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XA安盛與AXA XL分別邀請全港唯一提供聽障學童特殊教育的路德會啟聾學校及專門為視障兒童與青少年提供全人教育的心光盲人院暨學校(「心光學校」)的學生,體驗精彩且別具意義的賽龍舟活動。 AXA安盛副行政總裁吳國韜、AXA XL香港總經理Jamie Chambers聯同一眾AXA 安盛義工帶領有特殊需要的學童接受專業的龍舟訓練,然後分別組成小隊進行龍舟競賽,過程既刺激又別具意義,大家一同渡過愉快的週末。 比較傳統的人會在節日前準備好材料,自行製作糉子;但大部分香港本地人都會從酒樓、街市或其他食品店購入已製作好的糉子,再帶回家蒸煮食用。
- 龍舟不單是傳統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從其引申發展出來的龍舟競賽現已發展為體育活動。
- (一)中型龍舟:每隊舵手1人、槳手20人、鑼或鼓手1人(指揮)、奪標(旗)手1人、預備員4人。
- 記者整合了6大看龍舟賽事的好去處,涵蓋港島、新界,快來看看賽事資訊。
- 在不同的地方傳統,龍舟競渡有不同寓意,例如:貴州苗族慶祝插秧和預祝五穀豐登、紀念近代民主革命家秋瑾或古代英雄巖紅窩、越南人紀念陳朝大將陳慶餘抗元,臺灣原住民祈福或是紀念先人的儀式等[5][6]。
- 比較傳統的人會在節日前準備好材料,自行製作糉子;但大部分香港本地人都會從酒樓、街市或其他食品店購入已製作好的糉子,再帶回家蒸煮食用。
- Media OutReach直接向目標記者發佈多媒體及多種語言的新聞稿,旨在優化新聞報導,為公司的新聞稿建立網上曝光度,方便大眾分享新聞稿至社交媒體,並提供精闢的報告,檢視成效。
- 2017年2月,世界上首次冰上龍舟比賽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舉行,以作為當地慶祝華人農曆新年及認識中國文化的活動。
作者簡介:MediaOutReach是一家全球新聞通訊社,是亞太地區新聞稿發佈服務專家,也是唯一一家在亞太地區22個國家擁有自己發佈網絡的新聞通訊社。 Media 香港龍舟 OutReach直接向目標記者發佈多媒體及多種語言的新聞稿,旨在優化新聞報導,為公司的新聞稿建立網上曝光度,方便大眾分享新聞稿至社交媒體,並提供精闢的報告,檢視成效。 有學者指龍舟演變自百越的獨木舟,百越獨木舟是以蛟龍爲圖騰。
香港龍舟: 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Dragon Boat Races – 抽籤結果 Draw Lots Results
中國除舉行不同賽事外,也於1991年的端午節,在湖南汨羅市(屈原的第二故鄉)舉行了首屆中國湖南汨羅江國際龍舟節,更進一步推動了龍舟活動。 整個粵港澳地區用的觀賞龍舟船身較長略寬,龍頭與尾部高翹,龍頭可以上下左右搖動。 古時廣州是「舟大人多」,屈大均當年形容:「舟龍長十餘丈,高六七尺,龍鬚去水二尺,龍額與項坐六七人。」 廣東劃龍舟又可叫扒龍船,叫做「趁景」。 兄弟村、老表村成百條龍舟一起相聚聯絡感情,不論名次,從農曆五月初一到五月二十,幾乎每天有「景」——初一珠村景,初二海珠大塘景,初三車陂景,初四廟頭景,初五石牌、獵德景……這廣州已傳承多年的習俗。 龍舟起水打整之後,初三初四到各地遊大比試;並去拜訪關係較好的鄰村,主家村必以禮相迎,放鞭炮、敲鑼打鼓,中午用「龍橋餅」(類似核桃酥)招呼人客,晚餐就用燒豬肉、雞等宴客,互祝大賽成功。
你好,香港(Hello, 香港龍舟2025 Hong Kong),是由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旅遊發展局聯合主辦的大型宣傳活動,於2月2日透過記者會公開活動,並於3月1日正式開始。 香港龍舟2025 國際龍舟聯合會於今晨召開特別會員代表大會,由於現行訪港旅客檢疫及隔離安排,仍然較其他國家嚴格,大會議決將2023年世界龍舟錦標賽改由泰國舉辦。 臺灣玻璃纖維龍舟,以洪全瑞所製為例,龍頭、龍身、龍尾皆為玻璃纖維所製,大型龍舟不含頭尾長約11.3公尺,寬1.5公尺,可乘坐23人,小型龍舟不含頭尾長約9公尺,寬1.4公尺左右,可乘坐15人。 龍舟由三隻獨木舟組合而成的,中間較長的一隻稱母舟;兩邊的子舟比母舟稍短。 船身由完整杉木挖空而成;龍頭至頸則有水柳木雕刻。 苗族龍舟常用於貴州苗族的龍舟節,不是比速度而是比禮物的多寡。
香港龍舟: 香港首屆六人龍挑戰賽 – 成績公佈 Results
公開組為大龍舟,22人/船;本地組為小龍舟,12人/船。 組委會邀請了12支來自全國以及四川省內部分地方的一流專業龍舟隊,和16支本地幹部職工組成的隊伍分別角逐競技500米直道競速、200米直道競速兩個項目的排位賽和決賽。 其中9日、10日為運動員報到及適應性訓練,11日進行預賽,12日舉行開幕式和決賽。 賽事共錄得49支來自16個體育會的本地及居港外籍龍舟好手參賽,比賽由早上8時正展開,經過一番龍爭虎鬥,直至下午5時,終於為上述三個組別決出勝負。 在主場之利下,香港遊艇會的龍舟健兒贏得女子組冠軍,另於公開組摘下季軍,以及混合組名列殿軍。 至於「霸士龍」隊及「巨猩」隊就分別在公開賽及混合組別稱王。
初五大賽後,初七初八就去市郊黃竹岐去拜龍母,五月初八是龍母誕,故此廣州俗諺雲:「正月生菜會,五月龍母誕」。 整個粵港澳地區用的觀賞龍舟船身較長略寬,龍頭與尾部高翹,龍頭可以上下左右搖動。 龍舟(或稱龍船)是指漢字文化圈的龍形舟,也是中國和琉球端午節競賽活動時使用的人力船隻。 (一)中型龍舟:每隊舵手1人、槳手20人、鑼或鼓手1人(指揮)、奪標(旗)手1人、預備員4人。
香港龍舟: 體育競賽
而端午節前夕豐見城市也會在饒波川舉行龍舟競渡活動。 部分臺灣原住民本身就有類似龍舟的競渡傳統,例如阿美族太巴塱部落辦有竹筏競渡賽[2],此外有一說認為二龍村龍舟競渡是源自於噶瑪蘭族以競渡舟船的方式逐水中精怪,或進行祈福、超渡亡魂的儀式,然而也有些人並不同意二龍競渡源自噶瑪蘭人的習俗[3] 。 後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龍舟競渡,也隨著漢民族來到臺灣[4],稱作「扒龍船」或是「耙龍船」( 臺灣話:pê-lîng-tsûn)[5][6] 。
其中的例證有《穆天子傳》曾載:「曾有周天子(指周穆王)乘龍舟浮於大沼。」[1]而《述異記》則敘述,吳王夫差作天池,池中有龍舟,日與西施戲水。 旱龍舟(或稱陸上龍舟)用竹子或木製成,再以五色綾緞爲鱗甲。 船身比較大,因為龍脊設層樓、飛閣以及兩旁有屈原、水神和橈手的繪畫和彩扎。
香港龍舟: 香港 (
龍舟由三隻獨木舟組合而成的,中間較長的一隻稱母舟;兩邊的子舟比母舟稍短。 苗族龍舟常用於貴州苗族的龍舟節,不是比速度而是比禮物的多寡。
香港龍舟: 香港中文大學龍舟隊
我們非常榮幸成為首間家關注大眾心理健康的保險公司,我們透過提供不同產品、服務,並進行具代表性的研究以提高大眾對心靈健康的關注。 我們的整體可持續發展策略建基於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小組(TCFD)的建議,以氣候政策和提高生物多樣性為重點。 我們承諾將環境、社會和管治元素融入我們的與業務,務求在投資者、保險供應商、國際模範企業的三大角色上作出貢獻構建可持續未來。 據瞭解,本次比賽共組隊28支,設公開組和本地組分開比賽。
香港龍舟: 查詢2023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 賽事祕書處
一般人可能認為龍舟是隨端午節而出現,但其實許多端午節習俗早在楚國前已流傳。 其中的例證有《穆天子傳》曾載:“曾有周天子(指周穆王)乘龍舟浮於大沼。 ”[1]而《述異記》則敘述,吳王夫差作天池,池中有龍舟,日與西施戲水。 [來源請求]由此看來,龍舟的出現可能是比楚國時期更早。 報導說,沙田城門河昨日則上演沙田龍舟競賽2023,由早上8時半至中午12時50分共有23場賽事,每場均有9隊參賽,吸引大批市民在岸上觀賞,氣氛熱烈。
香港龍舟: 香港仔龍舟競渡大賽 Aberdeen Dragon Boat Race – 參賽表格 Entry Form
龍舟競渡本來只是傳統節慶活動之一,不是正式體育運動。 直至1976年,香港於筲箕灣避風塘首次舉辦國際龍舟邀請賽,從而掀開了龍舟活動現代化、國際化、規範化的序幕。 此次比賽除香港九支漁民隊外,已有一隊來自日本長崎的隊伍參加。 香港龍舟2025 接著龍舟競賽更傳入西方國家,而且得到積極的參與。 1985年,香港首次舉行國際女子錦標賽,讓此水上運動推廣至女性運動員。
香港龍舟: 日本龍舟
傳統龍舟以木製,但現今大多數用於比賽的龍舟是用玻璃纖維製成。 玻璃纖維龍舟船身較輕,划起來更快,而且不像木舟會因吸水而變重,令競賽更公平及刺激。 越南廣寧省拜子龍灣的關蘭島(越南語:Đảo Quan Lạn)在每年農曆六月十八舉行關蘭島龍舟競渡,以紀念陳朝大將陳慶餘抵禦外侮、保家衛國的功績。 在赤柱正灘舉行的決賽賽事,浸大龍舟隊憑堅毅意志克服酷熱天氣,以出色表現擊敗另外四間大學的隊伍,再次取得佳績。 非常感謝眾多隊伍對我們的支持,令本年度的 ‘DB Lovers愛龍一族’ 小龍賽事得以順利進行,謝謝。 以下是當日所有場次的賽果,有興趣者可以按連結下載參閱。
香港龍舟: 沙田龍舟競賽 Shatin District Dragon Boat Race 2023 – 抽籤結果
報導引述代表畢馬威會計師行參賽的隊長Justin表示,會計師行已連續參賽多年,可惜賽事受疫情影響停擺,對復辦感興奮。 香港龍舟2025 香港龍舟 AXA安盛集團是全球領先的保險公司,業務遍佈51個市場,服務全球9,300萬名客戶,並以「致力守護,推動未來」為宗旨。 琉球爬龍舟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相傳南山王汪應祖曾留學明朝的南京,歸國後在豐見城舉行琉球歷史上的第一場龍舟賽(但汪應祖留學南京一事不見於史料記載,另有閩人三十六姓將龍舟傳入琉球的說法)。
香港龍舟: 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Dragon Boat Races
來到2023年,多個龍舟賽事伴隨社會復常而再次於端午正日(6月22日)復辦。 香港龍舟2025 今年端午節能夠再次在多區看到龍舟橫渡大海或江河,相信節日氣氛必定比上年佳。 記者整合了6大看龍舟賽事的好去處,涵蓋港島、新界,快來看看賽事資訊。 屯門龍舟競渡慶回歸撞船意外,網上再有一條俯瞰片流出,清楚顯示肇事龍舟失控得如同「舞龍」橫衝直撞,完全駕馭不到。 有龍舟教練表示,肇事龍舟俗稱「大龍」,劃槳手最多40人,時速頗高,若船頭猛衝撞到鄰船選手要害,隨時非死即傷,他認為今次罪魁禍首是舵手經驗不足,鼓手又未能即時擊號糾偏,令龍舟變成狂牛亂撞。 在不同的地方傳統,龍舟競渡有不同寓意,例如:貴州苗族慶祝插秧和預祝五穀豐登、紀念近代民主革命家秋瑾或古代英雄巖紅窩、越南人紀念陳朝大將陳慶餘抗元,臺灣原住民祈福或是紀念先人的儀式等[5][6]。
香港龍舟: 端午節應節食物:糉子
2017年2月,世界上首次冰上龍舟比賽在加拿大首都渥太華舉行,以作為當地慶祝華人農曆新年及認識中國文化的活動。 冰上龍舟為塗上龍舟花紋的比賽用長艇,再在底下安裝上雪橇。 參賽隊伍選手坐在龍舟內以雙手撐動滑雪杖,令龍舟在結了冰的湖面上滑行。 龍舟注重輕盈,船身多以柚木(主要由印尼坤甸進口)或玻璃纖維為材料,頭與尾則多用樟木。 競賽龍舟分有標準龍舟、小龍舟等,但規格因地而異,故以競賽規定為準。 香港龍舟2025 龍舟內有鼓手在前、舵手在後,槳手則按龍舟競賽則而定。
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的賽事,分為標準龍及小龍賽:前者每艘龍舟可坐20名選手,比賽距離為500公尺;後者每艘龍舟可坐12名選手,比賽距離為200公尺,最快到達終點的比賽隊伍勝出。 香港龍舟2025 端午節的起源說法眾多,較為廣泛流傳的說法,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 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公元前403至211年)楚國的大臣,亦是一位十分偉大的詩人,可惜他不受楚王重用,被流放到荒僻之地,不久楚國首都更被攻下。 屈原不忍楚國一步步走向滅亡,便毅然在農曆五月五日投江殉國。 不少愛戴屈原的百姓划船尋人不果,只好向江水中投入米糰,希望保護屈原之身免被魚蝦吞食。 因此後來每年端午節,人們都喫糉子、劃龍舟以紀念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