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T4-5′-脫碘酶:主要存在於肌肉、腦、皮膚、胎盤,其與T4的Km值較低,對丙硫氧嘧啶不敏感,底物優先順序是T4>rT3。 正常情況下,約65%的甲狀腺外T3形成依靠Ⅱ型T4-5′-脫碘酶;對甲狀腺功能減退症患者,此比例更高,而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患者則相反。 不同的甲狀腺疾病有不同的治療方式,醫生應透過詳細的臨床檢查、影像檢查及病理化驗先作出準確的診斷,方可制定相對應的治療方案。 透過面診及臨床檢查,醫生可以詢問關於患者的病歷及家族史,以及相關症狀等。 臨床觸診可以讓醫生判斷患者有否甲狀腺腫脹、甲狀腺腫脹是否均勻及對稱、頸部有否其他硬塊或淋巴腫脹、氣管有否受甲狀腺腫脹而受壓等等。
- 在這種激素的作用下T3和T4會由上皮細跑從濾泡腔內通過胞吞作用吸收並釋放入血。
- 雖然現時醫學仍無法治癒甲狀腺機能低下症,但其病情是可被控制的。
- 反之,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患者應避免食用含碘食物。
- )是由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合成的酪氨酸碘化物,共有三種:主要是四碘甲腺原氨酸(又名甲狀腺素,縮寫為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縮寫為T3),還有少量逆-三碘甲腺原氨酸(縮寫為rT3)。
- 手術切除,切除會伴隨著可能把副甲狀腺切除的風險或者是傷到控制聲帶的神經。
放射碘治療後須留院隔離,一般需時兩天,以避免其他人受到不必要的輻射。 病人可能會與另一位接受放射碘治療的同性病人共住同一病房。 因服用放射碘後體內會存有輕微輻射,醫護人員一般不會逗留太久,而進入病房時亦會留在鉛板後,病人應盡量與他們保持距離。 在放射碘治療期間及特定時間內,男性或女性病人均應採取避孕措施,詳情請參照醫生指示。
甲狀腺碘: 甲狀腺功能檢查
甲狀腺功能亢進(下稱甲亢)和甲狀腺功能減退(下稱甲減)是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兩者分別是甲狀腺素分泌過多或不足。 甲亢患者會消瘦、心臟負荷過重、骨質疏鬆、腳腫等,甲減患者則容易疲倦、水腫、體重大增等,兩者同樣須積極治療和控制飲食。 有時也會發生甲狀腺組織增生的小腫瘤,導致甲狀腺分泌過多。 只有甲狀腺亢進的功能還未正常前、甲狀腺癌接受放射碘治療或檢查前,需要低碘飲食,不然大部分人都可以選「加碘鹽」。 有「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的人,避免攝取過量的碘即可。 雖然缺碘會影響甲狀腺,但是攝取太多碘,也可能造成甲狀腺功能異常。
人类甲状腺一叶的大小与拇指终指节相当,女性的甲状腺正常大小可达18毫升,男性达25毫升。 甲狀腺碘 半数的人甲状腺舌管会变为一条不规则的组织即甲状腺锥体叶(lobus 甲狀腺碘2025 pyramidalis)。 約5%的T4和5%的T3在肝臟和腎臟中發生脫氨基和脫羧基作用,分別形成四碘甲腺醋酸和三碘甲腺醋酸,經尿外排。
甲狀腺碘: 甲状腺
藥物是治療甲亢或甲低等內科甲狀腺病的主要方法。 要治療格雷夫病或甲亢的個案,醫生主要處方抗甲狀腺製劑 ,這類藥物的作用是抑制甲狀腺素的分泌及效能,使病人的甲狀腺分泌及新陳代謝回復正常,常用的藥物包括卡比馬唑 和丙硫氧嘧啶 。 甲狀腺的功用是製造甲狀腺素,以維持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 甲狀腺素是一種荷爾蒙,它會刺激我們身體的細胞,製造蛋白質,直接影響到身體的新陳代謝,以及各個器官的功能及作用。 所以我們身體的心跳血壓、消化功能、食慾及情緒波動、骨骼代謝、月經週期、能量代謝和肌肉控制等等都受甲狀腺素的分泌所影響。
碘為構成甲狀腺素的主要成分,當缺乏時會造成甲狀腺合成減少,引起甲狀腺組織腫脹,即「缺碘性甲狀腺腫」,俗稱「大脖子病」。 甲狀腺素有促進細胞代謝,增加氧消耗,刺激組織生長、成熟和分化的功能,並且有助於腸道中葡萄糖的吸收。 三種脫碘酶皆為含硒元素的酵素,因此硒元素的攝取在T3的製造上十分重要。 甲狀腺功能檢查包括對身體內甲狀腺素分泌的評估,可經由血液檢驗得知結果。 甲狀腺功能檢驗包括:三碘甲狀腺素T3、甲狀腺素T4以及促甲狀腺素TSH水平。 這些檢查協助醫生分辨甲亢、甲低或正常甲狀腺分泌情況。
甲狀腺碘: 甲狀腺機能低下有多常見
海帶、昆布、紫菜、髮菜等,屬於含碘量特別高的食物,每週有吃到一、二次即可。 有甲狀腺亢進病史、或自體免疫甲狀腺疾病的人,要避免吃含碘量特別多的食物。 攝取過量的碘元素有可能是引致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成因之一,其實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成人碘攝取量應為150微克、孕婦200微克,孩童則為50至120微克。 用加碘的鹽煮食,每天大概就能攝取到80-100微克的碘,再加上其他含碘食物,就可補足正常每日攝取量。 不過對於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來說,就需要應遵守醫護人員指示的每日碘攝取量。
甲狀腺碘: 世界衞生組織 ( 世衞) 建議每天碘的攝入量
當甲狀腺亢進患者過度勞累、精神受刺激、接受各種外科手術、外傷、細菌感染或併發糖尿病時,便可能爆發甲狀腺中毒危象。 甲狀腺中毒危象通常來的快速且劇烈,可能的表現症狀為體溫超過39度且伴隨脈搏跳動急促、噁心、腹瀉或肝腫大、黃疸、煩躁不安、全身顫抖等。 若無適當的救護,患者可能會發生精神錯亂、昏迷、心律不整或心衰竭而死亡。
甲狀腺碘: 甲狀腺素的合成
任何人都有可能罹患甲狀腺機能低下,包括嬰幼兒,但較易發生在老人身上,特別是60歲以上的女性,或有甲狀腺機能低下家族史的人。 如果您的甲狀腺腫不大,而且沒有造成任何問題,此外,您的甲狀腺功能也正常,那您的醫師可能建議您,再多觀察。 乙種腎上腺阻斷劑(Beta Blocker):這是一種降血壓藥物,和甲狀腺本身無關。 但這個藥物可以緩解手抖、心跳過快和心悸的問題,因此醫師可能會在治療的過程中,搭配其他的藥物或治療方法一起使用。 但如果是有氣喘病史的民眾,就不適合使用這個藥物。 甲狀腺亢進患者的治療,首先還是要確認原因,如果是良性的甲狀腺亢進,通常會用口服抗甲狀線藥物、放射性碘治療,以及外科手術這幾種方式處理。
甲狀腺碘: 甲狀腺功能亢進成因?
但是要注意不要攝取過量的碘,要少吃海帶類的食物。 碘攝取不足,可能造成甲狀腺腫大、甚至甲狀腺功能不足。 甲狀腺素藉由影響粒線體及細胞膜的功能、促進DNA轉錄成RNA,而具促進細胞代謝、增加氧消耗、刺激組織生長、成熟和分化的功能,並且有助於腸道中葡萄糖的吸收。 甲狀腺碘 甲狀腺素亦能提高組織對神經系統尤其是交感神經刺激的反應度。 因為本身甲狀腺很吸碘,當餓了甲狀腺很久沒吸收碘時,當醫生給患者放射性碘藥時,甲狀腺就能全部吸進去,更容易讓甲亢問題受控。 甲狀腺是身體正常的內分泌組織,一般位於頸部前面,喉核以下的地方,其功能是幫助身體裡面控制各種細胞的代謝。
甲狀腺碘: 治療
Ⅰ型T4-5′-脫碘酶:主要存在於肝、腎、甲狀腺,其與T4的Km值較高,對丙硫氧嘧啶敏感,底物優先順序是rT3>T4>T3。 自2002 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開放食鹽自由進口,食鹽產品種類增多,市面上出現各種訴求天然、有機的鹽品很多是沒有添加碘。 政府在1958 年選擇在流行地區先試行食鹽加碘的政策,追蹤三年發現,學童甲狀腺腫的盛行率從51.3%降低到4.1%。 所以1967年開始在全國全面實施食鹽加碘的政策,追蹤四年後,發現學童甲狀腺腫的盛行率從21.6% 降低到4.3%。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採用蒸或少油炒的方法烹調食物,有助保存食物中的碘;甲殼類海產(如蝦、蟹)亦宜原隻烹煮,以減少流失碘。
甲狀腺碘: 甲狀腺亢進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甲狀腺亢進?
每四週測 TSH 直到懷孕中期,和懷孕接近 30 週時至少再驗一次。 測定民眾尿中排出的碘的濃度,可以知道一個地區的民眾是否缺乏碘。 但是就單一個體來說,每天的尿碘排出量都不同,測定個人的尿碘濃度沒有辦法準確的判斷。 台灣在 2013 年調查的結果,六歲以上人口的尿碘濃度中位數,是每公升 96 微克。
甲狀腺碘: 碘 131 治療準備期才需「無碘飲食」
經過初步評估後,醫生可能會安排甲狀腺超聲波或甲狀腺幼針穿刺作進一步檢查。 如果超聲波檢查發現有可疑的甲狀腺腫瘤,醫生可能會為您安排超聲波導引幼穿刺檢查,從可疑的甲狀腺腫瘤中抽取少量細胞作病理化驗,以分辨腫瘤是良性或是惡性,以及腫瘤的性質。 另一種治療方式是手術去除甲狀腺,此方式可用於甲狀腺腫大嚴重或甲狀腺癌的患者。
甲狀腺碘: 甲狀腺機能亢進
我們需要攝取足夠碘來維持甲狀腺素於正常水平,才能正常生長、發育和保持健康。 要預防甲狀腺疾病,除了接受身體檢查外,還須注意碘質的吸收,過多過少都不行。 參考世衛的文獻,建議健康成年人每日碘攝入量不超過1,000微克似乎是安全的。
甲狀腺碘: 甲狀腺機能低下
亚临床甲亢患者“可以”出现甲状腺毒症的临床表现。 (而一般“亚临床”一词指的是疾病很轻微,尚没有临床表现)。 醫師會為患者進行體檢,並進行某修檢測,如驗血、促甲狀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 和T4檢測。 若這些數值不正常,醫師會再進一步實行抗甲狀腺抗質檢測。 針對骨質疏鬆問題,患者可通過飲食補充鈣質和維他命D,例如牛奶、加鈣飲品、深綠色蔬菜、菇類、含奧米加三脂肪酸的魚類,都有助平衡甲狀腺素分泌。
在這種激素的作用下T3和T4會由上皮細跑從濾泡腔內通過胞吞作用吸收並釋放入血。 MIT和DIT則在濾泡上皮細胞微粒體脫碘酶的作用下脫碘,碘在細胞內重新利用。 胞吞作用形成的膠質小滴隨後與溶酶體融合,在多種蛋白酶的催化下,膠質小滴里的甲狀腺球蛋白水解出MIT、DIT、T4、T3和rT3。 I-依靠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基底部的鈉-碘共同轉運體(又名碘泵)以繼發性主動轉運的形式進入上皮細胞,再順著電-化學梯度進入腺泡腔。 最終,甲狀腺的I-濃度是血液的20~250倍,含碘總量在800μg左右,占全身含碘總量的90%。
甲狀腺碘: 甲狀腺腫瘤放射碘治療
如工作上需要長時間與人近距離(即一公尺內)接觸,尤其是孕婦及小孩,請勿上班。 使用專用的洗手間,保持洗手間清潔,避免尿液飛濺。 退行發育癌:罕見的甲狀腺癌,患者多為60歲以上,癌瘤的生長速度較其他甲狀腺癌快,也不易治理。 在2019年,甲狀腺癌新症共有1 059宗,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3.0%。 按粗發病率計算,每十萬香港人口中即有約14宗新增個案。 女性患甲狀腺癌的機會較高,女性比男性的發病率約為3.5比1。
甲狀腺碘: 甲狀腺癌種類
你亦可考慮服用含碘的補充劑,以達至每天攝入150 甲狀腺碘2025 微克碘的建議。 甲狀腺碘2025 部分甲亢患者有體重下降問題,有需要增加卡路里和蛋白質的攝取量,相對同樣身高、體重及年齡人士,需要增加吸收卡路里多百分之五十,患者可先諮詢醫生和營養師的意見,從而安排飲食餐單。 對於甲亢患者,鄭智俐建議他們要從飲食中補充鐵質,因為鐵質不足有機會導致甲亢出現和加劇病情,患者可以透過進食乾豆、深綠色菜、全穀物食物、堅果、紅肉來補充鐵質。 其他可能的原因,還包含腦下垂體的腫瘤、甲狀腺癌,以及含碘的食物或藥物攝取過量…等。 但甲狀腺癌所佔的比率並不高,民眾不必過度擔心,應該由醫師安排進一步的檢查確定原因即可。
人体的甲状腺可以通过触诊检查,在没有甲狀腺肿的情况下,视诊看不到甲狀腺;当甲状腺肿发生时,除非体形过胖、脖子过短,一般可用肉眼看出。 滤泡的大小可变,切片情况下会与切片平面,充实程度有关。 在观察切片的过程中由于水分的流失和蒸发,滤泡会呈现没有被胶体填满的现象。 鱼类的甲状腺位于鳃部,两栖动物两片甲状腺位于喉头两侧。
典型的血液檢查結果會有過低的促甲狀腺激素(TSH),以及偏高的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及四碘甲腺原氨酸(T4)。 但對甲狀腺機能低下的患者來說,應遵守醫護人員指示的每日碘攝取量,並避免某些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干貝、海水魚、蝦蟹、海參等。 此外,患者也應避免攝取過量的十字花科蔬菜如:芥蘭、萵苣、花椰菜、高麗菜、白菜、蘿蔔等,這些蔬菜可能會和甲狀腺競爭碘,阻礙甲狀腺素的生產。 )是由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合成的酪氨酸碘化物,共有三種:主要是四碘甲腺原氨酸(又名甲狀腺素,縮寫為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縮寫為T3),還有少量逆-三碘甲腺原氨酸(縮寫為rT3)。 注意:甲狀腺分泌的激素除了甲狀腺激素外,還有降鈣素;但由於降鈣素是甲狀腺濾泡旁細胞產生的,所以,並不屬於甲狀腺激素的範疇。 甲狀腺激素分泌的調節是通過下視丘-垂體-甲狀腺軸進行的。
讓甲狀腺攝取放射性碘、甲狀腺掃描或是TSI抗體都有助於甲狀腺亢進的診斷。 甲狀腺碘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等患者,需要限制碘的攝取,可能不宜使用加碘食鹽。 甲狀腺機能低下,是當甲狀腺無法製造足夠甲狀腺荷爾蒙的症狀。 減少攝取過多的碘:雖然不常見,但攝取過多的碘,有時會導致甲狀腺腫。 如果是因為碘攝取過多造成問題,請避免食用碘含量高的鹽、貝類與甲殼類、海藻,以及添加碘的補充劑。 攝取不足:碘是身體製造甲狀腺荷爾蒙的必要元素,主要存在於海水、沿海地區的土壤。
甲狀腺碘: 甲狀腺癌檢查及診斷方法
用於減少甲狀腺素的生成,特別針對凸眼性甲狀腺腫。 藥物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有辦法達到完全的療效,會有一些副作用,如皮膚疹、白血球數目會下降。 開始服用這藥物之後,需要固定的時間回診並且監測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