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我还是等了一周确认持续的效果后才进行到第二阶段。 现在相信你心里对于需不需要用奶嘴,和什么时候打算戒奶嘴有了初步打算。 这时,你一定要轻轻地帮宝宝拿掉奶嘴,并且告诉他,你含着奶嘴我就听不清你说话了。
此外,衞生署指出,使用奶嘴會增加BB患上中耳炎的機會。 如何戒奶嘴 了解孩子哭泣原因,而非一哭就給孩子奶嘴,從9個月就要開始慢慢減少使用奶嘴時間,在1歲以後,只有安撫寶寶的情緒、以及晚上睡前的安撫才使用奶嘴,白天盡可能別讓孩子吃。 如此一來,真正吃奶嘴時間減少,亦能減少暴牙、蛀牙、中耳炎等問題。 要成功令小朋友使用奶瓶的習慣,首先要讓小朋友習慣使用杯子,然後家長要有心理準備,有些小朋友在初期可能會抗拒使用杯來喝奶,並出現哭啼的情況。 這個時候,家長要堅持,不讓步,不可讓小朋友再次使用奶瓶。
如何戒奶嘴: 手指變形?暴牙?
因為奶嘴會影響下巴發育,上下排牙齒都會受影響,且寶寶1歲後開始學講話,奶嘴也會造成干擾。 安抚奶嘴是妈妈乳头替代品,在宝宝哭闹时,睡觉时给宝宝吸吮,帮助宝宝安静的一种工具。 宝宝都是用吮吸感受这个世界,安抚奶嘴的作用就是满足宝宝非营养性吮吸,安抚宝宝情绪。 当宝宝烦躁不安时,一支仿佛妈妈乳头形状的安抚奶嘴往往能让宝宝平静下来,继而甜甜地入睡。
這樣的狀況,會隨著寶寶漸漸長大,口慾需求減少而漸漸變少。 矽膠材質:市售奶嘴有多種不同的材質,像是矽膠、乳膠、橡膠等,建議媽媽可以選擇矽膠材質、耐高溫、耐腐蝕,相對沒有類似塑膠的氣味,而且比較不容易造成孩子過敏。 實驗也證實矽膠的奶嘴比起其他材質,滋生的黴菌和細菌量較少。 :接著,要讓寶寶習慣日夜週期,照顧者可在白天多跟寶寶玩,會讓孩子晚上睡得比較好。 而晚上睡覺時,李醫師建議,讓他待在黑暗、靜謐、溫度適中的環境,讓他能舒服地進入較深沉的睡眠。 奶嘴最主要的功能是安撫寶寶,李佳容醫師提醒:「別為了戒掉寶寶吃奶嘴而讓親子關係變得緊張。」要慢慢調整,以免對孩子的情緒產生不良影響。
如何戒奶嘴: 安抚奶嘴的利弊
不能孩子一哭就塞安抚奶嘴,将其变成“偷懒”的助力。 如何戒奶嘴 不同月龄的宝宝,应选用不同型号的安抚奶嘴;小月龄或者母乳喂养的宝宝,应该选择和妈妈乳头形状类似的安抚奶嘴。 宝宝很聪明,能够区分乳头和安抚奶嘴之间的差异,饿了或者需要妈妈安慰的时候,他会找乳头而不是安抚奶嘴。 使用安抚奶嘴可以满足宝宝对吮吸的需求,减少婴儿哭闹和平稳宝宝情绪,这也是使用安抚奶嘴,最显而易见的好处了。 比如,安抚奶嘴容易让宝宝“上瘾”,难以放弃;严重的还会导致宝宝牙齿畸形、中耳炎等;甚至导致宝宝说话迟缓或造成表达障碍。
- 加上除了親餵之外,喝ㄋㄟㄋㄟ多會使用奶瓶奶嘴,因此,建議戒除奶嘴或吸手指的行為,應在寶寶滿周歲之後慢慢來。
- 与此同时,宝宝的食物粗硬进度要跟上,稍硬的食物能帮助孩子口腔咀嚼,降低孩子对“吸”的需求。
- 仿真奶嘴比较柔软,奶嘴整体形状饱满,奶嘴头外面呈波浪凸起型,喝奶时可以去舌苔,里面是平滑的,容易清洗,因为和母乳非常接近,固称为仿真奶嘴。
- 使用之前,爸爸妈妈要好好检查一下,看看把手是否牢固,通风孔洞是否有可能卡住宝宝手指等等。
奶嘴雖然可以用來安撫寶寶的情緒,但也不要一聽到寶寶哭就馬上塞奶嘴給他,而是要先確認寶寶是否有需求,像是尿布濕了、肚子餓、身體不舒服等,排除這些因子之後才考慮給予奶嘴。 如何戒奶嘴2025 因此,如果嬰兒出生後太快、太常給予奶嘴,可能會讓寶寶產生「乳頭混淆」,導致吸吮媽媽乳頭的意願降低,影響親餵的進行。 這個時候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不要將這個故事和「恐懼」聯結在一起,例如:「被蟲蟲咬壞了」、「被老鼠吃掉了」,這樣無形中會在孩子腦袋中種下這些東西很可怕的因子,反而產生沒必要的聯想與害怕。 不過,在幼兒心理上,所有醫生一致認為奶嘴在6M之前戒掉是比較容易的(還沒有開始產生分離焦慮),再來就要到3~4歲比較能溝通排遣情緒的年紀。
如何戒奶嘴: 吸奶嘴還是吸手指?
编故事法:可以扔掉所有安抚奶嘴,当宝宝找的时候给他讲一个关于“奶嘴小仙女”的故事,这时一定要讲的深情并茂,拼演技的时候到了。 可以告诉宝宝奶嘴小仙女要去照顾其他爱哭的宝宝了,因为你是懂事爱笑的小朋友,小仙女特依托妈妈给你奖励一件礼物,这时可以拿出你准备的宝宝喜欢的玩具。 如何戒奶嘴2025 (关于安抚巾和安抚娃娃的具体引入办法下期介绍)可以在宝宝睡觉时同时给宝宝塞安抚巾,并且开始在睡前引入睡前故事,将宝宝睡前程序分解到除了安抚奶嘴以外的事物上。 以下三种方法针对不同年龄的宝宝,你可以选择在6个月-2岁之间根据宝宝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随时轻松戒掉奶嘴。 很多妈妈不敢给宝宝用安抚奶嘴是因为听说不好戒,今天一妈给支3招,让宝宝轻松忘掉奶嘴,让妈妈放心使用安抚奶嘴。 亲爱的,宝宝一旦对安抚奶嘴养成习惯就和依恋母乳差不多的,所以戒必须是强制性的,要很下心坚持几天就好的。
如何戒奶嘴: 寶貝體重、身高有達標嗎?「兒童成長曲線」一張表秒懂寶寶發育
三大原則來進行,若是孩子哭鬧的太嚴重,也不要隨之起舞的咆哮出聲或是輕言放棄,此時此刻應該先去了解孩子依賴奶嘴的背後原因,並加以因應。 尤其是「循序漸進」,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慢慢的戒除奶嘴」通常是比較容易被接受的做法。 如何戒奶嘴 ,所以造成蛀牙的風險並不比使用奶嘴還低,加上奶嘴本身的質地都很柔軟,和手指相較之下對牙床的影響也比較小,而手指隨時都在孩子身上,若要戒除吸手指的習慣也比戒除奶嘴要難很多。 另外一個方法是分散注意力,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東西其實蠻多的,不管是爸比媽咪花時間陪伴讀故事事或是一起玩玩具,都能讓孩子忘了對於奶嘴的依賴。
如何戒奶嘴: 吸奶嘴的優點1.比較不容易感染
這樣做反而會讓孩子體會到──「爸媽不斷地強調我不能吃奶嘴了!」尤其是2、3歲的孩子都會有小小的叛逆期,當爸媽不要他這樣做,孩子就會與爸媽做對,越想要這樣做,因此塗抹辛辣物在奶嘴不是個好方式。 如何戒奶嘴 安抚奶嘴是用来安抚宝宝的,当宝宝烦躁、哭闹、不舒服,需要临时安静下来的时候,可以使用安抚奶嘴。 例如接种疫苗、常规体检,医生需要听诊的时候,反复、用力的哭闹会影响医生的诊查,这时可以临时使用安抚奶嘴。 实际上安抚奶嘴不主张经常给宝宝使用,因为它可能会影响宝宝奶量的摄入,也可能会使宝宝出现对安抚奶嘴的依赖。 这样随着月龄的增长,当牙齿萌出之后,安抚奶嘴的使用会影响牙齿的发育,例如牙齿长出后可以出现排列不齐或者下颌畸形等,所以安抚奶嘴原则上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 对于宝宝需要安抚奶嘴这个问题,一般来说,孩子只要需要安抚,就可以给他使用安抚奶嘴。
如何戒奶嘴: 🔴 宝宝多大能用安抚奶嘴?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許時耘表示,吸吮是原始本能反應,胎兒在媽媽肚子裡28週就會有吸吮反射,反射即是不需經過思考就能做到,而會有吸吮反射就是為了吸奶,通常四個月大之後,吸吮反射就會逐漸消失。 在使用杯的時候,家長要明白用杯喝奶的分量,通常都會比奶瓶少,這是十分正常的。 不過在1歲後,小朋友每日喝360毫升至480毫升的牛奶,加上日常飲食中的食物,其實就已能提供小朋友所需鈣質。 並且在小朋友減少喝奶量後,小朋友會有更佳的胃口,進食正餐的飯菜,因此不用擔心營養不足的問題。 很多寶寶可能都有使用奶瓶的習慣,可能有不少新手媽媽都苦惱應該如何令寶寶戒掉使用奶瓶的習慣。 很多孩子喜欢吸安抚奶嘴,可妈妈们当孩子一旦哭闹就塞奶嘴,会养成了孩子爱哭闹的习惯。
如何戒奶嘴: 奶嘴(Pacifier)须知
只是,6M之後分離焦慮越演越烈,通常孩子會在這個時候對奶嘴的依賴加強,而超過3歲又容易影響咬合,這也是為什麼所有孩子的媽媽,多半都在2~3歲左右頭痛於戒奶嘴的問題。 美國兒科醫學會之所以建議提供寶寶奶嘴吸吮的原因與嬰兒猝死症有關,楊瑋群醫師表示,目前有一大型研究指出,睡眠時使用奶嘴可降低嬰兒猝死機率達五成,若為清醒時使用奶嘴便能降低兩成的猝死機率。 爸比媽咪想要寶寶順利戒除奶嘴,就得先瞭解寶寶為什麼需要奶嘴。 如何戒奶嘴2025 當寶寶哭鬧不停,爸媽拿起奶嘴往寶寶嘴裡塞,瞬間安靜下來了,到底奶嘴有何神奇魔力,可以撫平寶寶的不安情緒呢? 在嬰幼兒階段,寶寶需要有東西可以放在嘴巴裡咬,奶嘴正是能夠發揮安撫作用的小物,提供安全感來源,舒緩緊張情緒,並滿足口腔期的慾望。
如何戒奶嘴: 安抚奶嘴睡觉要拿掉吗
需要注意的是,断奶口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一下子就破了。 父母可多跟孩子解釋戒奶嘴的原因,例如已經「大個仔 / 大個女」、啜奶嘴會影響牙齒生長等,潛移默化下,孩子慢慢就會理解。 如果孩子能減少使用奶嘴,家長不妨稱讚他們,適當的鼓勵有助孩子成功戒掉奶嘴。
如何戒奶嘴: 健康小工具
就和孩子吸吮母親的乳房一樣,這是嬰兒的本能,這個吸吮的本能會在嬰兒2~4個月的時候達到高峰。 如何戒奶嘴2025 現今不鼓勵寶寶採取趴姿入睡,但有些寶寶就是要趴睡才睡得好,而且這類的寶寶相對來說不算少數。 楊瑋群醫師表示,若為愛趴睡的寶寶,於睡眠時給予奶嘴吸吮可能較為放心,但還是要有保持清醒的大人在一旁看顧著才行。
如何戒奶嘴: 吃奶嘴比吸手指難戒?
如果宝宝一开始不遵守规定,那么每次当宝宝要表达,妈妈都要提醒:不拿下奶嘴就不要和我说话。 这样宝宝才能养成吐词清楚的好习惯,语言表达也会更标准。 切断奶嘴,当奶嘴失去吮吸能力后,许多孩子将很快对奶嘴失去兴趣。
一旦长时间使用安抚奶嘴,孩子形成了依赖性,后期很难戒掉。 长期使用安抚奶嘴会影响牙齿的发育,导致牙齿发育不整齐,出现牙齿咬合异常。 如何戒奶嘴2025 李佳容醫師亦補充,小朋友1歲以後牙齒逐漸在發育,如果到2~3歲才開始戒奶嘴,不僅太晚,還可能影響語言發展,或造成牙齒變形、咬合不正等。 再者,當孩子有自己的主觀性,愈不容易要求他戒除奶嘴,可能要等到他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不錯,慢慢跟他溝通才會比較容易成功。 以上戒奶嘴的4個階段只供參考,過程間會因為不同孩子有不同的性格與生活習慣,家長要懂得應變,要時刻留意孩子反應;亦不要一次便拿走所有的安撫物品,讓他們感到沒有安全感。
如何戒奶嘴: 吸奶嘴的缺點1.乳頭混淆
但這種方式除非寶寶很頑固、即將到了四歲都需要吸奶嘴才會建議。 「只是戒奶嘴不可以操之過急、要戒急用忍!」、「一歲過後,寶寶口慾漸漸消失,對奶嘴依賴也會減少,剛好可以趁這個時候慢慢戒奶嘴。」我繼續告訴張大眼睛望著的父母親。 宝宝在使用奶瓶、吮吸奶嘴的过程中,牙齿的上颚和舌头会因为嘴部动作而被挤压,将上排的乳牙向前推,下排的乳牙向后挤,时间一长,可能会让宝宝的上颌前突,变成「奶瓶嘴」。 随着婴儿的成长,婴儿的体重会增加利益与责任安抚奶嘴的数量逐渐变化。 这是一个 “劣势 “,所以建议宝宝从6个月到1岁逐渐停用安抚奶嘴。 如何戒奶嘴2025 在美國兒科醫學會網站清楚指出,奶嘴並不是紅燈,很多人在教養孩子會覺得奶嘴是一個萬惡之物,實際上並非如此,適度的安撫是需要,但前提是不要養成孩子過度依賴;不過奶嘴的清潔消毒很重要,以免造成寶寶感染鵝口瘡。
如何戒奶嘴: 建議三歲前戒奶嘴,以防前牙開咬
隊友比較好維持一致性,去爺爺奶奶家時,長輩可能比較會順著孫子,我會準備好他喜歡的玩具,請公公婆婆遇到要奶嘴時,先試試看:拿出玩具,問他要不要玩? 要玩就不吸奶嘴;我也會再跟寶皇說明:在爺爺奶奶家也一樣,睡覺再吸奶嘴,但我不會硬性規 定長輩要百分之百做到。 不過,寶皇是我們自己帶,爺奶家只是偶爾作客,對我們影響較小,總之一致性愈高愈好,一致性如果不同, 會影響行為改變的效果。
就像很多家长担心的,如果给孩子使用安抚奶嘴的时间过长,还会影响孩子牙齿的发育,所以3-4岁以后不鼓励再继续给孩子使用安抚奶嘴。 长期使用安抚奶嘴,还会增加孩子感染的几率,比如龋齿、中耳炎等。 安抚奶嘴可以在小婴儿出现饥饿,而奶粉又没有准备好的时候临时使用,可以在情绪特别烦躁的时候使用安抚奶嘴进行安慰。
也可能造成寶寶長牙時間比較晚,或長牙齒的位置稍不正確。 父母應避免在BB每次哭鬧時都用奶嘴安撫他們,應先找出BB哭鬧的原因,例如是否肚餓、尿片需要更換、感到太冷或太熱等,然後對症下藥。 此外,BB哭鬧的時候,可以嘗試輕撫他或輕搖他,或用包被將BB包裹緊,增加他們安全感,盡量減少使用奶嘴來安撫BB。 不少父母都對奶嘴又愛又恨,它既可以安撫BB的情緒,幫助BB入睡,但同時亦會影響BB的牙齒生長甚至說話能力,因此家長們都想盡早為BB戒除啜奶嘴的習慣,但BB戒奶嘴的過程一點也不容易,令父母頭痛不已。
建議此階段的家長即使提供奶嘴時亦不會主動給,可放在孩子可見的地方讓他們見到才取,或他們在陌生環境鬧情緒/不耐煩時才給他們。 如在正常情況下,最好把奶嘴放在不起眼的地方,並引開他們的注意力。 因此要不要讓孩子吸奶嘴,可依照每位孩子的反應而定,並不一定要「學會」吸奶嘴。
如何戒奶嘴: 文章留言
家长给宝宝选择安抚奶嘴时要注意材料,选择质量好、环保无毒的食品级硅胶等材料,并要定时清洗奶嘴。 這個過程誠實的說,對父母是辛苦的,在這段時間我們需要盡量豐富孩子的生活,帶他出去玩、分散他的注意力。 在家裡的時間只要開始焦慮,爸爸媽媽要盡可能的耐心安撫,通常要在白天停止使用奶嘴都不是最難的部分,我個人覺得「幫助入睡」時會比較辛苦,孩子可能會掙扎很久不願意睡覺,或是半夜會醒來幾次找奶嘴而影響父母睡眠。 許多老一輩的家長,經常使用羞辱或是恐嚇的方式制止孩子吸奶嘴,例如「羞羞臉」、「長大變成豬嘴」。 這個方式是比較不建議的,孩子吃奶嘴本來就是本能、需要尋求安撫,若長輩在此時此刻使用言語攻擊孩子,反而容易造成日後的心理負擔,甚至因為心理上的焦慮與沒有安全感,導致對於奶嘴的需求日漸增加,形成反效果。
根據佛洛依德人格發展理論指出,人格發展第一階段(0 歲~2 歲)稱為口腔期,也就是說,嬰幼兒透過口腔的任何動作與刺激,身心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 亲,宝宝不是很闹的话就没有必要用安抚奶嘴的哦,用安抚奶嘴宝宝会对其产生依赖心理的,而且还会影响宝宝的嘴型,宝宝以后出牙也会有影响的,以后再戒奶嘴也是很麻烦的,而且宝宝经常含着也不是很卫生的哦。 亲,可以用的,但一岁以后就要坚决给戒掉哟,安抚奶嘴总久了不仅会产生依赖性,而且对宝宝的口腔发育不好。 摆出婴儿喜爱的卡通人物,然后父母认真地和婴儿说:“宝宝你看,小熊维尼已经长大了,他已经不需要用安抚奶嘴了,现在婴儿也长大了,也应该像维尼一样,再也不需要用奶嘴了,对吗?
許時耘醫師建議在孩子三歲以前要戒掉奶嘴,因為若在三歲前減少吸奶嘴,前牙開咬的狀況就會恢復,但若到四、五歲,就會無法恢復原狀。 如何戒奶嘴 如何戒奶嘴 因為孩子可以藉由吸奶嘴得到足夠的安慰及滿足感,其安撫的力量甚至可以撫慰像是打完針或外傷的疼痛,而若孩子真正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只是常常被塞奶嘴「封口」,長時間下來就會依賴吸奶嘴獲得安慰。 若父母放任孩子長時間食奶嘴或食手指,到3至4歲左右會發現他們的牙齒有機會向前哨出,而且隨着認知增長,長期依賴的習慣會更難戒掉。 一旦到了更換恆齒時仍未戒掉奶嘴,有可能影響恆齒的生長,導致孩子說話「漏風」和咬字不正等。 因此,父母宜在孩子依賴成習慣前,協助他們把奶嘴戒掉。
如何戒奶嘴: 美國Modern Twist 兒童繪畫塗鴉水洗餐墊
如果一直使用奶瓶喝奶,相對地會讓孩子習慣奶嘴,並延長使用安撫奶嘴的時間,孩子1歲以後,應慢慢訓練讓他用學習杯來取代奶瓶喝奶較佳。 如果幼兒平時對於奶嘴的需求性和依賴性高,可能造成以後的依賴性太強,導致容易情緒暴躁,甚至依賴奶嘴的時間可能拖過兩歲以上。 有人認為暴牙、牙齒咬合不正與吃奶嘴有關,不過李佳容醫師指出:「若到了兩、三歲還沒戒掉奶嘴比較可能造成這情況。」因此,即便有此疑慮,但並不是暴牙或牙齒咬合不正就是吃奶嘴造成。 如果預期孩子的反應會很激烈,最好採漸進式,例如先是醒著的時候不吃,再來午睡時不吃,最後才晚上睡覺也不吃。 除了口頭和精神鼓勵,也可以搭配積貼紙或星星換小禮物的方法。
如何戒奶嘴: 如何戒奶嘴,才不傷害孩子的心呢?
宝宝使用水杯时经常会晃来晃去,而且还会带出门使用,要是密封性不过关的话,水杯变“花洒”,这就“悲剧”了。 当宝宝能够成功地从杯子吸出水并且喝下去大部分后,家长可尝试往杯子里倒一些奶,让宝宝学习和习惯用杯子喝奶。 从宝宝6个月大开始,家长可以提供一个训练杯(也称学饮杯,杯上有双柄和可扣紧的盖子,盖子上有喝水嘴)或一个带吸管的杯子。 不少宝宝喜欢躺着用奶瓶喝奶,殊不知,当人体处于平躺状态下,吸取的奶液会淤积在喉咙后部,最终成为细菌的温床。 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龋齿率为70.9%,平均龋齿数是4.24颗。 可以在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等各大社群媒體上關注我們,獲取最新最熱的文章、專欄及影片。
一般情况下,随着宝宝开始学爬、扶站、学走,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兴趣更加广泛,自然而然就对安抚奶嘴不感兴趣了,可以自己戒掉。 用得早不如用得巧,既要把握住它的适用年龄,又得掌握好使用节奏。 掌握了这些,我个人认为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毕竟正规的安抚奶嘴设计是非常合理的。 吸吮反射是宝宝先天具有的一种反射,刚生下来的宝宝就知道吃奶就是因为这种反射,还能起到安抚、平静情绪的作用。 身為一位兒科醫師和母親,最大的希望是能藉由詳細的問診和觀察、正確的保健觀念,以最少的藥物,照顧孩子的健康。 孩子的笑容和父母的安心,是作為一位兒科醫師最好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