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列示的中學排名,資料採自大考網站,其思路以上述為編制依歸,數據全來自校方和傳媒公佈之實際DSE成績,真實客觀,製作甚為仔細用心,是以介紹作為參考。 解決方法乃祇集中檢視最重要之關鍵數字,其餘從簡,先審視最宜量化考慮之部份,質量部份如校風體藝等另謀它法。 數據之中,最具參考價值、最量化、最容易獲取及掌握理解的,就是升學及公開試成績。
- 單看數字看似不錯,而且都是近20年最好,但仍低於1992年及1997年的17,543元及17,426元,這可說是亞洲四小龍時期的光輝歲月,都是香港處於高增長期,只是之後出現97金融風暴,股市及樓市大跌,為黃金期劃上句號。
- 文件指,第一年資助學士學位課程學額,多年來一直維持15,000個,未能滿足中學畢業生的需求,然而情況已漸見緩和,預計在2022年短缺學額收窄至2,200個,主因是香港的出生率低,令中學生人數持續下降。
- 一般成員不懂如何選擇,年輕時可選環球股票基金以賺取潛在回報兼分散風險,到50歲逐步將資產轉到環球債券基金。
- 消息稱,死者17歲,是留宿嶺大的一年級學生,初步由大廈露臺墮下,警方沒有檢獲遺書,其後聯絡死者室友及家人瞭解,稍後會驗屍確定死因。
- 調查結果顯示,近20年,具大學學歷的人士收入中位數,下跌2%至約3.4萬元;但最年輕一代,即21至25歲大學畢業生的收入中位數,則升至約1.7萬元,當中最高收入的一成大學生,平均月薪近3.2萬元,是歷年新高。
中午報20097點,升45點,升幅0.23%,半日主板成交額逾531億元。 (i)在中小學教育方面,教育局持續更新學校課程,使其與時並進,聚焦現在及未來的發展焦點,裝備學生在一個以知識為本、科技卓越並日趨全球化的世界邁向成功。 學校課程將重點推展STEM(即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及培養學生的開拓與創新精神。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將於2023年1月3日至17日接受交表申請,家長可向最多兩間中學遞交申請表,不受校網限制。 官立及資助中學只可預留少於30%學位自行收生,TOPick整理了九龍區38間熱門英中的收生準則,助家長瞭解各所中學的自行收生學額、各項收生要求所佔百分比等。 然而,坊間各色中學排名榜易得,合理可靠者寥寥,審視排名之前,務必知䁱所謂排名之缺陷限制、其編制背後之依據機理,以及最重要之計算指標為何,方可妥善合理地利用排名,替孩子選出理想中學。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 大學畢業生月入中位數 20年跌5.5%
作為嶺大首個數據科學的本科課程,嶺南教育機構陳斌博士數據科學(榮譽)理學士課程的首批19位畢業生,亦在今屆畢業典禮中獲頒授學位。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2025 由此引申,其餘一些數字像學生升讀八大,甚至三大學位之比率、四個核心或個別主科考獲四級或以上比率均甚具參考價值,一目瞭然。 每項數據宜最少看近三、五年,察看趨勢,一年或偶有佳作,不足為憑;太久恐教師人員等優勢已有變動,不關目前。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 唯祇有少部份中學公開此等數據,所看之中學排名有否擷取統計,佔比如何等,乃家長宜留心之處。 研究亦發現,與大學學歷勞工收入趨勢不同,於2008年至2018年共10年間,高中學歷勞工中位數收入持續上升,由1.38萬元升至1.57萬元,上升約13.5%。
- 此外,「中國歷史及文化(榮譽)文學士組合課程」和「英文及應用語言學(榮譽)文學士組合課程」計算中英文科加最佳3科的成績;其餘科目則計算最佳5科成績。
- 中學寒窗苦讀六年,最終目標不外爭得一席大學學位,是以該學校升讀大學學位之人數比率,至關重要,此數字充份反映其訓練學生考入大學,達成目標之能力。
- 課程希望加強學生於食品科學方面的知識,培訓他們在科學和工程方面的技能。
-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 香港中通社10月2日電 香港新青年論壇2日公佈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近年畢業的大學生平均月入中位數升至約1.7萬港元,達歷史新高。
- 現時樓價貴,發現擁大學學歷的勞工,造成學歷與職位錯配的現象,比較由1967年至1996年出生共6代(5年為1代)大學生收入及上流差距。
例如,僱主會提供收入3%的配對,僱員供多510元(1.7萬 X 3%),僱主會同樣供510元,變相已即時取得100%回報。 雖然配對供款多數有歸屬期,即要做夠指定時間,額外配對供款才會屬於僱員,但即使未能滿足時間要求僱員已離職,僱員都可以取回自己自願供款部份,所以除了機會成本外,沒有額外損失,故財務許可的話應該參加。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 平均月薪為本地院校中最高
理大於新學年,將開辦2個全新的學士學位課程,包括「食品科技與食物安全(榮譽)理學士組合課程」,設有37個名額。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2025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2025 課程希望加強學生於食品科學方面的知識,培訓他們在科學和工程方面的技能。 以往大學畢業生工資隨年資增長,買樓能力隨之上升,惟近年樓價狂飈,情況扭轉,新論壇及新青年論壇研究發現,上車盤升勢大幅拋離加薪,大學畢業生置業能力不升反跌。 新青年論壇研究員張培然表示,香港過去30年經濟結構大致不變,令高技能職位數量沒有大幅上升,建議特區政府推動改變產業結構。
籌謀子女升中選校大事,欲知心儀目標之「江湖地位」,乃人之常情,下列按照DSE實際成績,最具參考價值之全港中學排名首百位,及按各區中學校網排名頭十位,謹供衡量。 同樣假設每年回報為8%,如果每月能夠儲起8,000元投資,8年已可以滾存出107萬元。 即是約32歲已可成為百萬富翁,而且都有足夠財富去實現不同目標,即使買樓都夠付首期。 想獲得8%回報,可以月供追蹤標普500指數的ETF,好像股神巴菲特都推薦的SPDR標指500ETF(SPY)。 港股可以揀內銀股如中國銀行(3988.HK)及建行(0939.HK),兩者的股息率都超過9釐,有相對高的防守性。 此外,假如僱主有提供強積金自願性供款配對的話,就應好好利用參與,因為通常可以有很好回報。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 政府發佈
此外,調查發現,從事低技能職位的大學生比例,2018年達16.8%,為歷史新高;2019年、2020年分別下跌16.2%、14.8%;2021年、2022年分別回升15%以上,可見大學生競爭激烈。 如果一個產業薪資中位數是4萬,就表示這產業有50%的人落在4萬以下,另50%的人在4萬以上。 好多畢業生都希望30歲置業,即工作10年儲下首期上車(其實算太早,一般35歲),咁大約有10至15年俾2個人儲首期。 乙類應用學習科目可視為非指定選修科或可作申請入學之用,部分課程或會有優先考慮的乙類科目,有關詳情,請留意官方網站的公佈。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 另外,82年後出生的年輕世代起薪點大為落後,第二、三代大學畢業生初入職收入中位數逾1.5萬元,從第四代起均低於1.4萬元,當他們踏入25至29歲,收入增幅亦較前人少,當中以82年至86年出生一代水平最低,不過近年情況漸改善。 相比之下,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士的收入增長較為有限,從2022年Q1的HK$14,000,上升至2023年Q1的HK$15,000。
而收生最高分的是「內外全科醫學士」(MBBS),收生中位數達到4C+2X(中,英,數,通識4個核心科+2個選修科)的47分。 香港大學的基本收生要求是「332233」,即是中文、英文達到DSE3級水平,數學、通識達到2級水平,而學生其中兩科選修科亦需達到3級水平。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 社會福利署(社署)透過為營辦課餘託管服務的部分機構提供額外的收費減免名額,以推行加強課餘託管服務,於平日晚上、星期六、日及學校假期提供延長服務時間。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 大學畢業收入跑輸30年前 創富靠三招
新論壇及新青年論壇以統計處1996年至2016年的數據,比較由1967年至1996年出生共6代(5年為1代)不同年代大學生收入及上流差距。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 研究發現,扣除通脹後,過去20年整體勞工月入中位數上升28%,但擁有大學學歷者的收入中位數卻不升反跌,較20年前下跌了5.5%,收入最高10%的大學學歷人士,其入息跌幅更高達13.6%。 大學生起薪點增至$14,000 元,起薪點中位數較20年前下跌17%。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 最新文章
《2020年大專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又指,以大學畢業生初入職的起薪點為例,醫療及製藥(20,050 元)為平均起薪點最高行業,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 其後分別為屋宇建築及建造(18,500 元)及金融服務(18,321 元)。 根據「2020粵港澳大灣區薪酬及福利調查報告」當中指出,應屆大學生的平均薪酬大約在$14,000至$16,000區間,入職的薪金比去年略為更高。 而當中工程相關的畢業生就有大約$16,825的薪金,IT相關亦都有$16,500的薪金。 倫敦──按英國國家統計局(ONS)公佈2019年稅務年度各行業的入息調查,全職僱員年薪中位數為31461英鎊(約34萬港元)。 另該局2019年財政年度的家庭財政調查,估計家庭年入中位數為29900英鎊(約32萬港元),能賺到此等金錢,已位列中等收入。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 大學生入息中位數: 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
中學寒窗苦讀六年,最終目標不外爭得一席大學學位,是以該學校升讀大學學位之人數比率,至關重要,此數字充份反映其訓練學生考入大學,達成目標之能力。 文件亦統計2013年至2022年間,公帑資助副學位課程學額的潛在需求和短缺數目,在過去六年相關學額維持不變,預料學額超額需求由2019年3400個,減至1800個。 教資會八大資助大學首年學士課程學額一直維持15,000個,新一份《數據透視》統計2013年至2022年短缺學額,指出短缺學額會由2013年12,080個的高位,到2018年緩和至6,321個,並預計在2022年進一步收窄至2,200個。 此外,「中國歷史及文化(榮譽)文學士組合課程」和「英文及應用語言學(榮譽)文學士組合課程」計算中英文科加最佳3科的成績;其餘科目則計算最佳5科成績。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 統計處:2023年首季大學畢業月入中位數為35,000元
現時做兼職的機會不少,好像做外賣員每月多賺數千元不難,做全職的很多月入都達數萬元。 因此,不要說不知如何賺到額外收入去投資,應問問有甚麼方法可以達成目標。 家長亦須留意,無論是紙本或電子平臺,均不得向多於兩所中學申請,否則自行派位機會會被取消。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2025 家長須按學校要求以郵寄或親身遞交等方式申請,亦可透過「中一派位電子平臺」遞交申請,如家長已向中學遞交紙本申請表,毋須再透過電子平臺重複申請,此舉不會增加獲派該校的機會。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 大學生入息中位數: 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而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士收入增長相對較小,從2022年第一季度的14,000港元上升至2023年第一季度的15,000港元。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2025 2023學年中一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將於下月展開,家長可不受地區限制為子女報讀最多兩所心儀中學。 教育局最新預計本年度參加中一派位小六學生人數進一步減至50,600人,TOPick統計明年全港提供約5,006個全開英文班(俗稱「英中」)的中一自行分配學額,推算明年共提供1.67萬個英中學額,平均3人爭1位,與去年相若。 (前排,由左至右)電腦及決策科學學系講師林頴綸先生、商學院院長冷明明教授,以及電腦及決策科學學系教授、嶺南教育機構陳斌博士數據科學研究所項目主任黃文亮教授。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 大學生入息中位數: 最高瀏覽
期內,男性收入中位數按年增加1,800元或8.57%;女性收入中位數則上升1,000元至6.67%。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2025 第四波疫情,各行各業均受到重創,以下嘅5大失業救濟金津貼,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燃眉之急。 根據房委會顯示的「公共租住/租置計劃屋邨」,屋邨數最多的是觀塘區、葵青區、沙田區與黃大仙區並列、及深水埗區。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 調查指香港近年畢業大學生收入中位數1.7萬港元
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士收入增長速度最慢,僅為5.96%(從15,100港元上升至16,000港元)。 例如,具有專上教育:學位課程的人士的收入增長速度為6.1%,而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士的收入增長速度僅為5.96%。 中六畢業生人口持續下跌,立法會祕書處新一份《數據透視》列出2013年至2022年教資會八大資助大學首年學士課程學額需求情況。 文件指,第一年資助學士學位課程學額,多年來一直維持15,000個,未能滿足中學畢業生的需求,然而情況已漸見緩和,預計在2022年短缺學額收窄至2,200個,主因是香港的出生率低,令中學生人數持續下降。
他建議政府應將香港轉型為知識型經濟,推動產業多元化,以滿足不同學科的大學畢業生。 鄧詠駿又期望,將來如5G等新的人工智能行業興起,香港有望能夠發展不限於地產、金融及零售業等行業,吸納更多本地大學人才。 值得留意的是,理大在聯招上提供32個組合課程,即類似大類收生模式,學生在學習學科基礎知識後才選擇主修科目,僅得「物理學(榮譽)理學士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 副主修人工智能及數據分析 / 創新及創業」非以組合課程的模式收生。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 社區、社會及個人服務界的薪酬升幅,在各個界別中較爲顯著,達8.8%,平均月薪從2019年的HK$35,708,增加至2020年的HK$38,868。 新論壇副召集人鄧詠駿表示,大學畢業生收入雖隨年資上升,卻被樓價狂飈所蠶食,樓價佔年輕世代收入比例愈來愈高,上車無望,加上去年樓價指數未及反映去年底樓價創新高的情況,預料今年或進一步惡化。
香港中通社10月2日電 香港新青年論壇2日公佈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近年畢業的大學生平均月入中位數升至約1.7萬港元,達歷史新高。 大學生畢業中位數2025 新青年論壇根據政府統計處數據分析調查,1987至2022年,具有大學學歷全職人士的收入差異,每5年劃分為一代。 報告顯示女性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15,000,與去年同期一樣;而男性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為21,000,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000。 而除了以上所提及的科目,一般香港應屆畢業生的入息中位數為$1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