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8日明報新聞指出港鐵觀塘線延線工程傳出“一遲再遲”。 港鐵消息稱,由於黃埔站的月臺隧道面對複雜地質變化,加上工人不足,挖掘進度較預期慢,令黃埔站或未能趕及2016年中前竣工,爲避免觀塘線延線通車日期再度拖延,港鐵初步構思仿效西港島線局部通車的安排,2016年中觀塘線延線會如期啓用,但先啓用何文田站,之後才啓用黃埔站。 列車正式駛進何文田與黃埔前,港鐵公司以「觀塘綫延伸」作宣傳[3],兩個新車站的票價採用與現有重鐵系統按車程距離而訂的票價結構。 不少巴士路線與港鐵重疊,在鐵路通車後客量減少,其中212線途經旺角、油麻地及黃埔花園,在港鐵通車後原只建議削減班次,但因該路線途經加士居道的塞車問題依然如故,並無隨鐵路通車得到改善,使客量下跌的情況比估計嚴重得多,故在2017年7月1日起取消。
2009年11月27日,港鐵公司在憲報刊登觀塘綫延線鐵路方案,從現有油麻地站延伸,增設何文田及黃埔兩個新站。 該延線為全線於地下行走的鐵路,將為老龍坑、紅磡及黃埔一帶的居民提供便捷的鐵路服務,從而減輕西九龍走廊前往紅隧及九龍灣之交通壓力。 2010年6月25日,港鐵觀塘綫延綫鐵路方案的修訂建議刊憲,並已獲批。 觀塘綫延綫(英語:Kwun Tong Line Extension)是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已完成的鐵路工程項目,工程將觀塘綫由油麻地站向東南延伸,全程長度約2.6公里,設2個新車站──何文田站及黃埔站;而何文田站會與屯馬綫交匯。 項目於2011年7月25日動工建造[3],延遲逾年後,終於2016年10月23日通車[4]。
觀塘線延線: 巴士客量減少及削減服務
1975年初,港英政府屬下的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宣佈,將早期系統略為縮減至15.6公里,並更改部分技術指標,成為修正早期系統。 修正早期系統連接觀塘至中環,於1975年11月動工興建;北段(觀塘至石硤尾)於1979年9月30日完工,並於1979年10月1日率先通車,由地鐵公司(港鐵公司前身)營運。 受工程因素影響,油麻地站及旺角站需要延後至12月22日與同月31日才啟用。 1980年2月12日,修正早期系統延伸至中環站,整個修正早期系統通車日期較原定提前7星期,成為香港首條過海鐵路。 2001年,地鐵公司(今港鐵公司)與九廣鐵路公司應香港政府之邀參與沙中綫競投時,亦計劃為紅磡東南部的住宅區提供鐵路服務。 地鐵的標書中,觀塘綫會從油麻地站向東南延伸,並興建可轉乘沙中綫的何文田站以及新終點站黃埔站[5][6]。
由於自動輕便運輸系統不能算為沙中綫自然延伸部分,九鐵公司須進一步說明,建議的系統作為一個獨立項目在技術上是否可行,以及是否合乎商業效益,九鐵在2003年12月向政府提交了修訂建議書。 觀塘線延線 觀塘綫觀塘-石硤尾段於1979年10月1日作為修正早期系統第一期啟用,該段為前地鐵系統中首段通車的路段。 觀塘線延線 1982年4月26日,在地鐵荃灣綫通車前,修正早期系統分拆為兩段,而油麻地至觀塘段則以當時的東端終點站-觀塘站而命名為「觀塘綫」。
觀塘線延線: 觀塘綫載客列車駛入九龍灣站二號月臺時脫軌事件
為了2002年通車的將軍澳綫作好準備,地鐵公司計劃在1998年7月擴建北角站以供九龍東與將軍澳沿綫乘客跨月臺轉乘港島綫。 觀塘線延線 2009年11月27日,港鐵公司在憲報刊登觀塘線延線鐵路方案,從現有油麻地站延伸,增設何文田及黃埔兩個新站。 該延線爲全線於地下行走的鐵路,將爲老龍坑、紅磡及黃埔一帶的居民提供便捷的鐵路服務,從而減輕西九龍走廊前往紅隧及九龍灣之交通壓力。
- 政府曾計劃將觀塘綫由黃埔站延伸至炮臺山站,但自沙田至中環線(現東鐵綫過海段)落實興建後,該計劃已遭擱置。
- 而於事故發生時,將軍澳綫一列韓製列車正在肇事路段附近,後來亦被暫時調往觀塘綫作臨時服務,因此上述時段內出現了三種不同種類的列車行走觀塘綫,亦是自韓製列車全面調離觀塘綫服務後首次再有韓製列車服務觀塘綫[31][需要較佳來源]。
- 觀塘綫延綫(英語:Kwun Tong Line Extension)是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已完成的鐵路工程項目,工程將觀塘綫由油麻地站向東南延伸,全程長度約2.6公里,設2個新車站──何文田站及黃埔站;而何文田站會與屯馬綫交匯。
- 失落沙中綫的地鐵公司亦不甘示弱,於12月向政府提交初步工程項目建議書,建議把觀塘綫伸延至何文田及黃埔,以期取代九鐵公司建議在黃埔建造的自動捷運系統。
每日會以朝7晚7的時間進行挖掘,每日可以挖掘10立方米的碎石,預料於年半後竣工[16][17]。 觀塘延線於2011年7月25日啓動工程[3],當中大部分行車隧道皆以鑽爆方式挖掘,礙於油麻地站的日常運作,附近隧道設有供電和信號系統等敏感設施,不適宜以鑽爆方式挖掘。 觀塘線延線2025 以上安排中途均無需清客,而觀塘綫列車亦可以直接行走(因市區綫採用同樣訊號系統)。 因此,市區綫列車可以按需求隨意調配,達致市區四綫車務安排互通,但是亦較少機會市區四綫同時間故障。
觀塘線延線: 觀塘綫延綫
2010年6月25日,港鐵觀塘線延線鐵路方案的修訂建議刊憲,並已獲批。 觀塘線延線2025 2015年2月28日明報新聞指出港鐵觀塘綫延綫工程傳出「一遲再遲」。 港鐵消息稱,由於黃埔站的月臺隧道面對複雜地質變化,加上工人不足,挖掘進度較預期慢,令黃埔站或未能趕及2016年中前竣工,為避免觀塘綫延綫通車日期再度拖延,港鐵初步構思仿效西港島綫局部通車的安排,2016年中觀塘綫延綫會如期啟用,但先啟用何文田站,之後才啟用黃埔站。 而當時將軍澳區的巴士重組大削跨區與過海巴士路綫,港鐵成為區內最重要交通工具。
觀塘線延線: 車站人流承受力問題
但由於單月臺設計的寶琳站導致將軍澳綫效率較低,班次較疏落,繁忙時間每兩分半鐘一班,故部分石硤尾站至彩虹站乘客放棄這種方式,改回金鐘站轉車或改為乘搭過海巴士取代[5];導致荃灣綫太子站至金鐘站在繁忙時間的人流回升。 除此以外,需要轉車亦是另一原因,因此巴士公司便推出告示吸引觀塘綫乘客轉乘巴士免卻了油塘站轉乘的不便。 觀塘綫在1989年起因可以直接前往港島區,吸引不少原本使用荃灣綫前往港島區的乘客改乘,唯2002年起觀塘綫過海段撥歸將軍澳綫。 同年5月10日,荃灣綫正式通車,荃灣站至茘景站及太子站轉綫月臺率先啟用,在荃灣綫局部通車的首7天,中環站至佐敦站往返觀塘綫的乘客需在旺角站轉車;荃灣站至荔景站往返觀塘綫的乘客需在太子站轉車。 5月17日,荃灣綫餘下的太子站至茘灣站(1985年易名美孚站)5個車站啟用,自此油麻地站成為觀塘綫的終點站,直到2016年10月23日被黃埔站取代為止。
觀塘線延線: 巴士客量減少及削減服務
地鐵的標書中,觀塘線會從油麻地站向東南延伸,並興建可轉乘沙中線的何文田站以及新終點站黃埔站[5][6]。 政府於2002年6月25日把沙田至中環綫營辦權批予九廣鐵路公司,為了提高沙中綫運輸效益,讓更多乘客受惠,九鐵公司研究各種改善方案,以期為更多人口密集的地區提供鐵路服務,包括黃埔區。 2012年6月初起,港鐵由日本引入價值兩百萬港元的迷你珍寶鑽挖機,將距離油麻地站下層月臺約400米的兩條共70米長的電纜隧道擴闊作為行車隧道,以連接由何文田站延伸過來的行車隧道,工程須時18個月,其間油麻地站毋須封站,列車服務猶如平常。 每日會以朝7晚7的時間進行挖掘,每日可以挖掘10立方米的碎石,預料於年半後竣工[16][17]。 觀塘線延線 該線長約2.6公里,並設有兩個鐵路車站,分別位於何文田及黃埔。
觀塘線延線: 乘客量
而《香港01》曾報導,市區重建局向港鐵提出以無償方式提供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土地擴建觀塘站,擴闊月臺及車站大堂,同時為環保連接系統提供調頭路軌。 但因為建議涉及到遷移往調景嶺方向的路軌,而港鐵亦基於其工程成本的考慮,反對進行擴建[25][26]。 延伸觀塘綫至何文田、紅磡及黃埔的建造工程於2011年7月展開,2016年10月23日通車[1][2],從此為這些地區的乘客提供多一個交通選擇,亦有助紓緩區內交通擠塞問題。 在繁忙時間,往來油麻地至何文田及油麻地至黃埔的行車班次分別約為兩分鐘及四分鐘一班。 觀塘綫如同其他市區綫,班次相當頻密,繁忙時間平均每約2.3分鐘一班車,非繁忙時間亦維持約3至6分鐘一班[14];惟由於黃埔站選址問題,基於施工限制,故黃埔站只建造一個側式月臺供乘客上落之用[15],而調頭隧道(日語:留置線)亦只能建於何文田站1號月臺的後方,故何文田站與黃埔站之間須為單線雙程行車。 就此,觀塘綫於繁忙時段的下行列車採用梅花間竹的運行模式,一半班次以黃埔站為終點站;而另一半的班次則以何文田站為終點站,而以何文田站為終點站的列車會在該站2號月臺落客後會於該站西南的側綫調頭折返至該站1號月臺(往調景嶺方向)開始載客。
觀塘線延線: 觀塘綫
觀塘延綫於2011年7月25日啟動工程[3],當中大部分行車隧道皆以鑽爆方式挖掘,礙於油麻地站的日常運作,附近隧道設有供電和信號系統等敏感設施,不適宜以鑽爆方式挖掘。 隨著兩鐵合併,觀塘綫延綫正式取代黃埔自動輕便運輸系統,行政會議已經於2008年3月批准港鐵公司對觀塘綫延綫進行進一步規劃及設計[9][10]。 按當時的計劃觀塘綫油麻地站開始,途經加士居道及穿過公主道,中途在位於老龍坑前山谷道邨的地底設置何文田站,然後經過漆鹹道北及差館裏進入黃埔區,並於德安街或戴亞街作為選址。 政府曾計劃將觀塘綫由黃埔站延伸至炮臺山站,但自沙田至中環線(現東鐵綫過海段)落實興建後,該計劃已遭擱置。 觀塘綫是港鐵系統(包括前地鐵系統)中少數曾多番更改終點站的路綫(至今曾七次更改終點站[註 1]),亦是唯一一條兩度途經同一行政區的路綫(九龍塘站、何文田站及黃埔站均位處九龍城區,九龍塘至何文田站間觀塘綫途徑深水埗區及油尖旺區)。
觀塘線延線: 荃灣支綫通車
觀塘線延線(英語:Kwun Tong Line Extension)是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已完成的鐵路工程項目,工程將觀塘線由油麻地站向東南延伸,全程長度約2.6公里,設2個新車站──何文田站及黃埔站;而何文田站會與屯馬線交匯。 項目於2011年7月25日動工建造[3],延遲逾年後,終於2016年10月23日通車[4]。 何文田站及黃埔站更是整個觀塘線首兩個側式月臺設計的地底車站。 通車後,由油麻地站來往黃埔站只需5分鐘,比巴士及小巴節省15至20分鐘。 觀塘線延線2025 為配合將軍澳綫通車,2002年8月4日觀塘綫的東行終點站由香港島改回九龍,並改以油塘站為臨時終點站,所有由北角站或鰂魚湧站往返觀塘綫沿途各站的乘客須在油塘站轉車,觀塘綫過海路段再次被讓予其他路綫。 同年8月18日,將軍澳綫正式通車,觀塘綫列車最終以新界東的調景嶺站為東行終點站,將軍澳綫正式取代觀塘綫原有由東區海底隧道過海的路段。
觀塘線延線: 服務時間
2001年,地鐵公司與九廣鐵路公司競投沙中綫,同時計劃將鐵路服務覆蓋至黃埔。 地鐵的標書中建議將觀塘綫從油麻地站向東延伸,經何文田至黃埔。 即使九鐵於2002年投得沙中綫營運權,地鐵仍然提出這項建議,取代九鐵在黃埔建造自動捷運系統的計劃[6]。 觀塘線延線 隨著兩鐵合併,觀塘綫延綫計劃可望落實,行政會議已經於2008年3月批准港鐵公司對觀塘綫延綫進行進一步規劃及設計[6][7]。 觀塘綫(英語:Kwun Tong Line)是港鐵系統中營運中的鐵路路綫之一,屬於城市軌道交通,路綫色為綠色。
觀塘線延線: 車站
2011年5月18日,行政會議批准觀塘線延線的財務安排,政府將山谷道邨地皮交予港鐵發展何文田站上蓋物業作爲補貼,令這個耗資53億港元的鐵路於2011年6月2日動工。 隨著兩鐵合併,觀塘線延線正式取代黃埔自動輕便運輸系統,行政會議已經於2008年3月批准港鐵公司對觀塘線延線進行進一步規劃及設計[9][10]。 觀塘線延線 按當時的計劃觀塘線油麻地站開始,途經加士居道及穿過公主道,中途在位於老龍坑前山谷道邨的地底設置何文田站,然後經過漆鹹道北及差館裏進入黃埔區,並於德安街或戴亞街作爲選址。
根據港鐵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披露,觀塘綫最繁忙時段載客率在2014年與2015年分別為95%及92%[9],而觀塘綫延綫於2016年10月通車後,觀塘綫乘流量進一步上升,2018年最繁忙時段載客率更升至101%(以車廂每平方米站立4人計算)[10],最繁忙路段在石硤尾站至太子站之間。 隨東隧於1989年落成,觀塘綫的終點站於同年的8月6日伸延到香港島的鰂魚湧站,與港島綫交匯;新增的藍田站則於同月9日開幕,並於同年10月1日正式啟用。 2009年7月,港鐵公司展開觀塘線延線第二階段公衆諮詢,並公佈觀塘線延線的修訂方案,修訂後油麻地站至何文田站的路線稍爲南移然後從何文田站穿過漆鹹道北,沿蕪湖街及德民街,伸延至德安街的黃埔站[11]。 觀塘綫延綫(Kwun Tong Line Extension)是港鐵重鐵路綫之一,路綫全長約2.6公里,從觀塘綫油麻地站向東南方伸延,沿綫設有兩個車站——何文田站和黃埔站。
該延綫為全綫於地下行走的鐵路,將為何文田南、紅磡包括黃埔花園一帶的居民提供便捷的鐵路服務[8],該延線原訂於2015年8月啟用,後來延誤至2016年10月23日。 由於觀塘綫油麻地站月臺設置特殊,油麻地站至黃埔站一段列車須採用靠右行駛的行車通行方向,與觀塘綫其餘路段的靠左行駛相反。 當年地鐵公司以將軍澳綫取代觀塘綫過海,乃由於觀塘綫藍田站周邊沒有擴建空間,未能改建成為轉綫站,所以只能改動走綫東延至調景嶺,並改由將軍澳綫經油塘取道東隧過海。
觀塘綫共有17個車站,全程約35分鐘[4],連接位於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的調景嶺站及九龍城區的黃埔站,主要途經觀塘、黃大仙及油尖旺等地區。 路綫大部分路段為地底路段,而九龍灣站至藍田站之間則為架空路段,油塘站則為地面車站。 觀塘綫17個車站中有8個轉車站,可以轉乘將軍澳綫、屯馬綫、東鐵綫及荃灣綫4條路綫。 為此,九鐵公司在8月提交建議,提出在沙中綫項目加建「自動輕便運輸系統」,以便為黃埔一帶乘客提供服務。 失落沙中綫的地鐵公司亦不甘示弱,於12月向政府提交初步工程項目建議書,建議把觀塘綫伸延至何文田及黃埔,以期取代九鐵公司建議在黃埔建造的自動捷運系統。
觀塘線延線: 建造
發生事故時估計區內有約十萬居民受影響,大批受影響乘客在車站內外等候,只可等港鐵安排接駁巴士。 其中觀塘站、寶琳站與坑口站的港鐵免費接駁巴士站外一度有數百人排隊,大批乘客冒着寒風冷雨排隊近兩小時才能乘搭到巴士。 惟港鐵職員未能提供清晰指示,期間有夫婦由排隊到上車一刻才發現上錯車,故須重新排隊;而將軍澳站職員更發出錯誤資料,派發的「乘車應變錦囊」小冊子列有2013年11月底已取消的隧巴692線[32]。 與此同時,將軍澳隧道在半小時內發生兩宗交通意外,連環車禍讓區內交通「雪上加霜」,嚴重擠塞[33]。 2001年,地鐵公司(今港鐵公司)與九廣鐵路公司應香港政府之邀參與沙中線競投時,亦計劃爲紅磡東南部的住宅區提供鐵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