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黃囊瘤注意複查AFP,無性細胞瘤複查 LDH。 影像學檢查在卵巢惡性腫瘤的隨訪監測中不可缺少。 常用的檢查方法有:胸部 X 線片、超聲、CT、MRI、骨掃描、PET-CT 等。
- 在個別情況下,腫瘤可能會侵及周邊的組織並轉移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 如醫生懷疑卵巢腫瘤屬生殖細胞腫瘤,則可能會檢查這些項目的水平。
- 以其構造學及細胞學特點,它們各有良性、交界性(低度潛伏惡性瘤)及惡性之分。
- 由於卵巢癌的徵狀不似其他婦科病般明顯,加上沒有特定篩查方法,到發現時通常已是三期或以上,較難醫治,是死亡率最高的其中一種婦科癌症。
- 不少年輕特別是愛漂亮的母親們拒絕哺乳,她們錯誤地認 為,哺乳後會出現身體發胖,乳房下垂,影響形體美。
- 表面光滑活動的單側囊腫多為良性;生理性囊腫一般不超過5釐米直徑大小;雙側的生長快而形狀不規則的實性或囊實混合的腫瘤常是惡性的,還須與其他盆腔腫塊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附件炎症及生殖器官以外的腫瘤鑒別。
- 子宮肌瘤症狀通常有月經變化、白帶增多、疼痛、腹部包塊、壓迫症狀、不孕、貧血等。
多年來,該方法治療的卵巢癌患者總生存期約爲40個月,而晚期卵巢癌(即臨牀分期III~IV期)患者僅3~4個月,且因手術、化療所引起的副作用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 目前針對卵巢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把癌症組織清的愈乾淨愈好,避免擴散。 手術通常做子宮全切除、兩側卵巢及輸卵管切除、腸網膜切除、骨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腺取樣摘除術。 手術切除後剩餘的腫瘤越少,以後接受輔助療法的效果愈好。
卵癌: 組織病理分類
新診斷的Ⅱ~Ⅳ期高級別漿液性癌、G2/3級子宮內膜樣癌,或BRCA1/2 卵癌2025 突變的透明細胞癌和癌肉瘤在手術和以鉑爲基礎的一線治療後達到完全緩解(CR)或部分緩解(PR),接受PARP抑制劑維持治療可能獲益。 Ⅱ期患者和少見病理類型患者初始治療後使用PARP抑制劑維持治療的數據有限。 (4)復發患者二次減瘤術:初次化療結束後6個月以上、一般情況良好、無腹水、病竈孤立可以完整切除者,可考慮二次減瘤術。 可以使用有效的評分方法評估是否進行二次減瘤術。 除了通過影像學檢查,也可以採用腹腔鏡評估能否完整切除病竈。
(3)切除能夠切除的腫大或者可疑受累的淋巴結。 如果盆腔外腫瘤病竈≤2cm 者行系統的雙側盆腔和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切除術,切除範圍同全面分期手術。 血 CA125、人附睾蛋白 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是卵巢上皮癌中應用價值最高的腫瘤標誌物,可用於輔助診斷、療效監測和復發監測。 2、腹部膨脹感,由於腫瘤生長迅速短期內可有腹脹,腹部腫塊及腹水。 第三期:腫瘤不僅限於單側或雙側卵巢,並已侵犯到腹腔內、腹股溝淋巴結或肝臟表層轉移歸入第三期。 第三期可依照腫瘤是否擴散到腹腔、腹腔中腫瘤的大小與是否擴散到骨盆和腹股溝淋巴結再細分為Ⅲa、Ⅲb、Ⅲc。
卵癌: 卵巢癌的先兆及症狀
晚期時主要因腫塊增大或盆腹腔積液而出現相應症狀,表現爲下腹不適、腹脹、食慾下降等,部分患者表現爲短期內腹圍迅速增大,伴有乏力、消瘦等症狀。 卵巢深處盆腔,卵巢病變處於早期時常無特異臨牀症狀,因出現症狀就診時,70%的患者已處於晚期。 可是現有基於普通人羣的研究資料顯示,無論是糖類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經陰道超聲單獨篩查還是二者聯合,均不能達到滿意的篩查效果。 臺灣目前每年平均有每十萬人口中6.39人罹患卵巢癌,民國92年有833人,雖不比子宮頸癌來的普遍,但卻是婦科癌症死亡原因的首位!
卵巢惡性腫瘤中以上皮癌最多見,其次是惡性生殖細胞腫瘤。 其中卵巢上皮癌死亡率佔各類婦科腫瘤的首位,對女性生命造成嚴重威脅。 由於卵巢深居盆腔,體積小,缺乏典型症狀,難以早期發現。
卵癌: 女性的沉默殺手「卵巢癌」 這些早期症狀要注意!
對於家族史比較明顯但無法判斷屬於哪種遺傳性綜合徵的情況,可考慮行遺傳相關的多基因檢測。 檢測結果應諮詢相關醫師,在發病風險、篩查方法以及診斷和治療方面得到相應的指導。 部分風險因素如年齡增長和家族史無法改變,但女性可通過控制其他風險因素來稍微降低風險,例如保持健康體重、更年期後不接受荷爾蒙治療等。 除此之外,針對最常見的上皮性卵巢癌,其他預防方法包括服用口服避孕藥、進行輸卵管結紮術和子宮切除術、進行雙側輸卵管切除術。 有研究指,具有 BRCA基因突變的絕經前婦女,切除卵巢可將患卵巢癌的風險降低85%-95% 卵癌 ,但此舉必須先與遺傳基因檢測顧問及醫生深入討論,不應妄自決定。 卵巢惡性腫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僅次於子宮頸癌和子宮體癌。
卵癌: 卵巢癌的併發症
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能夠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結合,減少腫瘤組織的血管生成,讓癌細胞無法獲得氧氣及養分,進而達到控制癌症的效果。 卵巢是女性內分泌腺體,分泌賀爾蒙及製造卵子,女性每月排卵過程中可能有部分細胞不正常地生長,隨着年紀漸長,這些不正常細胞無法自行修復就有機會演變成卵巢癌(英文:Ovarian Cancer)。 許多早期卵巢癌患者的症狀都容易被忽略,例如肚脹、胃痛或骨盆區疼痛、進食時很快飽、胃口欠佳、排便習慣改變如便祕、肚瀉,等,以致不少患者以為是腸胃問題而前往腸胃科求診,因而延誤治療。 完成治療後,病人仍需由醫生密切觀察情況,所有後續護理都非常重要。
卵癌: 卵巢腫瘤的種類
這類腫瘤,如單側發生,沒破裂沒腹水,單側卵巢切除便可以,而且第二性徵也都會復原。 治療反應及追蹤則可定期檢查血中的雌激素和男性荷爾蒙等。 ,如果在診斷過程中,或者在手術之前能對卵巢腫瘤的良惡性有一個初步估計,無論是,都是有益的。 (1)病史方面良性卵巢腫瘤患者病程長,腫瘤逐漸長大,… 卵巢惡性腫瘤的放射敏感性差別很大,卵巢內胚竇瘤、未成熟畸胎瘤、胚胎癌最不敏感,卵巢上皮癌中度敏感,無性細胞瘤最敏感。
卵癌: 卵巢癌症狀非常不明顯 婦科醫提醒:6族羣更要留意
盆腔炎性包塊患者往往有人工流產術、宮內節育器放置或取出、產後感染或盆腔炎等病史。 臨牀主要表現爲發熱、下腹痛等,雙合診檢查觸痛明顯,抗炎治療有效後包塊縮小,CA125下降。 在化療、手術、放射線治療和使用止痛藥物時可能會引起便祕或腹瀉。
卵癌: 卵巢癌?–沒那麼簡單
您的醫生可以確定這對您患癌症的風險有什麼影響? 醫生可能將您轉診給遺傳諮詢師,遺傳諮詢師可幫助確定基因檢測是否適合您。 卵癌2025 如果您出現增加患卵巢癌風險的基因改變,您可以考慮手術切除卵巢以預防癌症。
卵癌: 卵巢癌症狀
表示,卵巢癌的症狀非常不明顯,並不像子宮內膜癌或子宮頸癌等,可能會有出血的情況發生,卵巢癌在第一期、第二期常見沒有任何異狀,此時發現的患者,大多是因為健康檢查、定期檢查時發現。 卵癌 而進入第三期、第四期的患者,症狀也依然不大明顯,多以腹脹、腹痛、噁心、有壓迫感等腹部不適症狀呈現,也因為受到腫瘤壓迫,可能出現頻尿的情況,不少患者常會是從腸胃科轉診至婦產科,而此時發現的族羣約高達75%。 卵癌2025 手術後加上化療,平均可維持1年半,之後通常會不斷復發。 婦癌中心回溯那些達到長期無病存活狀態病人的病歷,發現這些人第1次手術紀錄幾乎都是達到理想減積手術。
卵癌: 癌症預防
原發性輸卵管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主要表現為陰道內流出液體,輕微腹痛,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可發現腹部包塊。 其中,陰道流液是該病最常見的早期症狀之一,發生率為63%~83%。 因為流液有時為陣發性,時有時無,更使一些人掉以輕心,甚至不少病人誤認為是婦科炎症。
卵癌: 病理病因
上述症狀也可能由良性腫瘤、其他器官的癌症或其他非癌性疾病引起,惟若由卵巢癌引起,症狀往往會持續發生並且日漸頻繁或嚴重。 雖然卵巢可以發生許許多多的腫瘤,但也不是隻要卵巢一腫大,都是長了腫瘤,都是發生癌了。 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卵巢腫大,其中分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兩大類。 卵癌 妊娠早期,由於卵巢要爲胚胎生長提供足夠的孕激素,直到孕4個月胎盤形成後才能取代卵巢的這一功能。
更全面的檢測對缺少有效治療措施的少見病理組織類型尤爲重要。 卵癌 分子檢測最好採用最新獲得的組織標本或血液標本;應在經過美國臨牀實驗室改進法案修正案(CLIA)批准驗證的機構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起,上海市抗癌協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都會發布《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2020版《篩查推薦》新增了包括卵巢癌在內的六大癌種,亦不推薦對無症狀、非高危女性進行卵巢癌篩查。 卵癌 化療反應及追蹤,可定期檢查Ca125,並應有長期追蹤的打算。 一般骨盆腔檢查,超音波檢查都沒問題,病人也沒症狀,單憑Ca125的升高,最值得商榷:貿然手術探查會增添合併症也會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應考慮進一步的核子和電腦斷層檢查(PET/CT)。
卵癌: 功能性卵巢囊腫 水瘤若自行消失免動刀
5、腹腔積液:雖然良性卵巢瘤如纖維瘤或乳頭狀囊腺瘤亦可併發腹腔積液,但卵巢惡性腫瘤合併腹腔積液者較多。 如果惡性腫瘤細胞穿出包膜或已轉移至腹膜,腹腔積液可呈血性。 第二期:癌症不僅限於卵巢,並有侵犯到其他骨盆腔的組織。 第二期可依照腫瘤是否侵犯到子宮、輸卵管或其他骨盆腔組織而細分為Ⅱa、Ⅱb、Ⅱc。 基質細胞(stromal cell):由基質細胞產生的癌症最少見佔6%,會發生在任何年齡的女性身上,對治療的反應不理想。
臨牀判斷爲早期的患者應實施全面分期手術,明確最終分期。 卵巢囊性腫物直徑大於6cm者應手術切除,並按常規送病理檢驗。 卵巢實性腫物不論大小應儘快手術,術中進行冰凍切片檢查,決定手術範圍。 盆腔腫物診斷不清或保守治療無效者,應及早做腹腔鏡檢查或剖腹探查。
BRCA1 和 BRCA2 胚系突變攜帶者在一生之中發生卵巢癌的累積風險分別達 54%和 23%,是卵巢癌的高危人羣。 對於 BRCA1/2 胚系突變攜帶者,推薦從 30~35 歲起開始定期行盆腔檢查、血 CA125 和經陰道超聲的聯合篩查。 BRCA1/2 胚系突變的篩查可採外周血或唾液標本通過二代測序的方法進行檢測。 這兩個基因突變的檢測,不但有助於確定卵巢癌的高危個體,對於卵巢癌患者兼有預測預後和指導治療藥物選擇的意義(詳見靶向治療部分)。 此外,還有林奇綜合徵、利–弗勞梅尼綜合徵家族的女性都是卵巢惡性腫瘤的高危人羣,需要檢測的基因還包括 ATM、RAD51C、RAD51D、MLH1、MSH2、MSH6、PSM2、EPCAM、STK11 等。
都市中有很多女性常常因工作繁忙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可是就在無意中會被一些病菌侵入。 卵癌2025 專家提醒廣大女性朋友:要及時掌握身體變化,應該定期進行婦科檢查,確認有無婦科炎症或是腫瘤;通過多種治療手段治癒炎症,亦可通過微創手術及時摘除腫瘤,換來輕鬆與健康。 CT仍是常規的輔助檢查方法,可對盆腔腫瘤進行定位和定性,並可瞭解肝、肺及腹膜後淋巴結有無轉移,消化道造影,判斷胃腸受累情況,盆腔淋巴結造影可判斷卵巢腫瘤無淋巴道轉移。 MRI觀察病變侵犯肌層深度、判斷膀胱或直腸的界限等佔優勢。
卵巢惡性生殖細胞腫瘤的症狀與上皮癌有所不同,早期即出現腹部包塊、腹脹,常可因腫瘤內出血或壞死感染而出現發熱,或因腫瘤扭轉、腫瘤破裂等而出現急腹症表現。 由於卵巢癌初期不是沒有症狀,就是症狀沒有特異性,很多被當成腸胃症狀治療而已,因此要早期發現卵巢癌,需要有高度的警覺性,如果下腹不適超過兩三週以上,可能必須做個婦科檢查纔好。 由於難以早期診斷以及對於耐藥復發卵巢癌缺乏有效的治療,卵巢上皮癌的總體預後較差。 卵巢上皮癌一線鉑類聯合紫杉類化療的有效率達 80%以上,其中一半以上達到腫瘤完全緩解,但即使達到完全緩解的患者仍有 50%~70%復發,平均復發時間 16~18 個月。 卵癌 卵巢上皮癌對放射治療中度敏感,但由於卵巢癌的生物學特點,易出現盆腹腔廣泛轉移,且有有效的化療藥物可以選擇,而盆腹腔放療多有近期和遠期併發症,所以放療基本不再用於卵巢癌術後的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