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在接受治療期間,病人可能會食慾不振,以致體重下降,體內器官的位置有機會因此改變;而現實中病人每次臥牀接受治療時的姿勢都可能稍有不同,照射範圍內腫瘤與器官的位置亦有機會因移動而有偏差,系統特別配備百萬伏特電腦掃描影像(MVCT)及影像導引(IGRT)技術。 每次治療前,醫療團隊會先融合及比對當日的MVCT與擬定治療方案的影像,再以IGRT技術瞄準當天的位置,保證治療的準確度。 而每次治療前取得的電腦掃描可用作監察病人的身體變化,有需要時可作適應性放射治療(Adaptive radiation therapy),調整當次螺旋放射治療計劃。 2019年1月,有醫生透露在1月10日流感高峯期間,醫管局高層提議於中午舉行「小食打氣日」,向員工提供魚蛋、燒賣、粟米、茶葉蛋及雞翼等小食,發言人指目的除了以免費小食慰勞同事外,也希望不同職級員工互相認識及交流,也可將食物帶回工作間分享[67]。 但有員工披露工作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仍被要求每人必需到場取小食及拍照,充撐場面。
- [68][69]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形容該活動是「做Show」,顯示管理層已不知還有何方法解決前線問題[68]。
- 我們的服務範圍覆蓋全面,設有十三個臨牀專科,包括腸胃肝臟科,心臟科,內分泌及糖尿科,老人科,血液及血液腫瘤科,感染及傳染病科,紓緩內科,腎科,腦神經科,呼吸系統科,風濕病科、復康科和內科。
- 本中心體檢透過先進醫學造影儀器及檢查設施,以及經驗豐富的專業醫護團隊,致力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優質醫學診斷及化驗服務。
- 5月至6月,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9]及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先後同意撥款130億港元興建。
- 中心提供11張病牀,包括8張先進活動躺椅及3張病牀,每日可以為22名病人提供抗腫瘤藥物服務。
香港兒童醫院為《啟德發展計劃》次階段項目之一,於2014年2月25日動工,於2018年竣工,於同年12月18日起分階段投入服務及接受轉介個案,不設急症室或普通科門診。 屯門醫院臨牀腫瘤科乃醫院管理局轄下新界西聯網的癌症綜合醫療護理服務中心,為居住在新界西地區的成年病人提供放射治療、藥物治療、紓緩治療和善終關懷等服務。 屯門醫院腫瘤科2025 本部門由多個專業團隊所組成,包括腫瘤科醫生、護士、放射治療師、醫學物理學家、醫務社工及臨牀心理學家等。
屯門醫院腫瘤科: 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
早於2013年,原機場跑道末端的啟德郵輪碼頭落成啟用,並設道路網絡連接九龍灣,途經前南面停機坪的祥業街和承昌道、啟德橋、以及前跑道的承豐道,其中承昌道、啟德橋及承豐道於2013年5月通車。 屯門醫院腫瘤科2025 後來為配合舊機場跑道進一步發展,政府決定將原位於海旁的承豐道更改走線至前跑道中央,並提升為雙程四線行車的分隔道路。 有關工程於2019年底完成,同年12月30日下午2時起,更改定線的承豐道正式通車,舊承豐道永久封閉,並將發展成為海濱長廊。
自本路線提升至全日服務後,與九巴33、X42C線,並列香港罕有星期一至五全日服務,但星期六及假日不設服務的專營巴士路線。 院方已將有關個案呈報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及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作出跟進。 5月至6月,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9]及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先後同意撥款130億港元興建。 7月17日,中國建築國際與瑞安建業有限公司成立聯營公司,共同承建,合約額約為90.9億元。
屯門醫院腫瘤科: 香港海關搗破兩個懷疑私煙貯存倉庫
本部門亦與其他的社會慈善組織,包括香港癌症基金會、李嘉誠基金會和Keswick基金會合作,透過癌症病人資源中心、日間寧養中心、兒童哀傷及家庭輔導中心並Maggie’s 屯門醫院腫瘤科 癌症關顧中心,提供多元化心理支援服務。 自2008年起,本部門更獲得歐洲腫瘤醫學會認證為指定綜合腫瘤及紓緩治療中心。 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3年度施政報告公佈,政府會重新檢視九龍區醫療設施的需求,如有需要,會加快發展在啟德發展區內預留的醫院用地。 當局其後建議在啟德發展區興建新急症醫院,應付九龍區因人口增長和老化而增加的醫療服務需求。
當局在2015年3月至12月間進行進一步海牀疏浚工程後,啟德郵輪碼頭於2016年全面投入服務。 啟德郵輪碼頭樓高3層,全長約850米,相等於約兩座橫臥的環球貿易廣場的連接長度。 屯門醫院腫瘤科 大樓內有長達42米的無柱空間,於郵輪旅遊淡季時可以作為展覽用途,支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屯門醫院腫瘤科: 社區醫療服務
此外,所有治療區間均配備獨立液晶電視及收音機,並有Wi-Fi上網服務,讓病人以放鬆心情接受治療。 屯門醫院於2000年代末期至2010年代初期發生多宗嚴重醫療事故,主因是其服務量過大、資源貧乏,且供不應求,連續多年被評級為表現最差劣的香港醫院,手術後病人出現併發症及死亡率的風險,超出標準水平兩至三倍,並且成為病人接受手術後30日死亡率最高的香港醫院[20]。 此種情況導致屯門醫院人員士氣極為低落,有人員寧願不升職,並且打算離職,甚至有醫生不敢向友儕稱在屯門醫院工作,因此被部份香港報章形容為「地獄醫院」[21]和「攞命醫院」[22]。 在我們的日間醫療中心設有多項專科門診服務,包括腸胃肝臟科、心臟科、內分泌及糖尿科、老人科、血液及血液腫瘤科、感染及傳染病科、紓緩內科、腎科、腦神經科、呼吸系統科、風濕病科、復康科和內科。 內科及老人科擁有七百多張病牀(包括八張心臟深切治療病牀),每年我們為多達廿七萬入院病人提供全面專科醫療服務以及康復服務。
如果子宮肌瘤的體積細小,其實並不一定需要做手術,不過子宮肌瘤有機會漸漸變大,所以需要長期觀察它的狀況, 一旦它的大小已出現壓迫遭周器官的情況,或造成身體進一步負面影響如付經血變多而貧血,嚴重至壓迫輸卵管而不孕,就需要考慮以手術進行治療。 至2015年,自《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實行6年來,屯門醫院首次在緊急及非緊急手術的表現均合乎預期,全年逾1,000宗預約手術中,僅5宗死亡;逾600宗緊急手術中,則31宗死亡[27]。 醫管局外科統籌委員會主席兼屯門醫院外科部門主管文志衞坦言,屯門醫院現有64名外科醫生,前年只有50多名,增加人手及手術室節數是令服務提升關鍵。
屯門醫院腫瘤科: 子宮肌瘤能如何診斷?
我們的服務範圍覆蓋全面,設有十三個臨牀專科,包括腸胃肝臟科,心臟科,內分泌及糖尿科,老人科,血液及血液腫瘤科,感染及傳染病科,紓緩內科,腎科,腦神經科,呼吸系統科,風濕病科、復康科和內科。 屯門醫院腫瘤科2025 特區政府於2006年10月24日宣佈,在啟德發展區前機場跑道南端預留的7.6公頃土地上發展新郵輪碼頭設施,並列入《啟德發展計劃》項目之一。 香港政府期望發展啟德郵輪碼頭可以幫助香港把握亞太區郵輪旅遊業市場增長所帶來的機遇,將香港發展成為區內的郵輪中心。 郵輪碼頭工程經歷三朝政府,2007年以公開招標方式批地興建,惟2008年3月截標,沒公司符合招標要求,流標收場;同年11月,政府決定自資、設計及建造,碼頭由英國建築師Norman Foster(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設計者)操刀,大樓前端白色弧形頂蓋微翹,共由1,600多塊大小不同的鋁組件砌成。 針對香港公立醫院服務需求急速增長,以及滿足長遠上的醫療服務需求,規劃署在啟德發展區預留了用地作為興建醫療設施用途[3]。
屯門醫院腫瘤科: 專科門診及日間服務
女仕全方位身體檢查專為女性而設的全方位身體檢查計劃,包括女性超聲波檢查、女性常見腫瘤指標、身體成份分析及一般身體檢查,多達74項檢查項目。 子宮肌層間肌瘤:是最常見的子宮肌瘤,位置在子宮肌肉層裡,由於肌瘤要長到壓迫膀胱,輸尿管或直腸等器官才會被察覺,所以定期照超聲波檢查可以避免肌瘤影響身體健康前及早求醫。 屯門醫院腫瘤科2025 由本路線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將軍澳方向,或由上述路線往九龍方向轉乘本路線,本路線之車程為免費。
屯門醫院腫瘤科: 服務收費
1970年代,香港安排兒科教授夏志森(Prof. 屯門醫院腫瘤科 Hutchison)來港,他認為香港當時兒科水準十分高,但沒有一間正式兒童醫院,因此決定向政府爭取。 其實,政府當時認同在香港應該興建一間為兒童而設的兒童醫院,甚至打算把瑪麗醫院K座改作兒童醫院(K for Kinder,即為孩子)。 但政府認為整幢大樓用作兒科太浪費,最終瑪麗醫院K座回復由各科及港大醫科生宿舍舍監辦公室使用,而兒科只佔用其中四層。 由於子宮肌瘤在初期並沒有任何徵狀,往往會在進行婦科檢查時才會發現,而子宮肌瘤可以透過腹部或陰道式超聲波、婦科內診及子宮鏡檢查來發現。
屯門醫院腫瘤科: 興建圖片
按摩子宮穴位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調節內分泌,增強子宮的自我修復能力,從而提高懷孕的機會。 屯門醫院腫瘤科2025 常用的子宮穴位有關元、氣海、三陰交、足太陽膀胱經等,可以請專業的中醫師按摩或自行按摩。 近接療法透過導管將高劑量放射性藥物直接導入病人體內,近距離接觸及撲殺腫瘤。
屯門醫院腫瘤科: 屯門醫院內科及老人科病房再多兩名病人確診帶有耐萬古黴素腸球菌
屯門醫院計劃興建樓高10層的新手術室大樓,手術室增加八成至20間,追貼瑪麗、伊利沙伯醫院;並擴建急症室、深切治療部等,以應對新界西發展和人口老化,預計大樓會於2020至2021年逐步投入服務[28]。 屯門醫院腫瘤科 屯門醫院腫瘤科2025 現時屯門醫院主要負責急症及大型手術,而博愛醫院則負責中小型手術及短期住院服務。 服務範圍包括肝膽胰外科、血管外科、上消化道外科、乳腺外科、大腸肛門外科,甲狀腺外科、整型外科、泌尿外科、胸肺外科及日間手術。 此外本部門亦是香港外科醫學院以及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認證的普通外科、整形外科及泌尿外科培訓中心。 啟德醫院(Kai Tak Hospital)是醫院管理局九龍中聯網轄下的一所公立醫院,座落於九龍城啟德承昌道、香港兒童醫院對面。
屯門醫院腫瘤科: 外科
除了上述專科,香港兒童醫院設有兒科深切治療部、新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化驗室及病理科支援等等[3]。 至第2期完成時,啟德醫院將有共2,400張病牀(每層提供200張病牀,其中300張屬於日間服務,主要為黃大仙區、九龍城區和觀塘區居民服務),並會提供急症服務;屆時,啟德醫院將會成為香港最大型的急症醫院。 2016年,屯門醫院資源一向較其他大型急症醫院遜色,僅設11間手術室,使用率經常爆滿。 政府因此撥款2000億元進行十年醫院發展計劃,追加撥款予屯門醫院,紓緩當區醫療服務供不應求的問題。
屯門醫院腫瘤科: 屯門醫院耐萬古黴素腸球菌個案組羣
直至2007年10月7日,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在《2007至2008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提出兒童專科醫療中心的建議[6];香港各區醫院當時每年需要處理約170宗癌症及腫瘤的病症、達300宗心臟科及小兒科手術、50宗腎科手術等。 兒童專科醫療中心於診斷後,將會設定度身訂造的治療計劃,病人於接受手術後,需要返回被轉介前的所屬醫院被跟進及接受其他治療[7]。 醫院提供急症普通病牀、深切治療病牀、心臟深切治療病牀、日間診療病牀、弱智科病牀、寧養病牀、復康病牀及急症室觀察病牀共一千七百多張。 服務包括創傷中心、急症室、核子醫學、病理學化驗、寧養服務、放射診斷和緊急輻射治療服務。 2008年,香港政府成立相關的督導委員會,成員包括來自公私營兩界別的著名醫療護理專業人士、學者、病人組織及非政府慈善機構的代表,研究建議的兒童專科醫療中心的服務範圍、運作模式及實體基礎設施等。 2013年5月至6月,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及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先後同意撥款130億港元興建。
屯門醫院腫瘤科: 子宮肌瘤的高危人士
當中最特別是休憩座椅以阿拉伯數字13的形狀設計,以紀念昔日13跑道的美譽。 公園內座椅更刻有啟德機場闗閉前,最後一班抵港及離港客機的航班編號及目的地(分別為由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抵港的港龍航空(現稱國泰港龍航空)航班KA841、及香港啟德國際機場前往倫敦希斯路機場的國泰航空航班CX251)。 屯門醫院腫瘤科 本路線是繼2018年投得啟德三條招標路線20、22及608線後,第二條投入服務的城巴啟德日間路線(首條為22M線),初時由於本路線採取有限停站,即使行車裏數比起主線20線為短,收費亦較高。 本路線重組服務後,更成為首條及現時唯一一條服務彌敦道沿線的城巴九龍市區路線。
屯門醫院腫瘤科: 專科門診服務
進行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調節內分泌,增加子宮的血液供應,從而促進受孕。 影響排尿/便祕:如果肌瘤長大至會壓迫器官就會對該部份的器官造成影響,例如子宮肌瘤壓迫直腸會使人排便困難,如果壓迫膀胱則會令人排尿次數增加,甚至有壓力性尿失禁的問題。 部份癌病,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等的發展會受各種激素影響,利用激素治療,針對個別癌症,效果良好,激素治療的科技仍不斷發展及更新中。 四維電腦斷層掃描除了能擷取三維電腦斷層影像資訊,亦同時記錄各器官,如肺部及心臟在呼吸運動中的位置變化及腫瘤的移動軌跡,為胸腔或肝臟腫瘤描繪出更清晰的定位及邊界,從而製定出更精確完善的治療計劃。
屯門醫院腫瘤科: 職員宿舍
現時一般直線加速器的治療範圍最長只有40釐米,高速螺旋放射治療系統的治療範圍則可達135釐米,可一次性照射大範圍的治療區域或全身多處的腫瘤病竈。 屯門醫院腫瘤科2025 本院引進的Accuray® Radixact™ X9系統屬全港首臺,以360°螺旋式強度調控方法,配合同步移動的治療牀,因應腫瘤的不同形狀,從不角度將不同強度的放射線投射進人體,確保集中劑量在腫瘤範圍,避開正常組織,減輕不必要的副作用。
屯門醫院腫瘤科: 癌症病人資源中心
由本路線往啟德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皇后山方向,或由上述路線往九龍方向轉乘本路線往高鐵西九龍站方向(經尖沙咀),本路線之車程為免費。 由本路線往高鐵西九龍站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皇后山方向,或由上述路線往九龍方向轉乘本路線往啟德方向,兩程總收費合共 $18.90。 根據公佈的數據,截至2018年5月31日醫院已招募了83名醫生、227名護士及81名專職醫療人員。 而醫院預計在2018年第四季度到2019年第二季度需要的是108名醫生、395名護士和89名專職醫療人員,醫生短缺的問題再次受公眾關注[4]。
在原建議中,本路線更會繞經沐泰街,惟因該帶私人屋苑於本路線投入服務時尚未建成,故暫不駛經;回程由高鐵西九龍站之開車時間亦由原建議的1730延遲至1810開出。 與主線20不同,本路線來回方向於亞皆老街及往啟德方向於窩打老道沿途有限度設站;更在九龍城駛上九龍城天橋,避開迴旋處之交通擠塞,故此城巴在路線圖上以「快速」(Rapid)包裝本路線。 屯門醫院腫瘤科2025 雖然正常細胞有自行復原的功能,但也需要先進的放射治療設備為病人設計及給予精準的放射治療,以達到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亦盡量保護周邊健康組織的目的,減少治療對患者日常生活的影響。 腫瘤科中心以上述原則為目標,針對不同類形癌病的特性和形態,積極引進相應的先進放射治療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