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正籌備成立香港基因組中心,為推行香港基因組計劃作準備,先導階段聚焦患未能確診的病症,以及與遺傳有關的癌症病人及其家屬。 香港兒童醫院、瑪麗醫院和威爾斯親王醫院會成立三間夥伴中心,經病人知情同意下,招募他們參與計劃。 香港基因組中心 香港基因組中心與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合作,首次設立專為基因組醫學而設的研究獎項「基因組醫學卓越研究獎」,鼓勵有志於遺傳學和基因組學發展的醫生進行相關研究,藉此推動科研,培育人才。 透過與本地大學、專業團體和醫療機構合作,培育知識及技能兼備的專業人才,以提供基因組醫學服務。
羅醫生持有公共衞生及行政醫學專業資格,並曾於澳洲皇家醫務行政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擔任考覈員(甲部及乙部)、審查員及考試委員。 僅在適用法律及法規允許的情況下,中心可向第三方轉移及/或披露閣下的個人資料。 李國田研究團隊曆時10年通過對水稻類病斑突變體的研究,發現了磷脂代謝參與水稻抗病的作用機制,在理論突破的基礎上,研究團隊通過基因編輯技術研究發現了新型水稻廣譜抗病基因RBL12。
香港基因組中心: 研究
他曾擔任的行政職務包括校長辦公室高級顧問、署理副校長(研究)、機械工程系系主任和工程學院副院長。 他於1989年獲港大學士學位、1992年獲英國伯明翰大學博士學位,並在牛津大學從事博士後工作,於1993年加入港大,2011年晉升為講座教授。 羅醫生亦先後於本地及海外擔任不同要職,包括香港特區政府前食物及衞生局(現為醫務衞生局)研究部主管及英國國民保健服務卡廸夫衞生局採購總監(專科照護服務)。 蔡先生為德勤前中國主席,擁有逾35年的工作經驗,為跨國集團在港業務以及各行各業本土和海外上市客戶實施審計規劃與審計管理。 他亦為香港會計師公會、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以及英格蘭與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 他積極參與註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為政府、社區和社會服務盡心盡力。
彭先生現為口腔健康及牙科護理工作小組成員,以及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督導委員會轄下電子健康紀錄協作工作小組成員。 劉教授於1985年畢業於英國鄧迪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其後於1992年加入港大擔任內科學系講師,並晉升至於崇光基金教授席(風濕及臨牀免疫學)。 張女士以往曾擔任空運牌照局、香港財務匯報檢討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區議會議員薪津獨立委員會、非本地高等及專業教育上訴委員會、職業退休計劃上訴委員會及證券及期貨事務上訴審裁處委員。 發言人補充,手足口病全年均會出現,而高峯期一般為5月至7月,10月至12月亦可能出現較小型高峯期。
香港基因組中心: 病人及家長
香港新聞網6月15日電 (記者 陳卓儀 崔靜雯)香港特首政策組專家組16日將在政府總部舉行首次會議,56名專家將按組別分三組開會。 專家組成員、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副校長吳宏偉15日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將在會上建議在香港建設國際教育中心。 新華社武漢6月15日電(記者李偉、熊翔鶴)記者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李國田教授團隊研究發現了一個新型水稻廣譜抗病基因RBL12,大田實驗結果證明,RBL12在田間稻瘟病害發生情況下可挽回約40%的產量損失。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日到訪香港基因組中心,與董事局成員和中心員工交流,瞭解香港基因組計劃的最新進展。 她又說,基因組計劃有助提升本港在基因組醫學、創新科技等領域的國際地位,很高興本地大學及創科機構全力支持計劃。 本計劃非常重視每一位參加者的私隱和數據安全,所有個人資料及基因數據的收集均符合香港法例第 486 章《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規定,並受嚴格的保密措施保護。
- 如果DNA是英文字母、基因是完整的句子和段落,那麼基因組便是整部書,內容包括所有章節、段落、句子、圖案以至排版等等。
- 黃醫生現任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督導該局轄下公立醫院的質素及標準、病人安全、醫療事故管理、病人關係管理、醫療科技評估、災難應變以及感染控制等工作。
- 若參加者在接收報告前,不幸喪失決策能力或離世,計劃團隊希望可就報告內容通知指定人士。
- 局長陳肇始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為推動香港基因組醫學的臨牀應用和研究,督導委員會認為需以全面策略處理四項主要事項。
透過為嶄新基因組學技術及多組學研究建立靈活且數據豐富的平臺,並加強本地及國際合作,建立以防治疾病為主的研究網絡,從而促進基因組科學研究。 此策略重點的關鍵在於為香港建立必要的基礎設施,包括促進設立本地生物樣本庫網絡,及鼓勵本地和世界各地相關機構就基因組研究進行更多交流協作。 香港基因組中心2025 基因組中心已於香港兒童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及瑪麗醫院設立夥伴中心,並積極與其他相關機構緊密合作,透過轉介招募合資格參加者,經他們知情同意後參與;而相關測序分析的結果,將回饋予有關醫護人員及病人作診斷及臨牀治療之用。
香港基因組中心: 基因組醫學.緣起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到訪香港基因組中心,瞭解香港基因組計劃最新進展,並與中心員工就工作概況交流。 若參加者在接收報告前,不幸喪失決策能力或離世,計劃團隊希望可就報告內容通知指定人士。 作為參加者,你可選擇提供一位指定人士的資料,讓計劃團隊有需要時聯絡該指定人士,並通知其報告的內容(包括主要結果及附帶發現)。 基因組中心將根據參與計劃同意書之規定存取、使用並保存參加者的個人資料。 當你決定退出時,你可以要求基因組中心銷毀你的樣本(如血液樣本等)及從中抽取出的遺傳物質。
香港基因組中心: 基因組醫學.建立
李醫生為醫務衞生局副局長,主要職責包括協助醫務衞生局局長訂定公共衞生政策的目標和優次;處理立法會事務和加強與立法會的工作關係;以及與各持份者溝通聯繫,以解釋政府的政策和決定,並爭取他們的支持。 香港基因組中心2025 王教授目前服務於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理事會和香港生命科學學會顧問委員會,亦為香港科技園公司、跨國公司及本地中學推廣生物科技的顧問。 黃醫生現任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督導該局轄下公立醫院的質素及標準、病人安全、醫療事故管理、病人關係管理、醫療科技評估、災難應變以及感染控制等工作。 黃先生現為香港執業大律師、上海仲裁委仲裁員,以及倫敦專家學院紛爭調解員。 香港基因組中心 於香港大學畢業後,黃先生獲政府法律獎學金往英國深造和接受專業訓練,並考獲倫敦政經學院法學(知識產權、海商、海險、民事訴訟)碩士學位及英國最高法院執業律師資格。
香港基因組中心: 政府計劃設香港基因組中心 助2萬名罕見病、癌症患者作基因測序
得獎者將可獲最高25萬港元的獎助金,並可獲得由基因組中心和醫專提供的不同支援和寶貴資源,如實務交流,協作網絡,實驗室設備及分析儀器等。 香港基因組中心2025 作為一名卓有成就的研究人員,王教授發表了 220 多篇科學文章,並獲得了多項獎項,包括裘槎高級研究獎和榮譽勳章。 多年來,王教授曾擔任香港醫務委員會、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和香港研究資助局(生物及醫學委員會)的成員。 人類參考基因組是廣泛用於人類遺傳學和醫學研究的遺傳密碼“導航圖”。 從2001年首次發表人類基因組草圖,人類參考基因組經曆了數十次的更新迭代,發展到目前廣泛使用的第38版本(GRCh38)。 陳肇始表示,政府接納所有建議,局方會在衞生署協助下,與醫院管理局、各所大學、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和其他持份者合作落實。
香港基因組中心: 生物醫學學院電子通訊 (2023年5月Vol. 13, No.
香港兒童醫院醫學遺傳科是醫院管理局首個提供臨牀遺傳服務的單位,主要為懷疑或確診遺傳病的家庭(包括孕婦及其丈夫、兒童以及成人)提供遺傳病診斷及輔導服務。 除此以外,基因組中心只會分享你的「去識別化」(沒有你個人資料的)數據作研究用途。 合資格的研究機構及相關人員必須通過基因組中心的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批,才能透過基因組中心提供的指定平臺閱覧及分析數據。
香港基因組中心: 計劃簡介
梁教授是一位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現為養和醫院副院長、內科部主管及綜合腫瘤科中心主任、香港大學(港大)榮休教授和榮譽講座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他亦為前醫院管理局委員、港大醫學院前院長和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前主席。 以專業及可靠的精神,為持份者提供全基因組測序及其他相關服務,包括實驗室、遺傳輔導及教育、生物信息學及研究等範疇,並遵守相關專業指引、道德守則、數據私隱和安全的標準規程及原則。 從人類基因組計劃中國只承擔“1%”的圖譜繪製任務到今天中國人羣泛基因組圖譜“100%”由中國科學家完成,這項研究成果展現了中國生命科學尤其是基因組學科研水平在過去40年間的曆史性跨越,也為人類參考泛基因組圖譜繪製了“中國畫卷”。 近日,複旦大學、西安交大、中國醫學科學院等26家單位聯合發佈了中國人羣泛基因組聯盟(CPC)一期研究進展。 北京時間6月14日,相關成果以《基於36個族羣的中國人泛基因組參考圖譜》為題發表於《自然》(Nature)主刊。
香港基因組中心: 政府預留12億推基因組計劃
基因組中心會免費為參加者進行「全基因組測序」,並為他們撰寫分析報告及提供遺傳輔導服務。 同時,科學家在該研究中運用了13個匿名基因組捐贈者的數據,組成一個「人類參照基因組」,供全球科研人員在進行基因組測序時,能以此「人類參照基因組」作基準,進行比對並找出基因變異。 黃先生的著作包括兩本有關香港私隱法的書籍(一本以英文出版,另一本以中文出版),以及在國際醫護刊物發表與數據有關的文章。 梁博士在分子免疫學及治療單克隆抗體領域擁有逾30年經驗,為首位成功開發人源化抗CD22單抗及提出「功能人源化」概念的科學家。 梁博士現時為香港科技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前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前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客座教授。 他亦曾任美國免疫醫學公司行政總監、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院長,以及復旦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客座教授。
香港基因組中心: 香港基因組中心成立 先篩查遺傳癌症
除了肩負推廣學術專業,學院亦獲香港特區政府委託為顧問,參與多項健康及醫療相關的政策工作。 香港基因組中心2025 劉教授同時為醫務衞生局(前食物及衞生局)、醫院管理局及衞生署多個策略委員會及工作小組的成員。 陳教授於2009年6月創立了中大生物醫學學院,擔任首任院長及生物醫學講座教授,並於2018年8月起出任中大副校長。 陳教授積極參與香港及海外多個專業組織的工作,曾任美洲華人遺傳學會主席及美國生殖學會發展委員會委員。 除擔任香港基因組中心董事局成員外,他亦是香港科學會主席、邵逸夫獎理事會成員、醫院管理局非官方成員、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專家、香港夏約書孤兒症基金會董事會成員等。
香港基因組中心: 香港基因組中心
其一為提供標準化臨牀服務;其二為提供更具效率的化驗服務,並把更多新科技轉化為臨牀應用;其三為培育更多基因組醫學專業人員,提高整體醫療人員對基因組的認識;最後為妥善處理有關倫理、法律和社會方面的影響。 局長陳肇始今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為推動香港基因組醫學的臨牀應用和研究,督導委員會認為需以全面策略處理四項主要事項。 香港基因組中心2025 政府決心促進本地基因組醫學發展,讓病人受惠於更精準的診斷和更有效治療。 基因組中心和醫專將組成評審小組,根據研究計劃的原創性、科學價值、可行性等範疇進行評估,從中選出最優秀的研究計劃。
Tania日前在IG Story分享工作花絮片段,首度參與硬照拍攝,寫著:「uniform shoot 香港基因組中心 06.10」但未有透露更多詳情。 片段中,Tania貫徹學生身份紮起馬尾,先後換上兩套運動服,身型好似媽媽一樣修長,擁有童年版的逆天長腿。 不過,當攝影師要求她拋起欖球時,似乎有點怕執波,只能「細細力」拋高勉強接住,露出尷尬笑容,笑起來與爸爸林文龍十足餅印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