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估算現時大約有 12,000 戶居住於工廠大廈(實際情況可能更多),逾九成受訪住戶都表示因住宅租金太高,只能在劏房、板間房、牀位、天台屋與工廈之間作選擇,而工廈的環境相對較好。 協會指政府如強行執法而沒有妥善的安置政策,本身居於工廈租客短期內難覓住所,建議政府如非大廈有極度危險的安全隱患,都不應趕盡殺絕工廈住戶。 無論租戶正在考慮在香港租用甲級商廈、寫字樓或是租工廈,在物色單位期間,不妨在價錢、地點以外,考慮該出租寫字樓、工廠大廈的配套,例如該大廈是否有設置閉路電視、有沒有保安員24小時駐守。 工廈band房犯法2025 另外,租戶亦可以在選擇工廠大廈、寫字樓的出租單位期間查看停車場位置,若沒有停車場,搬運重物時會非常喫力。 香港房屋長期供不應求、租金及樓價貴絕全球都並非什麼新鮮事,市民每月須繳交過萬元租金卻只有百餘呎的居住空間,更屢屢登上國際新聞。
- 若業權人於限期內未有作出糾正,地政總署會將警告信送交土地註冊處註冊,即俗稱「釘契」,並在有需要時採取進一步的執行契約條款行動,包括將有關土地重收或將有關物業的權益轉歸。
- 他指出現時屋宇署巡查常遇上不合作的業主,雖然可以申請搜查令但花上不少時間,增加巡查的難度,亦會探討加強屋宇署人員進入懷疑有劏房處所巡查的權力。
- 若你與友人合租,工廠大廈住宅的租金與劏房相差無幾,甚或更低,而生活環境更清潔、衛生、安全得多。
- 分租戶之間的問題多屬租務糾紛,報警亦難以處理,studiomate 要慎選,最好大家坐低訂立雙方都同意的 house rules,更易保持良好關係。
- 青協青年研究中心自2015年起成立「青年創研庫」,是本港一個屬於青年的智庫。
- 這是指由個人和共享空間組成的居住模式,住客透過共享空間和資源,減低租金和日常開支。
即使管理公司不著手處理,政府其實有不定時派員上樓突擊巡查,亦有可能被隔離左右舉報。 如果真的有需要經常開夜,studio 的佈置最好就與一般家居有些距離,不要大舉靚裝廚房,食飯檯睡牀可免則免,不可免就以輕便為主,盡量用可摺疊的傢俱。 這些豪華型工廈遍佈全港各區,以葵涌區較多,位於青山公路的「iPLACE」及業成街的「星星中心」,自去年入夥後,即有人違例入住,且入住率粗略估計達九成。
工廈band房犯法: 出租 新蒲崗
創意產業工作者電話不離身,睇樓時記得要檢查一下流動網絡收訊有無死位。 工廈band房犯法 如果業務需要高速光纖固網,譬如要經常上載影片,就最好事前向網絡供應商問一問該工廈的最高網速。
- 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
- 另一邊廂,雖工廈住宅每月租金約六千至九千元不等,但空間有約五百呎,比住在劏房或板間房擁有多一倍或以上的生活空間,部分工廈住宅內更已設有浴室及廁所。
- 地政總署以同樣準則處理於工廈涉及違反地契條款的個案,並有責任跟進違契個案。
- 租戶為自保,最好自行查冊,瞭解單位是否被「釘契」,有地政總署或屋宇署發出的清拆令,意味單位有僭建或非法改建的問題。
-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統計,2021 年 430 呎(約 40 平方米)或以下的私人住宅單位的平均租金分別為港島 17,800 元、九龍 15,080 元及新界 12,280 元。
香港自九十年代便有劏房及板間房,其廉宜的租金成為低收入人士的居住選擇。 但歸根究底,現時工廈住宅本身不但犯法,其潛在風險嚴重危及住客的生命,故此政府立法禁止工廠大廈轉為出租住宅用途,某程度上亦是無可厚非,唯盼望香港住屋問題於未來可以改善。 立法會於 工廈band房犯法2025 2017 年曾就以工廈出租住宅作出討論,政府擬把出租工廈作非法住宅用途的業主或承租人作出刑事起訴。 另一邊廂,雖工廈住宅每月租金約六千至九千元不等,但空間有約五百呎,比住在劏房或板間房擁有多一倍或以上的生活空間,部分工廈住宅內更已設有浴室及廁所。 若你與友人合租,工廠大廈住宅的租金與劏房相差無幾,甚或更低,而生活環境更清潔、衛生、安全得多。
工廈band房犯法: 「青年創研庫」最新「『共居』─香港青年住屋的可行出路?」研究報告
想在工廈租 工廈band房犯法2025 studio 工作室作影樓、拍攝、錄音之用,千祈不要盲舂舂租個單位,以免搬入才發現根本不能展開工作! 千居為你整合第一次在工廈租studio 前必讀的注意事項,盤點最常見的 studio 租務陷阱,讓你免受損失。 《大公報》記者日前佯裝顧客,相約地產代理前往「睇樓」,當中「星星中心」以有17呎高樓底(即約5.2米)作賣點,「iPLACE」則以豪華靚用料見稱。 「共居」概念由來已久,近年更普遍見於歐、美,以至日本、臺灣和韓國等亞洲地區。 這是指由個人和共享空間組成的居住模式,住客透過共享空間和資源,減低租金和日常開支。 被困「Band房」慘遭燒傷男女為24歲青年鍾×偉及16歲郭姓女學生,2人仍於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危殆;吸入濃煙不適兩名男子為盧×倫(31歲)及杜×耀(35歲),治理後1人需留醫,情況穩定,另一人則無礙出院。
若對寫字樓及工廠大廈的租盤有興趣,可直接透過業主或代理提供的聯絡方法查詢詳情。 工廈band房犯法 政府有關部門會定期視察工業大廈,一被發現違契,地政總署會向單位發出函,要求於28 工廈band房犯法 天內把單位用途還原,重置作地契限制下的指定用途。 工廈band房犯法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成立的「青年創研庫」,今天(21日)公佈有關「『共居』─香港青年住屋的可行出路?」研究報告。
工廈band房犯法: 香港大廈搜尋
另外,工廠大廈的《消防條例》及逃生路線設計都與民用住宅有明顯分別,可能妨礙住客逃生。 如業主選擇不為廁所入則,有機會是因為廁所的通風及採光等不合乎屋宇署規定,使用一段日子後或出現問題。 工廈band房犯法2025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香港製造業發展蓬勃,但後來八十年代中國大陸開放,許多香港廠房北移發展,以致大量工廈單位空置。 因此在如今租金高企的社會環境底下,有工廈業主看準商機,開始將工廈改建成住宅形式,促使了工廈住宅出租的現象。
地政總署以同樣準則處理於工廈涉及違反地契條款的個案,並有責任跟進違契個案。 在處理違契情況時,該署在切實可行範圍內容許一定彈性,例如先行發出警告信和在「釘契」前給予寬限期,並在必要時才採取比「釘契」更嚴厲的轉歸行動。 工廈band房犯法2025 然而,倘若發現某些用途不但違反地契條款,而且構成較大安全風險,例如引來較多人流、涉及幼童或長者出入工廈的情況,地政總署便有必要加強執管工作,包括要求業權人在短時間內糾正違契事項。 工廈band房犯法2025 若業權人沒有在短時間內糾正違契事項,該署便會採取迅速及果斷的行動,包括重收或轉歸行動。 就問題的五個部分,我現答覆如下:(一)在二○一四年,地政總署就涉及工廈違反地契用途而向業權人發出警告信的個案總數為209宗。
工廈band房犯法: 香港樓宇目錄
他指出現時屋宇署巡查常遇上不合作的業主,雖然可以申請搜查令但花上不少時間,增加巡查的難度,亦會探討加強屋宇署人員進入懷疑有劏房處所巡查的權力。 可是,違規一事一旦被揭發,輕則被迫停止業務生產,重則不獲發製造牌照,租到場地也得身無所用。 香港住宅樓價年年蟬聯全球最貴,不少港人為求一處棲身之地,只好鋌而走險,違例租住工廈,令到工廈劏房的非法問題日益嚴重。
工廈band房犯法: 頓時驅趕租客難覓住所 政府隨機抽查高機率的工廈
不少小本經營或初次創業的年輕人,因為資金或生意種類而物色工廠大廈的出租單位,租作工作室。 租戶為自保,最好自行查冊,瞭解單位是否被「釘契」,有地政總署或屋宇署發出的清拆令,意味單位有僭建或非法改建的問題。 除了用作住宅用途,郭院長表示過去亦有人違規使用工廈,用作奶粉商店或乒乓球教室,最後亦被地政署查封了單位。 因此,郭院長勸戒各位,不要因為工廈單位的入場費低就鋌而走險,小心得不償失。 工廠大廈設計的原意並非作居住之用,而是用於工業活動及儲存易燃、危險用品。
工廈band房犯法: 出租 黃竹坑
衣食住行乃生活之基本,人終究要解決居住問題,因此就有人另謀出路,萌生居住於工廠大廈的想法。 可是無論租住或出租工廈住宅都涉及犯法問題,消防設施亦未必符合條例要求,更存有威脅生命安全的隱憂。 青年創研庫「社會與民生」組別成員陳昌堅及何穎琛引述研究報告表示,現時特區政府的房屋供應難以滿足青年的殷切需求,政府須多管齊下,正視現況並擴闊青年的住房選擇。 報告建議政府協助運用現有的社會閒置資源及建築物發展共居,為青年提供可負擔的單位,以更多元的住屋模式回應他們的住屋需要,同時讓共居成為青年解決住屋需要的其中一項短期出路。 如業主放盤時已寫明單位可作非工業用途,租戶就應該問對方出示有效證明。 另外亦有部分新型工廈,發展商或已向地政總署入紙申請「特別豁免書個案」,準許土地作商店及服務業等非工業用途,葵涌 iPLACE 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工廈band房犯法: 工廈多財物 保安設備省不得
結果顯示,在受訪的520名本港青年中,近兩成六(25.6%)表示會考慮「共居」的居住模式,亦認同共居為青年提供多一項住屋選擇。 政府於 工廈band房犯法 2019 年推出活化及善用工廈政策,容許部分工廈單位在無須向地政總署申請短期地契豁免書和繳付任何費用下,改為作 5 工廈band房犯法 工廈band房犯法2025 項常見的非工業用途,租來作拍攝 studio 就是其中之一。 工廈絕不可作住宅用途,可是香港土地問題嚴重,有港人為了尋覓一處客所之所,以親民的租金租用合理的生活空間,情願以身試法,偷雞租工廈 studio 作為居所,令工廈違規劏房有價有市。
工廈band房犯法: 年輕族「偷雞」租住「工作室」成風
這些違契個案包括在工廈開設或營運辦公室、興趣班、工作室、種植、陳列室、保健中心、物業代理及商店等。 (二)在二○一四年,由於業權人於警告信限期屆滿後仍未糾正工廈違契用途,而導致地政總署將警告信送交土地註冊處註冊的個案總數為105宗。 同年,地政總署並沒有就涉及工廈違反地契用途而最終將有關物業轉歸政府的個案。 (三)業權人如欲使用工廈單位作有別於有關地契準許的用途,需先向地政總署的分區地政處申請短期豁免書容許擬議的用途。
工廈band房犯法: 出租 柴灣
郭院長指近年入夥的工廠大廈單位,面積比以往縮小了不少,而且裝潢豪華,部份單位備有來去水位,也有洗手間,不難明白為何有人希望購入作居住用途。 不過他表示這些工廈的入夥紙已經表明了單位是作工業用途,如果人們買來居住,就是違反了批地用途,已經觸犯了法例。 只要有人投訴,地政署就會立案查證,最嚴重的話有機會被政府收回單位。 政府如此著緊,甚至要嚴厲立法限制工廠用途,事源於 工廈band房犯法 2016 年香港曾經發生一宗工廈失火案件。 九龍灣一幢工業大廈的迷你倉發生四級火警,造成兩名消防員殉職;2017 年葵涌美適工廈的住宅單位發生火警,事後發現單位的防火門及間隔牆未符合防火標準,最終釀成三名年輕人喪命。
工廈band房犯法: 香港工業大廈搜尋
保安局長黎棟國回應時促請議員高抬貴手、不要拉布,因為今屆會期的消防修訂條例草案對加強消防安全的工作十分重要,一旦不獲通過會影響後續時間表,他亦預計下年度向立法會提交加強處所消防安全的修例建議。 有議員關注工廈的消防安全,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指出過去檢控工廈劏房大多罰款了事,重申會考慮將罪行刑事化,並刑事檢控經營違規劏房的公司董事。 經過活化重建的新型工廈,外觀似足商廈,有接待大堂、智能拍卡系統、穿梭巴士等酒店式管理。 工廈band房犯法 想租工廈作零售、賣小手作、開繪畫班等用途的話,單位大廈新淨企理,能吸引客戶前來光顧。 工廈不一定設停車場,有停車場又不一定就腳,如果業務需要經常上落貨,租工業大廈睇樓時,就要留意樓下是否有設泊車位,方便搬貨。
青年創研庫四項專題研究系列包括:「經濟與就業」、「管治與政制」、「教育與創新」,以及「社會與民生」。 8位專家、學者應邀擔任創研庫的顧問導師,包括張子欣博士、黃元山先生、陳弘毅教授、陳維安先生、黃錦輝教授、倪以理先生、葉兆輝教授和凌浩雲先生。 工廈band房犯法 調查亦發現,表示有聽過共居的受訪青年中,六成三(63.8%)表示會考慮/現居於共居;相反,表示沒有聽過共居的受訪青年中,只有三成六(36.2%)表示會考慮/現居於共居。
工業大廈單位貨物和工業器材多,每車每板都值錢,保安系統妥善會較有保障。 租舊式工廈尤是,最好升降機內和所屬樓層都設有閉路電視,而保安亦盡責,長期在岡位駐守,且有定時定刻巡樓。 無釘契不等於單位無違規改建,有可能只是未被地政總署或屋宇署發現而已。 最穩陣的做法,還是自己或搵律師幫手翻查屋宇署圖則,比對單位間隔是否與入了則的平面圖有分別。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統計,2021 年 430 呎(約 40 平方米)或以下的私人住宅單位的平均租金分別為港島 17,800 元、九龍 15,080 元及新界 12,280 元。 數據清晰反映出三個地區的租金相差甚遠,即使是租金水平最低的新界區,亦佔了香港收入中位數的一半以上。
工廈band房犯法: 相關文章
相關部門已就該建議諮詢相關持份者包括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轄下的視覺藝術小組委員會等意見,並獲得普遍支持。 自二○一五年年初至今,城市規劃委員會已根據建議就沙田、馬頭角及青衣三份分區計劃大綱圖作出有關修訂。 與此同時,規劃署正着手諮詢相關部門,在工廈內進行一些新興產業如「水耕種植」及「水產養殖」用途的運作要求和技術可行性,以探討該等用途是否能合符消防和樓宇安全的要求,可以容許在工廈內進行。 「星星中心」屬於發展局2010年推出活化工廈政策下,獲得批准全幢重建的工廈。 根據土地註冊處資料,該中心2012年獲簽辦並註冊「已簽立的特別豁免書個案」,準許作「商店及服務業」用途。 工廈band房犯法2025 「星星中心」發展商星星地產發言人稱,不太清楚售出單位後業主的實際用途,也無權處理,指有關情況應交由政府相關部門跟進及處理。
工廈band房犯法: 香港寫字樓及工廈出租
受訪青年普遍表示,若要共居,客廳(46.5%)、清潔責任(40.0%)、上網(39.0%)和工作空間(38.8%)可以接受與其他人分享的程度較高。 而廚房(26.2%)、家用電器(22.7%)、廁所(18.3%)、沖涼房(16.7%)和生活用品(16.0%)等的接受程度則較低。 另外,只有約百分之二(1.9%)受訪青年表示自己可以與他人分享睡房。 上述研究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於2019年6月期間,訪問520名18至30歲的本港青年。 結果顯示,逾兩成半(25.6%)表示會考慮共居的居住模式,另有近百分之二(1.5%)表示正住在共居項目;主要原因為節省租屋開支(61.0%)和擴大自己的生活空間(41.1%)。 另一方面,有六成八(68.3%)表示不會考慮,主因是擔心缺乏私隱空間(60.6%)。
調查亦顯示,六成四(64.4%)受訪青年表示將來沒有置業打算;另有七成(70.4%)表示,未來五年沒有打算租用單位自住,當中沒有經濟能力(57.9%)為主因。 另外,被問及現時政府對青年住屋支援的滿意程度,平均分只有4.52分,傾向不滿意水平。 整體受訪青年對「共居可以為青年提供多一個住屋選擇」的認同程度較高,平均分為6.5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