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至25日的10天平均最低氣溫只有15.8℃,平均最高氣溫19.7℃,雖然仍不及1925年的水平,但考慮到這段低溫期出現的時間比1925年4月遲。 此外1953年4月的平均最低氣溫,平均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16.9℃,18.9℃和21.4℃,三者都僅次於1925年[37]。 2月15至19日天文臺5天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只有9.5℃及7.5℃,是同期最低紀錄,並於2月17日出現過程最低氣溫5.8℃,創下自1947年以來最冷的年初一[37]。 12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氣異常寒冷,天文臺於12月6日錄得6.2℃ 低溫,創下12月上旬最低溫紀錄。 10月中旬(11日至20日)的十天平均氣溫和平均最低氣溫分別只有20.9℃和18.2℃,天文臺於10月15日錄得最低氣溫15.7℃,是有紀錄以來10月中旬(11日至20日)的最低紀錄。
而於12月25日天文臺錄得最低氣溫只有8.8℃,是自1947年有紀錄以來第三個最寒冷的聖誕節[45]。 受強冷空氣南下影響,4月4日氣溫從最高24.1℃下降至4月5日(清明節)早上9時30分只有9.9℃,前後未及24小時氣溫相差超過14℃,更創下自1885年有紀錄以來4月份最低溫紀錄,新界高地更跌至接近零度[63][64][65]。 8月3日受暴雨及冷空氣影響,天文臺最低氣溫降至21.6℃,創下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8月份最低溫紀錄。
入秋天氣: 氣溫驟降…健康的人怎猝死?家中3處最易發生 醫曝6點致命:非穿暖就好
當日平均氣溫為18.5℃,更是有紀錄以來5月日平均氣溫最低的一天[205]。 受強烈東北季候風影響,氣溫由4月29日最高32.0℃跌至5月2日16.4℃,3日氣溫急降15.6℃,為2009年11月11至18日一星期氣溫急降19.1℃後最急速氣溫下降[206]。 由於影響華南的冷空氣較正常弱,1月遠較正常溫暖,月平均氣溫為18.0℃,月平均最低氣溫16.5℃,月平均最高氣溫20.2℃,分別是有紀錄以來1月的第五高、第四高及第八高。 1月沒有寒冷日,是繼1901年、1996年及2017年以來第四個沒有寒冷日的1月,其中1月30日錄得全月最低氣溫13.2℃,是有紀錄以來1月份絕對最低氣溫的第三高紀錄。
至11月30日天文臺錄得過程最低的7.6℃,為1922年以來11月份最低溫紀錄,亦是11月的第二低溫紀錄;新界及高地更為寒冷,大帽山-0.5℃,並有霜;流浮山5.4℃,大老山1.7℃,長洲及離島6℃,沙田6.3℃[82][83]。 當年異常酷熱少雨,香港發生史上最嚴重的旱災,5月雨量只有6毫米,全年雨量只有901.1毫米,皆是自1885年有紀錄以來最低,全港水塘幾乎要見底,更實施每四天供水四小時[52]。 5月酷熱天氣日數有13日,全年更有37日,皆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多[58](5月份及全年酷熱天氣日數最高紀錄分別在2018年及2016年再被打破)。 入秋天氣2025 西伯利亞東部強烈寒潮南下,導致天氣嚴寒,該寒潮於2月9日開始影響香港,2月10日天文臺最低氣溫降至3.8℃,2月11日上午7時至8時間更降至2.4℃,創下自1885年有紀錄以來全年第2低溫及2月份最低溫紀錄,亦是20世紀的最低氣溫紀錄。
入秋天氣: 天文臺|入冬天氣凍冰冰 打鼓嶺氣溫今早降至10度以下 下週天氣又轉暖
香港中通社11月8日電 11月8日起,香港各區天氣轉涼,天文臺錄得18.1度,是入秋以來最低紀錄,預料本週中後期日夜溫差仍然會較大。 入秋天氣 週五又有另一道鋒面通過臺灣, 北部再度轉為有雨天氣;週末受入秋最強東北季風影響,氣溫明顯下降,北部平地週日低溫可能跌破20度,屆時外出別忘了多加一件衣服並攜帶雨具。 中央氣象署表示,週一(6日)下午鋒面通過北部海面,加上東北季風增強,北、東轉為陰雨天,週二持續受影響;週三週四天氣相對穩定;週五北部又要變天;週末入秋最強冷空氣報到,北部平地會跌破20度,連中南部都會有感降溫。 比如甘肅蘭州今年9月7日入秋,這是當地1951年以來最晚到來的秋天,也是首次拖延到9月份才入秋;呼和浩特、哈爾濱、銀川等地的入秋時間也比常年偏晚5天及以上。
天文臺表示,本港今早市區氣溫下降至16度左右,而由於天朗氣清及非常乾燥,新界部分地區有顯著的輻射冷卻,打鼓嶺的氣溫曾降至10度以下,一度低見9.2度。 南方雲系西移,今日到明日上半天天氣回穩,各地多雲到晴,東半部、大臺北山區偶雨,中南部留意午後雷雨。 明午後東北風增強,為入秋以來首次受北邊高壓影響的冷空氣,北部、東半部低溫下探20度,白天高溫下降7度,降雨機率也會提高,另沿海空曠地區、外島有9到11級強陣風,將超過輕度颱風的8級風標準。
入秋天氣: 天文臺|今日大致多雲 日間部分時間有陽光及乾燥 最高氣溫約24度
而3月22日錄得本月最低氣溫15.8℃,為3月份的最高月絕對最低氣溫的第三位。 (第一位為2020年3月的16.5℃;第二位為1981年3月的15.9℃。)受偏南氣流及高空反氣旋影響,3月底本港異常溫暖,天文臺於3月30日及31日早上錄得最低氣溫達25.3℃,是有紀錄以來3月份日最低氣溫之最高紀錄,打破1999年3月19日及2019年3月22日24.8℃的舊紀錄。 此外,3月30日的平均氣溫達到26.6℃,是有紀錄以來最高3月份日平均氣溫。
- 本月的平均氣溫29.2°C,本月的平均最低氣溫27.1°C,及平均最高氣溫31.9°C,分別為6月的第四、第五及第四高[224]。
- 由於影響華南的東北季候風大部分時間較正常弱,2022年11月異常溫暖,本月的平均氣溫為23.4℃,是有紀錄以來第三暖的11月,而本月平均最低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為22.0℃及25.4℃,亦分別是有記錄以來11月的第二高及第九高。
- 這篇文章報導了臺灣上週末冷氣團來襲導致有些人猝死的情況,並提醒讀者即使氣溫回升,仍需注意早晚溫差大,不要寬衣解帶。
- 1至6月平均最高氣溫高達25.3℃,是有紀錄以來上半年平均最高氣溫第三位(僅次於2019及2020年)。
- 受季風低壓影響,天文臺7月31日早上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至晚上季風低壓發展成熱帶氣旋森拉克後,天文臺改發三號強風信號取代強烈季候風信號,是1993年9月25日颱風黛蒂以來首個由強烈季候風信號轉為三號強風信號的熱帶氣旋[195]。
- 當年異常酷熱少雨,香港發生史上最嚴重的旱災,5月雨量只有6毫米,全年雨量只有901.1毫米,皆是自1885年有紀錄以來最低,全港水塘幾乎要見底,更實施每四天供水四小時[52]。
中央氣象署觀測,今天(31日)清晨全臺最低溫出現在苗栗縣頭屋的17.5度。 入秋天氣 天氣風險公司總經理彭啟明表示,週日下半天起又有一波降溫,這波可能是今年入秋至今比較強的一波,會降得有感覺,北部、東半部朋友要換季了。 ●11/18(六)大陸冷氣團影響- 冷氣團發威,各地白天升溫不明顯, 北臺灣整天偏冷, 其他各地也較涼,
入秋天氣: 天文臺:今早錄得15.6度 入秋以來最低(有片)
12月24日氣溫回升,但最低氣溫只有8.7℃,創下有紀錄以來最寒冷的平安夜。 1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氣異常溫暖,該十天平均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分別高達20.2℃及22.4℃,創下1月上旬最高平均氣溫(此紀錄在2017年再被打破)。 12月影響華南沿岸地區的東北季候風在本月大部分時間較弱,導致這個月氣溫大幅度高於過往的平均值,月平均氣溫和月平均最低氣溫分別高達19.8℃和18.2℃,兩者皆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12月的第二高,僅次於1968年12月的平均氣溫和平均最低氣溫分別為21.3℃和19.4℃。 2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氣異常溫暖,該十天平均最高氣溫高達23.1℃,天文臺於2月4日錄得26.7℃高溫,創下2月上旬最高溫紀錄(已被2021年2月2日的27.6度打破)及最暖的立春。 1月上旬(1日至10日)天氣異常寒冷,該十天平均溫度及平均最低溫度分別祇有9.6℃及7.2℃,天文臺於1月9日錄得3.1℃ 低溫,創下1月上旬最低溫紀錄。 受高空反氣旋影響,天文臺錄得全年最高氣溫36.1℃,刷新5月份單日絕對最高氣溫之最高紀錄,並打破1963年5月錄得35.5℃的舊紀錄,其中大美督更錄得37.1℃高溫。
入秋天氣: 香港氣候: 什麼時候去香港
7月平均最高氣溫只有29℃,而最高氣溫只有31.3℃,兩者皆是自1885年有紀錄以來7月份最高氣溫之最低值。 此外,於4月至9月內出現狂風雷暴(但小部分年份的冬季亦曾有出現雷暴,如2016和2022年)為香港帶來惡劣天氣,全年平均有逾40天錄得有雷暴。 另外每年香港冬季新界大部分內陸地區和山區基本上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結霜和結冰現象;水龍捲和雹通常每隔1至3年就會出現數次;而純雪、雨夾雪(包括霰和霙)、凍雨以及陸龍捲則十分罕見。
入秋天氣: 天氣冷到軌道裂開?臺鐵7列次延誤118分、千餘名旅客受影響
同時打破熱帶氣旋信號生效之下的最低氣溫紀錄,一號戒備信號發出時全港只得14-16℃,當晚新界北部更低至13℃[200] 。 一道與冷鋒相關的強雷雨帶於10月5日橫過香港,天文臺單單在一個早上已經錄得106.1毫米雨量,比整個10月正常值的100.9毫米還要多,而當日早上天文臺一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入秋天氣 另外,天文臺在當日早上的一小時雨量超過80毫米,亦打破了2016年10月19日78.7毫米的紀錄。
入秋天氣: 天文臺今早錄16.9度入秋最低 未來數天續涼 上水大埔明早料15度
3月2日最低氣溫稍為回升至5.8℃,但仍是3月份的第二低溫,之後數天逐漸回暖。 這次寒潮令1986年3月1日成為香港近30年最寒冷的日子,即使強如1991年的12月底的寒潮都無法超越(已被2016年強烈寒潮的3.1℃取代),其強悍程度實屬百年一遇[37]。 1968年2月1日香港開始受寒潮影響,天文臺氣溫降至12℃以下之寒冷水平,隨後11天最低氣溫持續在10℃以下。 寒冷天氣一直維持至2月28日寒朝開始減弱,該次寒潮令天文臺連續27天最低氣溫低於12℃,打破歷年最長的寒冷天氣紀錄。
入秋天氣: 天文臺|今日有幾陣雨 天氣稍涼 日間氣溫徘徊26度左右
此外自25日午夜起36小時內,全港各區錄得超過200毫米雨量,市區及新界部分地區更錄得超過250甚至300毫米雨量,絕大部分皆於紅雨期間錄得。 入秋天氣 受西南季候風及高空反氣旋影響,天文臺在12月4日錄得最高氣溫27.1℃,是自1885年以來在12月錄得史上第8高溫,亦是繼1968年之後,再次在12月錄得氣溫超過27℃。 9月16日,超強颱風山竹襲港,並帶來嚴重風暴潮,天文臺發出十號颶風信號,這是繼去年超強颱風天鴿襲港後,再一次發出十號風球。 入秋天氣 [184]也是自1962年以來首次連續兩年均有發出最高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入秋天氣: 香港氣候
11月下旬天氣反常,香港持續受偏南氣流影響,整個下旬每天最低氣溫都高於20℃,其中11月25至27日更高達25℃,如此水平的單日低溫在以往11月下旬前所未見,另外11月下旬(21日至30日)的十天平均氣溫和平均最高氣溫分別高達24.3℃和26℃,是歷年同期最高[30]。 入秋天氣 值得一提的是2月19至23日天文臺連續五天平均氣溫低於10℃,達到氣候意義上的入冬標準(2014年2月再次出現此情況),這是天文臺距今較近一次入冬紀錄[37][85]。 2月27日寒潮抵港,隨後兩天氣溫急降,3月1日下午3時天文臺錄得4.8℃低溫,創下有紀錄以來三月份最低溫紀錄;上水更降至3.1℃;流浮山降至0℃;大帽山錄得-3℃低溫,出現結冰現象[80][81]。
入秋天氣: 天文臺|早上最低氣溫降至15.6度 入秋以來最低
此外,3月30日的平均氣溫達到26.6℃,是有紀錄以來最高3月份日平均氣溫。 一道與冷鋒相關的強雷雨帶於10月5日橫過香港,天文臺單單在一個早上已經錄得106.1毫米雨量,比整個10月正常值的100.9毫米還要多,而當日早上天文臺一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由於缺乏冷空氣補充及上半月持續受高空反氣旋支配,再加上月內大部分時間吹偏南盛行風,2020年5月是有紀錄以來第五個最暖的5月,本月平均氣溫為27.7℃,比正常25.9℃高1.8℃,僅次於1977年的27.8℃。 而平均最低氣溫及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25.9℃及30.4℃,分別為5月其中一個第二及第五高紀錄,較各自正常值高1.8℃及2.0℃。
入秋天氣: 今日大致多雲 日間部分時間有陽光及乾燥 最高氣溫約25度
2月18日年初一錄得最高氣溫25.3℃,是有紀錄以來最溫暖的年初一,當日的最低氣溫21.3℃亦打破歷年紀錄,拋離上一個紀錄(1979年1月28日的18.8℃)達2.5℃。 6月11日至6月25日天文臺連續15天最高氣溫維持在32.5℃以上,這15天的平均最高氣溫達到33.5℃,其中19至22日更連續4天錄到34℃或以上的高溫[30]。 6月18日,天文臺錄得最高氣溫33.6℃,是自1947年有紀錄以來最熱的父親節(此紀錄在2016年再被打破)。 1月11日,天文臺最低氣溫3.1℃,也是整個20世紀第二低溫,強度僅次於1957年2月的寒潮[37]。 入秋天氣2025 8月平均最高氣溫只有26.4℃,而最高氣溫只有30.6℃,兩者皆是有紀錄以來8月份最高氣溫之最低值。 1918年1月平均最低氣溫只有9.9℃,平均氣溫只有12.2℃,平均最高氣溫只有15.1℃,全月最高氣溫只有19.3℃,全部皆是歷年1月份最低值,為最寒冷的1月。
受強烈寒潮影響,2月19至23日期間天文臺總部連續5日錄得低於10.0℃氣溫,2月20日天文臺總部的最高氣溫只有9.8℃,是自2016年(7.1度)以來天文臺總部再次錄得日最高氣溫不高於10.0℃的日子。 翌日更錄得最低氣溫只有7.5℃,是繼1996年2月21日5.8℃以來2月下旬(21-29日)的最低紀錄。 此外,2月19至23日受高空擾動的持續暴雨影響,2月雨量則遠較正常多,儘管並不如2019及2020年般需發出暴雨警告信號及雷暴警告,整月雨量卻高達168.5毫米,為有紀錄以來2月的第6高。 入秋天氣2025 入秋天氣 2月28日錄得本月最高氣溫22.5℃,為2012年2月22.2℃以來最低紀錄。 鸚鵡外圍下沉氣流令香港出現6月12日最高氣溫紀錄(35℃),但5日至8日受活躍季風槽影響,令香港天氣繼2014年後需連續兩日發紅色暴雨警告訊號,6月6日凌晨更發出了3年以來首個長達2小時45分鐘的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為2013年5月22日以來最長的一次。
10月11日,受強烈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文臺錄得最低氣溫只有18.5℃,是60年以來10月中旬的最低紀錄(已被2022年打破)。 2月中旬兩度受強烈寒潮衝擊,2月9至15日平均溫度低見單位數,2月11及13日最高溫更下試單位數,40年來再度出現此情況;2月12日天文臺錄得7.3℃低溫,自1996年以來二月只嘗兩次尋底,另一次是2018年2月1日的6.8℃。 2月12日強烈寒潮大爆發,天文臺氣溫由24.5℃暴跌至11.9℃,日溫差達12.6℃,為21世紀以來最大。 15日寒潮補充抵港,氣溫進一步降至10℃以下,16至19日天文臺連續4日最高氣溫都低於12℃,持續寒冷時間暫為21世紀最長[37]。 7月的香港正值炎夏,極少受冷空氣影響,可是1989年7月29日卻有冷空氣南下,使天文臺氣溫降至22.2℃,翌日清晨5時進一步降至21.7℃,創下有紀錄以來七月份最低溫紀錄[37][84]。 入秋天氣 1984年12月下旬(21日至31日)的十天平均氣溫只有12.5℃,創下12月下旬最低平均氣溫。
入秋天氣: 天文臺|今日大致天晴及乾燥 早上清涼 日間最高氣溫約24度
1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氣異常溫暖,該十天平均最高氣溫高達22.8℃,天文臺於1月13日錄得26.8℃高溫,創下1月中旬最高溫紀錄。 6月初受到一股強烈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文臺於6月2日錄得最低氣溫19.2℃,導致該月平均最低氣溫(24.1℃),平均氣溫(25.5℃)及平均最高氣溫(27.4℃)皆是有紀錄以來6月份最低溫紀錄。 5月初受一股強烈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文臺於5月1日錄得最低氣溫15.4℃,該月平均氣溫和最低氣溫分別只有23.8℃和21.6℃,皆是有紀錄以來5月份最低溫紀錄。 3月下旬(21日至31日)天氣異常寒冷,該十天平均最低氣溫衹有13.7℃,天文臺於3月21日錄得7.7℃ 入秋天氣2025 低溫,創下3月下旬最低溫紀錄。 10月13日受熱帶風暴浪卡影響,香港需懸掛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而浪卡距離香港約450公里天文臺已改發八號信號,成為繼1960年以來距離香港最遠的一個八號風球[197] 入秋天氣2025 ,打破2014年9月颱風海鷗襲港時的370公里紀錄。
12月4日天文臺低溫降至6.2℃,是歷年12月上旬(1日至10日)錄得的最低氣溫,另外12月上旬的十天平均氣溫和平均最低氣溫分別只有13.8℃和10.3℃均是有紀錄最低[37]。 入秋天氣 1月下旬(1日至10日)天氣異常寒冷,該十天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只有11.6℃和9.3℃,創下1月下旬最低平均氣溫。 3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氣異常寒冷,該十天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只有13.5℃和11.9℃,創下3月中旬最低平均氣溫。
入秋天氣: 天氣|天文臺今早錄15.6度 入秋以來最低 (更新)
1月下旬(1日至10日)天氣異常寒冷,該十天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只有11.6℃和9.3℃,創下1月下旬最低平均氣溫。 3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氣異常寒冷,該十天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只有13.5℃和11.9℃,創下3月中旬最低平均氣溫。 受熱帶氣旋暹芭影響,7月1日黃昏時分天文臺發出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是全年第一個襲港的熱帶氣旋即令天文臺發出該信號,亦是自2017年六月熱帶氣旋苗柏襲港以來首次。 東北季候風伴隨高空擾動於8月27早上影響香港,引致氣溫下降,天文臺錄得全月最低氣溫23.4℃,是前年8月22.9℃的最低,而東部地區溫度更創下8月歷年新低。
入秋天氣: 最高瀏覽
倘若沒有冷鋒橫過本港,日間又持續強烈日照的話,市區則普遍維持在約18℃,新界內陸地區甚至可能高達22-25℃以上。 入秋天氣 例如2014年2月便出現這現象,2月3日,市區錄得最高24.6℃,普遍地區錄得逾26℃,淺水灣更一度達31℃[14];但約一星期後,氣溫便急降至市區最低7.5℃,昂坪更低至1.8℃[15]。 天文臺表示,隨著東北季候風稍為緩和,未來兩三日華南沿岸地區日間氣溫回升,天氣持續晴朗及乾燥,日夜溫差頗大。 預料一股達強風程度的東北季候風會在接近週末抵達廣東沿岸,週末期間至下週初該區風勢較大,天氣稍涼。
7月上旬(1日至10日)的十天平均最低氣溫只有24.2℃,天文臺於7月3日錄得最低氣溫22.3℃,是有紀錄以來7月上旬的最低溫紀錄。 由於3月份及5月份的平均氣溫均為歷年之冠,本港在3月至5月期間經歷了有紀錄以來最暖的春季,平均氣溫25.0℃、平均最高氣溫28.0℃及平均最低氣溫23.2℃,全是有紀錄以來同期的最高。 2月26日,天文臺錄得最高氣溫28.1℃,是有紀錄以來2月份的第二高(僅次於2009年的28.3℃),其中大美督更錄得31.4℃高溫。
1月20日,天文臺最高氣溫、日平均氣溫、最低氣溫分別為11.1℃、8.9℃、7.2℃,是有紀錄以來最寒冷的「大寒」。 12月下旬(21日至31日)天氣異常溫暖,天文臺於12月28日錄得26.9℃高溫,創下12月下旬最高溫紀錄。 10月1日,天文臺最高氣溫達34.2℃,不但創下該年新高,也是歷年首次在10月錄得34℃高溫,然而紀錄於11天後再度改寫,10月12日天文臺最高氣溫更升至34.3℃,但紀錄已被2023年10月4日的34.6°C打破。
入秋天氣: 護病比標準 地區醫院談不攏
4月上旬寒潮(1/4-5/4):該寒潮於4月1日南下影響香港,天文臺氣溫由26℃降至15.8℃,第二天更降至12.3℃,隨後一天香港受雨帶影響,天文臺在雨中一度降至10.9℃,是歷年4月份的第4低溫紀錄,同日最高氣溫也只有12.9℃,更是4月份的第2低[37]。 1月中旬(11日至20日)天氣異常溫暖,該十天平均最高氣溫高達22.8℃,天文臺於1月13日錄得26.8℃高溫,創下1月中旬最高溫紀錄。 6月初受到一股強烈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文臺於6月2日錄得最低氣溫19.2℃,導致該月平均最低氣溫(24.1℃),平均氣溫(25.5℃)及平均最高氣溫(27.4℃)皆是有紀錄以來6月份最低溫紀錄。 5月初受一股強烈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文臺於5月1日錄得最低氣溫15.4℃,該月平均氣溫和最低氣溫分別只有23.8℃和21.6℃,皆是有紀錄以來5月份最低溫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