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痛是每個產婦的必經過程,區慶建主任表示,產後宮縮通常到第3天就不會有明顯的痛感,雖然媽咪在哺餵母乳時,受荷爾蒙影響會促進子宮收縮,可能會感覺到下腹部出現猶如月經來潮時的悶痛感,但當身體漸漸適應後就能得到緩解。 如果是發生在產後一個月左右開始,這一種比較讓人困擾的肌肉關節疼痛,也就是各位可能都聽過的「媽媽手」,是因為長時間抱寶寶或哺乳的姿勢影響所造成。 產後宮縮痛緩解 建議媽媽們使用U型枕(哺乳枕)圈住腹部,取代用手去支撐寶寶,讓寶寶躺在上面再餵奶;或是以躺著餵奶取代坐著,或在抱寶寶時儘量減少單用大拇指施力的時間,就應該可以大大緩解。 進行產後運動時,首先應考慮傷口的癒合情況,再開始漸進式做產後運動。
區慶建主任指出,不論自然產或剖腹產都會留下程度不一的傷口與疼痛不適,每個人對疼痛的感受不同,通常媽咪對自然產傷口的疼痛感,於產後24小時最為明顯,而剖腹產傷口的疼痛感,在麻藥退去約3~4小時後,持續2~3天。 此外,若傷口並無其他異狀或感染,疼痛的感覺會隨傷口復原,逐漸趨緩並消失。 產後宮縮痛緩解 懷孕期間肚子上頂著一顆大球,不但行動時重心會被轉移,也很難保持正確的姿勢,因此有許多孕媽咪,從懷孕中期就開始腰痠背痛。 恥骨聯合疼痛也是導致許多孕婦疼痛的因素,到懷孕後期甚至痛得舉步維艱。
產後宮縮痛緩解: 剖腹產先擦澡,不要弄濕傷口
術後若媽咪感到傷口疼痛,不妨適當使用束腹帶,束腹帶可以支撐傷口,緩解疼痛。 黃隆蓉醫師提醒:「記得別束太緊,束腹帶與腹部維持兩隻手指能伸進去的空間。」至於束腹帶的使用時機,開始下床活動即可使用。 避免忍便或延遲排便時間,以免沒有便意而造成便秘,許護理長提醒:「攝取足夠的蔬果與水分。」另外,自然生產產婦5~7天才解便是正常情況,媽咪不用太擔心。
若對於本院有任何讚美、抱怨及建議請至「院長信箱」,如有健康問題諮詢請至「民眾發問」,會有專人回覆您,謝謝您的配合。 產後的陰道成水腫(或有瘀血)且皺褶消失不見,可於產後 產後宮縮痛緩解2025 3 週內縮小且皺褶回復,但無法恢復到未曾生產前的大小。 台灣民意基金會21日公布最新民調,2024總統大選,如果是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三人競爭,有三成二支持侯友宜,二成八支持賴清德,二成支持柯文哲。 如果是賴清德與侯友宜對決,有四成七支持侯友宜,三成三支持賴清德,無論是「三腳督」或「捉對廝殺」,都是侯友宜領先。 對此,前立委沈富雄21日就表示「只要國民黨不論用什麼方式提名侯友宜,國民黨就一飛沖天了」,引發討論。
產後宮縮痛緩解: 保持傷口清潔和乾燥
《媽媽經》特別整理剖腹產後護理的五大重點,分享給計畫剖腹產迎接寶貝的媽媽們。 「你要選擇自然產還是剖腹產?」有些人因為害怕「未知的痛」而選擇剖腹產,也有人想要讓寶寶以「最自然」的方式誕生而選擇自然產,雖然結果並不能盡如人意,但只要媽媽能順利產下寶寶,就是最好的選擇。 產後的子宮位於肚臍下方,按壓肚子可明顯摸到圓圓的球體就是子宮,按摩的手法並沒有一定,主要原理是透過外力刺激肌肉收縮,只要感覺到子宮變硬,代表肌肉在收縮的狀態中即可。 在產後10天內,家人可用手掌稍微施力幫產婦作環形按摩,一直到感覺該部位變硬即可,如果子宮收縮、疼痛厲害時,應暫時停止按摩,用俯卧姿勢來減輕疼痛。 精神疲勞和身體疲勞一樣會導致各種問題的發生,壓力積攢後也容易出現腹部變硬,最好能做到身心放鬆。 既然產後痛表示子宮正在收縮,是否表示產後痛愈劇烈,惡露就排得愈乾淨呢?
- 在傷口的保養方面,醫院都會給予衛教,每次上廁所記得使用會陰沖洗器,回到家後也可以用蓮蓬頭,第一個星期比較疼痛時,每天洗澡可在臉盆裡以溫水加優碘,媽媽直接坐在上面溫水坐浴,可有效減輕疼痛。
- 當孕婦即將進入生產階段時,不適宜完全躺在床上休息,因躺著休息,反而可能引起腰痠。
- 傷口勤換藥並保持乾燥和清潔,流汗的話要隨時沾除,以免汗刺激帶來的疼痛。
- 產後痛常與其他產後伴隨的疼痛相互混淆,像是傷口疼痛等。
- 產後有親餵母奶的媽媽們會發現,寶寶的吸吮會加重腹痛,這是由於乳頭受到刺激後,會引起腦部分泌催產素,促使子宮收縮,因此,親餵母奶除了讓寶寶得到所需的營養與免疫力,其實也加速媽媽產後身體復原與惡露排出。
適當改善飲食,多吃水果、雞蛋、瘦肉、肉皮等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富含氨基酸的食物。 在假性陣痛出現的期間,可採坐姿舒緩,坐時正前方最好有東西能讓手抓,藉以舒緩疼痛感,坐椅應稍高,勿擠壓肚子。 婦科保健專家-優得莎莉uterUSally由三組字構成【uterus子宮】+【Sally莎莉(寓意是公主)】+【US我們】,意指『我們會像公主般呵護妳(的子宮)』。
產後宮縮痛緩解: 沒人跟我說還有「產後痛」…6種緩解方法產婦必知
我的建議順序是產後第一天先貼水凝膠貼片,目的是幫助傷口癒合,而貼1~2個星期後,傷口都完全癒合了,再開始貼除疤貼片,大概貼3個半月~6個月不等。 至於束腹帶的寬度、長度,依個人的體型和需求選擇就可以,網路上常會強調束腹帶同時具有「塑身」功能,建議媽媽們不要抱有太大期待,產後瘦身主要還是靠哺乳消耗的熱量、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較有效。 2隨著產程進展,宮縮會逐漸加強,每次間隔時間變短,疼痛變得更加劇烈。 此時,可用雙手輕輕按摩腹部,並配合深呼吸,安撫胎兒,緩解疼痛。 也可讓家屬幫忙按摩背部,用熱毛巾熱敷背部,緩解腰背酸痛感。
產後宮縮痛緩解: 子宮收縮痛
在傷口的保養方面,醫院都會給予衛教,每次上廁所記得使用會陰沖洗器,回到家後也可以用蓮蓬頭,第一個星期比較疼痛時,每天洗澡可在臉盆裡以溫水加優碘,媽媽直接坐在上面溫水坐浴,可有效減輕疼痛。 陳芳怡醫師特別強調,不管是使用會陰沖洗器或溫水坐浴,一定要確實擦乾,以免發炎! 即使剪會陰而有在傷口上縫針,目前大部分使用身體能吸收的縫線,媽媽不需要特別到醫院拆線。 無論自然生產或剖腹生產的媽咪,如果感到排尿困難、排尿時會感到疼痛與燒灼感,而且出現頻尿症狀,可能是泌尿道感染,趕快就醫。
產後宮縮痛緩解: 令人困擾的「產後宮縮痛」和「關節疼痛」
本書集結秀傳醫療體系的資深醫療團隊撰寫,除了提供產後最重要的「坐月子」時期照護身心的知識外,也傳授新生兒照顧的祕訣,希望讓新手爸媽們更安心。 等待傷口癒合期間,不少媽媽就開始擔心術後疤痕的問題,我也常被問「除疤貼片到底有沒有效?」只能說有拜有保庇,加減有效。 現在除疤貼片的品牌很多,有些可以清洗之後重複使用,每片大約2000~4000元;另外就是約一週更換一次的,每片在500元上下,不過都要自費,健保不給付。
產後宮縮痛緩解: 促進產後宮縮:按摩
市面上常見的止痛藥成分有乙醯酚胺及非固醇類抗發炎止痛藥物。 乙醯酚胺類藥物為直接作用在腦中樞神經,阻斷疼痛感覺的傳遞,達到鎮痛功效,常見普拿疼、立停疼等屬於此類止痛藥。 非固醇類抗發炎止痛藥物為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常見阿斯匹靈、克多炎等屬於此類止痛藥物。 Ergonovine/Ergometrine(縮水蘋果酸麥角新鹼):具有強力子宮收縮作用,常用於分娩/流產後之子宮止血。
產後宮縮痛緩解: 傷口復原的疼痛
王彩樺昨(21日)突然在粉專貼出帶愛女到台大醫院動手術的照片… 去年九合一選舉,張善政以超過52%得票率當選桃園市長,一舉將桃園綠地變藍天。 張善政上任後不僅大砍桃捷3副總,也陸續兌現社福、教育政見,其中推動代理教師全年聘期,更讓全國代理暨代課教師產業工會理事長黃湘仙狂讚。 近日就有媒體指出,在「人事任用」這件事中,就可看出過去8年桃園市前市長鄭文燦雖然在桃園政通人和,可發揮政治加成效果,卻容易被批成酬庸,成為執政包袱,但張善政「堅持找到對的人」,更能在相應的位置上,發揮最大的功效。
產後宮縮痛緩解: 產後保健
許碧鳳護理長 說明,像簡單的胸部運動,在產後第一天即可做了。 至於腹部運動,倘若肚子有傷口則容易拉扯而引發疼痛,最好等傷口癒合再從事。 由於產後運動有多種類型和項 產後宮縮痛緩解 目,進行原則以是否會影響傷口、會不會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為主,依復原狀況來進行為妥。
產後宮縮痛緩解: 8 月 產後宮縮痛:症狀表現及緩解法
「胯下痛」稱為恥骨聯合疼痛,恥骨聯合位於恥骨覆蓋毛髮的位置。 懷孕時為自然產做準備,身體會分泌「鬆弛素」使髖關節、恥骨聯合等關節處較為鬆動、增加其延展性,幫助生產。 區慶建主任指出,關節支撐力減少,便會增加韌帶與肌肉的負擔,懷孕中期至產後1~2天都可能有明顯的疼痛。
產後宮縮痛緩解: 媽媽教室
如果剖腹的傷口已經拆線,原則上4~6週要回診檢查子宮恢復的狀況。 產後宮縮痛緩解 若產婦使用釘書針的縫合方式,產後1星期或10天要回診檢查傷口。 產後宮縮痛緩解 產後宮縮痛緩解 在台灣,選擇剖腹生產的比例約30%~35%,剖腹生產的術後照護有哪些重點要注意? 一起跟著專家建議身體力行、細心護理,相信很快即可恢復到孕前狀態。
產後宮縮痛緩解: 產後照護重點,媽媽要看、爸爸更要懂!
女星關穎今年報喜懷上第三胎,傳出已在10日剖腹產下小兒子「DD」,沈浸在晉升三寶媽的喜悅中,不過她也透露自己身陷產後宮縮所苦,生完三、四天還是非常痛,幸好現在已慢慢恢復。 產後媽咪剛開始學著哺乳時,首要注意:1.正確抱姿應是寶寶整個身體面向媽咪,親餵時媽咪只看得到上方的乳暈。 2.正確含乳要讓寶寶的嘴儘量張大,「由下而上」含住乳房,而不單只含著乳頭。
產後宮縮痛緩解: 產後哺乳.注意脹奶與寶寶含乳姿勢
剖腹產媽咪在排氣後,會給予口服的止痛藥,束腹帶有助於減緩疼痛,除了不要提重物,也要觀察傷口的情形,大部分在滿月時會回診。 在體力許可情形下,大約一週後可以開始做孕婦手冊上的產後運動,適度的活動有助於傷口復原、減輕疼痛。 確實有些診所會動會陰整形手術,我就遇過一些媽媽來求診,說某某醫師說他會做陰道整形手術,但是後來因為陰道口被縫得太小,手術後傷口還會收縮,就縮得更小,結果先生「放不進去」,媽媽就過來我們醫院求助,我們還要想辦法把陰道口再擴大一點點。 一般我們不建議進行這個手術,因為性生活不是只有靠緊不緊、小不小,還是兩個人的關係為主;第二個,勤做「凱格爾運動」會比做陰道整形來得有用,假如還是不滿意,我們會建議產後半年或一年再考慮這件事。 所以如果本身是剖腹產媽媽,在產後住院期間發現有頭痛情況,一定要告知醫師。 通常處理方式是請麻醉科醫師評估狀況,請媽媽平躺著休息,然後掛點滴,等傷口自行癒合,假如媽媽的傷口還是癒合得不理想,我們會請麻醉科醫師幫媽媽抽一點自己的血,打進脊椎腔裡面,利用血液中的凝血細胞把傷口補起來,就不至於發生長期性的頭痛。
產後宮縮痛緩解: 產後宮縮痛:症狀表現及緩解法
若不適程度已嚴重影響媽咪睡眠與作息,可與醫療人員討論是否使用止痛藥。 產後除了生產傷口疼痛之外,子宮收縮、脹奶、腰背痠痛、恥骨聯合分離等狀況,都可能為媽咪帶來不適! 了解相關照護細節與舒緩疼痛的方式,好好休養,能幫助產婦身心復原更加快速。 產後子宮出現正常的收縮現象(比經痛還強烈一些,像抽筋般的疼痛),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子宮止血,讓惡露與子宮內殘餘的血塊加速排出體外,但不是每個產婦對這個收縮過程都有感覺,也有媽咪並沒有感覺到「產後痛」。 產後的腹部疼痛,是因為產後的子宮要慢慢收縮回到產前的大小,在收縮時所引起的疼痛,而且因為收縮的同時,也會從陰道排出我們稱為「惡露」的血液和組織黏液,持續時間約三個禮拜,很接近月經來的感覺。 可以請醫院開針對子宮收縮痛的止痛藥,因為一般坊間的止痛藥可能無效。
產後宮縮痛緩解: ( 子宮收縮劑用途
另外,如果生產出血量較多,比較容易出現貧血問題,進而造成血氧不足,導致肌肉收縮疲弱,因此也應適量補充鐵質。 產後宮縮痛緩解 石光興主任建議,孕期與產後可諮詢醫師,適時補充孕婦專用維生素。 區慶建主任提醒,若有子宮腔內發炎的狀況,產婦感到腹部疼痛的狀況無法因使用止痛藥而緩解,而且惡露的顏色、狀態與味道也會有所改變,特別是待產時破水時間過久、罹患絨毛羊膜炎或其他感染問題的媽咪,要特別小心。 自然產後24小時內,可冰敷舒緩傷口疼痛;24小時後採溫水坐浴(建議1日3次,每次15分鐘,可視狀況增加泡盆次數)。 此外,坐著或躺著可在臀部下方,墊坐中空式的氣圈或軟墊,減少會陰傷口壓迫。
3臨產前,開始出現規律的宮縮,建議孕婦盡量不要躺在床上,以免使產程變慢。 可以倚著床,趴在床邊,緩解腰背酸痛;或者單膝跪著,把另一條腿抬起來,增大骨盆空間,使寶寶更容易生出來。 條件好的醫院,還有分娩球,產婦可以坐在健身球上,隨著球來回晃動,以減輕盆底疼痛。 相信有不少媽咪有被「退貨」的經驗,因為陣痛到醫院,結果被判定是假性宮縮而請回家。
產後宮縮痛緩解: 自然生&剖腹生的照護全解析 細心Take Care,回復孕前健康與自信
排空膀胱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若有尿液滯留則泌尿道感染機會增高,且脹滿的膀胱也可能使子宮移位影響子宮收縮造成產後出血。 日夜都哺乳的母親,月經都沒來,且沒有讓寶寶吃除了母乳以外的食物,完全符合以上三種條件者,有 98 % 的避孕效果。 催產素不但會使大腦分泌腦內啡使心情愉悅,也能促進子宮收縮,因此,有些媽咪表示,餵母乳的時候較能感受到宮縮的疼痛。 他提醒,許多進補食物會使用酒精料理,因此,產後應避免全酒料理的食物,改用其他食物替代。 生產後子宮內的殘留物也會影響子宮收縮,除了透過強力收縮幫助子宮傷口止血、排出惡露之外,下床走動有助惡露較快排出,相對也能幫助宮縮更順利。 可以做平常練習生產的「拉梅茲呼吸法」,如果太慌亂一下忘記怎麼操作,趕快做深呼吸,慢慢吸氣,把氣盡量吸到最久後再慢慢吐氣。
產後痛亦即子宮收縮產生的疼痛感,通常在產後2、 3天較明顯。 持續性意指收縮不中斷,當胎兒娩出後,只需考量母體的狀況,為預防產後大出血,通常會在生產後直接給予持續性、強力收縮的藥物,但強力收縮會導致血壓上升,假使媽咪有高血壓的問題,就不適合使用。 亞東紀念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孫序東表示,由於產後的子宮要從懷孕後期如籃球般大小,漸漸回復到孕前的哈密瓜大小,必須經歷好幾天的收縮才能恢復。 因此,產後第一個星期,下腹部會出現較密集且規律的宮縮,但每次宮縮痛時間不會太長,平均1~2分鐘,大約持續一個星期左右,且會伴隨惡露排出,到第二個星期時,子宮已回復到原本的骨盆腔位置,幾乎不會再疼痛。
產後宮縮痛緩解: 產後宮縮怎麼緩解
如果宮縮痛頻率太頻繁,且不見緩解,影響到產後休息及睡眠,該怎麼辦? 至於是否必須等到排氣後才進食,黃醫師指出:「視醫師的評估。」剖腹生產通常主要在子宮部位手術,所以產婦在術後6小時麻藥較退了,就可以開始喝水,再漸進式地進食, 不一定要等到排氣才可飲食。 大部分的剖腹產傷口屬於低位性,且多半使用可吸收的縫線,無須拆線。
生產後第一天子宮維持在肚臍高度,然後每天下降一橫指,大約在生產 10 天之後,便無法在腹部觸摸到子宮底,於 6 星期後回復到懷孕前的大小和形狀。 3.如果刀口會癢或痛,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一些藥物減輕疼痛或者瘙癢。 傷口勤換藥並保持乾燥和清潔,流汗的話要隨時沾除,以免汗刺激帶來的疼痛。 出院後保護好傷口,不要太早撕脫傷疤,這樣很容易導致傷口疼痛。 月子期間,媽咪也應學會觀察惡露與子宮位置,了解子宮收縮及復原的狀況,如果有其他異常的現象也能及時發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