, 單位更見寬敞, 可靈活放置傢私, 適合夫婦及單身人士. 運輸及物流局日前表示,將藍隧道通車後運作大致暢順,研究開設行走將藍隧道的過海巴士線,有望最快今年3月試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