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的畫法精細纖巧,刻畫工整細膩,梅花色澤清雅、敷色厚重,人工修飾痕跡較重。 同一時期的畫家宋伯仁,爲了畫梅花,自己種植了許多梅樹。 每當梅花開放時,他都從早上觀察到傍晚。 通過細緻觀察,他把梅花從萌芽到花開、從盛放到枯萎的各種形態一一描繪下來,整理成一百幅畫稿,集結撰繪了我國第一部專門描繪梅花種種動態的《梅花喜神譜》,成爲經典不朽佳作。 是指不用墨線勾勒而直接用色彩或墨點染而成的技法。 沒骨點染的工序比較簡單,一般一遍畫完。
- 有僧若玢,浙江金華人,精作墨梅,師宗揚無咎。
- 此圖墨畫梅花一枝,爲一枝報春的梅花。
- 在技法上可從水、色、墨、筆四個要點把握,最重要是用水。
- 長長的枝幹舒展挺秀,枝頭綴滿繁密的梅花。
- 梅銜霜而發,映雪而開,天姿靈秀,清雋卓絕,很早就進入了畫家的視野。
- 米元章即米芾,宋子房即與蘇東坡、司馬光同時代的畫家宋迪的侄子,此二人皆爲“畫博士”。
- 清氣”不僅僅是梅花本身具有的氣息,更是梅花精神的外在表現。
從繪畫史的近現代裏,畫梅花的人還有不少。 在花鳥畫裏,梅花沒有其他什麼顏色,都要靠枝幹的穿插、大枝小枝的縱橫穿插,不像其他的花,畫好之後都掩蓋了。 畫梅,沒有寫生和構圖的能力是畫不好的。 中國古畫——梅花圖 梅竹圖 原濟立軸紙本墨筆 縱115釐米橫33.2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以濃淡之墨寫竹,造… 此幅白梅圖先以墨分深淺在宣紙上染出需要的灰黑底色,重墨潑寫枝幹,最後用白粉點厾梅花,朦朧的月光中白梅更顯俏麗。 因此,只要能達到畫面效果,畫法是可以不拘一格的。
梅花畫: 梅花圖藝術鑑賞
王夫懷對國畫藝術獨具慧心,經多年的不斷努力,師承古人的傳統筆法,在花鳥、山水畫的創作中,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繪畫作品類別包括葡萄、梅、小青綠山水、淺降山水等受到廣大藏家的喜愛和推崇。 王夫懷,出生於1950年,現居北京,被譽爲“中華梅王”、“中國當代山水畫巨匠”、齊魯三聖”之一、中國書畫研究院院士、中國畫國展評委、中央美院客座教授。 與傳統梅畫構圖不同的是,蕭培創的梅畫留白的空間很小,畫面比較滿,這也是當代水墨畫的一個審美特點。
所謂“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他拒絕了朋友的舉薦,如同古代其他的落寞文人一樣從此隱居躬耕。 他自結草廬三間,屋前屋後種滿梅樹,自號梅花屋主,平日務農,閒時賦詩畫梅。 王冕本來胸懷大志,無奈生不逢時,一生鬱鬱不得志,他在詩中常常自比諸葛亮,想終有一天能像諸葛丞相一樣輔佐明主建功立業。 皇天不負有心人,朱元璋奪取了婺州,請王冕出山,授以諮議參軍的職位,他欣然赴任,卻只一晚就病死了。 瞭解了畫家的生活經歷,再看他的畫就有了更多的體會,“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這正是王冕人生的寫照,也是他種梅,詠梅,畫梅的原因。
梅花畫: 梅花上的燕子
楊無咎是宋代著名書畫家,工詩善畫,尤以畫梅著稱於世。 他獨創墨梅藝術,以水墨作梅,不另設色,梅花清雅,不染煙塵,對後世繪畫影響深遠。 梅花畫 《四梅花圖》便是他的傳世佳作,又名《四梅圖》、《四清圖》,被稱爲墨梅繪畫的經典,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梅花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爲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爲“歲寒三友”。 的梅花通常用來指冬季場景中使用的梅花。 家裏用梅花圖案給人一種冷冰冰的感覺,梅花又不諧音,所以梅花就是沒錢花。
梅花畫: 中國風藍色復古卷軸
然後勾蕊並畫花托,最後用重墨點苔,以豐富畫面。 畫一幅梅花,花朵不僅有大小、正反、向背的變化,以及含芽、含苞、待開、將開、盛放、殘放的姿態,而且在佈局上還要有主次、疏密、穿插的關係處理。 梅花畫2025 在整幅畫面中,盛放和殘放的花一般不宜多畫。
梅花畫: 中國風捲軸冬至節氣海報
中國畫最重“寫”法,除了書法以外,習畫“四君子”(梅、蘭、竹、菊),無疑是進行國畫練筆的最佳途徑。 小寶寶和鬥牛犬的幸福生活僅代表個人觀….. 蕭培創現正處於不惑之年,正是日趨成熟、漸成風貌的階段,而其作品已經是嶄露崢嶸。 相信未來定能取得更大的進步,贏得更爲耀眼的成績,在藝壇佔一席位。
梅花畫: 水墨梅花免摳素材
他擅長畫梅,師宗揚無咎,並得其妙處,因生前不求聞達,死後世罕知者,梅花之作少傳。 有馬宋英,溫州人,其家族財雄四方,能詩善畫,後家道衰落,移居杭州,受到宰相丁大全的賞識,他的水墨梅花別具一格。 有虞仲文,山西神池縣人,早年生活在宋朝,遼金入侵後,在遼金兩朝都當過宰相,擅長詩文,善畫梅蘭。
梅花畫: 梅花裝飾梅花畫
古人真不得了,包括元代一些山水畫的作品。 黃公望、吳鎮等這幾個人如果要畫梅花的話也是精品。 儘管覺得他們體現在作品裏的東西很超越,但你沒有看到他們傳統的結構基礎,一種傳統的繪畫性的基礎,相當好。 與揚無咎同時代的有僧惠洪,他是個孤兒,成年後聰明過人,悟性甚高,有偈詩:“靈雲一見不再見,紅白枝枝不着花。 ”他長年住在撫州景德寺、南京清涼寺,喜作梅花,畫作絕佳。 有僧周純,成都華陽人,是繪畫的多面手,不僅善畫梅,也善山水花鳥、松竹牛馬。
梅花畫: 梅花裝飾新年梅花
應北京通州區李先生之邀而創作三尺整張豎幅作品,宋王安石詩《梅花》。 梅花畫 王冕晚年在諸暨楓橋鎮北九里山的水南村,他清貧樂道,淡泊名利。 同時,他善於吸收融合宋元以來文人水墨畫的技法,加以發展和創造,經過數十年的勤學苦練,形成了穩重、秀逸、清婉的個性風格。 在他的筆下,梅花呈現不同的姿態和神韻,畫梅手法日趨成熟,畫梅藝術臻善臻美。 這是王冕的一首題畫詩,也就是題寫在梅花畫作上的詩歌。 王冕對梅花情有獨鍾,在繪畫上專注於畫梅。
梅花畫: 中國風冬至海報
此圖佈局獨特,畫面中間一枝紅梅挺拔而起,題詩分佔兩側,舒展多姿的梅枝將畫面平衡巧妙地分割。 梅乾形態蕭疏,風骨嶙峋,淡淡的梅花清幽秀雅。 金農曾生動形象地評價高翔之梅花道:“半開嚲朵,用玉樓人口脂抹一點紅。 在畫法上,高翔受弘仁的影響,用筆簡潔,惜墨如金。 此外,他還注意以書法入畫,其帶有隸書筆意的行書具有瘦、硬、勁的特色,與梅花的簡、瘦、秀格調統一,相得益彰。
梅花畫: 背景 |
如果沒有一種文化心境的高度,就千篇一律了。 好多人文化心境不高,你去看他的畫,或者他仿前人的東西,都是自己的習氣。 當時我在繪畫上用功主要在山水畫方面,花卉只是偶爾爲之。 畫山水的過程中間,有些偷閒的時間,或者有些是沒有想到更好的表現形式的時候,畫一些花卉,調節一下。 梅花畫 這段時間,即1970年代後期,我梅花確實畫了不少,現在找出來的已經不是很多了,後來因爲搬家,都搬沒了。
梅花畫: 梅花掛畫
南宋林和靖愛梅,自稱以梅爲妻、以鶴爲子,更傳爲佳話,也是此畫題詩首句之由來。 自從宋代釋仲仁首創以水墨畫梅以來,此一講究筆趣、不求形似的方向,尤其深受文人的喜愛,王冕的墨梅可說是此中代表。 圖中所畫兩枝梅花據稱爲綠萼梅,是梅花中的名貴品種。 枝幹細秀勁挺,花朵繁密俏媚,皆以雙勾填色法繪之。 畫法精細,層次鮮明,枝幹的轉折,花朵的向背,處理得面面具到。 花瓣外沿和背面又厚施白粉加以強調,將梅花冰清玉潔、如紗似絹的姣美形象表現得極其完美。
3、梅花的姿態濃而不豔、冷而不淡,那疏影橫斜的風韻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他花卉不能相比的。 在人們的心中,用梅花比喻一個人是他的言談、舉止等顯得高雅,高尚,不粗俗,是內在氣質的一種外在表現。 董林介紹,颱風“梅花”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風力爲12級到14級,陣風可達15級到16級。 9月13日至15日,臺灣島北部、華東東部等地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區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 進入9月,“軒嵐諾”“梅花”“苗柏”三個秋颱風接連生成。
梅花畫: 梅花的詩句(共476句)
說到畫梅以及當下畫梅的衰敗,他在對話時說,梅花最難畫,一方面,梅花沒有其他什麼顏色,都要靠枝幹的穿插,沒有極強的寫生和構圖能力是畫不好的;另一方面,梅花關乎文人風骨與心境。 1986年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曾任徐州國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會員、大風書畫研究院副院長、江蘇雲龍書畫院名譽院長、泰中藝術家聯合會特聘高級顧問、蘇東坡藝術館高級畫師。 曾先後赴法國巴黎、泰國曼谷、阿聯酋杜拜舉辦個人畫展。 歷代畫家風格各異,技法形式多樣,爲我們民族留下了大量的藝術瑰寶。
後來南宋文人畫家揚無咎把這種水墨梅花發展得十分精到。 畫面上方題詩“渾如冷蝶宿花房,擁抱檀心憶舊香。 梅花畫 在宮廷畫上題詩,在北宋末徽宗時纔開始嘗試,到此時還屬於不是很成熟的階段,因此看起來沒有後世的詩書畫印配合得恰當。 題詩人是寧宗楊皇后,她經常在院畫家的畫上題詩,也許是寧宗授意代表自己認可某幅作品。 這幅畫的題目《層疊冰綃》,似乎也是楊皇后所取,名字比整首詩的意境還要更好些。
梅花畫: 梅花春天梅花
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陳憲章,清代的金農、汪士慎等人的梅花,就其本質而言,都是遠師宋人的畫法。 中國畫梅一派,直到吳昌碩、齊白石、陳半丁以及後來的關山月、董壽平等人,纔算有了新的畫法,硃砂紅梅,濃墨黑枝,沒骨用筆,率性寫意,紅黑互襯,精神抖擻,既醒目亮麗又奪人眼球。 作爲中國畫梅的一種傳統方法,宋梅至今仍有人承襲、創作,這種以清雅、細膩、水墨或淡彩爲主調的繪畫,至今深受繪畫愛好者的青睞。
梅花畫: 作品登記證書
現代人願意把作品畫得滿一些,不僅要表現面畫內在形的物象,還要使畫意延伸,造成一種“畫有盡而意無窮”之感。 同時,把畫面充滿處理起來也有它自身的難處,容易產生層次不清、畫面相互影響及喧賓奪主之虞。 但畫家較好地解決了這一矛盾,他的着眼點始終強調的是古梅主幹,通過對粗獷的梅花主幹和精細的梅花、纖細的枝幹的生動描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作品具有飽滿的激情。 王謙是明代知名畫家,善畫梅花,清奇可賞,《墨梅圖》便是他傳世作品之一,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梅花畫: 梅花立春梅花
本幅用筆放逸灑脫,墨氣淋漓,放逸而又細秀,簡率而又清雅,生動地表現出梅花的蒼健脫俗和水仙的淡雅清秀,反映了當時文人水墨寫意畫的筆情墨趣。 陳道復的寫意花鳥從元人畫法中發展而來,雖出自沈周、文徵明,但不囿於其師,作品平和恬靜而縱逸過之。 這幅《梅花水仙圖》,梅花居於畫面的主要位置,枝幹向四周舒展,與水仙相呼應。 畫面通過頓挫、飛白等用筆展現出梅花枝幹的蒼勁肆意,梅枝時斷時續,實則筆斷意連,韻味十足。
梅花畫: 梅花花瓣梅花
李方膺好友袁枚評價其梅稱:“傲骨鬱作梅樹根,奇才散作梅樹花”,一語點明瞭他形成這一風格的緣由。 李方膺愛梅成癖,故有“平生知己”之印,以畫梅自喻其憨直、倔強、滿懷正氣之個性,“孤幹長招天地風,香心不死冰霜下”,袁枚的話可謂知己之言。 古人畫梅,或千花萬蕊,或枯枝疏朵,梅樹大多枝幹虯曲,搖曵多姿。 李方膺最愛畫梅,曾題畫梅詩云:“寫梅未必合時宜,莫怪花前落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