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內地居民香港自由行帶動,新巴曾經在部份行走15線的矮身丹尼士三叉戟空調巴士(33XX)上貼上宣傳15線的廣告,更採用簡體字,吸引內地遊客乘搭。 配合中環天星碼頭搬遷至七號及八號碼頭,由2006年11月12日起,每日早上後的總站遷往中環(渡輪碼頭),肩負往來山頂旅客至中環接駁天星小輪的任務。 1970年代,中巴訂購了30輛長度30呎的短身利蘭珍寶雙層巴士(車隊編號SF),取其車身矮的特點(車身高4.2米),方便行走此路線的路面。 香港第一輛丹拿珍寶(RLX1/AX6001)曾經行走此路線,但是此車的爬山表現並不理想 [24],結果其後便再沒有於此路線出現。 由於工程規模龐大,山頂纜車需分階段暫停服務,首階段由2019年4月23日起暫停約三個月,期間新巴開辦特別路線X15,接載受影響乘客往返山頂。
新巴並先後將4輛Enviro400 Euro V 10.4米巴士(3851、3854、3855、3856)上掛特別設計的全車身廣告,並加上特別設計的「山頂探索號 Peak Explorer」電牌分頁以作宣傳,該四輛巴士固定行走本路線。 經重新包裝的本路線於2022年1月6日起以「山頂探索號 Peak 15號巴士2025 Explorer」稱呼正式啟航。 2023年7月1日起,配合城巴新專營權(由城巴(專營權一)及新巴專營權合併而成,命名為「城巴有限公司(市區及新界巴士網絡專營權)」)生效,本路線當日起正式改由城巴營辦,是繼2005年4月24日城巴515線停辦,相隔18年後山頂一帶再次出現城巴巴士服務。 1998年9月1日新巴取代中巴接辦15線,服務才正式得到改善,在接辦初期,由於新巴旗下車隊中欠缺短車身空調巴士和矮車身巴士,而當時曾經是本路線主力的丹尼士統治者型(SD)早已被中巴淘汰,當時只能以短身丹拿珍寶(SF)掛帥。 這批巴士的特別之處,是巴士上輪椅斜版是設於下車車門,與一般低地臺巴士輪椅斜版全都設於上車門有所不同。
15號巴士: 香港巴士大典
步行到山頂纜車總站是一個很好的體驗,沿途更可欣賞香港著名建築地標。 由中環港鐵站J2出口步行至花園道纜車總站一般需時約10-15分鐘。 山頂開經:山頂道、司徒拔道、皇后大道東、摩理臣山道、禮頓道、堅拿道西、堅拿道天橋、告士打道、夏慤道、紅棉路支路、掉頭、紅棉路支路、琳寶徑、遮打道、昃臣道、幹諾道中、康樂廣場、民耀街及民光街。 由本路線於上車後 90 分鐘內轉乘上述路線往機場方向,或由上述路線往港島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轉乘本路線,第二程可獲 $6.20 的折扣優惠。 由上述路線於上車後 90 分鐘內轉乘本路線往山頂方向,可獲回贈第一程車資;由本路線往中環方向於上車後 90 分鐘內轉乘以上路線往東區/赤柱方向,第二程免費。 此特別優惠不適用於其他龍運巴士A線(包括A36、A37及A43線)。
- 另外,此路線用車會調走15X及16M線,並有來自16、259D及603線之柯打,用車多為富豪B9TL 12米(AVBWU)及富豪B8L 12米(V6B)。
- 2008年改為全空調服務後,加入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
- 自從山頂纜車第一階段維修完畢,加上受連續不斷的反修例示威影響,訪港旅客減少,此路線客量自2019年8月起急跌,經常吉車遊街,新巴亦多次削減班次,一度於2020年1月13日起縮減為只於週末及公眾假期黃昏至晚上服務,並大幅削減至每小時一班車,開辦之時每班車門庭若市的情況已不復再。
- 不過山頂纜車於2021年6月28日起進行第二階段維修而再度停駛,此路線同時恢復每日服務,加上當時疫情已紓緩一段頗長日子,客量稍為回復上升,但班次和旅客人數對比2019年的情況早已大不如前。
A30線設有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半價優惠[16],惟此線並不受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中的$2票價優惠覆蓋[17]。 乘客登車時需以現金或八達通卡繳付車資,不設找贖;而每位成人乘客可免費帶同最多兩名四歲以下而且不佔座位的兒童乘車[16]。 此外,乘客亦可透過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繳付車資[註 15號巴士 2],乘客使用此付款方式不能享有與非九巴/龍運路線之轉乘優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18]。
15號巴士: 前往山頂
此路線2010年起開始加入直梯巴士,包括配置Wright Explorer車身的富豪超級奧林比安(AVW,現已撤離)及Enviro500 12米(ATE、ATEU,已全數撤離)。 除短珍寶外,33呎長的長陣利蘭珍寶(LF)及利蘭奧林比安(BR)[25]亦曾經服役於此路線。 1981年,中巴購入了6輛丹尼士統治者(Dennis Dominator,編號為SD),自此一直是此路線的主力車隊,直至於1997年全數退役為止。 15號巴士2025 此路線初期仍使用單層巴士,後獲改裝為雙層的佳牌阿拉伯五型;中巴著手重建該等巴士車身期間,替當中部份裝上特矮版本車身,以便日後派駐此路線,該款巴士車隊編號代碼為LS,其中「L」表示矮車身。 2021年1月起,因應Enviro500 12米(ATE)年事已高而需要退役,先後換入不同車身的富豪B9TL 12米(AVBE、AVBW、AVBWU,於2023年4月,因應配Wright車身的富豪B9TL 12米(AVBW)壞車率高而已於早前退役,重新換入前者行走)行走。
新巴亦在此路線的其中兩部珍寶巴士字軌車髹上此路線的全車身宣傳廣告,其中SF8的廣告為橙色;而SF31的廣告為紫色;兩車的廣告均一直保留,直至退役為止。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2019年2月,因需騰出短身巴士供有用車限制的路線使用,正式加入12米巴士作為掛牌車,用車為Enviro500 12米(ATE)及丹尼士三叉戟 12米(ATR,已撒離),同年4月,全線統一為Enviro500 12米(ATE,已撒離)行走。 不過山頂纜車於2021年6月28日起進行第二階段維修而再度停駛,此路線同時恢復每日服務,加上當時疫情已紓緩一段頗長日子,客量稍為回復上升,但班次和旅客人數對比2019年的情況早已大不如前。
15號巴士: 九龍巴士15線
天星小輪提供服務不久,已出現虧蝕,因為乘客量少,不足以回本,加上當時有免費接載公司員工福利,令十年內已蝕四千六百元(相等於現時過百萬以上)。 雖然中環及山頂均位於中西區,但因較直接連接兩地的馬己仙峽道禁止重型車輛進入,故此路線需要採取較迂迴的定線,經由灣仔區的司徒拔道上下山,使之成為少數兩端總站均位處同一地區,而中途需途經其他區域並設站的巴士路線。 由於本路線需途經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物的渣甸橋橋底(建於1912年,橋底高4.3米),因此本路線用車方面受到很大限制,由中巴年代直至新巴,都是以車身長度不長於10.7米,高度不高於4.2米的巴士為主。
- 此車本身高只有四米,是中巴特意為了安排行走山頂而改建的,故此在編號上都是特別被冠以LS,以表示其是矮車身的。
- 故此一直以來,15線在用車方面受到很大限制,都是以車身長度不長於11米,高度不高於4米的巴士為主。
- 乘客登車時需以現金或八達通卡繳付車資,不設找贖;而每位成人乘客可免費帶同最多兩名四歲以下而且不佔座位的兒童乘車[16]。
- 在二次大戰期間,日本在1941年攻打香港,儘管戰情嚴重,機槍及砲彈聲響個不停,天星小輪仍決定維持渡輪服務至12月12日早上十時正,在英軍的控制下,疏散那些仍在九龍半島的難民,軍隊及要員。
-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7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同年7月23日起,此線往梨木樹方向增停石排街「石排街石歡樓」站[15]。 山頂開經:山頂道、(僑福道、文輝道、僑福道、山頂道)、司徒拔道、皇后大道東、金鐘道、皇后大道中、畢打街、康樂廣場、民耀街及民光街。 在二次大戰期間,日本在1941年攻打香港,儘管戰情嚴重,機槍及砲彈聲響個不停,天星小輪仍決定維持渡輪服務至12月12日早上十時正,在英軍的控制下,疏散那些仍在九龍半島的難民,軍隊及要員。 隨後,天星小輪的服務停頓了三年零八個月,是成立以來最長時期的停頓。 1965年10月,天星小輪申請加價,把頭等船費加價5仙(由2角加價至2角5仙),事件引起市政局民選議員的關注及絕食抗議,及後更觸發九龍區的騷亂及暴動,事件到1966年4月10日才告一段落,後稱為天星小輪加價事件。 2016年9月,此路線再加入Enviro500 MMC(ATENU)取代大部分丹尼士三叉戟(ATR),及至2018年5月全線採用該款車型行走,惟已由高載版富豪B9TL 12米(AVBWU)取代。
15號巴士: 行車時間
新巴並將兩輛Enviro400 Euro V 10.4米巴士(3851/UZ3547、3856/VB7496)上掛特別設計的全車身廣告作為宣傳,固定行走15線。 15號巴士2025 經重新包裝的15線於2022年1月6日起以「山頂探索號 Peak Explorer」正式啟航。 值得一提,本路線一度是新巴全港所有營辦的常規非過海巴士線當中,收費最貴的一條,但此紀錄由2010年10月10日起,被當日投入服務的798線【調景嶺站←→火炭(山尾街),現已遷往駿洋邨】以全程收費$10.00(現時為$12.30)打破。 另外,雖然本路線兩邊總站均屬中西區,但由於途經的皇后大道東、司徒拔道屬於灣仔區,因此成為中西區唯一一條兩邊總站均在同一區,但需取道經其他區往來的區內巴士路線,而且巴士駛到文輝道時,由於路面限制,巴士需要倒車才能掉頭,是少數需要中途倒車掉頭的巴士路線之一。 不過,由於計劃同時建議減少A32和E32線班次,葵青區議員對此尤為反對,並提出動議要求維持相關路線原有班次並獲得通過[5],惟當局認為方案可增加葵青區機場巴士路線的整體班次,故擬於2020年第4季落實方案[6]。 但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往返機場的需求量大跌,使此路線遲遲未能投入服務[7][8]。
15號巴士: 服務早期
2021年2月,因其他路線啟用e度嘟電子支付系統,加入富豪B9TL(AVBW、AVBE,已全面撤離)行走。 15線開辦初期使用亞比安單層巴士行走,七十年代加入丹拿F型(D)行走。 九十年代換入11米三軸巴士,主要為利蘭奧林比安11米(S3BL)及丹尼士巨龍11米(S3N)。 15號巴士 2019年4月,因新巴城巴內部規定專營巴士低排放區之排放要求由歐盟四型提升至歐盟五型,故餘下兩輛丹尼士三叉戟10.3米(3355、3356)需撤離此路線。
15號巴士: 巴士起火
來往慈雲山與觀塘市中心以3D線更為便捷,此路線以慈雲山及藍田來往九龍灣及觀塘商貿區的乘客為主要服務對象,客量偏低。 自從山頂纜車第一階段維修完畢,加上受連續不斷的反修例示威影響,訪港旅客減少,此路線客量自2019年8月起急跌,經常吉車遊街,新巴亦多次削減班次,一度於2020年1月13日起縮減為只於週末及公眾假期黃昏至晚上服務,並大幅削減至每小時一班車,開辦之時每班車門庭若市的情況已不復再。 隨後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此路線經營環境雪上加霜,更一度因而暫停服務。 15號巴士 隨著疫情逐漸緩和,以及在區議員不斷爭取下[11],運輸署署長羅淑佩於2023年5月30日出席荃灣區議會大會時,宣佈此線於6月25日開辦[12],並在6月中旬發出有關此線開辦的通告及新聞稿,當中上午繁忙時間去程三個班次及下午繁忙時間回程兩個班次繞經機場博覽館[13][14]。
15號巴士: 行車路線
受專營巴士低排放區政策影響,丹尼士三叉戟10.3米雙層巴士(33XX)則被加裝選擇性催化還原器,並達到歐盟四型排放標準,以便駛入低排放區。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4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如要查詢路線的掛牌車輛調動,請參考hk2007.busce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2022年9月,政府計劃在北葵涌進行公營房屋發展期間進行道路改善工程,期間需佔用原定A30線位於石排街總站的站位[9]。 運輸署於2023年3月提出修訂方案,A30線總站改為梨木樹邨,來回程繞經北葵涌往返機場[10]。
15號巴士: 探索更多
在中巴專營權結束前,此路線有字軌車7輛,分別為5輛利蘭珍寶(SF)及2輛丹尼士飛鏢(DC)。 由於此路線途經的司徒拔道和山頂道依山勢而建,路面狹窄多彎,加上行走此路線的巴士須穿越橋底高度限制只有4.3米的加列山道天橋(渣甸橋),因渣甸橋於1912年啟用,極具歷史價值;令此路線在用車選擇上向來受到極大限制,都是以車身長度不長於10.7米,高度不高於4.2米的巴士為主。 此路線在1998年加入空調巴士行走,用車以丹尼士巨龍9.9米(ADS)為主;2002年改為全空調服務後,全線以該款巴士行走。 2003年2月加入低地臺服務,用車以丹尼士三叉戟10.6米(ATS)及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0.6米(ASV)為主。 2016年12月31日,此路線為九龍灣車廠(K)唯一仍設有非低地臺掛牌車的路線,為一輛9.9米丹尼士巨龍(ADS212/JC3845)。
15號巴士: 收費資料
1920年代拆卸後興建,1922年建成,樓高僅4層,過往曾開設醫館、雜貨店、武館及書院等。 1990年代外牆髹上奪目的藍色,因而成為特色建築並得以保留及活化,至今仍有租客居住。 2017年,藍屋獲聯合國頒發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育保護獎最高榮譽的卓越大獎,是香港首次奪得同類獎項。
15號巴士: 服務時間及班距
值得一提,雖然15線兩邊總站均屬中西區,但由於途經的皇后大道東、司徒拔道屬於灣仔區,因此成為中西區唯一一條兩邊總站均在同一區,但需取道經其他區往來的區內巴士路線,而且巴士駛到文輝道時,由於路面限制,巴士需要倒車才能掉頭,是少數需要中途倒車掉頭的巴士路線之一。 後來丹拿珍寶在中巴車隊中大行其道,由於丹拿珍寶車身比較矮,中巴也特意訂購了共三十部,車身比普通丹拿珍寶短小的丹拿珍寶巴士,並把車隊編號稱為SF,以表示其短小精悍的特點。 當中巴在購入全香港第一部丹拿珍寶(SF1/AX6001)時,亦曾經派出此車行走15線,但是此車的爬山表現並不理想,結果其後便再沒有行走15線。 15號巴士2025 15號巴士 15號巴士 後來,中巴於1981年購入了六部丹尼士統治者型(SD),由於車身高度矮,因此中巴又將之投放在15線上服役。 及至空調巴士開始普及,15線於1995年8月16日增派空調巴士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