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公司公佈,偉祿在昨日再向高院申請禁制令,禁止馬景煊一方將資產轉移及處置。 馬景煊 Win Dynamic於今年2月向先施董事會發信陳述,上述契據受不當影響、威逼及無獨立法律代表下簽訂,宣佈該契據屬無效且即時取消,並聲稱根據香港法例 第32章《公司(清盤及雜項條文)條例》第265D條,該契據屬於一項遜值交易。 董事會全體(馬先生除外)之立場為概不承認馬先生作出的指控,而馬先生並不同意這個立場。 馬景煊2025 公司將於適當時候或根據上市規則規定就法定要求償債書作出進一步公佈。 至於相連的東亞大酒店,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當局改名為「紅烽旅店」,後復名。 2003年3月26日,已有90年歷史的東亞大酒店,被當局以1元錢的價格被整體賣予「社會投資者」。
先施臺灣分店「先施百貨股份有限公司」位於臺北市松山區慶城街1號、臺北捷運文湖線南京復興站旁,2010年結束營業、改為慶城街1號商場。 馬景華除了是先施代表人物外,七十年代與妻子馬郭志清創立時裝王國Joyce Boutique(0647),至二千年將控股權賣給會德豐(0020)。 「雖然鬥足百幾年,馬、郭兩家有唔少姻親關係。好似o依家嘅先施主席馬景煊,外婆都係永安後人。」一名先施前員工說。 馬景煊2025 相反,先施九十年代先後將中環南豐大廈四層樓面,以及旺角先達廣場等貴重物業沽清。
馬景煊: 先施5供3解財困 主席包銷或有後着
相反,由百貨鬥到保險的永安,十多年前已將永安人壽的牌照售予力寶集團的「力寶美衞」。 由於香港零售業的轉變,部份先施百貨分店先後結業[9],包括2000年九龍城廣場分店及2001年銅鑼灣利舞臺廣場分店。 2003年8月,旺角亞皆老街分店則被中國大陸電器店國美電器(國美零售)代替。 2012年,先施與屈臣氏合作,在油塘大本型商場開設「SU-PA-DE-PA」,結合百貨公司和超市。 抗戰勝利後,香港總公司派出副司理羅大堯回廣州,召集原公司留穗部分員工,準備接收事宜。
- 公司亦公佈多項任名,偉祿(1196)之主席兼執行董事林曉輝出任先施董事會主席;偉祿之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蘇嬌華出任先施行政總裁;馬景煊不再出任主席兼行政總裁,以及已由執行董事調任為非執行董事。
- 先施是香港首間華人大型百貨公司,與遲七年創業的永安百貨,都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
- 先施亦曾在奧海城二期開設22nd avenue時裝店。
- 1917年,香港總店也遷往上環德輔道中173至179號,當時是一棟6層大樓,頂樓是先施樂園,是香港第一棟有升降機的大樓。
- 現在先施舊址後還存有「先施二街」此地名,兩幢先施的附樓仍然位於此。
- 馬景煊1990年加入董事會,93年出任總裁,96年改任董事總經理,直至2012年調任為副主席兼行政總裁。
- 據公司公佈,偉祿在昨日再向高院申請禁制令,禁止馬景煊一方將資產轉移及處置。
眼見同鄉賺到盤滿缽滿,郭泉兄弟於是照辦煮碗創辦永安百貨。 百貨股先施 (00244) 去年宣告賣盤予內地企業偉祿集團 (01196) ,收購生枝節。 偉祿集團向高等法院入稟,要求頒令先施大股東-主席馬景煊、非執董陳文衛持有的Win Dynamic 立即支付2.6億元款項,同時要求Win Dynamic有法律責任按與原告簽訂合約支付款項,以及支付訴訟成本。 公司指,收到前主席兼行政總裁兼董事馬景煊的代理法律顧問,於6月4日所發出日的「法定要求償債書」,要求於償債書送達之日起21日內償還824.4萬元,聲稱是僱傭合同項下,應付馬景煊之未支付薪酬,否則馬景煊可提交針對公司提出清盤呈請。
馬景煊: 廣州分公司
一九一七年更成功在港交所前身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首隻百貨股。 馬景煊 過年前夕,老牌百貨公司先施(0244)突然自爆醞釀重組大計,股價短短兩日勁飆一倍。 馬景煊2025 與先施鬥足百年的永安國際(0289)亦不輸蝕,股價創出一個月新高。
【明報專訊】百貨股先施(0244)去年宣告賣盤予內地企業偉祿集團(1196),交易突生枝節。 【明報專訊】先施公司(0244)公佈,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馬景煊及獨立非執行董事馬景榮,以「希望投放更多時間陪伴家人」為由宣告辭職,辭任將於7月1日生效。 另公司祕書及法定代表張雪萍,以個人事務為由提請辭任,自6月15日起生效。 集團表示,正在物色合適人選,以盡快填補公司祕書及法定代表空缺。 先施 (00244)
馬景煊: 先施賣盤生枝節 馬景煊拒贈公司2.6億
除百貨業務外,先施亦在香港及中國大陸經營家居傢俬業務「Sincere Living」、360全面體廣告公司、Uniglobe旅遊公司等等。 先施亦曾在奧海城二期開設22nd avenue時裝店。 先施有限公司,簡稱先施(英語:The Sincere 馬景煊2025 Company Limited,港交所:0244)是香港第一間港資百貨公司,於1900年1月8日由在澳洲開果欄致富的香山(今廣東中山)籍華僑馬應彪創辦,是香港早年規模最大的百貨公司,亦為香港零售業創下多項創舉。
馬景煊: 中環出更:馬景煊夫婦從商各有各做
先施更是中國首間成立和製造自家品牌的汽水和化妝品及其工廠,當上海和廣州分店開業後,繼續興建工廠,為求每個地方的自家商品都各有特色。 1917年起,先施在今日香港交易所的前身,四會合併前的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 [5] 然後,先施曾經與永安公司的禮券可以通用,更在香港島分店舉辦瘋狂大減價,以慶祝地下鐵路港島綫(今港鐵港島綫)延伸至上環。 四四年馬應彪去世,先施大權逐漸落入另一創辦人馬永燦一脈。 至七八年,馬永燦之孫已故先施主席馬景華成為第二代接班人。 馬是專業會計師,其時行政總裁由同樣是會計師的馬紹援出任。
馬景煊: 分店
原來,先施現時分別持有旗下先施人壽保險及先施保險置業逾五成權益;與此同時,先施人保和先施保置又持有母公司先施股權,而先施人保亦持有先施保置權益。 馬景煊2025 部分先施董事估計亦持有兩間公司的股權,形成系內股份互控。 先施前年突然以五供三比例供股,由馬景煊控制的私人公司出任包銷商,變相借供股低價增持,當時已招來私有化甚或賣盤的傳聞。 馬景煊2025 先施(0244)新入主的大股東偉祿集團(1196)早前入稟高院,要求先施前控股股東馬景煊等人履行承諾,將接受收購及售股所得淨額逾2.6億元轉贈予先施。
馬景煊: 老牌百貨鬥足百年 永安靠「磚頭」撼贏先施
先施的名字取自四書《中庸》篇「先施以誠」(原文:「經營之道,必先以誠施於人,而取信於人」[1])。 香港上市公司「先施有限公司」的主要股東是先施人壽有限公司及先施保險置業有限公司,兩者皆創立於1914年。 馬景華(英語:Kelvin Ma King Wah,1994年6月7日—),香港男主持、演員及意見領袖,現為無綫電視旗下 big big channel 兼經理人合約藝人(2021年4月起)[2]。 六、七十年代本港經濟起飛,先施與永安一批「本地薑」仍能叱吒零售界,與英資連卡佛、日資大丸、裕華等國貨公司分庭抗禮。 到七十年代後期,松板屋、銅鑼灣大地主希慎(0014)引入的三越,以及曾經坐擁山頂「天比高」的和田一夫的八佰伴等日資大舉殺入香港,華資百貨形勢漸漸逆轉。 由於先施開業時標榜「不二價」,打破當時「講價」傳統;加上大膽起用靚女售貨員,旋即變為城中熱話,生意蒸蒸日上。
馬景煊: 馬景煊辭任先施主席及行政總裁等職務
先施早前爆賣盤風波,去年公佈賣盤予內房偉祿集團作價約5.2億元,臨近交割,雙方近日由法庭鬧到董事會,先就2.6億元的「送贈契據」在庭上各說各話,再到偉祿要求開股東會,罷免先施原大股東兼現任主席及行政總裁馬景煊等三董事,另提名「自己人」入局。 近年頻頻出招博翻身的老牌百貨公司先施,股價雖然長期不振,卻在農曆新年前突然異動飆升。 謎底於年三十晚前揭櫫,以主席兼行政總裁馬景煊為首的大股東馬氏家族,自爆已花了數個月研究重組架構,企圖消除集團各成員之間的「交叉持股」,甚至不排除提出全面收購。 持先施股份71.1%的新大股東偉祿早前提出召開特別股東大會,計劃動議解除馬景煊、馬景榮和陳文衛的職務,並建議委任偉祿集團主席林曉輝夫婦等8人加入先施的董事會,相信之後先施將會集中處理委任林曉輝等人入局的動議,而公司將於7月5日召開特別股東大會。
馬景煊: 馬景煊辭任先施主席
馬家除了「輸掉」時機,還「累」百貨業務日日捱貴租,近十年蝕足七年,令人欷歔。 先施去年公告,Win Dynamic去年10月簽訂「不可撤回契據」,Win Dynamic接納其持有6.62億股先施股份要約後,會向先施送贈 Win Dynamic有權向要約人收取的銷售所得款項,涉資約2.6億元。 1950年代中期,廣州市婦女兒童用品公司在先施公司原址開業,不久後遷往西關下九路,此地成為廣州市二商局辨公樓及倉庫。 [6][7] 1976年6月,先施原址發生大火,整座大樓焚毀倒塌,24人遇難,有六十多年歷史的先施廣州分公司五層大廈消失。
馬景煊: 先施:馬景華辭世 馬景煊改任主席
酒會當晚香港鐘錶業總會永遠榮譽會董孫秉樞都嚟咗,佢四十年代曾經喺上海先施做過兩年,當時係第二代傳人馬惠林當家,後來佢創業做星辰錶港澳總代理,依家變成先施供應商添! 馬景煊 講到自己嘅生意,Vera話自己平時幫一間Spa顧問公司做嘢,香港迪士尼樂園酒店內嘅Victorian Spa就係佢開嘅,呢間Spa嘅特色係裝飾復古而且寬敞,令人感覺好浪漫。 另外,應公司要求,股份已於自今年6月1日上午九時正起於聯交所暫停買賣,並將維持暫停買賣直至另行通知為止。 近日捲入「賣盤風波」的先施(0244)宣佈委任多名內房偉祿的管理層為執行董事及非執行董事後,再有新發展。 2020年5月15日,中國民營企業偉祿集團向先施以每股0.3806元提出全購,代價為5億元[11][12]。 現在先施舊址後還存有「先施二街」此地名,兩幢先施的附樓仍然位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