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0年前、沒有冰箱的時代,人們主要用鹽來醃製食物,加以保存,所以鹽在古代是珍貴的商品。 此外,過去多數人從事體力勞動,因為經常流汗,需要補充鹽分,所以鹽自然成了食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700年代末,南中國海一帶海盜橫行,鹽光保育中心的鹽田管理員葉陳立就猜測,由於生產鹽,地處偏僻的鹽田梓因而更容易遭到海盜攻擊。 陳子良卻不憂慮「承傳」問題,他在2011年成立「鹽光保育中心」,負責保存和推廣鹽田梓的歷史與文化。 今年,旅遊事務署及「文化葫蘆」又舉行為期三年的「鹽田梓藝術節」。
鹽田梓以鹽業而聞名,早期的客家原居民賣鹽為生。 曬鹽場因居民搬遷而一度荒廢,停產了將近近一世紀,現在經過由村民成立的社企「鹽光保育中心」修復後重新投產。 鹽田梓地圖2025 大家可以參觀鹽場和文物陳列室,瞭解更多客家文化和鹽田梓的歷史,記得買這裏的日曬海鹽支持島上的保育工作。
鹽田梓地圖: 西貢住宿推介
自 2019 年以來,藝術家和村民更先後為鹽田梓藝術節創作了數十件藝術品,將其打造成一個充滿活力的露天「博物館」和打卡熱點。 從西貢乘船出發只需15分鐘就能到達一個名為「鹽田梓」的小島。 鹽田梓原為漁村和鹽田,但由於製鹽業的衰退,島上村民在上世紀90年代陸續離開。 儘管村莊被遺棄了,但在島上還能看到很多魚塘和村屋,裡面仍有很多村民遺留下的生活痕跡。
記者甫到達,視聽覺感官即刻被吸引,岸上的一排五色管子猶如敲擊樂器,海風一吹過,管子互相碰撞發出風鈴般叮咚聲,伴着鳥語蟬鳴,奏起夏日交響曲。 這是名為《歸家》的作品,波浪形的框架參考鹽田梓地勢,當訪客一到埗,風中樂聲,像是在說「歡迎」。 鹽田梓地圖2025 鹽田梓地圖 鹽田梓又名鹽田仔,距離西貢墟只有約3公里距離,開村先祖在300多年前由中國觀瀾移居於此。 「梓」是指鄉裏,意思是不忘故鄉;而由於祖先掌握產鹽技術,於是開墾鹽田以此為生,因而命名為「鹽田梓」。 店內還提供少量特色菜餚,墨西哥醃椒焗鯖魚,魚肉肥美,啖啖滋味,配上墨西哥椒汁,香辣醒胃。
鹽田梓地圖: 小島深度遊/到西貢鹽田梓 享鄉土人情
到了1980年代,全島更只剩下四位村民;小島漸漸荒廢,一度被稱為「鬼島」。 鹽田梓地圖 大約在100年前,島上村民世外桃源般的安逸生活逐漸失去了光芒。 主要原因是這裡生產的鹽,在價格上無法與來自內地和越南的產品競爭。
1866年聖誕節,陳氏家族有三十人領洗奉教,並捐出一大塊空地給天主教會,興建小聖堂和學校,奉聖若瑟為鹽田梓主保。 新聖堂亦於1890年落成祝聖,取代原有小堂。 每年五月的首主日,四散於歐洲、美洲等地的村民因著共同的先祖,共同的信仰,藉著主保瞻禮慶日而回到故鄉,聚首一堂,舉行感恩祭及慶祝活動,同頌主恩。 島上的鹽光保育中心提供由西貢往鹽田梓的街渡航線,逢星期二至日運作。
鹽田梓地圖: 鹽田梓:探索寧靜島嶼的製鹽歷史及文藝創作
追思彌撤過後,村民結隊前往島嶼東面的墓園,那是其他祖先的葬身之所。 鹽田梓地圖 陳志明神父帶領村民進行禱告,以天主教儀式完成整個祭祖儀式後,村民魚貫下山,到碼頭乘船離開。 每天清早潮退時,兩個島嶼中間露出一片沼澤,婦女們便赤足踏過軟泥,到滘西洲耕作,並在潮漲前回到鹽田梓。 有很多次,潮水漲了,婦女的足裸被沼澤吸吮着,抽不開,鹹澀的海水從腳裸處慢慢把她們淹沒,直至她們成為永遠靠不了岸的海女。 「我的母親便是其中一個。」年逾六旬的陳子良說。 數十年前,村民才斥資在兩個島嶼中間築起這條玉帶橋。
- 鹽田梓又叫教友村,其中聞名嘅原因係村內所有村民都信奉天主教,教堂仲喺2005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優異獎!
- 在全盛時期,鹽田梓曾有50多戶,300多人口,由於耕地不足,村民便到滘西洲耕種。
- 大約在100年前,島上村民世外桃源般的安逸生活逐漸失去了光芒。
- 它曾是香港五大鹽田之一,鹽產量足以供給全西貢的人食用。
- 首先,海水必須引入到鹽田,再經過大約兩個星期蒸發而結晶成鹽。
有人拿出手掌大小的香爐,添進泥土;村長陳忠賢拿出三支手臂般粗大的香,點火,手勢略嫌生疏地把香逐一插上。 鹽田梓地圖2025 鹽田梓雖小,但集紅樹林、小竹林、鹽田等多樣的生態環境於一體。 鹽田梓地圖 從喫飯、養生、治病,到娛樂、製衣,村民的衣食住行皆與島上一草一木息息相關。 一路上不同的藝術裝置穿插,像針線般將人與陽光、空氣、水分、土壤和四周連繫起來,大有「天地人和」的情境。 鹽田梓船期由朝早10點至下午3點出發,每隔一小時一班;而回程船期由中午12:20開始,最後一班為下午5點,所以大家最好早啲出發,下午3點先去就太趕了。
鹽田梓地圖: 鹽田梓>滘西洲>二嶺>滘西洲>鹽田梓
此舉不但解決村內食水問題,亦方便西貢區水上漁民。 (1) 鹽田梓地圖2025 不確定今天走的長長水泥小徑是否昔日由村民所建,還是後來水務署提供食水而設。 早在1879年聖言會會士福若瑟神父〔註〕已在鹽田梓建立小堂。
鹽田梓地圖: 鹽田梓一日遊行程!5大打卡影相位:曬鹽體驗+玉帶橋!附船期資料
客家茶粿全是自家製,口味選擇眾多,包括雞屎藤、斑蘭、杏仁、眉豆、蕃薯等,香口足料。 成人來回船程收費大約為$60;小童及長者來回船程收費則大約為$40。 結束環島徒步旅行後,可以在氣氛悠閒的西貢海傍享用佳餚或小喫,以美食為行程做個完美結尾。 你可選擇在咖啡店喫烤三明治、去甜品店試試蘋果派及西多士、於中式餐廳享用海鮮盛宴,又或者嚐嚐一些店家自製的燻豬肉漢堡、英式炸魚薯條。 鹽田梓地圖2025 此外,宜春街和萬年街多家泰式餐廳亦提供泰式蔬菜咖哩。 高球場沒開放,渡輪停航,四野無人,寧靜得如包島遊一樣,窮人也可以變富翁。
鹽田梓地圖: 鹽田梓一日遊|7. 對著鹽田喫客家菜 柴火燒製土窟雞
島上還有香港三級歷史建築、羅馬風格的聖若瑟小堂,是拍照留念的好去處。 島上的「聖若瑟小堂修繕項目」和「鹽田活化項目」分別於2005年及2015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優異獎和傑出獎。 鹽田梓地圖 鹽田梓,亦作「鹽田仔」,位於西貢外海,島上有鹽田梓村,昔日村民設鹽田以曬鹽維生,因而得名。 這是一個擁有近三百年歷史,充滿客家文化氣息的小島。
鹽田梓地圖: 鹽田梓一日遊及交通船期表 7大好去處+美食餐廳推介
好友上次在西貢乘船至滘西洲碼頭,因為洪聖誕的關係,在滘西村有船離開,不用走回頭路。 基於疫情關係,怕所有街渡也停航,所以出發前一天聯絡鹽光保育中心,確定有街渡往來鹽田梓才成行。 今天沒人打高球,我們走來除了安全外亦覺得特別寧靜。 鹽田梓地圖 沿途沒遇過遊人,坐在二嶺石上,感覺好像包島遊一樣,相當喜歡今天走的路線。 下次待有船的時候,可以在滘西洲碼頭起步,走走大嶺及到訪滘西村。 在1960年代初期食水短缺,鹽田梓村民獲嘉道理捐贈建築材料,在滘西洲深環築水塘,並鋪設水管,引山水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