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創立於1987年,為無家者提供全人關顧的服務,回應他們身、心、靈和社交需要。 香港風濕病基金會在2001年成立,目的旨在提高香港市民對常見骨與風濕關節病的認識,以及改善病患者的健康相關生活質素。 成立於1982年,國際文化交流有限公司透過提供跨文化學習機會,使參加者增長知識、開拓思想、豐富自身技能,以達至一個更公義和和平的世界。 青暉婦女會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鼓勵婦女關注社會,參與社區建設及維護及爭取婦女權益。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於1982年創立,提供服務時着重「整全人格」,包括生理、情感、思想、社交及靈性之需要。
- 我在香港中文大學以輔導系碩士畢業,專長是處理抑鬱症,亦曾在與抑鬱共舞協會做義工。
- 其實一開始玩的時候我還在想這到底是哪個年代風格的畫風啊?
- 自助組織現可獲社署提供以兩年為一期的撥款資助,款額按計劃書考慮。
- 當時她感到又驚又怕,怕的是當別人知道她患有抑鬱症時,別人會以怎樣的眼光看待她。
- 如學生急需尋求意見或情緒支援,科大學生輔導中心亦可安排個別輔導服務。
如學生急需尋求意見或情緒支援,科大學生輔導中心亦可安排個別輔導服務。 我們的「情緒支援小組」是一個互助小組(非心理治療小組),組員在組長帶領下,藉著分享、互相扶持,學習「與抑鬱共舞」的方法和技巧。 情緒支援小組聚會全由輔導界專業人員及專業社工帶領,切合組員的需要及處境,培養組員在互助互愛及開放的氣氛下,建立安全及信任的環境,讓組員互相傾訴內心的掙扎和困惑,讓情緒得以釋放。 組員便藉此認識自己、學習駕馭抑鬱情緒、發掘自己的潛能;此外透過聚會時的彼此扶持鼓勵,建立組員間的支援網絡。 認證婚姻及家庭治療臨牀督導及治療師、認可家事調解員、認證輔導師CCoun、精神健康急救認可導師、註冊臨牀催眠治療師。
與抑鬱共舞協會: 臺南市觀光產業代表與香港外遊旅行團代理商協會簽署MOU
曾任職小學及中學輔導工作,擅於處理個人成長、情緒困擾、孕產家庭、親職及親子關係個案。 註冊臨牀催眠治療師、曾接受兒童為本遊戲治療、照顧不同學習需要、藝術治療、完形治療等訓練。 「與抑鬱共舞協會」在2002年成立,是本港首個專為抑鬱症患者提供支援小組的非牟利機構,我們深信實踐「鐵三角」理念:同時以藥物治療、個人輔導、及參與支援小組,對抑鬱症患者能有最大的幫助。 與抑鬱共舞協會 徐永業曾經在精神健康中心任心理學家,當時對病人的比例約1:40,工作量極大。
- 第一次聚會主要讓參加者與其親友盡快適應及瞭解聚會內容,內容包括介紹本會組織及成立之歷史、發展經過、勉勵,並由過去曾參加並完成為期半年支援小組的組員分享在小組中的體驗和心聲,還會頒發結業證書予剛完成為期半年支援小組的組員等。
- 此外,作者還針對基督徒抑鬱症患者所可能發出的信仰疑問,逐一加以作答。
- 受近期疫情惡化影響,我們因應政府較早前公佈的措施,再度收緊市民的社交距離,協會決定取消近期舉辦活動,以減低會員因參與活動而在社區受感染的機會。
- 我們有一個鐵三角的理念,我們相信藥物可以將情緒穩定及改善睡眠質素,而透過心理輔導可以增加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在小組中我們得到支持、鼓勵和被接納,讓我們有動力以一個新角度去面對自己的情緒健康。
她也是一位靜心藝術家、日本和諧粉彩正指導、中國剪紙師及Zentangle®認證師,熟悉法國紙糊、沙畫、玻璃鑲嵌等藝術,曾主辦約100 場正念藝術工作坊。 我們將會推出一系列產品,並將收益捐贈給 與抑鬱共舞協會,希望可以幫助患有抑鬱症的人,讓他們接受更好的治療。 《社聯機構會員總覽暨資訊系統》所載的機構資料由相關機構自行提供及上載至資料庫,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對該等資料的完整性、準確程度及使用並不負有任何責任。 如對《總覽》列載的機構資料有任何查詢,請直接與有關機構聯繫。 今天的MOU簽署儀式由臺南市副祕書長王揚智、臺南市旅行公會理事長蔡承鴻、香港外遊旅行團代理商協會主席蘇子楊代表簽署,未來將相互支援,促進產業合作,帶動觀光產業的發展。
與抑鬱共舞協會: 門票價錢/ 課程費用
與抑鬱共舞協會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為抑鬱症患者及其照顧者提供心理支援,及提昇對抑鬱症的公眾關注。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於1952年成立,致力建立一個仁愛、公義的社會,並一直為有需要人士,尤其是弱勢和被忽略的社羣提供適切、專業、真誠的優質服務。 綠田園基金創立於1988年,致力推廣有機耕種、飲食及綠色生活方式,使之成為人類持續文化的一部分。 香港導盲犬協會有限公司在2011年成立,為確保殘疾人士擁有選擇服務犬的權利,以協助他們獨立及有尊嚴地生活。 香港盲人輔導會創立於1956年,提供服務協助視障人士發揮最大潛能,促進他們平等參與社會和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達至和諧共融的社會。
及後亦參與「逆來順孕」孕產夫婦熱線關顧支援服務,協助準備懷孕、正在懷孕和生產後的家庭度提供專業輔導支援。 香港專業輔導協會(HKPCA)院士,香港認知治療學會認可資深輔導員及導師、認可家事調解員、認證臨牀催眠治療師。 具備24年經驗的資深輔導員,及大學社工和輔導碩士學生實習督導老師,曾擔任中國惠州榮軍精神病院社工科督導達9年,任職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一隊資深輔導團隊的單任主任及一條服務香港36年的情緒支援電話熱線主任。 與抑鬱共舞協會2025 創辦人陳允彤醫生因丈夫抑鬱症病發離世而開始關心那些經常受抑鬱症困擾的患者 。
與抑鬱共舞協會: 最新資訊 News
不少備受尊敬的學者鮮有向同事、學生,甚至陌生人談及自己的心結和掙扎。 與抑鬱共舞協會2025 任教於管理學系和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並在最近榮獲跨學科課程事務處卓越教學獎(研究院組別)的霍士德教授,便決定分享自己數十年來對抗抑鬱症的心路歷程,希望洗刷精神疾病背負的污名,鼓勵有精神健康問題的人勇敢求助。 本會舉辦的大型公開教育活動,希望讓公眾人士認識更多有關抑鬱症的成因、病徵及治療方法,歡迎會員及親友參加。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裏,每個人都有患上抑鬱症的可能,即使基督徒也不例外。
與抑鬱共舞協會: 情緒支援小組
臺南市府表示,臺南市與香港一直以來都有密切交流合作,雖受疫情影響來臺的國際旅客明顯減少,但大陸委員會宣佈自今年二月二十日起開放港澳旅客自由行來臺觀光,是個恢復疫前觀光經濟盛況的好機會。 與抑鬱共舞協會2025 由於香港離臺南距離較近,相信能吸引更多香港民眾前來臺南旅遊。 其實一開始玩的時候我還在想這到底是哪個年代風格的畫風啊? 3Enthusiasm 期望能通過這個網頁推廣抑鬱症,為大眾帶來更多與抑鬱症有關的資訊,讓人們關注這個心理疾病。
與抑鬱共舞協會: 聯絡資料
母親是混合焦慮抑鬱症患者,常常不準時喫藥,總是進出醫院。 後來他開始見學校社工,也被轉介看精神科醫生,被確診患上與母親一樣的病症,部分原因是遺傳。 不過,沒有藥物控制病情,壓力和負面情緒很容易愈滾愈大,隨時病發。 曾主責本會熱線輔導服務,為熱線義工導師超過10年,亦與瑪麗醫院和基督教聯合醫院婦產科合作,統籌產前及產後電話慰問計劃,支援及輔導產前及產後婦女及其家庭。 與抑鬱共舞協會 曾參與著作:《這樣懷孕真舒服》,分享電話慰問計劃中輔導個案經驗。
與抑鬱共舞協會: 專業資歷
作者藉着這本小書,嘗試澄清一些關於抑鬱症的基本問題,並且提供一些實用可靠的治療方案。 此外,作者還針對基督徒抑鬱症患者所可能發出的信仰疑問,逐一加以作答。 與抑鬱共舞協會 讓大眾認識抑鬱症的成因、病徵及治療方法,並透過完成支援小組的組員,分享實踐「鐵三角」的成功經驗,鼓勵有需要人士及早尋求協助。 具15年以上經驗的輔導員,輔導及心理(榮譽)社會科學學士。
與抑鬱共舞協會: 公開教育講座
「與抑鬱共舞協會」由一羣資深的精神科醫生、家庭醫生、心理輔導博士、心理輔導員和社工等專業人員所組成,藉著推動支援抑鬱症患者的小組和不同興趣小組,鼓勵小組成員互相支持、適應生活、投入社羣。 定期舉辦大型社區公開教育活動,從醫學及心理輔導角度分享抑鬱症的成因、病徵及治療,同時亦由完成為期半年支援小組的組員分享在有藥物、個人心理輔導,及參加支援小組的體驗和心聲。 霍教授富有同理心,加上觸覺敏銳,成為不少學生尋求精神慰藉的「樹洞」。 他說:「多耐心聆聽,就可以給予深思熟慮的回應。真正的聆聽,是要了解對方的世界觀如何形成。」與學生傾談他們對功課、考試、前途或就業的憂慮時,他察覺到部分人有抑鬱症狀。 但他強調,有抑鬱症狀的學生,不代表他們在學業或工作上出現問題,高材生患上抑鬱症其實並不罕見。 遇上情況嚴重的個案,他會介入並協助學生解決難題,亦會評估他們是否需要由輔導員跟進。
與抑鬱共舞協會: 活動
藝恆愛心行動有限公司於2013年成立,為弱勢社羣提供扶貧、醫療和教育服務發揮互助互愛的精神。 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於1884年開始服務社羣,包括為公眾人士提供急救及緊急救護車服務、為老人或有特殊需要人仕提供免費牙科服務和教導市民學習急救、家居護理等訓練。 與抑鬱共舞協會 創辦人陳允彤醫生因丈夫抑鬱症病發離逝,而關心到那些經常備受抑鬱症困擾的患者。 與抑鬱共舞協會 在機緣巧合下,她與熱愛生命的曹敏敬博士及李淑嫻博士共創本港首個非牟利,專為抑鬱症病人開設之定期支援小組。 協會由一羣資深的精神科醫生、家庭醫生、心理輔導博士、心理輔導員和社工等專業人員所組成,藉著推動支援抑鬱症患者的小組,鼓勵小組成員互相支持、適應生活、投入社羣。 我們深信同時以藥物治療、個人輔導、及進行支援小組的「鐵三角」,對抑鬱症患者能有最大的效用。
與抑鬱共舞協會: 服務受眾
Soul Glad 是一個嶄新的平臺,通過提供選擇給服務受助者——網上會面或親身面談,旨在提供最好的、可負擔的、專業的輔導服務。 2007年的《香港康復計劃方案》指明政府要為自助組織提供計劃為本的財政支援,及促進組織建立跨界別的網絡關係和資源開拓。 自助組織現可獲社署提供以兩年為一期的撥款資助,款額按計劃書考慮。 據時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蕭偉強去年4月回覆立法會,最近兩期獲資助的平均金額為36萬元。 她也是一位靜心藝術家、Zentangle® (USA)認證師,曾接受遊戲輔導,專注察覺、園藝治療等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