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熱帶氣旋軒嵐諾相關下沉氣流影響,9月5日天文臺下午錄得最高氣溫35.3℃,超越1963年9月錄得全月最高氣溫35.2℃,打破自1884年以來9月最高氣溫記錄。 香港天氣預報45天2025 香港天氣預報45天 香港天氣預報45天2025 上水錄得最高氣溫37.3℃,多區日間相對濕度持續多日低見35%或更低,是全港最熱及最乾燥的9月[206]。 其後,又再受另一個熱帶氣旋梅花及南瑪都外圍下沉氣流加上重慶反氣旋增強影響,日間天氣繼續非常乾燥和酷熱,9月13日天文臺下午進一步錄得最高氣溫35.9℃,打破一週前的紀錄,上水同日日間更錄得破記錄的38.2℃高溫,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9月天。 不過即使持續受到熱帶氣旋下沉氣流影響,由於天氣乾燥加上雲量稀少,新界內陸部分地區早晚低溫卻只有23℃或以下,屬於稍涼至較涼氣溫水平。 其中北潭湧日最低氣溫連續3日(13/9至15/9)錄得只有20℃或以下;於9月15日更跌至19.7℃,同日打鼓嶺日最低氣溫也跌至只有21.6℃,可見新界內陸秋季明顯的涼意比港九市區早出現得多。
- 5月熱夜日數共有5日,為有紀錄以來最多熱夜日數的5月份 (此紀錄在2018年及2021年5月先後再被打破)。
- 澳門則約有5,000人死亡,以當年澳門人口約15,000人計[22],死亡人數高達全市人口的三份之一,亦是澳門史上最多人死亡的風災。
- 而本月平均最高氣溫24.4℃及平均最低氣溫18.6℃亦分別位列3月的其中一個第三高(平均最高氣溫與1960年平記錄)及第十高紀錄。
- 2021全年的酷熱天氣日數和熱夜數目分別達到54日和61日,兩者均打破去年才創下的47日及50日舊紀錄。
- 1918年1月平均最低氣溫只有9.9℃,平均氣溫只有12.2℃,平均最高氣溫只有15.1℃,全月最高氣溫只有19.3℃,全部皆是歷年1月份最低值,為最寒冷的1月。
(打破了2017年7月30日錄得31.8℃的舊紀錄。)7月9日至29日的21個熱夜為1884年以來最長連續熱夜日數紀錄,直至活躍西南氣流30日影響香港,熱夜才終止,酷熱天氣警告取消並需發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整月分別共錄得21天酷熱天氣日數及25天熱夜,兩者皆打破了2020年7月20天及21天的舊紀錄,為單月最高紀錄。 整體來說,受偏強副熱帶高壓脊支配下,7月份錄得的平均最高氣溫、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達到33.3℃、30.3℃及28.4℃,前者平了2020年7月的最高紀錄,而後兩者皆打破了2020年7月的舊紀錄,成為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熱的7月及單月最熱的月份。 香港天氣預報45天2025 受強烈寒潮影響,2月19至23日期間天文臺總部連續5日錄得低於10.0℃氣溫,2月20日天文臺總部的最高氣溫只有9.8℃,是自2016年(7.1度)以來天文臺總部再次錄得日最高氣溫不高於10.0℃的日子。
香港天氣預報45天: 香港特別行政區
總日照則達191.1小時,較正常值113.2小時多約69%,是有記錄以來4月份第五高。 降雨日數更達26天,是有紀錄以來9月份最多,打破1960年24天的舊紀錄。 此外,受微弱東北季候風相關冷空氣於9月30日晚抵達所致,迎月夜晚上大雨滂沱,天文臺更需發出年內第二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為有紀錄以來第三晚發出(僅次於2016年10月19日及2021年10月8日),亦是2014年以來發出最多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的一年。 1月下旬及2月上、中旬寒潮(1月22日-1月27日、1月31日-2月8日、2月15日-2月18日):為2014年後再出現單位數的市區最高氣溫,氣溫由1月22日早上16℃下降至晚上10℃;於1月23日清晨錄得9℃左右的溫度,至午後氣溫斷崖式暴跌,其中市區氣溫不足8℃,新界北部低見6℃或以下。 天文臺接獲大帽山出現結霜報告,更出現霧凇,至深夜山上氣溫低至-3℃,翌日早上更低至-6℃,當日大帽山氣溫持續在-4至-5℃左右[108],草溫更低至破紀錄的-6.7℃。
- 全月酷熱天氣日數及熱夜日數分別多達20日及21日,兩者同樣是歷年所有月份的第二高,僅次於2022年7月的21日及25日。
- 據當時的不完全統計,共造成介乎2,565至約11,000人在這次風災中喪生,澳門亦有21人於陸上身亡。
- 該月平均最高氣溫高達27.4℃,是有紀錄以來第二高(僅次於1994年的27.5℃)。
- 另外,在9月21日至10月5日,天文臺有3日的日雨量超過100毫米。
- 此外,2019年第一季(1至3月)的平均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為19.7℃、22.1℃及18.1℃,三者皆是同期有紀錄以來的最高。
- 這次寒潮令1986年3月1日成為香港近30年最寒冷的日子,即使強如1991年的12月底的寒潮都無法超越(已被2016年強烈寒潮的3.1℃取代),其強悍程度實屬百年一遇[33]。
- 7月24日香港受到強颱風韋森特吹襲,是十三年來第一個、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來第二次的十號颶風信號。
而3月22日錄得本月最低氣溫15.8℃,為3月份的最高月絕對最低氣溫的第三位。 (第一位為2020年3月的16.5℃;第二位為1981年3月的15.9℃。)受偏南氣流及高空反氣旋影響,3月底本港異常溫暖,天文臺於3月30日及31日早上錄得最低氣溫達25.3℃,是有紀錄以來3月份日最低氣溫之最高紀錄,打破1999年3月19日及2019年3月22日24.8℃的舊紀錄。 此外,3月30日的平均氣溫達到26.6℃,是有紀錄以來最高3月份日平均氣溫。 一道與冷鋒相關的強雷雨帶於10月5日橫過香港,天文臺單單在一個早上已經錄得106.1毫米雨量,比整個10月正常值的100.9毫米還要多,而當日早上天文臺一度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另外,天文臺在當日早上的一小時雨量超過80毫米,亦打破了2016年10月19日78.7毫米的紀錄。
香港天氣預報45天: 雷雨預警 再 2 則警示
全年天文臺總部錄得的最低氣溫有10.6℃,「最高全年絕對最低氣溫」位列第二,僅次於2019年的11.4℃。 唯一一年無需於8月發出酷熱天氣警告,是自酷熱天氣警告於2000年設立以來首次。 12月28日寒潮南下,至12月30日天文臺氣溫降至過程最低的6.1℃,隨後10天最低氣溫仍介乎7-11℃,直至1月10日寒冷天氣才結束[33]。 70年代另一次12月強寒潮,強度僅次於1975年12月,天文臺於12月28日錄得最低氣溫只有5.7℃,大帽山更跌至0℃以下,出現結霜[33][70]。 1917年12月23日至1918年2月1日期間,天文臺最低氣溫除了1918年1月11日高於12℃之外,其餘日子最低氣溫均低於12℃之寒冷水平,寒冷天氣維持了40天[32]。 新界石崗也出現-4℃低溫,附近村落一片白茫茫,漁塘水面結冰[29][註 1]。
儘管本月天氣較正常溫暖,但在4月8日受明顯輻射冷卻現象影響,新界內陸地區出現罕見寒冷和嚴寒天氣,打破極端最低氣溫且屬於寒冷和嚴寒水平之氣象站有:荃灣城門谷11.9℃;石崗10.1℃;上水10.0℃;北潭湧7.7℃;打鼓嶺7.4℃;上水雙魚河6.7℃。 4月17日錄得17.4℃,是最近8年來最清涼之4月中旬及第三低溫之4月下半月。 4月香港天氣異常乾旱少雨,天文臺總部該月的雨量只有28.1毫米,約為正常數值174.7毫米的六分之一,是有紀錄以來4月份第八最低。 12月9日氣溫從早上20℃多下降至最低13℃;12月14日更錄得最低溫4.3℃,打破12月最低氣溫,寒潮導致該月平均最低氣溫(12.1℃),平均氣溫(14.5℃)及平均最高氣溫(17.6℃)創下歷年12月最低值。 香港天氣預報45天 即使16年後(1991年)另一股寒潮來襲,氣溫亦祇降到4.6℃,未能打破最低溫紀錄(已被2016年1月24日的3.1℃打破)。
香港天氣預報45天: 正常懷孕45天孕酮值和HCG值大概是多少?
在高空反氣旋近岸式橫掃香港時最為酷熱,而黃昏及晚間可能有熱對流雨影響香港,有時甚至出現冰雹及龍捲風的極端天氣現象。 平日晚間市區下降至25-30℃水平,新界北部、內陸及高地則下降至20-25℃之間水平。 香港位於中國華南地區,北上靠近中國大陸,南下靠近南中國海,形成典型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和高地的溫帶季風氣候。
華南東北季候風持續偏弱及異常為強的高空反氣旋影響,2019年1月異常和暖,平均氣溫及平均最低氣溫分別為18.1℃及16.4℃,較正常高1.8℃及1.9℃,兩者皆是有紀錄以來第三高。 另外1月寒冷日只有1天,為1月1日錄得的11.4℃,是紀錄上第二少寒冷日數之1月。 9月下旬受超強颱風天兔的下沉氣流影響初時天氣異常溫暖,天文臺於9月21日錄得34.7℃高溫,創下9月下半月第二最高溫紀錄,僅次於2016年。
香港天氣預報45天: 熱帶氣旋資料
受副熱帶高壓脊影響,天文臺於10月3及4日下午錄得最高氣溫33.0℃和33.5℃,後者與2017年10月3日並列為有紀錄以來10月日最高氣溫的第二高紀錄,亦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重陽節,打破1959年32.5℃的舊紀錄,同時平了1890年10月錄得2日酷熱的紀錄。 5月21日,天文臺錄得的最低氣溫及平均氣溫分別為29.5℃及30.7℃,同時創下有紀錄以來最高5月份的日最低氣溫,「小滿」之日最低氣溫,以及「小滿」之日平均氣溫。 5月16至21日連續6日的最低氣溫均維持在28℃或以上,創下有紀錄以來5月份最長連續熱夜日數。 受高空反氣旋影響下,4月23日風勢微弱及陽光充沛,天文臺於當日下午錄得本月最高氣溫達32.6℃,是有紀錄以來4月的第二高(僅次於1956年4月的33.4℃)。
香港天氣預報45天: 香港分區天氣
2019年異常溫暖,除了5月份之外,其餘11個月份都較正常溫暖。 全年平均氣溫達到24.5℃,以0.3℃之差打破了2015年24.2℃之舊紀錄,而平均最高及最低氣溫亦分別達到27.1℃及22.6℃,三者皆是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高,成為香港135年以來最暖的一年(全年平均最高氣溫在2020年再被打破)。 另外,全年總熱夜日數共有46日,較全年正常值多28.2日,創下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多熱夜日數的年份(此紀錄在2020年再被打破)。 全年天文臺總部錄得的寒冷天氣日數只有1日,為1月1日的11.4℃,較全年正常值少16.1日,除了創下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少寒冷天氣日數的年份之外,亦打破了「最高全年絕對最低氣溫紀錄」。
香港天氣預報45天: 香港氣候資料
7月平均最高氣溫只有29℃,而最高氣溫只有31.3℃,兩者皆是自1885年有紀錄以來7月份最高氣溫之最低值。 影響香港之惡劣天氣,還有因為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引起,於夏季及冬季出現的季候風及季風槽。 在冬季,西伯利亞或蒙古而來的冷空氣一般從東,北或東北面抵達香港,因此會形成東北季候風。 而在夏季,印度洋和南海溫暖潮濕的空氣則一般從東南,南或西南面抵達香港,因此會形成西南季候風。 厄爾尼諾是太平洋東部海域水溫異常升高引起的氣候現象,會使氣溫進一步升高,並可能使2023年或2024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科學家警告說,我們還沒有看到它的全部影響。
香港天氣預報45天: 天氣即時預報 介面精美最易懂的App
12月20日受冬季季候風及熱帶氣旋雷伊共同影響,天文臺於上午11時20分發出一號戒備信號,這是繼1974年颱風艾瑪後,天文臺47年以來兼踏入21世紀後首次於12月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更打破了1974年颱風艾瑪的最晚發出全年最後一個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紀錄。 香港天氣預報45天2025 同時打破熱帶氣旋信號生效之下的最低氣溫紀錄,一號戒備信號發出時全港只得14-16℃,當晚新界北部更低至13℃[196] 。 由於高空反氣旋於上半月持續影響,以及下旬受煙花外圍下沉氣流持續影響,本月遠較正常炎熱。 持續受較弱但乾燥的東北季候風影響,2019年11月陽光充沛及少雨,總日照時間達263.0小時,與過去八年陰暗的11月形成一大對比,總雨量則只有微量記錄是11月其中一個最低。 本月亦較正常溫暖,平均氣溫為23.0℃,較正常21.8℃高1.2℃,是有紀錄以來11月其中一個第六高,而平均最高氣溫達26.1℃,是有紀錄以來11月其中一個第二高,與2015年11月並列。
香港天氣預報45天: 天文臺天氣預報|08月01日最新消息+預測未來9天天氣|每日更新
雖然到了本月下旬農曆年初三起(1月27日至31日)出現寒冷天氣,但由於上半月氣溫偏高,故難以抵消高溫。 香港天氣預報45天 7月7日天文臺總部氣溫升至33.7℃,但當日卻沒有發出酷熱天氣警告,是天文臺總部自2000年有紀錄以來錄得的最高氣溫達至酷熱程度下不發出酷熱天氣警告。 天文臺從7月24日至8月5日每日的最高氣溫都達到33℃或以上,酷熱天氣警告連續12日生效,創下最長紀錄(此紀錄在2018年及2020年先後再被打破),另外7月平均最高氣溫達到32.9℃,僅次於2020年7月,是歷年所有月份的第二最高值[26]。 尼格最後登陸珠江口,為1993年強颱風艾拉後首個11月登陸廣東的熱帶氣旋,最接近香港時距離天文臺總部只有40公里,為1954年強颱風柏美娜以來首個11月直襲香港的熱帶氣旋。
香港天氣預報45天: 暴雨!大暴雨!東北地區“接棒”強降雨,局地需警惕極端降雨+強對流!
每年平均有30-32個熱帶氣旋於北太平洋西部、南海上形成,其中超過一半達颱風強度,最高風速逾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 南南東 風轉 15 到 25 公里/小時 的 西北西 。 總括全年,由於年內有三個月平均氣溫創新高,2021年平均氣溫、平均最低氣溫、平均最高氣溫分別為為24.6℃、22.6℃及27.5℃,三者皆是自有紀錄以來的最高,成為香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打破了剛過去2019年平均氣溫24.5℃、平均最低氣溫22.6℃及2020年平均最高氣溫27.2℃的舊紀錄。 東北季候風伴隨高空擾動於8月27早上影響香港,引致氣溫下降,天文臺錄得全月最低氣溫23.4℃,是前年8月22.9℃的最低,而東部地區溫度更創下8月歷年新低。 受煙花外圍下沉氣流影響,7月22-28日香港出現嚴重霧霾,持續時間達7日,為有紀錄以來熱帶氣旋外圍下沉氣流影響之最長時間。 隨著受低壓槽影響,本港持續多天的高溫少雨天氣最終在5月底結束,6月1日天文臺更需發出本年首個紅色暴雨警告訊號。
香港天氣預報45天: 熱帶氣旋
受季風低壓影響,天文臺7月31日早上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至晚上季風低壓發展成熱帶氣旋森拉克後,天文臺改發三號強風信號取代強烈季候風信號,是1993年9月25日颱風黛蒂以來首個由強烈季候風信號轉為三號強風信號的熱帶氣旋[191]。 7月30日傍晚,受季風低壓影響,持續生效長達467小時的酷熱天氣警告終於取消,是自2000年酷熱天氣警告設立以來的最長紀錄,同時亦打破了2018年5月18日至6月1日生效348小時的舊紀錄。 結果2019年10月平均氣溫仍有26.6℃,下旬氣溫雖接近正常,但由於上半月異常炎熱,難以抵消高溫,故這個10月成為第二個最暖10月,僅次於2016年26.8℃,平均最高氣溫更達29.5℃,成為10月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