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慮到需要確定市區及市區邊緣有合適混凝土配料廠的土地,在將軍澳第137區設立混凝土配料廠是有必要,用作支持地區住宅和商業發展增長的混凝土需求,並確保預拌混凝土在短時間內運送到施工現場。 運輸及物流局期望於今年第四季制訂更詳細的走綫及初步推展時間表,如「將軍澳南延線」以重鐵形式發展,可能需在創新園對出填海約2公頃。 發展計劃是關乎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決策,因此公眾參與也很重要。
小赤沙現時設有港鐵將軍澳車廠及康城站;大赤沙北部則設有將軍澳工業邨。 據發展局公布的將軍澳第137區及第132區初步發展大綱圖顯示,137區位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為一幅已平整土地,佔地約80公頃,目前大部分土地用作臨時填料庫,貯存公眾填料,供填海時重用。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該區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除現有約80公頃土地,計劃將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合共造地約101公頃。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將軍澳72區擬建消防局 2024年第3季完工
發展局表示,龍鼓灘填海範圍將由2020年建議的220公頃或以上,減至145公頃,所得土地用作發展現代先進產業。 有議員指區內有堆填區、焚化爐、骨灰安置所,擔心影響經濟產業,以及將屯門西地區變成另一個打鼓嶺及將軍澳。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指,會善用附近的稔灣山頭作為屏障,確保有足夠緩衝地帶。 有議員關注龍鼓灘填海範圍減少,會否不夠土地發展,甯漢豪指,主要考慮該處海岸線優美,雖然填海規模縮窄,但有附近60多公頃棕地納入規劃範圍。
- 民建聯新界東南議員李世榮則指,政府擱置在康城/創新園對出水域進行大範圍填海,並以海底沉箱形式建設「將軍澳綫南延綫」,至將軍澳第137區,是聽取民意後的改進方案。
- 首先,政府文件並未提供足夠的理據,以支持保留或重置原137區混凝土配料廠的必要性。
- 綠色和平強調,核電是極高風險的電力來源,福島核災為環境及人類帶來極為深遠的禍害,若是次的區域合作零碳能源包括核電,變相令香港市民承受另一場環境危機。
- 擬議的鐵路站將位於大部分居民的500米步行距離內,涉及超過三分之二的規劃人口。
- 後主辦方宣布遊行人數為15萬人,警方則稱經原定路線遊行的人數為2萬7000人。
- 有關改劃惹來不少批評,在公眾諮詢期間有九成九反對政府的修訂。
「將軍澳南延線」將為當區提供鐵路運輸服務,同時配以最新擬議興建的對內及對外道路網絡,包括「將軍澳—油塘隧道」。 不過發言人表示,有關基建未及在首批居民入伙時投入服務,估計要乘搭巴士及小巴,經交通交滙處到達康城站或將軍澳市中心。 發展局發言人昨表示,該區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除現有約80公頃土地外,還計劃將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合共造地約101公頃。 當局又建議,於將軍澳第132區對出,以填海及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本身位於137區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以及有特定地域要求的電力設施、建築廢料處理設施、廢物轉運站及海上垃圾收集站。 發展局表示,將軍澳第137區計劃發展為一個新社區,可發展土地為101公頃,當中包括於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 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計算,區內可提供約50,000 個房屋單位,供135,000人居住;公私營房屋比例為7:3,可提供約34,500個公屋單位及15,500個私人住宅單位。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新界新發展區:
不過,李世榮重申政府應優先研究毋須填海的內陸走線方案,即從現有將軍澳站伸延「將軍澳綫」途經增設的百勝角站,再通往將軍澳工業邨站及將軍澳第137區佛堂澳站,並興建多一條過海鐵路隧道,連接新設的小西灣站以至港鐵港島綫。 明代刊行的地方誌一《粵大記》當中的廣東沿海圖已清楚標示「將軍澳」,故此,起碼在明代,將軍澳已經有居民定居。 1982年香港政府正式落實發展將軍澳為第三代新市鎮,發展計劃分三期進行。 簡略來說,第一期發展於1983年開始,涉及範圍包括了三個住宅區:翠林、寶林和坑口,以及兩個工業發展區域:小赤沙和大赤沙。 寶林、翠林、坑口、日出康城(位於以上提及的小赤沙)、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基本上皆屬於住宅區,建有公屋、居屋、村屋和私人屋苑。
恒生指數低開229點,其後最多曾跌近300點,低見20321點,較早時報20403點,跌215點,跌幅1%。 科技指數一度失守4100點,低見4097點,跌幅逾2%,較早時跌逾1%。 嗶哩嗶哩跌7%;蔚來上季虧損擴大,拖累股價急跌逾12%,是表現最差科指成份股。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住宅
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新界北部地區的發展潛力、所需的策略性基礎配套,以及如何發展一個規模與粉嶺/上水新市鎮相若的現代化新市鎮。 初步可行性研究已於2014年1月展開,並已於2018年2月完成。 洪水橋新發展區的前期工程第一及二期以及第一階段工程的詳細設計已於2017年3月展開,建造工程預計於2019年開始,預計首批居民可於2024年入住。 立法會議員梁熙認為當局發展第137區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解決自己十分關心的小西灣鐵路問題。 梁議員希望當局以更宏觀的角度去規劃相關的交通,特別是隨著137區的發展而增加的人口,繁忙時間居民不論使用那條道路,西行的車流最終也會匯集在觀塘,加重當地的交通負荷。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將軍澳137區規劃住13.5萬人 填海20公頃公私房屋七三比 最快2030年遷入
我們計劃擴展現時東涌新市鎮為更具規模的社區,以滿足房屋、社會、經濟和當地居民的需要,並把東涌新市鎮擴展發展成一個智慧型低碳社區。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包括東涌東及東涌西的發展,會分階段推展。 東涌東的填海工程已於2017年年底展開,預期於2020年移交第一幅土地給房屋署作房屋發展。 民建聯新界東南議員李世榮則指,政府擱置在康城/創新園對出水域進行大範圍填海,並以海底沉箱形式建設「將軍澳綫南延綫」,至將軍澳第137區,是聽取民意後的改進方案。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填海 建電力設施輸入零碳能源
另外,家長或其他成年人可通過程式的監測功能,追踪青少年在TikTok上花費的時間,包括在各個時段的使用時間,以及打開的次數,也可在一周內選一天,為兒童設置最長使用時間。 中文版抖音則將14歲以下青少年的使用時間限制在40分鐘,並禁止這些年輕用戶在晚上10時至早上6時使用抖音。 有研究數據顯示,2022年未成年人平均每天花在TikTok的時間為約1小時47分鐘。 美國、加拿大、歐盟及歐洲議會相繼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其員工在手機上下載抖音國際版TikTok。 發展局提交立法會文件指出,將軍澳第137區所需要的可發展土地為101公頃,當中包括於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填海規模合適。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規劃申請
我們會爭取立法會支持,為各具潛力的填海地點展開研究,包括中部水域人工島策略性研究以探討在大嶼山東面水域作人工島發展的技術可行性,以及欣澳填海的規劃及工程研究。 相關部門亦已完成以上3個政府設施遷入岩洞的先導計劃可行性研究,並會逐步推展下一階段的工作。 首先,政府文件並未提供足夠的理據,以支持保留或重置原137區混凝土配料廠的必要性。 其次,政府只提出「需要」什麼設施,但沒有交代132區為「唯一」的可行選址,更未有說明各項設施所需的營運用地面積,實在難以支持在132區填海造地的合理性。 最後,就算政府能確立選址的合理性,我們亦注意到132區內陸還有不少土地,雖然地形及地勢未必非常「便利」發展,但政府亦有責任優先研究使用現有土地,包括利用岩洞的可行性。 我們認為,除非政府能提供證據證明現有土地,包括岩洞,並不足以容納「必需」的設施,或技術或財務上並不可行,否則不應貿然填海。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將軍澳第137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 擬填海20公頃
香港科學園擴建計劃位於科學園三期西面,於2016年11月22日舉行動土儀式,造價約44億港元,包括興建2幢14至15層高的科研大樓,由王董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設計,在2020年落成。 自2010年2月至2013年7月,經過3年多時間,政府一共推出12幅住宅地皮,最終為庫房帶來接近293億元賣地收入,合共提供超過7,400個單位。 現時地皮由6個發展商瓜分,會德豐及新地各佔4幅,其餘包括華懋、信置、嘉華及麗新財團。 其中以麗新財團於2012年11月投得的臨海地皮,每方呎樓面地價4,929元最貴,並刷新區內地價紀錄,成為將軍澳新地王。 2011年位於將軍澳站上蓋天晉旁的酒店項目命名香港九龍東皇冠假日酒店及香港九龍東智選假日酒店,均位於新界東,不過以九龍東命名,引起了部份公眾和網上討論區對酒店所在地的地區爭議。 2012年將軍澳新樓盤峻瀅發展商為避免再度引起爭端,索性將有關樓盤宣傳為位處「香港東部」字眼。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將軍澳簡介
同時,我們正與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攜手合作, 進行綜合地庫及公共基礎設施工程,以配合西九文化區分階段發展所需。 這項位於秀茂坪區的工程計劃已平整約20公頃的工地,作公共房屋、學校、休憩用地,以及相關的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的發展。 工程於2008年1月展開,至今所用作公共房屋發展的土地已完成平整,並移交房屋署。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將軍澳之城市規劃變遷
發言人表示,諮詢附近居民意見後,將軍澳第132區6個設施的土地面積已縮減四分之一至25公頃。 其中為達致2035年碳排放減半及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環境及生態局正與內地商洽,計劃購入更多可再生能源,預計內地電力須從東邊引入,電力設施需設置於臨海位置供海底電纜登陸。 特首李家超提出發展將軍澳第137區,涉及紉50,000個單位,同時建議興建「將軍澳線南延線」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2025 ,把將軍澳綫向南延伸至將軍澳第137區,優化該區的交通配套。 土木工程拓展署早前去信西貢區議會,要求延長將軍澳第137區臨時填料庫用地的土地使用,至2026年12月。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伍漢林表示,當局現時未就引入零碳能源的內容進行諮詢,發展局就先向立法會提交填海建議,並續以零碳能源含糊其辭,既無法釋除公眾對輸入核電的疑慮,亦剝奪公眾知情權和表達意見的機會。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2025 將軍澳新市鎮人口增長,對消防和緊急救護服務的需求增加,消防處擬於將軍澳第72區興建17層高的大樓,用作消防局暨救護站,並提供132個部門宿舍單位,按付款當日價格計算,項目的建設費用估計約為6.55億港元。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將軍澳
將軍澳的第一份分區計劃大綱圖草擬(編號S/TKO/1 – 表一)在1992年12月11日正式公開展覽,其規劃總面積已達1,716公頃,基本確立了將軍澳的發展界線,至今的規劃面積(編號S/TKO/21 – 表一)仍然依舊1718公頃。 新界的士:可以進入坑口道、將軍澳醫院、港鐵坑口站、昭信路新寶城對開的士站、環保大道「邵氏電影城(Movie City)」以及石角路(即日出康城對面)。 寶林主要由將軍澳村對外的海灣填海而成,區內主要有寶林邨、景林邨、欣明苑、旭輝臺、慧安園、富麗花園、茵怡花園、疊翠軒、怡心園和新都城。
北環線古洞站將於2027年啟用,洪水橋站及北環線主線亦會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動工。 政府亦正積極推進北環線支線經落馬洲河套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新皇崗口岸的工作。 其他地區的鐵路項目亦進展順利,東涌線延線、小蠔灣站和屯門南延線會在明年動工。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新市鎮發展
由馬鞍山至屯門長約60公里的主幹線路段現正分階段建造,當中馬鞍山至上水及元朗至屯門共長約50公里的單車徑已經落成並開放給公眾使用,而餘下由元朗至上水的單車徑的建造工程正在進行,預計於2020年年初完成。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2025 至於長約22公里荃灣至屯門主幹線路段,當中荃灣青荃橋至灣景花園的單車徑路段的建造工程將於2018年展開,預計於2020年完成。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2025 以填料庫將被改劃為前設和契機,發掘大衆對未來發展的願景,將軍澳137區的規劃將利用地理優勢,配合人口特徵,來改善居住環境、交通、生活質素及康文設施等,達致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換地權益書的持有人只要通過交回手上的換地權益書,再補回差價,便可向政府買入土地作住宅發展。
立法會議員李世榮認為政府擱置在康城/創新園對出水域進行大範圍填海,並以海底沉箱形式建設「將軍澳綫南延綫」,至將軍澳第 137 區,是聽取民意後的改進方案。 不過,李議員重申政府應優先研究毋須填海的內陸走線方案,即從現有將軍澳站伸延「將軍澳綫」途經增設的百勝角站,再通往將軍澳工業邨站及將軍澳第137區佛堂澳站,並興建多一條過海鐵路隧道,連接新設的小西灣站以至港鐵港島綫。 若當局認為必需透過填海才能完成「將軍澳綫南延綫」,李議員希望當局能提出理據以說服公眾。 故李議員期望當局能繼續聆聽市民的建議,完善「將軍澳綫南延綫」及第 137 區的規劃,包括於第 137 區興建行車過海幹道及「將軍澳綫南延綫」設「過海段」連接港島東區,以一併疏導東區海底隧道及鐵路的壓力。
但自從區內的新填海地進一部發展,為避免居民的生活對港島區之中環、上環、銅鑼灣、太古和觀塘過於依賴,政府改變規劃,把整個將軍澳區按市區的模式重新規劃。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現時不少市民都發現區內的設計比較奇怪,分區之間似被切開,連接不太方便。 這些都是規劃轉變的影響,也有觀點認為是回歸後各種政治目標(如八萬五建屋計劃)等所引致。 )位於香港新界東南,是香港的第三代新市鎮之一,與馬鞍山(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份)和天水圍新市鎮同期發展。
該處續稱,其部門宿舍不足率已達30%,隨着增加人手及屬員對宿舍需求繼續上升,預料部門宿舍短缺問題加劇,故今次擬建部門宿舍單位,部分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減少建築廢料及對鄰近居民滋擾。 值得留意,城規會已批准於將軍澳第137區興建臨時水泥廠,為期7年,最快2024年開始運作,對區內環境影響仍是未知之數。 將軍澳 85 區 此地盤位於將軍澳小赤沙石角路 8 號, 即 86 區夢幻之城東面, 彼鄰將軍澳污水處理廠, 前身為 “捷和擠壓廠”, 乃一工業用地,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2025 為長實在將軍澳區最早之落腳點, 較集團之前投得之調景嶺站上蓋項 … 文件指出,第 132 區新造土地上,會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以及達到在 2035 年前把碳排放量從 2005 年水平減半的減碳目標及於 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油塘混凝土廠擬遷將軍澳 發展局:為房屋計畫提供支持
)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白石角吐露港沿岸,毗鄰白石角海濱長廊,鄰近香港中文大學,發展佔地22公頃,第一至第三期總樓面面積達330,000平方米,第二期工程於2006年竣工,第三期於2016年竣工。 將軍澳創新園(前稱:將軍澳工業邨)位於將軍澳大赤沙,位處東南陲,是香港第3個創新園,於1995年啟用。 並與另兩個創新園(分別是大埔創新園及元朗創新園)不同,將軍澳創新園只容許一些非污染性和高科技行業設廠。 區內主要有富寧花園、安寧花園、厚德邨、頌明苑、明德邨、東港城、海悅豪園、蔚藍灣畔、南豐廣場和新寶城。 富寧花園和安寧花園同於1990年落成,為此區最早建成的屋苑。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日出康城|將軍澳137區突增5萬伙 居民憂交通癱瘓:我層樓最少跌5成
由於當區位處海旁,將採用階梯式建築物高度輪廓,海旁一帶亦提供連貫的海濱長廊及綠化休憇空間,鼓勵居民以步行或騎單車等模式出行。 發展局今天(19日)公布將軍澳第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佔地約80公頃,相等於4個太古城,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七三比,容納供13.5萬人。 當局料於2025年開展填海工程,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當中涉及約1.26萬個單位。 消防處擬於將軍澳第72區興建1幢樓高16層的大樓,用作消防局暨救護站,並提供132個部門宿舍單位。
而且這些地皮的用途均為住宅(甲類)(即高密度發展)或商業/住宅發展用地,形成了將軍澳市區高樓林立、普遍有商場基座的格局。 最初,住宅用地中包括38.55公頃為中低密度(丙類)用地,但現時已經減少至0.66公頃,其土地面積已納入為綜合發展區(38.72公頃)。 而高密度住宅發展(甲類)用地由133.56公頃,再進一步上升至144.97公頃,令將軍澳建築物的密度更趨密集。 將軍澳新市鎮北部為寶林及坑口,西北部為翠林,東南部為百勝角及小赤沙(包括日出康城),南部為將軍澳市中心(包括將軍澳南),西南部為調景嶺,最東南端及最偏遠為大赤沙。 而在不影響工程時間表下,當局會盡量削坡而減少填海,將對附近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除了兩個須由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將於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將軍澳第72區擬建消防局暨救護站 料花6.55億元
政府擬於明年第4季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項目預計2024年第3季完工。 筆者期望政府部門積極舉辦公眾諮詢活動,聆聽公眾對132區發展計劃的意見,除了傳統的答問大會外亦可以舉行網上諮詢會,並邀請地區領袖和居民代表對現成同類型的公共設施作實地考察。 有關部門宜主動出擊,積極與當區居民進行解說及諮詢工作,使整個發展計劃的過程更加公開透明,才有機會爭取到市民的理解與認同。 如果政府不能接受公眾的意見,亦應該向公眾說明原因,現時坊間也提出不少替代方案,例如要求局方善用當區的岩洞及已停運多時的鯉魚門石礦場,其實局方也值得研究民間建議的方案,以釋公眾疑慮。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2025 社會期望政府主動作為,正面回應居民訴求,官民雙方取得最大共識,共同推動社區發展。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將軍澳工業
將軍澳工業邨位於將軍澳的東陲,提供土地給不同行業設廠,它是香港第三個工業村,於1995年啓用。 我們已甄選出5個近岸填海地點,包括龍鼓灘、小蠔灣、欣澳、青衣西南和馬料水,中部水域人工島,以及3個政府設施搬遷入岩洞的先導計劃,包括鑽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庫、西貢污水處理廠和深井污水處理廠,作進一步考慮。 連接路名為 “香園圍公路”,於2019年5月26日通車,是一條雙程雙線的分隔行車道,全長約11公里,連接粉嶺公路及興建中的香園圍邊境管制站,其中包括一條長4.8公里的龍山隧道(全港最長陸上行車隧道)。 此外,當香園圍邊境管制站開通後(管制站工程合約另外由建築署監督),香園圍公路可讓車輛由粉嶺公路直達管制站,並快速地到達大灣區東部和鄰近省份。 啟德發展計劃屬於「起動九龍東」措施的一部分,這發展項目不但肩負推動香港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角色,亦協助活化毗鄰舊區,包括九龍城、黃大仙及觀塘。 為舒緩現有將軍澳隧道的擠塞情況及應付未來將軍澳的發展,將軍澳—藍田隧道的建造工程已於2016年7月展開,預計2021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