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有不少橫樑、水缸、碗碟,散置路上,這些昔日村居的痕跡,看來很快便會湮沒。 踏上開揚山脊,雨便停了,讓人呼吸雨後清新空氣,倒也不錯。 俯瞰山下新屋家一帶,已建了很多新型村屋,還有不少正在動工,看來這兒的鄉郊氣息,已蕩然無存了。 姓氏考略:「又臺駘封於汾州, 其後為沈姒蓐黃諸國, 為晉所滅, 後亦以黃為氏, 見宋學士集, 望出江定, 櫟陽, 安定, 房陵, 漢來, 上谷, 譙郡」。 說文:「鄒, 本邾婁國, 改為鄒, 後以為氏, 帝顓頊之後所封」, 望出范陽 ; 齊有鄒衍, 鄒忌。 姓氏考略:「馮氏出潁川者, 漢征西大將軍馮異之後, 出上黨者, 左將軍馮奉氏之後, 出長樂者, 宜都侯馮參之後, 出京兆者, 燕王馮宏之後, 出宏農者, 西魏寧州刺史馮寧之後, 出河間者, 唐監察御史馮師古之後」。
- 今日嘗試與別不同之路線,原定計劃除社山外,打算一併登上荔枝山及鹿山,惟如斯行程,卻屢遇阻滯。
- 下望碗窰,沿石砌村徑很快便來到碗窰遺址,好奇沿鐵絲網走了一會,無甚發現,只知道絲內的古跡已遷往展館,反而村徑旁一棵粗壯樟樹,叫人駐足觀賞。
- 因此,香港很多鄉村位置仍保留著茂密的原生樹林,形成了具豐富生態價值的「風水林」格局。
- 在社山村後的風水林也曾發現大量香港本地原生樹種及珍貴植物,包括郎傘樹及巢蕨等,超過百年樹齡的古樹更有不少。
- 陳氏在村前建有陳氏家祠,用作祭祖,在戰前也是一所私塾,教育村中子弟。
- 除平安桥、山水自然风景外,这里还有风雨长廊、观景亭、鲜花小广场等设施,村内成立了新村管理委员会负责村内旅游管理,全村停车场、公共活动中心、篮球场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社山神木樹底曾被焚出大洞,樹冠停止擴張,葉黃枝垂,樹枝傾頹,黴菌佈身。 它苟延殘喘,為的是見證中國再度成為世界最強國家? 當局用鋼柱支撐其支幹,又用木棧道圍繞隔絕人接近,工程完工之後無人跟進,神木病情日深,木棧道處處崩爛,闖入者危機四伏,應對方法是搥扁由村口通往神木之指標,圍封木棧道,警告不准入內,這些措施,看不到可以使神木重獲健康。 台灣、日本、歐美政府對國家古木用心保育,國民關心古木,敬畏神靈,為保有神木而自豪,社山神木及古村樟木的前景,卻令人慨嘆。 日本作家梨木香步小說《冬蟲夏草》有一幕說,主角身患重疾,求醫無效,搬到大樟樹旁的屋子休養,靠吸索樟樹氣味療傷,日久痊癒。 我曾在寧波一間姊妹學校帶遊學團,苦於交際應酬,身心極疲憊,走過校園一段約50米行道,兩旁種滿兩層樓高濃密樟樹,聞到一陣令人舒暢的清新氣味,引得我回頭再走多幾趟,頓時恢復活力,這是在香港從沒遭遇過的事。
社山村: 香港風水林概況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乃極受保護之次生林,東枕草山,標高407米的鹿山則包括其中。 社山村名字由來,有說因位於社山麓北面,故而得名。 村落除擁大片平坦農地,村後有大片風水林,林內有一棵全港最大的樟樹,譽稱為社山神木。
- 說文:「鄒, 本邾婁國, 改為鄒, 後以為氏, 帝顓頊之後所封」, 望出範陽 ; 齊有鄒衍, 鄒忌。
- 續登195米山頭,穿竹林徑至社山村,欣賞全港最大的樟樹神木。
- 公園旁之古樹棧道已封,惟公廁後有水徑能在外圍欣賞這棵古樟樹。
- 自古以來,山村多選一巨樹,通常是一棵長相比較好、身價較高的大樹,譬如說是樟樹,作社祭中心,是謂神木,村中長老率村眾在其下舉行儀式,敬奉土地神,祈福感恩。
- 覓路往社山不果,只得走回村口外圍,跨橋過河,在山坡草叢間,隨布帶指引,沿山徑上山。
之后,人们为了怀念社王恩德便将大树之后的巍峨之山也叫做“社山”’。 社土向村民讲授土地性能,传授顺应水土、农事耕作等诀窍,还告诉人们春耕、夏种、秋收和冬藏等方面的规律。 社山村2025 社土还善于驱赶扰民的野兽,又能帮人治病,简直成为村寨的福星,让百姓过着平安幸福的日子。 在村上老人的介绍中,我得知“社山”村名的由来,社山村因“社王”而得名,相传‘社王又叫作叫做“社王公、社王菩萨”,他通过主管土地,让土生五谷,涵养生灵,给百姓生息繁衍;社王还神通广大,能驱妖镇邪,佑护平安,所以“社王”当地民间一直供奉着。
社山村: 社山村 位置地圖
山徑比想像中通順,然而卻甚少人提及此路(也許接駁地點並非熱門之地)。 本打算沿黃徑登鹿山,然而臨近登山路之際,竟有成群馬騮阻路,附近哨兵更向我叫囂,只好放棄登山念頭,回走至林務管理站,下接松仔路,結束是日脫線行程。 社山風光相當不俗,西望見大刀屻、林村谷、觀音山、大菴山、大帽山及走馬崗,東望則見錦山、大埔谷、荔枝山、鹿山及馬鞍山。
去年,恒地(0012)及會德豐(0020)透過其關連公司,向城規會申請更改大埔林村一帶的土地用途。 社山村2025 社山村2025 規劃署指過去5年,城規會並未收到就社山村及其鄰近地方作低密度住宅的規劃申請,大埔地政處亦未接獲有關發展申請。 社山村2025 水務署表示,每個發展計劃可能引致在集水區的污染風險程度有所不同,所以須作個別考慮。 逾10年前被揭大規模非法倒泥破壞的大埔社山村農地,觸發政府修例規管;恒地(00012)購入8年後,近日申請改變用途建豪宅,計劃建267幢獨立屋,同時附設開放給公眾的蝴蝶園和有機農莊等,預計2019落成。 社山村里選的是一棵非凡的樟樹,長春社在2010年量度它的胸徑為4.2米,被認為是全港最粗壯喬木。
社山村: 香港唯一青花瓷窰址 大埔碗窰免費參觀碗窰展覽
由於風水林內有多種原生樹木與珍貴物種,當局在1975年將其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社山村2025 『宅谷地產資訊網』只提供資訊媒介平台給予網絡使用者放盤或搜尋樓盤,資訊內容由第三方提供者提供或由『宅谷地產資訊網』從其他參考資料或來源獲取。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宅谷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 由於『宅谷地產資訊網』不另核實第三方提供者的身份或所提供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或任何資訊並非最新的,請閣下自行向有關人士及部門核實。 若有任何爭議,或因為使用本網頁的資訊而引致直接或間接損失,『宅谷地產資訊網』概不負責。
社山村: 社山村附近的大廈
社山村為陳氏單姓客家村,村長陳新貴說,社山村由陳氏七世祖維榮公立村,歷史已逾300年。 陳氏祖先來自福建寧化,後入廣東長樂縣(即五華縣),六世祖陳普教在五華生八子,其中五子陳維榮來到大帽山林村鄉社山立村,另八子維相即維榮兄弟往掃管笏立村。 由維榮公計起,子孫已繁衍至第15代,陳新貴是第12代。
社山村: 《盗月社食遇记 山村加餐饭》相关问题
在我少年時聽本地專家說古樟約400歲,我現在已是大叔,本地專家仍說古樟約400歲,不知在50年後,古樟是否也是約400歲? 我在網上讀到台灣林務局一份資料,引用日本籍農產部官員文獻,他們曾鋸開無數棵樟樹樹幹,以數年輪方法來確定樹齡,總結出這算法:直徑粗1米的樟樹,都在140歲或以上。 這樣算來,社山神木在2010年至少588歲,2022年便600歲。 1422年是它的生年,該年暹羅、蘇門答刺等國使節,隨鄭和船隊歸國;永樂帝朱棣在該年領兵大敗蒙古兀良部。 社山神木四字,看來悅目,讀來鏗鏘,也是語素語義契合的偏正詞組,產生協同效應,詞義大於兩語素相加。 自古以來,山村多選一巨樹,通常是一棵長相比較好、身價較高的大樹,譬如說是樟樹,作社祭中心,是謂神木,村中長老率村眾在其下舉行儀式,敬奉土地神,祈福感恩。
社山村: 社山村的交通站點
清朝乾嘉年間,廣東長樂縣的陳氏七世祖維榮公與兩個兒子,來到新安縣五都林村鄉承墾荒田,次子行可公在林村鄉社山立村。 在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編的《新安縣志》,便有社山村的記載,當時是屬於官富司管屬客籍村落。 在1899年香港輔政司駱克的接收新界報告中,社山登記為120人的客家村落。 「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再公布多兩宗申請,其中一宗由恒基兆業及會德豐地產提出,涉及於大埔林村旁、逾200萬平方呎土地,料可提供8,484伙公營房屋,及3,636伙私樓單位。 社山村2025 社山風水林是香港一個風水林,位於新界大埔區林村谷社山村後面,面積約5.7公頃,於1975年被劃定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由太和港鐵站A出口起步,逆走衛奕信徑第八段,橫過林村河往錦石新村。
社山村: 成交记录
白鷺湖互動中心湖水波如鏡,倒映著408公尺高鹿山的秀色層巒,湖光山色,美不勝收! 從這裏往吐露港單車徑 村口的土地 大部份村民已離開,留下廢屋。 大埔滘碼頭,隨著大埔滘站於1970年代已被取消,使用率大為降低,昔日繁忙的景象不復見,環境變得寧靜。 遠眺九龍坑山 遠處的八仙嶺 據說大王爺廟本來是一個細小社壇,清末時得到鶴佬漁民五大姓氏蘇、李、徐、鍾、石合力建廟於現址。 大王爺廟在1988年曾進行重建,並於2015年加建圍牆及漁民鄉公所,請來天后石像,發展成為今日的面貌。 發展局去年8月公布社山村計劃的申請內容顯示,發展商為恒基兆業及會德豐地產,逾200萬平方呎土地料可提供8484伙公營房屋,以及3636伙私樓單位。
社山村: 香港古樹巨木
樟樹樹幹有大型木棚架圍繞,以為用以支撐,原來是政府特意建造讓遊人可更貼近樹身多角度觀賞。 村長說,社山村逾三百年歷史,這樟樹比村還要老,「這棵樹我細路哥時已經好大棵了,(那時)可能已經有兩三百年了」。 社山村 本星期日天氣炎熱, 天文台更掛起一號風球, 幸好早已答應了Charles 走一條容易走的行山路線, 就是由松仔園起步, 經林道上山, 然後走大松古道下半山洲, 再過碗窰往蓮澳下社山村。 路線只是兩星的難度, 就算是三號風球也沒有問題的。 此外,涉及申請的農地亦鄰近規劃署提出發展公營房屋、於大埔泰亨的棕地群。 該棕地群涉及研究面積為3公頃,當中1公頃為棕地。
社山村: 大埔社山村,3房1廳,中層開揚,可租泊車位置
由此左走至巴士站可乘車至元朗,或走至對面的巴士站乘車往大埔亦可。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環境保護經理梁士倫亦對計劃有保留,認為發展規模太大,加上背靠風水林,憂發展會影響附近生態環境。 大埔社山村不及林村出名,林村有許願樹,社山村其實也有400年歷史的大樟樹,然而在這場填泥風暴中,社山村有7成農地被填埋,而對於在該地農民而言,最不捨得30年來建立的桃花園和果園,都化為烏有。
社山村: 香港樓宇目錄
細閱村口的「籌建村道碑誌」,帽山環護,層巒聳翠,盤龍結穴,倒也描述得很恰當。 覓路往社山不果,只得走回村口外圍,跨橋過河,在山坡草叢間,隨布帶指引,沿山徑上山。 此山徑也頗明確,只是雨後草叢濕潤,在其間穿梭前行,很快便鞋褲盡濕,也頗狼狽。 上走約十分鐘,便走至195米高的社山山頂,方發現原來有另一條明顯闊落山道,只是地圖上沒有顯示,不知是往山腳那個位置了。 站在山頂標高柱,俯瞰蓮澳小村景色,只見新舊村舍並列,更覺動人。
等地,也有一些典型的風水林,在郊野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保護,留存至今。 大嶼山和新界西北區的風水林,一般面積較小,遭受的干擾也較多;至於香港島,目前則只有位於南風道的風水林。 漁農自然護理署於2002年展開了全港性的風水林調查。 在一年多內,植物工作小組考察了香港116個風水林,記錄其最新狀況,收集植物和環境資料,為風水林建立完整的數據庫。 這些資料有助我們以全港性的宏觀角度去評估風水林的生態價值,從而定出值得加強保護的地點,在制定保育政策時作為參考。
大家可免費參觀碗窰展覽,從大量具有歷史價值的瓷品和窯具之中,了解香港早期工業和大埔墟歷史。 鄰近還有法定古蹟樊仙宮,此廟宇有逾二百年歷史,大門屬兩進式建築,裝飾精緻,大家亦可順道一遊。 由於碗窰遺址有很高的歷史價值,部分發現窰爐的地方已於1983年宣布為法定古蹟。
姓氏考略:「或曰, 唐氏有二, 堯之後為唐以封晉, 此晉之唐也;伊祁姓, 爕父之後封于唐, 為楚所併, 此楚之唐也, 望出晉昌, 北海, 魯國」。 姓纂:「帝堯陶唐氏之後裔封唐侯, 周成王滅唐, 子孫以國為姓, 又左傳唐成公國于比陽, 今唐州是也」。 明方九靈四明袁氏譜圖序:「袁蓋舜之後也, 周封其裔孫胡公滿於陳, 滿之十一世孫諸字伯爰, 子孫以字為氏」。 姓纂:「帝顓頊高陽之裔, 顓頊生大業, 大業生女華, 女華生咎繇, 為堯理官, 子孫因姓理氏, 裔孫理徵, 得罪于紂, 其子利貞, 逃難伊侯之墟, 食木子得全, 因變姓李氏」。 姓纂:「顓頊之後, 周封曹挾于邾, 社山村 為楚所滅, 子孫去邑以朱為氏, 一云, 舜臣朱彪之後, 齊有朱毛, 漢有中邑侯朱進, 隱陵侯朱濞, 吳郡, 漢功臣, 又都昌侯朱車尔, 車尔至買臣, 會稽太守」;望出沛國, 義陽, 吳郡, 河南。
走入禾徑山村後方的風水林,看看幾棵參天的百年老樟樹。 看樹後可往順道遊雲泉仙館或走上「華山長城」看上水至深圳的遼闊風光。 風水林前臨田野、背靠山巒,由於地理環境的限制,面積一般比較小,平均約一公頃, 最小只有600平方米(黃竹洋),最大的約六公頃(城門風水林)。 因為村莊大部分位處低地,所以約八成風水林低於海拔100米,記錄中超過海拔300米的風水林,只有馬鞍山昂平一地。 最後,往林錦公路方向走到小巴站則可乘搭九巴64K前往港鐵大埔墟站或太和站。 大埔碗窰是香港目前發現唯一的青花瓷窰址,是香港法定古蹟之一。
社山村: 社山村7成地被填 失落桃花園
沿主徑落山,不久會接上蓮澳坑的橋,山徑出口旁有一戶人家,門口狗達六、七隻,熱烈歡迎,見屋主在庭園,馬上請他召回狗隻,免得如丫髻山一役,再受五針之苦。 抵蓮澳,下走石蓮路,村口蓮覺亭乃下接石屋仔出太和,或右走屬衛奕信徑之水務署馬路。 村內的聖若瑟小堂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優異獎,很多遊客慕名而來。 百年古樹就在村公所旁,想知道這棵百年樟樹和小村的故事,就要到鹽田梓走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