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重要的生死問題,在三世裏面,表現得非常複雜。 歸納起來,有十二個次第,稱做十二因緣法。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說如此等殊勝方便深要法門時,有十萬億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住堅信位;復有九萬八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一切大眾各以天妙香華供養於佛,及地藏菩薩摩訶薩。 「復次,即彼空義中,以離分別妄想心念故,則盡畢竟無有一相而可空者,以唯有真實故,即為不空,所謂離識想故,無有一切虛偽之相,畢竟常恆,不變不異,以更無一相可壞可滅,離增減故。又彼無分別實體之處,從無始世來,具無量功德,自然之業,成就相應,不離不脫故,說為不空。
「應先學唯心識觀。」這樣的人,應當先學唯心識觀。 可是經文雖這樣的分,蕅益大師說:鈍根的人,不可直修真如實觀;但利根的人,不妨也修唯心識觀。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2025 因真如實觀,是以理攝事;而唯心識觀,則從事入理。 若捨事觀理,則既非唯心識觀,又非真如實觀。 所以大乘止觀深誡初心的人,不可越前二性(遍計、依他)徑依第三性(圓成)修,但可念念之中,三番並學,資成第三番也。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所現業種與今世果報吉凶等等,及煩惱業習」,思驗觀察這些所現業因殺盜等種類,對照今世所遭受的吉凶禍福等等果報,以及今生個人本身上的種種煩惱業習,如特殊性格,特殊嗜好等等。 「得相當者,名為相應」,所現與所受相符合就叫作相應。 「若不相當者,謂不至心,名虛謬也。」若觀察結果,所現輪相與所受果報不相符合,就是不相當,這樣叫作不能至心,不至心就不得感應,這就是虛假錯誤的佔察,這樣的佔察,算作無效。
總其來看,本經文所說的三種忍位,取義甚圓,不論那一類的忍,都是採取觀行位中所有諸忍,歸納為「信忍」,相似位中所有諸忍,歸納為「順忍」,分證乃至究竟位中所有諸忍,歸納為「無生忍」。 所謂四忍:別教以十信為信忍,十行為伏忍,十向為順忍,同前所說,到了妙覺,為寂滅忍。 圓教則從初心到金剛頂心,都己經圓伏五住煩惱,都稱作伏忍。 從初心到後心,都已休息眾行,都可稱作寂滅忍,順忍及無生忍,例前所說,圓教也同前所說。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上表所列三法,專為末世煩惱厚,善根薄的眾生所開,對治三種退怯心理,意義甚為明顯,毋須細釋,末世學人,應善知自己根性,明辨歸趣。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再好比;同一處所,天見是琉璃,魚見是窟宅,人見是清水,鬼見是濃血炭火,除了上四類以外,一切的有情心想,又何嘗有一定的法相可得呢?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於晝日分,在此室內,三時稱名,一心敬禮過去七佛及五十三佛;次隨十方面,一一總歸,擬心遍禮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次復總禮十方三世所有諸佛。又當擬心遍禮十方一切法藏。次當擬心遍禮十方一切賢聖。然後更別稱名禮我地藏菩薩摩訶薩。 「若佔第二輪相者,當依初輪相中所現之業。若屬身者,擲身輪相;若屬口者,擲口輪相;若屬意者,擲意輪相。不得以此三輪之相一擲通佔。應當隨業主念一一善惡,依所屬輪,別擲佔之。 「又願我身,速能遍至一切剎土,於一一佛法僧所,各以一切種莊嚴供養之具,共一切眾生等持奉獻。供養一切諸佛法身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供養一切所有法藏及說法處;供養一切賢聖僧眾。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若欲觀宿世作善惡業差別者,當刻木為十輪,依此十輪,書記十善之名,一善主在一輪,於一面記;次以十惡書對十善,令使相當,亦各記在一面。言十善者,則為一切眾善根本,能攝一切諸餘善法。言十惡者,亦為一切眾惡根本,能攝一切諸餘惡法。 「有如是等障難事者,當用木輪相法,佔察善惡宿世之業,現在苦樂吉凶等事。緣合故有,緣盡則滅。業集隨心,相現果起,不失不壞,相應不差。
經文上說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衹劫,一個阿僧衹劫就叫人推算了甚久,若再加上無有數量無有邊際,不可以心想,不可以言議那樣長的阿僧衹劫,就可以想見是多麼的久遠了。 地藏菩薩在這樣久遠的阿僧衹劫以前,「久已能度薩婆若海」,薩婆若,譯為一切種智,是佛對一切萬法都能瞭解的大智慧,至於稱「海」者,是比喻辭,是說佛一切種類的大智慧,如海一樣的廣大淵深。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2025 久已能渡者,是說這尊地藏菩薩,因為因地發心久遠,早經達到佛的程度,早經渡過佛的大智慧海,果位高與佛齊。 「功德滿足」,以福利利益他人謂之功,修行有得於己謂之德,就是說這尊菩薩,不但本因深,果位高,而且跡用廣大,自行化他,功德早已完滿具足,與佛無二。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熔爐》金句分享✨ – 假日大家應該都在關心的就是投票了吧 對於公投的結果其實真的是有點小難過 不能理解的人還是佔大多數
但這只是顯而易見的單純善惡業力作用的一小部份,若說到業力隱微複雜處,尚未見有任何的記載。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關於業力的微妙,佛曾說過這樣一首偈:「阿陀那識甚微細,不淨種子如瀑流,我與凡愚不開演,恐其分別執為我。」「阿陀那」翻譯為執持,「識」就是業力造成的認識能力。 執持識就是業力的大本營,他保藏著多生多劫來所作的善惡業力種種不淨的種子,這些不淨的種子,受業力的支配在人心中的活動,非常微細,不是人的感觀所能覺察出來。
- 經的原本,都是西國梵文,非經過翻譯,不能普遍流通。
- 所以大士指明是可歸依,令學人直下承當。
- 後文「迴向」,也兼第六第七並是第十項意義。
- 化是本來沒有,用神通力變現出來,這樣叫化;心是能化,十法界是所化,所以說一切法如化。
- 「仰手旁擲,令使易轉」,使用的時候,只要一仰手投擲,就能使它容易旋轉。
木輪是使用的工具,用木製成,像車輪可以轉動,定名木輪。 相是木輪轉動所現的相狀,法是方法,合稱木輪相法。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經文的意思是告訴我們末世遇障難的眾生,當該用這一種木輪相法,「佔察善惡宿世之業」,用來占卜觀察自己無法知道的過去世所造善業及惡業。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第一部 惡女是提線木偶
前一段經文引述佛說的話,以顯末世眾生所遭受痛苦,亟待拯救,但拯救必須遇有可以拯救的因緣,如果不遇因緣,佛也沒有辦法。 這裏所說的因緣,用現代語來說,就是條件與機會,而條件與機會,也是由於宿生善根的造成。 所謂宿生善根者,就是宿生做善的心理基礎,有了宿生做善的心理基礎,就容易與今生的善法相應,也就容易接受善法。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2025 所以說眾生要想脫苦得度,必須具有深厚善根。 但是我們看看末法時期眾生的善根是怎麼樣呢?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心不往到境界那方去,境界也不到心這裏來,好比鏡子裏面所照的像,既沒有真實東西來入鏡中,鏡的本身也不會出生任何東西來,根本沒有來,也沒有去。 這若是用現在電影來體會就更容易明白了。 電影機一發動,銀幕上的山河人物,都活現眼前,但沒有真實的人物山河進入到銀幕裏去,銀幕裏的山河人物也沒有到電影機裏來,道理是一樣。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2025 接看下文:「是故一切法求生滅定相,了不可得。所謂一切法畢竟無體,本來常空,實不生滅故。」因為心與境中間沒有來去相,心自是不能生境,心不能生境,而境的生滅定相在那裏呢? 所以說一切法的生滅相只是個假名,沒有一定真實之相,想找一定真實之相,了不可得。 由此就可以悟知經上常說的一切法畢竟無體,本來常空的道理,就是因為實在沒有生滅的原故。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或夢見佛形像放光而為作證。」或者夢見的不是佛,也不是菩薩,而是所供養的佛形像放光作證。 三業清淨了後,第四階段,是稱名禮敬。 稱名,是稱唸佛菩薩名號;禮敬,就是禮拜恭敬。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2025 因為我們世間眾生,無論辦任何事情,如果存輕視傲慢的心,那事情就不容易辦好。 中庸上曾說:「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舉一個淺顯的例來說:即使是喫一個饅頭那樣容易的事,如果你不在意,也可能會把你的嗓門咽著,何況是求大法呢?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第一部 惡女是提線木偶
這以下幾段經文,是舉出比喻,進一層加強說明妙用事實。 請看經文:「如是諸佛法身,遍一切處,圓滿不動故」,如是,指前文所說如來藏具足真常、普遍、圓滿的妙用。 道理了解以後,就知道諸佛法身本體,是普遍一切處所,無所不在,而且體性圓滿沒有差別相,真常沒有變動。 既然知道這個理,就可以推知,因諸佛法身普遍圓滿的原故,有眾生的所在,就有佛的法身,否則,有眾生的地方,若是沒有佛的法身,那麼法身就不能稱為真常、普遍、圓滿了。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熔爐》金句分享✨ – 假日大家應該都在關心的就是投票了吧 對於公投的結果其實真的是有點小難過 不能理解的人還是佔大多數
所謂性具,就是說性體裏的六塵無分別相,能依持建立萬法,為性體的工具。 這是就緣起方面會妄即中的道理,「又一切諸法,從心所起」,再看世界一切萬法,皆是從心所生起,就是為前文所說相分是依自證分而起的。 所以下文:「以一切境界,但隨心所緣,念念相續故,而得住持,暫時為有。」義甚顯明,不須細釋。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這就是要我們瞭解,眼前一切妄境,無論它是如何的因緣和合起各種現象變化,但都不能離心另外而有,單就心與境共生共滅上看,就知心與境是一體的。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業」大略可分善業、惡業;或者是有漏業、無漏業。 在這些分別中,若是單純的說善業和惡業,尚不難明白,但若說到有漏無漏上,就不簡單了。 因為單純的說善與惡,只是就人的情感作用,作主觀上的認定,什麼是好,什麼是壞而已。 如果進一步作深入細微的觀察,人所作的善惡業,說好,好到什麼程度? 這種微妙的區別的總名詞,就是有漏與無漏。 所謂漏,通常是指盛水的器物不完整,向外漏水。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總之,世間的煩惱生死,性質也和上十四種比喻一樣,非常微弱,很容易滅失。 上段經文說明修無相襌得大利益,成就圓教三種忍位,這裡再分別解說三種忍的圓義,看經文:「又成就信忍者」,再說到成就信忍上,「能作如來種性故」,十信修空觀,知一切法皆真諦而無毀壞,依此忍發「一切智」,照空如二乘,能作如來種性,以此緣故,成就「信忍」。 「成就順忍者」,說到成就順忍上,「能解如來行故」,十行修假觀,知一切法皆俗諦而無毀壞,照假如菩薩,依此忍發「道種智」,能解如來妙行,以此緣故,成就「順忍」。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成就無生忍者」,說到成就無生忍上,「得如來業故。」十地修中觀,破一分無明,號一分三德,照空假中,皆見實相,依於此忍,發一切種智,得如來業,以此緣故,成就無生忍。 這三種忍,都是一心妙用,成佛極則,所以說是獲深大利益。 這段經文起,分別解說深大利益,及漸次作佛,兩大收獲。
「種種音樂」,種種美妙的音樂,「燈明燭火」,種種照明的器具。 「乃至盡十方所有一切種種莊嚴供養之具」,前文所說,仍恐不能週全,這裏總一句,除了上面所說的以外,乃至於窮盡十方所有的一切種種莊嚴供養的器具,沒有遺漏的,「憶想遙擬」,用自己的意念觀想,遠遠的揣度,如身臨其境,親自施行供養一樣。 「普共眾生,奉獻供養」,不但觀想自身在修供養,並且觀想與十方世界所有眾生,共同的奉獻各類供具物品,同時修供養。 「常念一切世界中有修供養者,我今隨喜」,在修供養觀想的時候,同時還常常念想到,十方一切世界之中,已經有在修供養的人,我也隨著發修供養的歡喜心。 「若未修供養者,願得開導令修供養。」十方世界,若尚有未修供養的人,願意用我的至誠心,來開導他,使他也修供養。 這樣的供養觀想,在時間上說,普遍到現在、過去、未來三世。
第五十三項至第五十四項,是說的求學問。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2025 第五十五項至一百一十項,是說的求人事。 第一百一十一項至一百一十五是說的求應化。 第一百一十六項至一百二十二項,是說的求處境。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第一百二十三項至一百二十八項,是說的求住處。
前文把唯識觀的方法如何觀境,如何觀心說完了以後,這就開始勸修,看文:「常應如是守記內心」,守,是不使心馳散,也就是把心定下來。 記,是常使心分明,也就是使心不昏沉。 「知唯妄念,無實境界」,在妄念一動的時候,立刻覺出這是妄念,沒有實在的境界,這樣的守記功夫,一直不斷的繼續下去。 「是名修學唯心識觀。」這就叫作修學唯心識觀。 「如是一切法實不生滅者,則無一切境界差別之相,寂靜一味,名為真如第一義諦自性清淨心。彼自性清淨心,湛然圓滿,以無分別相故。 照上表看,所謂的一實境界,就是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佛性。
可是雖說是起無先後,而生起見相二分的源主,仍須辨明,所以下文:「而此妄心,能為一切境界源主」,既是見相二分,都是依靠妄心生起,那麼這妄心,就可算是一切境界的源主。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先說依妄心為源主的合理,「謂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說心有無明。」因妄心最初一念無明妄動,失去本有靈覺,不瞭解法界本體原是一相的緣故,這樣才說是心裏有了無明,「依無明力因故,現妄境界。」再依無明業力的因緣,起見相二分,於是出現種種虛妄境界。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亦依無明滅故,一切境界滅」,這些妄境界,也是依無明滅後,境界才滅。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以神通力,示廣博嚴淨無礙道場,與無量無邊諸大眾俱,演說甚深根聚法門。 再者佛說的經與他經不同,能上契佛理,下契眾機,契理契機,又叫契經。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女性受苦是男導演改編作品中的常見主題,過往多有論文以男性凝視批判之。 作者則以這些電影中的「廢男」與「惡女」形象,指出在女性主義電影批評又多走了這麼多年的今天,對於新電影的性別分析應該有更多可能。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熔爐》金句分享✨ – 假日大家應該都在關心的就是投票了吧 對於公投的結果其實真的是有點小難過 不能理解的人還是佔大多數
這就好比,一間房裏,點然十燈,任何一燈的燈光,必定都可以含攝其他九燈,理是一樣。 以上闡明性體、性量、性具的三段經文是顯示一實境界的真體。 佔察輪相法門,是地藏大士威神所建,依大士指示去做,絕對沒有錯誤,如果你並沒有得到清淨輪相,而先見到光明,聞到香氣,或是得到奇怪的好夢,這些都是魔事,須要特別警覺的。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2025 前文第二輪相之相狀、意義、及功能說了以後,現接說佔的方法。 看經文:「若佔第二輪相者,當依初輪相中所現之業。」如果是修行人想佔察這第二輪相,應當依據初輪相所現的善惡業相為基準,再來佔察這些善惡業的強弱大小。
「為襌所縛」,有了此自滿心理,自然貪著這種襌定境界,於是就被這種襌定境界所縛,而不得自在,「退求世間」,於是就不再精進,反而退求世間色無色界的果報快樂,這是第一類。 「若到一行三昧者,則成廣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無生法忍。」若是到了一行三昧,心定於一行,修習正定,使此心體極用週,就能成就廣大微妙行心,這樣就稱作得相似無生法忍。 相似無生法忍,就是類似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七地以上的菩薩地位。 現再進一步追問,這由繫念思維得到一行三昧,方法簡單,成就甚大,什麼原因呢?
奔流洶湧,隨念頭剎那剎那不停活動,像山上下來的瀑布一樣,遇緣就起變化,感受錯綜複雜,各種不同的果報,這種種錯綜複雜的因果現象,若不從它的根本業力上去體認,單只是在生起的現象上去辨別,是無法認識它的究竟底細的。 記得孔子也說過:「君子之道費而隱,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費」是說它的作用廣大,「隱」是說它的體性隱微難見。 但佛是聖中之聖,智能照見一切,為什麼不把這種微細的道理說出來呢? 因為恐怕一般愚癡的凡夫,把這種微妙的業識活動,錯認為是人的真主宰。 不是誰都能當惡女 因為業識是盲目的、衝動的、情感的、自私的,無論它是如何的奇妙,都不能拿它當真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