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選擇由黃泥墩村那邊上山的話,楊家村都有農莊作最後補給。 郊野公園欠缺街燈照明,行夜山會較易迷路,而且冬天入夜後會寒冷得多,所以建議行山經驗淺的朋友,請於日落前下山。 冬天夜長日短,下午5時已經天色昏暗,大家最好在5時前行到終點等車。 舉例說,如果你在楓香林拍照,最理想在下午4時前離開,預留1小時行回去大棠山路搭車。 路況簡評:除了由大棠山路上燒烤場有小段樓級外,全部路段都是寬闊平坦的馬路,路牌指示亦清楚,十分易行,適合一家大小。 當你見到兩旁紅葉減少,馬路又不斷落斜時,就可以回頭,原路折返。
大棠燒烤場有公廁及小食亭,可作補給;行到楓香林路口,還有流動廁所。 大棠自然教育徑 因此,如果你是週末假期去看紅葉的話,搭K66A會較K66方便,縮短步行上山的路程。 野外研習園內有介紹牌向遊人介紹常見的植物,亦設有數個大型傳意牌,介紹包括蝴蝶、鳥類、哺乳類等生物的習性和生態。 園內更刻意種有不少蝴蝶幼蟲的寄主植物,為學習蝴蝶和植物關係的最佳地點,而其中的印度馬兜玲,更是裳鳳蝶的寄主植物,要欣賞這漂亮而大型的蝴蝶,這裡是一個極佳的地點。
大棠自然教育徑: 路線圖
荔枝窩自然步道連貫荔枝窩海岸、村落及風水林,部分路段鋪設了木板步道,沿途設傳意牌,介紹該地區的生態和鄉村歷史。 荔枝窩村前有一片古老的銀葉樹林,一條白花魚藤如巨蟒般穿梭林中。 村後的風水林面積雖然不大,但植物品種非常豐富,當中不少更是在香港較罕見的品種。 郊野公園不是樓下公園,行個圈可能要幾個鐘,甚至全程找不到廁所或者便利店;行山也不是行街,需要上落斜,有時路面會較崎嶇,要有體能及裝備配合。
- 而漁護署的郊野樂行網站,對於鍾愛香港郊野的市民及旅客,更是不可多得資訊寶庫。
- 郊野公園欠缺街燈照明,行夜山會較易迷路,而且冬天入夜後會寒冷得多,所以建議行山經驗淺的朋友,請於日落前下山。
- 如果以行街心態去準備,你可能會帶不夠水及食物,或者穿錯鞋,行到腳痛。
- 沿徑走一段水泥路,在分岔路右轉,接上山徑。
- 在鑽石山乘搭九巴「91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 – 清水灣二灘」,下車後,沿清水灣道步行約二十分鐘至大坑墩入口。
- 山頂設山火瞭望臺,其作用主要是為監察郊野公園內是否有山火發生。
大欖自然教育徑位於大欖郊野公園內,連接元朗大棠和深井,是全港最長的自然教育徑,沿途景色優美。 初段走在山林之中,惟後段上落起伏,且亦較為長途,所以只適合具遠足經驗人士。 大棠自然教育徑2025 大棠自然教育徑 經過通過清快塘的大欖林徑,沿車路往上走不久便會見看被青翠樹枝遮掩著的大欖湧水塘,再往上走不久,樹木開始疏落,更有一處突出的平地,可供您把水塘盡收眼簾。
大棠自然教育徑: 紅葉冷知識
該處亦會檢視全段青衣自然徑的路牌,以確保所展示的資料正確。 本網頁所提供的遠足路線及交通資料只供參考。 大棠自然教育徑2025 遠足人士應在出發前自行選擇最合適的路線,以及查閱運輸署或相關交通機構網頁以獲取最新的交通資訊。 請妥善處理使用過的口罩及垃圾,以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 到達最高的山頭,有一觀景臺,並設有休息的木椅,供遊人休息,壯觀的青馬大橋和汀九橋伴隨着清風是先前上行的回饋。
- 郊野公園不是樓下公園,行個圈可能要幾個鐘,甚至全程找不到廁所或者便利店;行山也不是行街,需要上落斜,有時路面會較崎嶇,要有體能及裝備配合。
- 教育徑起步已可觀賞到植林的成果,兩旁林蔭多為高大的桉樹、耳果相思等。
- 另外,位於三門仔新村內的大埔地質教育中心是香港首個以地質公園為主題的資訊和教育中心。
- 若果打算兼遊千島湖清景臺的話,更需要途經山徑,所以希望大家出發前做足準備,好好享受行山郊遊的樂趣。
- 筆者倆甚怕人多喧鬧,在遠處遊人較少的兩顆大樹下歇息。
此外,大棠也是秋日遠足的熱門地點──在大棠山道的兩旁,多植楓香。 在秋冬時分,葉子轉紅,遊人不絕,因此大棠近年已成為香港觀賞紅葉的勝地。 龍蝦灣郊遊徑位於清水灣郊野公園,相接大坑墩和龍蝦灣,沿途風景優美。 大坑墩停車場旁邊的大坑墩公園內設有燒烤場、小食亭、清水灣郊野公園遊客中心及清水灣樹木研習徑。
大棠自然教育徑: [郊野樂行精華遊] 新界西 大棠自然教育徑
而漁護署的郊野樂行網站,對於鍾愛香港郊野的市民及旅客,更是不可多得資訊寶庫。 雖然這道郊遊徑看來甚短,上落差也看似不大,但走起來卻比想像中費力很多;據官方資料顯示,其長度只有5.5公里,卻需行走4小時之多,所以別過分小覷了它。 其難度雖然及不上船灣淡水湖、芝麻灣及黃龍坑等郊遊徑,但即使做不成難度最高的郊遊徑,也可算得上是「最嘈吵」的郊遊徑了。 大棠燒烤場 (JK944812)可於港鐵朗屏站乘撘港鐵接駁巴士K66 號在大棠山道口下車。 再沿大棠山道上行約30 分鐘到大棠燒烤區。
馬屎洲被譽為「戶外地質博物館」,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新界東北沉積巖園區的地質景點。 三門仔村原是白沙頭東部近白排角的一個漁村,昔日白沙頭洲與伯公咀之間的兩個小島形成三道小水道,連接船灣海和赤門,因此被命名為「三門仔」。 遊大棠楓香林,該處林蔭夾道,令遊人仿如置身歐陸庭園。 水塘面積雖小,但S形水壩宏偉壯觀,環塘小徑清幽恬靜,景色醉人,曾獲選為香港十景之一。 沿馬路一直上走,看見左方的梯級後,便循石級走上燒烤場。
大棠自然教育徑: 大埔滘野外研習園
筆者倆甚怕人多喧鬧,在遠處遊人較少的兩顆大樹下歇息。 在和煦的陽光下,樹上黃葉亮麗;腳下枯葉柔軟,平和溫暖的情景至今仍令人非常懷念。 大家賞紅葉時記緊愛護樹木,請勿攀爬樹木,也不要採摘樹葉。 大棠自然教育徑2025 如果人人為打卡而爬樹採葉的話,相信大棠的楓香林很快就會消失。
大棠自然教育徑: 大埔滘自然護理區
交通資料:起點:乘搭港鐵巴士K66號(於港鐵朗屏站上車)或公共小巴(於元朗市上車),於大棠山路站下車,沿大棠山道上行約60分鐘至起點。 終點:沿龍如路而下到達青山公路,在青龍頭村站乘搭九巴52X號(至旺角)、53號、專線小巴96號或96M號(至荃灣)離去。 該徑主要分成兩段──紫羅蘭山段及金督馳馬徑段。 經過黃泥涌水塘公園主壩後,由引水道左邊的小徑攀上436米的紫羅蘭山。 由於上山的路段崎嶇不平,遠足人士宜分段休息,並沿途飽覽深水灣及南丫島景色。
大棠自然教育徑: 元朗行山到深井|大欖自然教育徑全港最長 多起伏不適合遠足初哥
大棠自然教育徑在楓香林不遠處,雖然沒有一整排的楓香樹,山徑內依然不時看到紅葉蹤影,更可眺望本地最大的沖積平原───元朗平原,以及北面天水圍的新市鎮。 經過溪谷的時候,可留意一排又一排的石籠圍牆,以這些填滿石頭的鐵籠作為護土牆,一方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同時讓植物在石隙間滋長,適合應用在郊野山道上。 山徑中途會接上元荃古道,是昔日元朗十八鄉居民來往荃灣販賣農作物的重要通道。 今天看到鬱鬱蔥蔥的林徑,原來當年曾是填海工程的採泥區,一度是禿禿的貧瘠之地,經過多年的植林工作,才令這裡回復生氣。 遊人須注意山徑有多段上下坡,需要一定體能應付。 大棠自然教育徑2025 在大欖隧道近馬鞍崗的收費站(往元朗方向)下車後,走至車站後的車道,再左轉至避雨亭,便是路線的起點。
大棠自然教育徑: 大棠自然教育徑
在燒烤場的東面盡處,踏上大棠自然教育徑(即元荃古道)。 沿徑走一段水泥路,在分岔路右轉,接上山徑。 在下一個分岔口直走(右方為大棠自然教育徑)至水泥馬路。 在此右走,在支路再直走,便可走回大棠的燒烤場原路離開。
大棠自然教育徑: 紅葉幾時轉紅?
植物:遊人可留意植林的樹木是整齊而樹種單一的,而天然林的樹木則參差且樹種大異。 教育徑大部分為植林區,由於山火在此徑常見,因此亦可見大量種植以作為防火線的白千層和紅膠木。 主要的紅葉不在大棠自然教育徑,而是在大棠燒烤場至吉慶橋之間的車道兩旁。
大棠自然教育徑: 沿途補給點
輕降至分支,右轉再上攀,及後行走迂迴的山徑下走至大欖湧郊遊徑終點的休憩點,即吉慶橋。 再走過一小段大欖林道大棠段,便要往元荃古道方向右轉。 在往後的支路直走(左走可通往大棠),匯合大棠自然教育徑,支路續直走(左走可通往大棠),踏上石砌古道,一直下走至南坑排。 大欖湧郊遊徑位於大欖郊野公園,起點由大欖隧道附近的馬鞍崗至吉慶橋,全長約5.5公里。 由於郊遊徑的終點並沒有交通工具可乘搭,故遊者必須再另行選取路線,步行至大棠、南坑排、掃管笏或深井等地離開。
大棠自然教育徑: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
賞完千島湖景色後,續沿麥理浩徑行,不往黃泥墩水塘,跟住環塘馬路一直行,以落斜為主,最後接掃管笏村路落山,可以搭小巴到屯門西鐵站。 除了千島湖清景臺一段麥徑及大欖自然教育徑外,其餘路段都是馬路。 路況簡評:如果行這條路線,記得搭K66或小巴要搭到黃泥墩村下車。 這個上山方法會比大棠山路那邊少人,還可以兼賞黃泥墩水塘景色,行程較豐富。 這條路線有較多原始山徑,包括由楊家村上黃泥墩水塘、千島湖清景臺一段麥徑及大欖自然教育徑。 大棠自然教育徑2025 沿馬路一直上走,看見左方的梯級後,便循石級上走至燒烤場。
進入紫羅蘭山北麓後便緩緩下坡,輕鬆易走,兼可欣賞附近翠綠山巒,以及大潭水塘羣的優美風景。 簡評:紅棉圍不近西鐵站,但鄰近元朗大馬路,如果搭巴士入元朗的朋友,可以在大棠路下車,沿大棠路行入去,之後轉入千色匯商場對面的紅棉圍,小巴站就在入面。 小巴的班次非常密,可能等一班港鐵巴士的時間,同時已經有幾班小巴開出。 在紅葉旺季的閒日,甚至見過有紅色小巴不走常規路線,上到大棠燒烤場兜客。 路況簡評:這條路線就先到楓香林看紅葉,之後轉入大欖自然教育徑,向千島湖清景臺進發。
在鑽石山乘搭九巴「91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 – 清水灣二灘」,下車後,沿清水灣道步行約二十分鐘至大坑墩入口。 大棠自然教育徑 與街道及商場不同,郊野公園的行山徑是不設垃圾桶,請行山人士不要隨處扔垃圾,最好將垃圾帶回市區處理。 大家可以準備一個膠袋,袋走自己製造的垃圾,例如用完的紙巾、飲用的膠樽及食物包裝。 不用靠估,漁護署會在網上更新大欖郊野公園楓香林紅葉的「紅葉指數」。 大家計劃行程前,可以先上網看一看(網站連結:大欖郊野公園楓香林紅葉情報)。
大棠自然教育徑: 紅葉冷知識
往大棠方向的服務時間是早上8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而回程往形點的時間則為上午8時55分至下午6時55分。 簡評:這是為去看紅葉的行山人士而增設的特別路線,但請大家注意,K66A並非全日服務,大家出發前要留意! K66A從朗屏出發的班次,由早上9時服務至下午2時;由大棠山道開出的話,則由下午1時至晚上7時服務。 早前網上流傳照片,康文署露天廣場指示牌的英文出現「PIZZA(薄餅)」一字,網民質疑出現串字錯誤,正確串法應為「PLAZA(露天廣場)」。
大棠自然教育徑: 沿途補給點
在中環交易廣場乘搭6號城巴「6 中環(交易廣場) – 赤柱監獄」,或在銅鑼灣景隆街乘搭5號專線小巴「5 銅鑼灣(景隆街) – 香港仔南寧街」。 沿油站旁的石階上大潭水塘道,沿行人路向上行約5分鐘便看到右面的黃泥涌水塘公園入口。 簡評:搭西鐵入元朗的朋友,搭K66會較方便,站頭就在朗屏站不遠,而且車費較小巴便宜。 不過,K66還要服務元朗南的村民及街坊,站頭多,通常都要站站停,有時要半小時才搭到去大棠。 大棠自然教育徑 另外,如果選擇由楊家村往黃泥墩水塘的路線,可以在總站黃泥墩村下車。 不過,大棠的楓香林位於大欖郊野公園內,需要步行前往,來回最快都要預留兩個小時。
大棠自然教育徑: 大埔滘自然教育徑
經過石龍護土牆後,有多條清澈的溪澗,在春天不難發現蜻蜓和蝴蝶。 運氣和空氣都好的時候,或有機會看見苔藻類植物。 大棠自然教育徑2025 走到一座破廟前,便到達元荃古道的交接口,按路牌指示上梯級繼續。
此外,單車徑盡頭的休息處有洗手間、飲水機、有蓋座椅和單車泊位等設施。 大欖湧郊遊徑的路程雖然甚短,但途中幾段上落,頗為費勁,沿途三兩處地點可見植林地中的沖溝裂谷。 此郊遊徑稍欠特色,但可配搭大欖湧水塘或元荃古道等路段以增添樂趣。 傳意牌:此段教育徑由私營公司贊助,以自然教育為主題,鼓勵遊人「觀察」、「思考」、「體驗」自然,並設有20個傳意牌,主要介紹持續林業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