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委會會透過規劃、設計及施工措施,例如盡量安排部分土地提前交付作建築工程,讓公營房屋項目能盡早分階段落成,從而加快公屋申請者上樓。 現階段已確定12,000個單位可於2023/24至2027/28年度提早落成。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政府料於未來10年落成約36萬夥公營房屋,而根據房屋局最新預測,未來5年(2023/24至2027/28年度)的公營房屋總建屋量可達12.77萬夥。
- 最常被吸食的三類毒品依次為海洛英、可卡因及「冰毒」;21歲以下青少年最常吸食的毒品仍然是大麻、可卡因及俗稱「K仔」的氯胺酮。
- 其後,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在2019年9 月20 日的會議上,以進一步合理分配公共租住房屋資源,決定取消「高齡單身人士」、「共享頤年」及「天倫樂」三項長者優先配屋計劃下享有的豁免。
- 她又指,若在標書上列明技術要求,或導致承辦商在標書內增加預算,局方不希望發生此情況。
- 現時選擇市區的申請已多於可供編配予申請者的公屋單位數量,新登記的公屋申請者只可從其餘三個非市區的區域中選擇一個,作為將來編配公屋的區域。
- 60年代香港市區便有了法定分區,但新界到80年代才確定法定分區。
- 於1919年落成,樓高4層,是中區警署建築羣最宏偉的建築物之一,設置歷史故事空間(中區警署歲月)、複式展室、警察服務中心、商店及餐廳。
日常應用的地址都是以法定分區來制定,如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的法定地址是銅鑼灣興發街1號,而非按18區劃分和選區劃分寫成「東區維園選區興發街1號」;政府部門執法亦會參考區議會分區,或自訂分區辦法。 1840年代香港島納入英國管治,首個建成的城鎮為維多利亞城,然而維多利亞城沒有劃分更細的區域,亦沒有訂定分區和邊界,大概範圍為東起灣仔、西至上環、南至半山、北臨維多利亞港,面積約1000平方英畝(4平方公里)。 五十年代的中華民國「雙十」國慶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石硤尾徙置區41座(後改稱美荷樓)掛上孫中山與蔣介石的巨型畫像。 2015年7月22日,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稱早前在石硤尾邨中2012年重建完成的第二期及第五期中,抽取6個樣本化驗,其中第二期美亮樓3個單位的4個水辦含鉛量超標,最嚴重的水辦更錄得每公升含87微克鉛,超出世衞標準7.7倍。 第24座比第21至23座遲3年落成及只有半幢,亦不設大堂入口及沒有升降機服務,而24座信箱設於第23座大堂內,要從第23座進入或第24座側門纔可到達第24座。
公屋討論區新界4人: 房屋供應|預計於未來財政年度落成的房協資助出售房屋項目
為紀念石硤尾邨歷史,美益樓地下設有展覽廊,內設展板及互動遊戲,介紹石硤尾邨的歷史及屋邨生活的演變,對出亦保留了重建前的紅磚屏風。 美益樓及美賢樓以粉紅色間花為主調,而美笙樓及美盛樓以橙黃色為主調,低層的間色模仿原址第1型徙置大廈,由周餘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承建商為瑞安建業。 公屋討論區新界4人 第5期重建成4幢公屋,分別為美益樓、美賢樓、美笙樓及美盛樓,於2012年中入夥。
第五期重建計劃樓宇於2012年5月入夥,其中美益樓地下,預留地方作為展覽廳,展示石硤尾邨文物與歷史。 這些徙置大廈大多數均分為2翼,並在兩翼中間以廁樓相連。 只有較後興建的第24、25及29座(後來的第8、9及14座)採用單幢式設計,當中第29座為全邨唯一的第二型徙置大廈。
公屋討論區新界4人: 引用:Quote:原帖由 Cy817 於 12-03-15 發表有一
房屋局日前回答立法會議員謝偉俊的口頭質詢時,指房署每年審視23萬宗涉嫌違規個案,最終每年平均只有690宗個案被揭發明知而虛假提供資料或刻意漏報。 過去四年因違反《房屋條例》被定罪的個案僅526宗,當中10宗個案判處監禁,更可緩刑,多名議員均對罰則過輕無阻嚇力表示不滿。 舊中區警署一度暫用作非牟利的文化展覽場地,與本土藝術、大專院校或慈善機構合辦。 大樓建於1862年至1864年間,於1905年加建一層,是舊中區警署建築羣中最古舊的建築物之一。 大樓設有訪客中心、歷史故事空間(探索大館故事和行動代號:中區)、商店及餐廳。 ),位於香港中環荷李活道,曾經是香港警察總部及中區警署。
1973年5月28日,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所有徙置大廈和廉租屋大廈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統一管理,而本邨也獲分為「上邨」(廉租屋邨)及「下邨」(徙置屋邨)。 特首李家超上月率領代表團訪問中東後,相繼有本港初創公司與中東開展合作。 計劃引進低碳建築技術到當地的初創公司表示,中東方面可借鑑本港相關經驗,並願意作出新嘗試。 數碼港主席陳細明說,當地重點發展創科領域,包括金融科技和智慧城市等都是本港創科強項,有信心香港創科公司會在中東有良好發展。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在同一節目表示,過往曾經有居民反映,擔心搬入過渡性房屋後,住兩年又要搬走,希望能夠有所改善,包括可否把項目的居住期延長。
公屋討論區新界4人: 資料
於1953年12月25日晚,石硤尾木屋區發生了史無前例的大火,造成3死51傷,並導致58,203人無家可歸,促使政府直接介入房屋供應,市政局成立「徙置事務緊急小組委員會」,1954年2月,在災場原址興建首批兩層高的包寧平房,以安置火災災民。 )是香港首個由政府興建的公共屋邨,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的石硤尾,在1954年最早期建成入夥的徙置大廈,於1973年開始首次改建及重建工程,其後採用的舊長型大廈及新落成之非標準型樓宇分別於1977年至1984年間、2007年至2019年入夥。 徙置大廈(第41座美荷樓除外)於2007年6月20日拆卸後,第二及五期重建工地已在2009年4月19日展開地基工程,於2012年5月入夥,並接收部份2012年蘇屋邨重建二期及2013年至2014年白田邨舊邨受重建影響的租戶。 有將軍澳居民組織今日在將軍澳區內舉辦公眾集會及遊行活動,以反對政府計劃在將軍澳132區填海和興建厭惡設施。 發展局回應說,尊重市民表達意見的權利,會研究盡量採用削坡方式以減少填海面積,並考慮將部分設施遷入巖洞的可行性,亦會確保6個設施的設計、外觀和營運都不會具厭惡性或為社區帶來滋擾。
公屋討論區新界4人: 新界4人,G1415 👋🏻,入黎傾下計
一些按港鐵站名而成的通俗分區名稱,如天后、炮臺山、彩虹、太子、佐敦等,沒有經過立法而成,只維持口頭上的稱呼,不能在正式文件上使用。 例如九龍城區議會服務行政分區的九龍城區,法定區份何文田則用作郵寄地址,而九龍城區議會內亦有一個名為何文田的選區,包括法定區份何文田部分範圍;又例如2016年前法定區份銅鑼灣就是分別由東區和灣仔區管治,西面屬於灣仔區,東面則屬於東區。 1857年港府為統計人口及其分佈,將香港島劃分為維多利亞城、筲箕灣、西灣、石澳、大潭篤、赤柱、香江、鴨巴甸及薄扶林九區,當中維多利亞城再細分為七約,七約內有四環的稱呼(即四環九約),當時人口聚集於太平山區及中環一帶。 1858年維多利亞城向東西擴張至石塘咀及掃桿埔,並新增石塘咀約。
公屋討論區新界4人: 引用:Quote:原帖由 Yee0113 於 12-03-15 發表我
政府消息透露,房屋委員會擬收緊分戶政策,當中包括禁止公屋戶主另行申請公屋及「轉戶主」,藉此使不符申請公屋資格的家庭無法繼承租約,阻止變相「打尖」。 公屋討論區新界4人2025 有房委會委員質疑收緊分戶會「錯殺良民」,令出現糾紛的家庭無法透過分戶解決困局,發生家庭悲劇機會勢大增。 公屋討論區新界4人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轄下的「改善基層住戶居住環境事宜小組委員會」,3月28日將會討論過渡性房屋議題。
公屋討論區新界4人: 房屋供應|預計於2022/23年度落成的公營房屋項目
第42座及第43座相連成一個L型,而第43座與第24座一樣,只有半座,而43座正正就是面向第24座旁的空地,以致兩座不成「握手樓」。 第7期重建項目主要興建1座13層公屋大樓及平臺,提供247個單位,已於2019年3月20日入夥。 第二期位於窩仔街與偉智街之間,前第8-13座位置,建造兩座公屋大廈美薈樓、美亮樓及石硤尾邨綜合服務大樓,由有利建築施工,於2012年5月入夥,為鄰近白田邨1-3及12座重建提供主要安置單位。
公屋討論區新界4人: 興建供應 (今日:
港府因此只好將維多利亞城劃分為不同區域,配合當時實行的裏甲制,由甲長向政府提供家戶的人口和職業,及以類似人頭稅的戶口稅掌握人口概況。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第2期樓宇採用非標準設計,但部份1及2房大型單位重新使用了新和諧一型構件,連同第5期成為最後一批附帶和諧式設計單位的大廈。 粗體表示該樓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相關樓宇除第21-23座外已納入整體重建計劃下重建、而第21-23座由於情況並不嚴重,故此一直未列入「整體重建計劃」。 公屋討論區新界4人2025 據當區區議員民協秦寶山、文家傑諮詢居民意見的單張及報章報導,第三、七期的地盤於2014年進行重建,聯同第六期將提供約1520個公屋單位,料於2019年分段落成。 屋苑共設6座住宅樓宇,於每座大廈地下亦設有單位,合共2450個住宅單位,屋苑間隔分爲兩房及三房、單位面積由504至661平方呎,實用率達90%。
公屋討論區新界4人: 房屋供應|部份工程延後完成
1950年代中期,新界首個新市鎮荃灣開始發展,因此荃灣理民府於1957年從南約理民府分拆出來。 1970年代,沙田及屯門新市鎮開始花大錢,因此在1974年,沙田理民府從大埔理民府分拆,以及屯門理民府從元朗理民府分拆。 民政主任分區在區議會成立前是政府與市民接觸的分區方法,和現在區議會的功用類似,而區議會分區不少亦源自民政主任分區。 九龍東北鑽石山(Diamond Hill )和牛池灣(Ngau Chi Wan )亦為區,但因為這些地方仍是半鄉郊地方,所以歸作地方(Area)。 鑽石山與黃大仙以沙田坳道為界;而牛池灣西界則為五百呎等高線;另外黃大仙、九龍塘、石硤尾三區以北劃做龍翔道地方(Lung Cheung Road Area)。
公屋討論區新界4人: 公共出租房屋
大家樂 麥當勞 萬寧 惠康超級市場 大昌食品市場 佳寶食品超級市場其他租戶包括眼鏡店、藥房、髮廊、電器店、文具店、屋苑智能迷你倉、自助乾洗店、書報社、醫務中心和教育中心等。 有租戶表示,領展管理下的租金十分昂貴,一直只靠靠民生生意來支撐。 而2018年12月領展出售商場前,商場空置的舖位達32間。 值得一提的是,山景邨內的Y型大廈,在建成時主要用於接收受興建城大校舍影響的木屋居民,並接收部分大窩口邨重建的受影響居民;另外景樂、景業樓3樓以及景美樓2樓設有行人天橋通往社區康樂大樓。
公屋討論區新界4人: 孫東覆葉劉:冇付錢Google置頂 政府認真考慮不買廣告
事主以為收到好消息,殊不知迎來噩耗,房署告知她申請公屋不合資格,原因是她當時用暫準離婚令,仔女是共同管養,但居住權和約束權歸男方直至到孩子18歲。 單親媽媽大感崩潰,回想當時以暫準離婚去房屋署申請公屋,後來房屋署寄了一張輪候公屋號碼給她,5年半期間從來沒有提示她要交甚麼資料。 公屋討論區新界4人 該網民近日於公屋討論區Facebook羣組撰文分享,表示今月在輪候公屋期間成功申請轉區,而房屋署也高效率派出山景邨景華樓一高層單位。
公屋討論區新界4人: 海達邨海華樓/海昌樓 市區西北九龍填海區
1906年新界理民府成立,分為北約及南約兩區管轄新界。 其中北約理民府管理大埔(包括沙田)、上粉沙打(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即北區前身)、西貢、元朗和青山(即屯門前身)等地;而南約理民府則管理新九龍、荃灣(包括葵涌、青衣和馬灣)和離島部分。 香港規劃政策包括三層,第一層全港整體規劃,繼而市區城區規劃及第三層分區規劃大綱。 在2000年解散市政局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只下放少量監察權力和責任給區議會。 1996年10月港英政府下最後的一個雙十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於學生時代用菲林傻瓜機拍攝的石硤尾邨美荷樓,大廈的兩翼之間掛上了樓高數層的青天白日旗。 公屋討論區新界4人 第六期位於石硤尾邨東面,設兩幢樓高33層的公屋樓宇,提供1,056個租住公屋單位,有3,700人居住,於2019年12月6日起入夥。
屋苑為單幢式建築,大部份單位景觀開揚,中層以上向南的單位更可遠晀中環一帶及維港海景。 跟一般居屋不同,翠瑤苑所有單位均不用補地價,而且一律都可以在公開市場自由轉讓。 在「富戶政策」下,公屋住戶在單位住滿十年後,須每兩年申報家庭入息及資產。 透過「批出新租約政策」獲批新租約的住戶和透過「公屋租約事務管理政策」獲批的住戶,由入住起便須每兩年申報。 由於輪候各申請地區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數目有異,區內公屋供應量也各有不同,故各區已接受配房的最低分數也會有所差異。
景美樓2樓A翼走廊因後期提升保安系統關係而加設大廈鐵閘導致尾端兩個單位(A211及A212室)因設於鐵閘之外而需無限期用鐵鏈鎖上,由於缺乏保養,單位鐵閘已嚴重生鏽,大門仍保留80年代公屋單位大門設有的入信口。 特殊公屋|香港公屋單位短缺問題嚴峻,排隊等上樓隨時要十年八載,相當漫長。 最近有網民分享指,在等候期間成功轉區,更很快收到房屋署分配單位的信件,卻發現是特殊單位,頓時大失所望。 截至去年12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9年。
在資源許可下,房署申請分組每年會推出一次遍及全港屋邨的「公屋租戶紓緩擠迫調遷計劃」及「改善居住空間調遷計劃」,以自選單位形式編配單位予合資格的公屋租戶申請者,但新界區住戶只能揀選新界區或東湧的單位,擴展市區或離島住戶不能揀選市區的單位。 符合資格並擁有連續十年或以上公屋居住期的申請者,在揀選單位時將不受區域限制,可選擇遷往任何地區。 和諧式大廈(英語:Harmony Block,簡稱「HR」)是香港公共房屋大廈的一種重要的設計,於1987年開始起草,1989年正式發表,在1992年至2009年間所落成的公共屋邨大廈及居者有其屋計劃大廈中廣泛採用。 )據房委會提供的列表顯示,2022至2024年的公屋落成地區分佈主要在深水埗區、葵青區及屯門區,其中在市區方面共約7,600夥;在擴展市區方面則有約17,100夥;在新界區方面就有約13,700夥。
在香港主權移交前選區尚未合併之時,和區議會分區界線有所不同,如港島中選區,包括整個灣仔區及部分東區範圍,各選區人口不等,登記選民人數亦大約在10萬-14萬之間,詳情可參看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香港立法機關的選舉分區自實施選舉以來屢有更改;現時地方選區分為香港島東、香港島西、九龍西、九龍中、九龍東、新界西北、新界北、新界東北、新界西南和新界東南10區。 政府傳統上亦按照香港三大區域劃分工作分區,二十世紀中後期開始因香港人口增加再細分為九龍東、九龍西等等,個別部門如香港警隊亦有劃分區域以便警治。 香港政府各部門以法定分區及其他分區為基礎來制定各自的行政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