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場後,房屋政策以增加公營房屋供應為軸心,頒布《2019 年施政報告》前後期間,坊間一度盛傳租者置其屋計劃將獲重推。 若申請者符合資格,便會收到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的邀請函,屆時可別錯過這個能提早獲編配公屋單位的機會。 爲公平分配公共房屋資源,公屋單位會以電腦隨機方式,按申請者的家庭人數、公屋選區及單位編配標準;並配合輪候到達編配階段時的資源編配。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指出,其中3個觀塘項目交通便捷,前聖若瑟英文中學相當近觀塘道一帶的巴士站,步行到九龍灣或彩虹港鐵站只需約10分鐘路程。 至於位於順安校舍的兩個項目,他希望政府可以配合東九龍捷運順安站一併興建,避免進一步加重四順區的交通負擔。
經民聯議員林健鋒支持在空置校舍興建簡約公屋,一來屬政府土地,二來已有基本框架,可縮短建造時間,最重要是善用資源,讓等候上樓的市民盡快離開不適切的居所。 公屋自置 消息人士透露,改裝的5間空置或即將空置的校舍,可提供約600個單位,成本每個單位約為50萬元。 5間校舍包括觀塘順安邨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上水彩園邨東華三院馬錦燦紀念小學(彩園分校)、九龍灣彩石裏前聖若瑟英文中學、觀塘順安邨迦密梁省德學校,以及黃大仙竹園南邨浸信會天虹小學,每間學校提供單位數目介乎100至150個。
公屋自置: 房屋政策2022|繼續推展過渡性房屋
現時輪候時間已是6年,若建屋資源被分配到簡約公屋,如資金和人手等,會影響傳統公屋落成量。 綜上所述,簡約公屋未能照顧市民需要,未能解決現時的住屋問題。 減少輪候時間方面,現時公屋輪候人數不斷增加,要等6年纔可上樓,簡約公屋為市民在輪候期間提供改善居住環境的選擇。 不少輪候公屋者的居住環境惡劣,如以高價租金租住的劏房或板間房,面積細小且衞生條件欠佳。 簡約公屋既管理完善,衞生條件理想,又不如劏房般侷促,絕對有助解決現時基層的住屋問題。 盡快解決問題方面,簡約公屋建屋時間較短,可讓居於惡劣環境者能盡快上樓。
然後,就會進入「調查階段」,約見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詳細審核各樣資格,申請人須帶同有關文件出席約見,主任會於此階段通知申請人是否合乎資格。 《公共租住房屋申請須知》中指出,已獲登記的申請,若因家庭收入及/或總資產淨值超出規定限額而被取消,日後如因家庭狀況有所改變或入息限額及/或總資產淨值限額有所調整而再次符合申請資格,房屋署可考慮恢復其申請。 公屋申請|香港公屋一向難爭,想上樓往往要經歷重重審查和批覈,還要輪候一段長時間。
公屋自置: 香港便覽(房屋)
公屋單位「納米化」引起社會不滿,大眾覺得公屋發展倒退,單位面積回到五、六十年代的水平。 公屋自置 最後便是「配房階段」,由電腦隨機編配單位,向申請人通知配屋建議及其他配屋事宜後,申請人再到屋邨辦事處辦理入夥。 何續指,興建公屋的研究仍會進行,而所有短期內可用作興建公屋的用地,全部工程已開展,她指未來10年將有足夠的土地供應41萬個公屋單位,能夠滿足《施政報告》提出的30.8萬夥的需求。 業主可以房委會評定的回購價將單位售回房委會,並退回「特別折扣優惠」。 如房委會拒絕業主的回售申請,業主就可以先補地價,再將單位在公開市場出售。 認購申請表及附表各一式 2 份,連同一張面額 $2,500 的銀行本票、現居單位租約正本,以及申請表上所有人的身份證副本,遞交至所屬屋邨辦事處。
- 何續指,興建公屋的研究仍會進行,而所有短期內可用作興建公屋的用地,全部工程已開展,她指未來10年將有足夠的土地供應41萬個公屋單位,能夠滿足《施政報告》提出的30.8萬夥的需求。
- 如房委會拒絕業主的回售申請,業主就可以先補地價,再將單位在公開市場出售。
- 現時輪候時間已是6年,若建屋資源被分配到簡約公屋,如資金和人手等,會影響傳統公屋落成量。
- 如樓價不超過HK$2,000,000,需要繳交樓價1.5%印花稅。
- 有網民更擔心MiC房屋不隔音、不隔熱,甚至有網民憂慮「可否抵禦颱風」。
- 直至 1984 年,政府改變房屋政策,單身人士亦獲得申請公屋的資格,房委會亦開始將新建的公屋改良成一人單位。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表示,部分空置校舍用本來用於長遠公屋發展,現時改為簡約公屋用途,變相「搶公屋地」,又質疑5年居住期後未必能遷出所有住戶,長遠影響公屋發展。 業主買入首 2 年,只能以指明定價把單位售回房委會;第 3 – 5 年可按照房委會評定的回購價售回房委會,業主也可補地價在公開市場放售,或以未補地價形式在第二市場出售予合資格綠表人士。 目前租置計劃雖重啟無望,過去 6 期的租置屋其實尚未售清,而政府亦有意藉著《2019 年施政報告》,鼓勵房委會加快出售 39 個屋邨中約 42,000 個未售出單位,令更多公屋租戶能夠置業上車。 不過,特首澄清,因為租置計劃短期內會減少可編配公屋的單位數目,延長了公屋的輪候時間,故政府未有打算重推租置屋,即不會將更多公屋邨納入計劃範圍內。
公屋自置: 申請公屋須符合什麼資格?
措施旨在提供一個免租的住屋選擇給全長者寬敞戶,讓他們既可遷往另一個新或翻新單位,又可因免租調遷而節省生活開支;同時亦有助增加面積較大單位的供應,以分配予住戶人數較多的輪候家庭。 在試驗期內,300個單位會以先到先得方式編配,計劃實施一年後會進行檢討。 公屋自置2025 房委會於2020年12月通過把此計劃恆常化及推出優化措施,將計劃涵蓋範圍擴展至居住在一型設計長者住屋及無獨立設備的「改建一人單位」的長者戶;以及把地區選擇由同一個區議會分區擴大至同一個公屋申請地區。 「簡約公屋」是《施政報告 2022》提出的新型房屋計劃,將合共提供三萬個單位,預計在五年內建成第一期,約一萬個單位,並於隨後五年陸續落成餘下單位。
- 申請人在遞交認購申請書時,須同時繳付HK$2,500銀行本票作意向金。
- 《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條例》)的實施和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銷售監管局)的工作,令一手住宅物業的銷售更具透明度和更加公平、加強了對消費者的保障,以及爲一手住宅物業賣方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
- 根據《公共租住房屋申請須知》,如果是固定受薪人士,在申請公屋的時候,需提交「僱員薪金證明書」,填報申請日前1個曆月的底薪金頧;連續受僱未滿12個月者,則應以填報日前連續受僱期間的相應月數的每月平均收入計算。
- 此外,新增加於馬鞍山恆光街,鄰近港鐵站的用地,提供約860單位。
- 提交申請後,會由房委會進行「初步審批」階段,審核申請表及文件;初步審批合格後,合資格的申請人將會收到印有申請編號的藍卡。
- 除了興建公共租住房屋和資助出售單位,滿足市場對量的需求之外,房委會也持續提質,不斷改善樓宇設計,優化公共空間,增加設施配套,注入環保元素等。
- 簡約公屋以「組裝合成」建築法興建,計劃在 2024年初完成首批單位。
- 自2002年12月起,受清拆寮屋行動影響的家庭的安置資格已獲放寬。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表示,簡約公屋優點是興建速度比傳統公屋快;缺點是配套如商場和社福設施比傳統公屋少。 他指出,興建傳統公屋需時約6至7年,簡約公屋運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興建時間可減至2年,讓在不適切環境居住的市民可盡快上樓。 他呼籲大眾不應將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屋作比較,而是應該與劏房等不適切房屋作比較,簡約公屋不論管理、安全等方面都比劏房好。
公屋自置: 房屋政策2022|其他資助出售房屋項目政策
我們提出創新的簡約公屋,首批2,100個單位將在下一個財政年度落成,整體目標是在2027至28年度前完成興建約30,000個單位。 截至2022年7月,政府已覓得足夠土地提供超過21 7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 《行政長官2018年施政報告》建議房委會推出一項嶄新的優惠措施,容許所有家庭成員均年滿70歲的全長者寬敞戶,在調遷至較小的單位後,可享終身全免租金。 房委會在2014年至2022年一共推售了約32 100個新居屋單位。 最新一批於2022年推售的約 8 900個新居屋單位,將會在2022/23年度至2024/25年度落成。 除此之外,房協亦在2012年、2016年、2017年及2022年推出了共 2 628個資助出售單位作預售/重售。
公屋自置: 香港公屋申請?
特首李家超指出,現時本港公營房屋供應的最大問題是「頭輕尾重」。 公屋自置 根據《長遠房屋策略》推算,雖然未來10年的預計落成量能夠滿足需求,惟頭5年的落成量只佔其中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落在後5年,意味著等上樓的市民仍要繼續等。 「簡約公屋」的推出,有望幫助正在輪候公屋的人士儘快上樓「住住先」,並在排到公屋單位後再由簡約公屋遷至傳統公屋居住。 民建聯九龍東議員顏汶羽指, 其中3個觀塘項目交通便捷,前聖若瑟英文中學相當近觀塘道一帶的巴士站,步行到九龍灣或彩虹港鐵站只需約10分鐘路程。 至於位於順安校舍的兩個項目,他希望政府可以配合東九龍捷運順安站一併興建,避免進一步加重四順區的交流負擔。 房屋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由於蓮塘尾項目的成本效益相對較低,因此決定撤回該項目;當局新增一幅位於馬鞍山恆光街的政府用地,預計可提供約860個單位,另外亦建議改建5個空置或即將空置校舍作簡約公屋,預料可提供約600個單位。
公屋自置: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98 000個單位數字較上一季(即2022年3月底)減少1 000個單位。 隨着政府持續有序地增加房屋土地供應,我們相信未來三至四年的私人住宅預計供應量將繼續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減少劏房問題方面,現時不少基層因付不起高昂租金,被迫入住劏房。
公屋自置: 消息人士:蓮塘尾項目成本效益相對較低
文件又提到,房屋局早前已就第一批簡約公屋招標,回標價錢較原先估算減少30億元,減幅為20%,故第二批簡約公屋亦可壓縮16.9億(15%)至95.4億元,亦即整個簡約公屋成本至少可削減46.9億元,減幅近兩成。 如樓價不超過HK$2,000,000,需要繳交樓價1.5%印花稅。 先向屋邨辦事處遞交認購申請書及認購申請書附表,並提供現居公屋單位的租約正本和申請書上所有人的香港身份證副本,並帶同HK$2,500銀行本票作意向金。
公屋自置: 簡約公屋|4空置校舍選址被指拖慢建公屋 何永賢:是善用機會
政府已經找到足夠土地,未來十年興建大約4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較預計需求量超出十萬個單位。 透過推行清拆計劃及妥善安置居民,近年寮屋人口和寮屋數目均逐步減少。 自2002年12月起,受清拆寮屋行動影響的家庭的安置資格已獲放寬。 寮屋居民只要緊接在公佈寮屋清拆行動日@前,已在1982年登記的住宅寮屋居住滿兩年,並符合申請租住公屋的資格,會被視作具備公屋申請已獲得登記兩年。
公屋自置: 校舍改建單位70%屬於大單位
計劃主要對象為輪候公屋多於三年或以上的人士,解決他們的居住需求。 房屋局今日(11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稱由於上水蓮塘尾項目的成本效益相對較低,因此不再推展該項目。 當局另物色到一幅位於馬鞍山恆光街的政府用地,適合興建簡約公屋,初步預計可提供約860個單位。 另一議員、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兼告別劏房行動召集人鄭泳舜稱支持當局增加簡約公屋的市區選址,經過房屋局最新的調整,現時擬興建的市區單位,已佔整體簡約公屋單位約五成,這是合適的。
公屋自置: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李家超又稱,政府的計劃是盡可能讓大家都可以住得更好、更優質、地方更大,但在急切性方面,當局須盡量在5年內填補好這個缺陷,才能滿足現時正在等待「上樓」的人士。 《施政報告》指,推出「簡約公屋」的目的,是希望可以讓輪候公屋時間即時「封頂」:結合「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屋總供應量,將輪候時間「封頂」,在由現時的6年,在4年內(即 年度)降至約4年半。 另外,簡約公屋另一好處是生活環境優良,租戶有較大的生活空間。 香港大部分劏房的衛生環境惡劣,屋內不時有蛇蟲鼠蟻,而且空間狹窄,不少面積都是少於 100 呎,房內設施也未必齊全。 看政府展示的示範單位,屋內空間格局四平八方,確保每位家庭成員都有足夠的生活空間。 以上部分簡約公屋的選址偏遠,例如上水蓮塘尾為例,交通配套尚未完善,居民出外唯有靠巴士進出,通勤時間偏長,至少需要 20 分鐘到上水;另外位於元朗攸壆路的通勤時間也需要約十多分鐘。
公屋自置: 置校舍將變身「簡約公屋」
於2022年6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編配入住房委會公屋的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約爲4.1年。 爲配合政府的「居家安老」政策,房委會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照顧長者公屋申請者和現居長者租戶的需要,包括賦予長者公屋申請者優先資格及鼓勵年輕一代照顧年長父母/親屬並與他們同住或於附近的屋邨居住,以便互相照顧。 在樓宇設計及設施方面,房委會自2002年起,在新建的公營房屋陸續把「通用設計」概念的主要元素,應用在各類公用地方和單位內的無障礙設施。 公屋自置 房委會亦會爲公屋單位進行調適/改裝工程、增設長者健體設施/器材等。 房委會執行部分房屋政策時,例如寬敞戶政策和經濟援助方面,亦會因應長者的需要而作適當安排。 政府資源分配方面,政府興建簡約公屋,即較少資源建傳統公屋,會否令更多人未能入住傳統公屋?
他指善用政閒置校舍興建共600個簡約公屋單位,是合適選擇。 房屋局今日(11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申請第二批簡約公屋的撥款,披露當局擬不再推展由新世界借出的上水蓮塘尾項目;但會以馬鞍山恆光街一幅官地,以及改建塘聖若瑟英文中學等五間校舍為簡約公屋「填數」,以將第二批簡約公屋維持在1.3萬個單位。 房屋局日前公佈第二批簡約公屋選址,5個空置校舍當中,有4幅用地本來長遠用作興建公營房屋,不過有團體質疑此舉或拖慢市區公屋單位供應。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今日(12日)回應指,當長遠規劃仍處於研究階段時,可善用有關用地的短期用途,強調興建簡約公屋,不會拖慢公營房屋的供應進度,「是善用機會」。 公屋自置2025 建立公屋分類方面,現時輪候公屋約需6年,簡約公屋除有助縮短輪候時間,更有助優化現時的公屋安排。
如果選擇參加計劃後,成功獲分配公屋,住戶於 3 年內不可搬遷,期間亦不能以綠表申請居屋。 除租住公屋之外,政府亦於《施政報告》中提到,將會繼續推展過渡性房屋,目標在 年度前提供超過20,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當中約5,400個單位已在營運, 預計2022年年底會有另外約1,600個單位落成。 若「簡易公屋」政策落實時無大改動,代表現時正在輪候公屋的人士可以有多一個選擇,在排隊上樓的同時,申請入住「簡易公屋」。
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可能正準備投身社會,未有充裕的經濟能力,所以希望可以獲配公屋,得到政府的住屋幫助。 千居在以下文章,綜合了一人公屋單位的申請資格和注意事項,供有意申請的你參考。 政府先後公佈兩批不同的簡約公屋位置,首批位置分佈於鄉郊地區,及後部分簡約公屋將於市區落成。 房屋局提出「簡約公屋」項目選址為屯門第 3A 區、屯門第 54 區、元朗攸壆路及上水蓮塘尾四幅用地。 續後政府再宣佈多四個地方,分別為啟德世運道、牛頭角彩興路、柴灣常安街/常平街和靠近小欖樂安排海水化淡廠舊址,合共八幅用地。
公屋自置: 簡約公屋|「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指數
配屋時,申請表內的成員必須在港居滿 7 年,加上申請住戶的總月入和總資產淨值,不得超過現行限額。 一人單位可以分為兩款,一是透過「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另一種是「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兩款計劃的申請資格都不同。 簡約公屋與民間團體組織的過渡性房屋相比,它能提供更多的大型房屋單位;但相比傳統公屋單位面積較小,大約為 10 至 31 平方米(約 107 至 333 呎)。 簡約公屋的單位設計與傳統公屋相近,每個單位都具有基本的家居功能,內設開放式廚房及獨立淋浴間,淋浴間更附設電熱水爐及抽氣扇等設備。
有網民最近在網上發帖表示,一家三口已排新界公屋3年,近日特意薪請無薪假壓低收入,公屋申請卻依然遭拒! 要上樓當然沒有如此簡單,下文為大家解釋申請公屋的基本資格及程序。 公屋自置2025 他又指,改建空置校舍的平均單位成本為50萬元,造價較低,建議政府應進一步研究,增加更多合適的空置校舍或政府物業選址進行改裝,既可以增加更多較交通便利的地點項目,亦可以減低建築成本開支。
公屋自置: 公共房屋及資助置業計劃
以收入爲基礎的租金調整機制,讓租金調整與整體公屋家庭收入的變動掛鉤,反映租戶的負擔能力,有助香港公營房屋計劃的持續發展。 根據《房屋條例》,房委會須每兩年檢討公屋租金,並須按反映整體公屋租戶家庭收入的收入指數的變動而上調或下調公屋租金。 在2020年年中進行公屋租金檢討之後,於2022年6月底,公屋租金介乎每月485元至5,657元不等,平均月租約爲2,276元。
住房設施憂慮方面,簡約公屋不知是否以三合土建成,隔音隔熱等受到質疑。 簡約公屋以MiC興建,主要興建材料可能是鋼材,雖然設有冷暖氣等,但近年全球暖化趨嚴重,天氣異常炎熱,現時的設施是否舒適宜居,令人憂慮。 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於10月20日在社交平臺Facebook貼出數張照片,並附上「『簡約公屋』MiC組裝合成建築法」的介紹,但沒有詳細交代拍攝地點。
公屋自置: 簡約公屋申請方法及資格
而長者申請人,及 2013 年 9 月 30 日前登記的申請人,所選擇的地區就不受限制。 由於公屋一人單位面積過小,經常批評政府規劃不妥,把一些不規則形狀、面積細小的地盤批給房委會興建公屋,導致難以採用標準大廈設計。 根據房屋署資料,供 1 至 2 公屋自置 人入住的甲類單位,面積平均只有大約150呎,僅僅維持在國際標準內。
提及為何有香港身份證卻不工作,女子解釋她由內地來港,要花4年時間領取單程證,並以單程證再申請身份證,加上過程中遇上疫情,導致她在2023年2月才成功拿到身份證,正當她於4月想找工作之際,卻又發現自己懷孕了。 公屋自置2025 公屋自置 女子亦在其他影片中提到政府推出2萬元的新生嬰兒獎勵金,而她懷了雙胞胎,因此可獲4萬元,不禁直呼「太開心了,感謝政府」。 第二批簡約公屋涉及4個項目,分別為上水蓮塘尾、屯門第54區、柴灣常安街/常平街,以及屯門小欖樂安排,合共涉及約1.3萬夥,當中部份前期撥款已於今年初連同第一批項目申請。
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於 2018年恆常化,提供另一途徑讓綠表申請者置業。 公屋自置 公屋自置2025 在綠置居的「一換一」安排下,每個綠置居單位可同時滿足綠表買家自置居所的訴求,並回應公屋申請者入住公屋的需要。 透過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申請入住公屋的家庭若選擇與年長父母或受供養的年長親屬共住或分別入住就近單位,其輪候時間可獲縮短六個月。 如果申請人在申請時符合年滿58歲要求,就可以申請「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而在配屋時則需要年滿60歲,只有達到此年齡,纔可獲優先編排公屋。 18 至 57 歲申請人,可以參考「非長者一人申請者」計劃。 政府為長者以外的一人單位申請者,設定每年的租住配額,並且根據申請年份和年齡,設有計分制度,優先分配公屋予年長人士。
公屋自置: 簡約公屋|蓮塘尾項目撤銷 增馬鞍山及5校舍改裝
政府早期的房屋政策方針,認為三人以上大家庭的需求最為迫切,因此忽略了一或二人家庭的住屋需求,單身人士及二人家庭除了例外情況,都不能申請公屋。 另外簡約公屋的申請方法不容易,輪候人數相當之多,要成功入住簡約公屋仍有一定難度。 若果租戶在居住期間三度放棄公屋資格,或超過入息審查限額,除了失去了公屋輪候資格,更須遷離簡約公屋。 香港住屋問題一直是城中熱話,最近有內地女子在網上拍片分享,表示嫁到香港至今6年,一直與丈夫家的家人居住,該單位本來是公屋,丈夫10多年前與父親合資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買下單位,「因為我這裏是已經買下來的公屋,也可以說是居屋」。 她大讚現居單位地理位置好,鄰近港鐵站、巴士站、街市等,而且住屋相關開支,每月不逾5,000元,但由於她懷着雙胞胎,故亦打算另外申請公屋。 至於首批位於元朗攸壆路、牛頭角彩興路、屯門第3A區及啟德世運道的4個項目,房屋局指已於11月28日批出合約,本月起陸續動工,預計最快在2025年第一季起分階段落成。
政府去年公佈簡約公屋的八個選址和造價後受關注,房屋局今日(11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申請第二批簡約公屋的撥款和最新安排,當中不再推展上水蓮塘尾項目,而是增設馬鞍山恆光街一幅政府用地,以及5間空置或即將空置校舍作選址。 消息指,第二批簡約公屋仍可維持1.3萬個單位,整個簡約公屋的單位中,93%位於市區及屯門,稱「選址只會更加好」。 第二批「簡約公屋」加入馬鞍山恆光街用地,該處原定興建小學,現時以短期租約形式租出作臨時康樂場地,房屋局預計該處可興建860個簡約公屋單位。 房屋局同時物色5座空置校舍改裝,當中4座在市區,分別在觀塘順安邨、黃大仙、九龍灣,其餘一座位於上水,全部項目附近都有公共屋邨,預計共可提供約600個單位。 連同小欖樂安排項目、柴灣常安街/常平街和屯門第54區等項目,總體維持2027/28年落成3萬個單位目標不變。 簡約公屋|新一份《施政報告》在土地及房屋政策方面著墨甚重,特首李家超提出多個公營房屋政策,包括興建全新「簡約公屋」、縮短公屋輪候時間、提高資助出售房屋質素等。
除了興建公共租住房屋和資助出售單位,滿足市場對量的需求之外,房委會也持續提質,不斷改善樓宇設計,優化公共空間,增加設施配套,注入環保元素等。 同時,房委會通過專業的物業管理,多管齊下地提升公營房屋質素和建屋技術。 截至2022年6月底,本港約有166萬個私人永久性房屋單位。 政府定期公佈私人住宅一手市場的房屋供應統計數字,以增加市場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