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前述所提到的強制罪外,刑法第277條第1項所規定的傷害罪[8],亦是司法實務在噪音問題上可能會適用的法律。 然而,如果製造聲響,已經是超越所謂輕微或日常生活相當的範圍,甚至是惡意製造噪音影響他人生活起居,刻意於深夜、凌晨時段製造噪音,幹擾他人睡眠,就是惡意妨害他人住居安寧的權利,而會犯強制罪。 例如有製造噪音長達1年、讓人難以入眠[6];也有連續數日深夜按電鈴打擾他人生活作息[7],而成立強制罪的案例。 刑法第304條第1項是關於強制罪的規定[1],必須要用「強暴」或「脅迫」方式,逼迫他人做無義務的事,或妨害他人行使權利。 其中的強暴是指直接對人施加物理上的暴力,或者對物品施加暴力、間接影響到人[2]。
- 劉韋德表示,「蒐證是重點」,當鄰居製造噪音時,建議可以用專業器材,以每隔幾分鐘、分次錄影的方式,拍下場景及當下時間,證據蒐集齊全,纔有助於後續處理。
- 另外也須注意:若只是當事人以錄音器材側錄其住處所聽聞之噪音,而不是請公司來監測的話,法院可能會認為無法僅憑其側錄之光碟即可認定系爭噪音確係被告所製造,然原告使用之錄音器材之錄音成效與現場音量是否相符、靈敏度為何亦有疑義,也無法確認。
- 如果樓上樓下只是用小型電鑽鑽牆,這種工程就歸類為「使用手提機械用具進行小型裝修」,可進行時間會延至晚上 11 點。
- 條例第4及5條所管制的噪音來源,因有其特性,故不適宜用具體確定的可接受噪音聲級或量度程序來評估其程度。
- 不過,凡事還是以和為貴,無論是發出聲音或惡臭的住戶,還是遭受幹擾的住戶,只要雙方經過妥善溝通來達成協議,反而是最好的解決良方,畢竟提告、進入法院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 第5項:住戶違反前四項規定時,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應予制止或按規約處理,經制止而不遵從者,得報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處理。
- 如你受到噪音滋擾,應在盡可能的情況下,向大廈管理處尋求協助,他們可與所涉人士洽談,務求迅速直接解決問題。
- 觀察實際上的刑事判決[10]即可知悉,例如被害人因無法休息睡眠而有具體症狀跟就醫治療紀錄、離開該地之後症狀緩解等事實綜合判斷,而判決被告犯傷害罪。
吳翃毅說,依照實務經驗,各縣市政府訂的噪音管制標準不太一樣,以新北市來說,一般住宅區是屬第二類,如果是住商混合區是屬第三類,在管制區內如有工程需要施工,需在規定時間內。 另外也須注意:若只是當事人以錄音器材側錄其住處所聽聞之噪音,而不是請公司來監測的話,法院可能會認為無法僅憑其側錄之光碟即可認定系爭噪音確係被告所製造,然原告使用之錄音器材之錄音成效與現場音量是否相符、靈敏度為何亦有疑義,也無法確認。 首先,對於噪音製造者,土地所有人可以依照民法第793條請求禁止喧囂侵入[7],就算是租屋在外,承租人也可以準用本條規定請求禁止噪音侵入[8]。
鄰裡噪音: 噪音Stop!鄰居製造噪音,我該怎麼辦?民事求償篇
大部分的縣市,所有區域10點後都禁止上述及其他特定行為(如唱卡拉OK)[11],若違反可以按次處以罰鍰[12]。
但要注意,如果噪音侵入的情形很輕微,或依土地形狀、地方習慣可以認為相當的話,法院多認為不應允許這樣的請求,反而是認為彼此應該在合理範圍內相互容忍,不可以任意限縮別人的活動來符合自己的需求[9]。 鄰裡噪音2025 鄰裡噪音 法例對地盤噪音設有明確的時限和分貝管制,環保署會採取防範行動,預測地盤噪音是否標準,因而決定是否簽發「建築噪音許可證」。 一般而言,所有的家居噪音投訴由警務處負責,市民可以直接致電各區警署,或透過警方的電子報案室進行投訴。
鄰裡噪音: 噪音對人體的影響
法院肯定,規律的睡眠是個人生存、身體健康的前提,睡眠能幫助恢復體力和腦力,並能舒緩壓力,增強記憶力。 若欠缺適量的睡眠,將可能導致情緒不穩定、憂鬱、壓力、焦慮、免疫力降低、記憶力減退、邏輯思考及理解能力降低、工作效率下降等後遺症。 所以享有正常睡眠、不受超越一般人社會生活所能容忍的幹擾,是人可以正當合理行使的權利。 鄰裡噪音 打起官司曠日廢時,吳翃毅建議,盡量不要走到這一步,不過倘若真的忍無可忍,除了錄影蒐證外,倘若因受到噪音影響,導致無法睡眠,甚至精神緊張、躁鬱等,建議看醫生並開立證明,作為求償依據。 住宅消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表示,其實對抗噪音主要有三種方式,可供民眾參考。 第5項:住戶違反前四項規定時,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應予制止或按規約處理,經制止而不遵從者,得報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處理。
- 當時,市區建築地盤的打樁機每天12小時運作,每12位市民便有1位受到打樁噪音滋擾。
- 「開機」進行大型裝修,如全屋裝修時要進行的「全爆裝修」工程,產生的噪音分貝較高,故可進行的時間會較短。
- 打起官司曠日廢時,吳翃毅建議,盡量不要走到這一步,不過倘若真的忍無可忍,除了錄影蒐證外,倘若因受到噪音影響,導致無法睡眠,甚至精神緊張、躁鬱等,建議看醫生並開立證明,作為求償依據。
- 社區噪音一般受滋擾的人數不少,至少左鄰右裏都會有相同的感受。
- 因此,當鄰居屢勸不聽下,受幹擾的住戶就可以將蒐集來的證據向法院提出告訴,並請求損害賠償,讓法官來為你主持公道。
家居噪音泛指所有由住所內發出的噪音,例如鄰居裝修噪音、寵物叫聲、開 鄰裡噪音2025 party 時喧嘩、播音樂太大聲,或家電運作(如分體式冷氣)時的噪音等。 如果您想取得某些法律事宜的詳盡資訊,或尋求進一步法律協助,請諮詢律師。 民法第793條規定,土地所有人可以禁止他人排放瓦斯、蒸氣、臭氣、煙氣、熱氣、灰屑、喧囂、振動,或者其他相似的氣味或聲音侵入。 除非侵入的情況輕微,或者依照土地形狀、地方習慣等情況是可被接受的[1]。 宏觀上,我們亦會就一些關於香港整體決策事宜提供意見,好像未來的運輸計劃及香港整體發展方向等。
鄰裡噪音: 【第四類】工商業噪音罰則 + 投訴方法
第二種方式,若社區規約內,有特別規定住戶不得製造噪音,且其情節重大者,若管委會已促其改善,但在3個月內仍未見改善,管委會亦得依本條例第22條第1項第3款的規定,透過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決議,訴請法院強制其遷離。 因此,若鄰居所製造的聲音「未超過管制標準」且「不具持續性或不易量測」的特性時,則非「噪音防制法」所可以處理的類型。 鄰裡噪音 鄰裡噪音2025 此時,即涉及「噪音」的第二類定義:依多數法院的見解,舉凡該聲音已超越「一般人社會生活所能容忍」的程度時,都可以算是「噪音防制法」以外的「噪音」。
鄰裡噪音: 鄰居開 party、打麻雀、電視、音響等噪音限制
源自公眾地方的噪音,例如:上落貨物、小販及街頭表演,和住用處所的噪音,例如:電視機及音響裝置、冷氣機、狗隻及其他寵物,及樂器,都可能對他人構成滋擾。 由住用處所或公眾地方發出的噪音,受《噪音管制條例》第4及5條管制。 雖比鄰而居,應以敦親睦鄰、以和為貴為宜,但若惡鄰製造噪音之行為,已嚴重影響住戶之生活品質,且經柔性勸導仍未見改善時,不妨透過上述手段加以制衡。 根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 16 條第 1 項規定,住戶不得任意棄置垃圾、排放各種污染物、惡臭物質或發生喧囂、振動及其他與此相類之行為,如果違反此規定,根據同條例第 16 條第五項規定,管理委員會應該出門約束並處理。
鄰裡噪音: 住戶該如何捍衛自己的權利?
特別被列出的場所(下稱特別場所)有工廠(場)、娛樂場所、營業場所、營建工程、擴音設施,還有其他經主管機關公告[4]的場所、工程及設施[5](如風力發電機組),另外特定行為[6]也受到管制,例如放鞭炮、廟會、餐飲、印刷等。 民法也規定,每個人就住處範圍內,本來就有不受他人侵犯、包括不受他人所製造聲響侵犯的權利[4]。 第2款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檢舉,處新臺幣3000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並得令其限期改善或履行義務、職務;屆期不改善或不履行者,得連續處罰。 打樁工程的分貝上限會調高,視乎地區,一般會限制於 85 – 100 鄰裡噪音2025 分貝,接近院、診所、教育院校的話,需要降低噪音,分貝上限會下調。 以上兩者(1及2)的分別,在於 第4條 管制於下午11時至翌日上午7時,或於公眾假日的所有噪音來源; 第5條 則不論晝夜,管制個別噪音來源,例如樂器、空調設備、動物、雀鳥,或擺賣叫喊聲。
鄰裡噪音: 噪音Stop!鄰居製造噪音,我該怎麼辦?刑事責任篇
業界可透過挑選恰當的設施並作出妥善維修,確保所有作業均嚴守法律規定,從而減低噪音的污染。 該處會監測噪音水平及規定航空公司採納較寧靜的飛行常規,例如在飛機起飛時實施消減噪音的步驟。 香港國際機場於1998年遷往赤鱲角後,市區的飛機噪音滋擾已大幅減低。 以往,啟德機場附近盡是稠密的住宅區,飛機升降的隆然巨響令38萬居民苦不堪言。
鄰裡噪音: 怎樣纔算是「噪音」?
若經制止後情況後仍未改善,則管理委員會或管理負責人可以報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由主管機關對製造噪音的住戶處以3000至15000元罰鍰、並要求其改善,不改善還可以連續處罰[3]。 一旦投訴成立,屋邨職員會向造成滋擾的住戶作出口頭勸諭或發信警告。 不過若因違反《噪音管制條例》而被起訴,房署就會不予警告,直接扣分。 噪音滋擾是不少人的經歷,很多時住戶都怕噪音投訴無用,寧願啞忍,殊不知其實《噪音管制條例》對鄰居和地盤噪音有明確指引,違例者可遭檢控! 鄰裡噪音 千居整理出香港最常見的噪音滋擾及噪音投訴方法,教你精明處理噪音滋擾,盤點最有效的噪音投訴方法,讓你的耳根重拾清靜。
鄰裡噪音: 維護自身權益 一定要知道的事!線上免費法律諮詢請加入「律師真心話」粉絲團!
假如以個人身份作出噪音投訴,未能得到管理處或警方的關注,不妨聯同其他住戶和居民,以業主立案法團的身份,向涉事住戶發律師信。 當局會查明地盤有沒有取得「建築噪音許可證」、以及有沒有按許可書證規定的方式和時限進行工程。 如果查明投訴屬實,就會按規定作出來檢控,首次定罪,最高罰款 鄰裡噪音 $10 萬。 管理公司會先評估有否違反公契,一經證實,管理公司就有權向有關住戶客採取法律行動,甚至追討賠償。 即使公契默許飼養寵物,但如果寵物對鄰居構成嚴重滋擾,有住客就寵物噪音作出投訴,管理公司亦可向法庭申請禁制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