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研究題目包括: 影像/點雲–視覺資料處理、 鹼基/蛋白質–序列資料處理等兩大方向。 李致毅研究實驗室 李致毅 本實驗室致力於下一代超高速通訊電路與系統之研發, 及高速類比與混合電路之技術與應用. 目前研究項目包括寬頻/光纖通訊電路 (OC-768), 超寬頻與60-GHz無線通訊系統, 資料轉換器 (A/D, D/A) 與高速I/O電路. 吳:Android應用框架以堆疊方式定義系統架構,在各元件與層之間訂出標準界面。 每個軟體層次(layer)都清楚定義,各層次內部的秩序架構也有協定能有所依循。 Android系統可以像積木堆疊一般,不同應用產品可以依功能需要增減不同的軟硬體元件整合成不同產品。
- Google在千變萬化的Libraries層次,藉由OHA的成員PacketVideo提供名為OpenCORE的子系統,提供手機多媒體軟體的原始碼和IP授權,以此作為基礎協定,並提供數種相當有彈性的介面,從中建立多媒體libraries的秩序架構。
- 課程作業寫gate-level verilog(真的很底層…),有期中期末考。
- 在學生時代展現的學術能量,讓劉國瑞一九九○年得以在逾千名應徵者當中脫穎而出,獲得馬里蘭大學電機系教職,從此定居美國。
- 該計畫已於2016年邁入第三期,計畫中的四個研究群均有豐富研究學術產出,由臺大醫院賴達明醫師、湯頌君醫師與臺灣大學吳安宇教授團隊所提出之光學式量測心房顫動的研究成果,已於近期刊載於《自然》系列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之上,獲得國際認同。
- 七十四學年度資訊工程研究所易名為「資訊及電子工程研究所」,招收碩士班研究生。
他教過的學生數以千為單位計算,但四散多年統計困難,以下僅為舉例,疏漏所在難免,敬祈見諒。 王安宇除了短髮Look給人一種陽光氣息之外,曾留過中分長髮的他更別有一番風味,給人一種憂鬱的王子氣息,日系味道非常濃厚。 他除了外表出眾之外,更是學霸一名,以高考614分(滿分750分)入讀了中國傳媒大學的新聞學自主招生,修讀了播音主持的專業,因此被網友封為「新一代學霸校草」。 中國傳媒大學是國家「211工程」的重點大學,娛樂圈中亦有許多人都是此大學畢業,就好似知名主持人陳魯豫﹑演員馬思純﹑曾美慧孜等,可見王安宇是才貌兼備的人才。 2022年8月11日,主演的電視劇《歡樂頌3》播出,在劇中飾演李其行。 9月29日,與金晨主演的體育競技劇《熾道》在優酷獨播,在劇中飾演陽光少年段宇成。
吳安宇: 研究領域摘要:
民國七十二年秋,劉寶鈞博士接任電機系系主任,隔年春又兼任資工所所長,完成系所事權合一。 七十四學年度資訊工程研究所易名為「資訊及電子工程研究所」,招收碩士班研究生。 民國七十六年曾黎明博士接掌系所行政,民國七十七年秋,資訊及電子工程研究所增設博士班,曾黎明博士升任計算機中心主任,改由莊堯棠博士兼任系主任和所長職務,繼續系所之推展。 國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於民國六十九年八月成立,由陳永昌博士班擔任第一任電機系系主任。
只要在各層遵循具代表性且清楚定義的協定內容,Android框架內各軟體層,就可以開放給有興趣的第三方軟體程式業者,提供多元可抽換的模組化設計空間,開發類似韌體和介面軟體、得以連絡Android各層次的軟體程式內容,展現各種應用軟體和多媒體設計的效能。 吳教授的研究成果與學術服務獲得多重肯定,如基於“DSP algorithms and VLSI designs for communication IC/SoC”之長期研究貢獻,於2015年晉升為IEEE Fellow。 曾獲2010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傑出電機工程教授獎」、2019年臺大電機資訊學院「學術貢獻獎」、108年度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 (全國各工程領域共10位教授),以及獲頒2019年美國馬里蘭大學電機系傑出系友獎“ECE 吳安宇 Distinguished Alumni Award”。 2020年吳教授同時獲得「有庠科技發明獎」與「第有庠科技論文獎」 (資通訊科技領域),為創立有庠科技以來,首次同年獲得兩項科技獎之獲獎人。
吳安宇: 結合下世代IC設計 續創臺灣產業盛世: 2022 電子所IC Summer Camp
隨著機器學習以及深度學習的發展,即時學習、即時分類逐漸成為重大議題。 近年來,許多對於神經網路的硬體加速設計分別被提出,其中分別有使用類比方式以及數位方式實現的電路架構,但都無法兼顧高吞吐量、低延時、高精度等需求。 而此低延遲勝者全拿電路結合了以上兩種方式的優點,解決現有架構的運算瓶頸;因此低延遲電壓競賽勝者全拿電路突破原本神經網路中成為運算瓶頸的平行比對問題,以提供協助及時學習以及分類運算。 吳安宇2025 除此之外,運算所需的功率消耗向來也是設計上須被考量的要素,因此在此架構中也使用了提前淘汰敗者的機制來節省不需要的功耗,以達到低功耗的設計。
我馬上向教育部投訴說我依法申請:「抄錄本人性平會的訪談紀錄,但是慈濟大學王本榮校長卻不給,害我無法申訴,維護自身的權益。」(參見附件二)。 教育部馬上回覆說:「請逕依行政程序法第46條,向學校提出申請閱覽卷宗,惟僅能調閱您本人之訪談資料或紀錄。」(參見附件三)。 於是我再度向慈濟申請「訪談紀錄」,慈濟校方卻又答非所問回答說:「將有關調查報告中有關台端說明部份,影印乙份交付台端查閱」。
吳安宇: 電子所Access IC Lab再創佳績
年擔任「智慧電子國家型科技計畫 」「智慧電子整合性人才培育計畫」:教育部總聯盟計畫總主持人,協助NPIE國家型計畫執行各項新式課程教材編撰以及相關高階人才培育計畫。 吳安宇教授於國立臺灣大學電機系畢業後,留學於美國馬里蘭大學電機所,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畢業後工作於Bell Laboratory,於一九九六年回國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於二千年轉任臺大電機系教職。 其學術專長有VLSI/CAD、寬頻通訊積體電路設計及數位信號處理等,為期能繼續開拓其研究領域及能對未來臺灣電機資訊產業有所助益,研究期間仍不停地與相關產業及研究單位相互交流與合作。
吳安宇: 吳安宇
劉國瑞回憶,自己攻讀博士期間,正逢冷戰尾聲,全球局勢因中國天安門事件、東西德統一、蘇聯瀕臨解體而充滿未知,包括他在內的許多外國留學生,都將留在代表「自由世界」核心的美國求職,視為最穩妥的優先選項。 明年將上任IEEE的總裁,是來自台灣、畢業於台大電機系的劉國瑞,他透過團隊合作,將台灣專業展現在學術交流場合,獲得國際認同。 計算機結構的實作課,也是verilog程式課(會教非常多撰寫verilog的技巧,有心修數電的話,先修過這堂課對增進verilog能力很有幫助),上課要寫出來的硬體架構基本上就是計結教的東西,所以推薦和計結一起修,可以省很多理解硬體架構的力氣。 個人認為,只要未來會用到程式來工作的同學,不管是哪個領域,都很適合修這門課。 程式語言可以說是一個黑盒子,把計算機的運算內容都包起來了,而計算機結構會更深入的講解黑盒子裡面的事物。 跟OS一起修的好處是,期末考部分有一些重疊的topic(virtual memory),可以學兩次並交叉比對,對這部份會很熟,準備考試時書也只要讀一次。
吳安宇: 103-2 吳安宇 數位系統設計
亦參與許多主要IEEE國際會議的技術委員會 ,例如ICIP、SiPS、AP-ASIC、ISCAS、ISPACS、ICME、SOC和A-SSCC。 95年1月起先後擔任第二期「晶片系統國家型科技計畫」創新產品「分項計畫共同召集人」與「分項計畫召集人」。 96年至98年借調擔任工研院系統晶片中心副主任,協助規劃及推動 PAC DSP處理器與Android-based多核心SoC技術。 借調期間同時擔任工業局半導體產業推動辦公室主任,協助政府推動半導體產業投資發展與規劃產業躍升方案。
吳安宇: 電子所Access IC Lab再創佳績
ICS入門課程,算是數位ICS很底層的基礎知識(例如加法器、乘法器的結構與邏輯等等),課程內容大致上是電子一+交電的進階版,如果未來走高階一點的數位ICS(軟體層面)就不太會再碰到這些。 課程作業寫gate-level verilog(真的很底層…),有期中期末考。 吳安宇2025 無論如何,只要是想走ICS,都還是建議要有這堂課的基礎知識,你不用會設計,但至少要知道很多設計好的電路是怎麼來的。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個人化遠距醫療診斷、治療與居家醫療照護的需求也隨之提升,有鑑於此,臺灣大學及臺大醫院與聯發科技於2011年共同投入「醫療電子創新技術研發計畫」,結合學界、醫療與半導體產業三大領域的領導優勢,期望開創臺灣在國際生醫、資訊及電子整合性研發的新里程。 臺灣大學、臺大醫院與聯發科技組成的研究團隊自2014年起,透過六百多筆臨床資料進行光學式訊號的心房顫動偵測,與傳統心電圖比對,達到97%的準確率;該計畫自今年一月起,進一步運用內建聯發科技生物感測晶片的智慧手錶,進行即時偵測心房顫動的臨床研究,在24例測試中,取得高達100%的準確性。
吳安宇: 結合下世代IC設計 續創臺灣產業盛世: 2022 電子所IC Summer Camp
本實驗室位於台灣大學電機二館232室,使用空間約十四坪,主要的硬體研究設備包含個人電與數台GPU工作站,軟體設備則為程式語言(C++、MATLAB、Python等)語言與EDA工具(Cadence、Synopsys等)。 1987年台灣大學電機系畢業,1992年和1995年分別在美國馬里蘭大學獲得電機工程碩士及博士學位。 吳安宇 吳教授的研究興趣包含數位信號處理及通訊之低功率高效能VLSI架構,可適性、多速率信號處理,可重組化寬頻通訊系統及架構,以及系統晶片、晶片內網路(Network-on-Chip)平台軟硬體共同設計。 留學期間曾擔任馬里蘭大學電機系的教學助理與研究助理,畢業後加入AT&T Bell實驗室擔任Member of Technical Staff ,並參與ADSL通訊IC研發計畫。 曾擔任IEEE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Systems期刊、IEEE Circuits and Systems-I/II期刊與IEEE Signal Processing期刊副主編。
吳安宇: 吳安宇
此電路架構能透過平行化的運算來協助神經網路運算時的分群運算,大幅度的提升運算速度,以達到即時的學習以及分類。 高速電路實驗室 李泰成 吳安宇 本實驗室位於電機二館333A室,主要研究領域著重在高速混合訊號及類比電路設計、資料轉換器、等化器、鎖相迴路系統及射頻電路等方面。 類比設計與系統整合實驗室 呂良鴻 本實驗室成立於2002年,指導教授為呂良鴻博士。 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微波/射頻積體電路、高速混合訊號積體電路及低電壓/低必v類比積體電路之設計與系統整合。
吳安宇: 研究領域摘要:
媒體晶片系統實驗室近期的研究方向為電腦繪圖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GPU)之晶片設計、影像感測器之影像信號處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 ISP)、智慧型視訊信號處理,以及數位電視之晶片設計。 IC研發實驗室 林宗賢 本實驗室位於電機二館333室,由林宗賢教授主持。 目前的研究重點主要在於發展通訊應用及感測器應用相關之系統與電路。 在通訊應用研究方面,主要致力於高效能通訊子系統及前瞻關鍵電路之研發,如無線傳收機及頻率產生器等。
吳安宇: 103-2 吳安宇 數位系統設計
也提到未來獨佔性的重要,要能結合自身手機開發,才能擺脫代工廠的窘境。 為了能配合臺灣產業發展,依照傳統安排教授親自向學員們介紹不同實驗室的研究方向,分為數位與類比兩大組,縱觀臺大ICS組的全貌。 本系統晶片設計實驗課程為整合次世代網路架構-軟體定義網路與soc基本設計之新興課程模組,因本課程模組為”首次教學”,希望參與修課的同學願意一同協助精進此課程。 吳安宇 一九六一年出生於台中的劉國瑞,求學過程恰好碰上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一向對數學感興趣的他,最後選擇就讀台大電機系,一頭栽進重要性日益提升的電機電子領域。
在應用面上,我們看好資通訊產業領域未來的發展,本實驗室將加強在訊號處理與機器學習知識上的訓練,以因應系統晶片時代的需求。 期望寬頻實驗室始終能走在學術與技術的最前線,不斷創新思考,勇於嘗試新點子,對學術界及產業界盡最大的心力與貢獻。 數位在理想的世界中希望電路越小越好,但類比由實際的電感電容組成,先進製程不是評斷的標準。 教授同樣也介紹眾多的師資群,除了一直都在深入探討的題目如鎖相迴路、功率放大器,也包含近幾年投入的新血實驗室,主題延伸至TeraHz 吳安宇 6G晶片以及生醫領域。
2019年12月14日,主演的古裝宮廷劇《夢迴》在騰訊視頻播出,他在劇中飾演外表霸道實則甜憨的十三阿哥;16日,主演的校園青春劇《閃光少女》在愛奇藝播出,在劇中飾演Idol馮安宇。 2016年,王安宇在浙傳的藝考結果中,拿到了表演、播音、編導三項專業全部通過的成績,在高校錄取階段,播音只學了一個月拿到中傳37名,他還參加了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的自主招生,並取得了高考614分的成績。 王安宇,1998年2月3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餘姚市,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2016級播音主持專業。 吳安宇 性別:請選擇性別女男*請務必確認個人抽獎資料之正確性,若資料不全或錯誤,致無法核對、通知活動相關訊息或送達獎項,視同放棄中獎資格。
整個流程包含RTL 硬體描述的語言達成特定功能,接著合成完再部局才能完成製造,也能透過FPGA版提供有趣的面板應用。 吳安宇教授開場介紹這幾年半導體興盛,營隊的宗旨是為了讓大三大四學生了解IC的問題與挑戰,臺大電子所中IC Design和EDA 吳安宇 Tool相輔相成,一體兩面,希望能透過營隊期間的相關演講、小組專題競賽激盪火花,引導對此領域有興趣的學員們對IC產業有進一步的了解。 江介宏所長致詞提及臺灣半導體扮演國際重要角色,透過類比轉換物理的現象,以及數位的訊號處理搭配電路架構設計才能成就硬體產業的不可或缺。 當今是資訊石油量產的世紀,有幸在當下的環境透過不同的課程以及活動,使學員們了解IC產業的議題及挑戰。 媒體晶片系統實驗室 簡韶逸 本實驗室位於博理館421室,由簡韶逸教授主持。 實驗室的研究方向為多媒體系統之系統設計及晶片實現,研究的層次包括了由演算法、模組硬體架構設計、系統硬體架構設計、到晶片實作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