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治療方式都有其優缺點,須針對病人狀況及需求作選擇。 大大小小上百顆肌瘤被拿掉,等於整個子宮肌肉層都千瘡百孔了,雖然傷口都縫合起來了,癒合後的傷口還是在生產的時候會有很高的風險造成子宮破裂。 甚至會因為切口太多子宮壁被破壞太嚴重造成子宮腔塌陷,這樣會造成子宮破裂風險更高,子宮腔變形沾黏,降低懷孕的機率。 李閏婷醫生分享案例,有一個40多歲的女士,因為經血過多,嚴重經痛和慢性盆腔痛而求醫,超聲波診斷出有子宮腺肌症。
因此若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疑慮,建議定期追蹤,就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若症狀程度嚴重且病人已無生育需求,則考慮手術治療。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2025 統計上,亞洲女性發生率高達20~35%,但很多人無症狀,不曉得自己有子宮肌腺症。 潘俊亨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候羣的病因,與先天遺傳及後天肥胖所造成胰島素阻抗有關,患者由於長久月經不來,也提高罹患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的風險,以及高胰島素抗阻代謝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高血脂。 卵巢癌以手術治療為主,進行完整的手術分期,但晚期卵巢癌3年內復發機率高達7成以上。 根據研究顯示,合併紫杉醇及卡鉑化療藥物,可以有效延緩復發的時間,目前也有多種標靶藥物可以使用,以延長患者的存活期。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 子宮肌腺症治療方式多 可針對自身狀況與醫師討論
黃才銘說,女性患有子宮平滑肌瘤、子宮肌腺症、卵巢囊腫腫瘤,以及子宮內膜異位症等,會表現出如月經量多、月經時間過長、慢性下腹痛及骨盆腔疼痛等症狀,通常會先以藥物治療減緩症狀,如果無效就會建議手術處理。 多囊性卵巢症候羣為女性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盛行率約為5~10%。 潘俊亨指出,多囊性卵巢症候羣是指排卵功能異常,卵巢產生比正常卵巢多2至3倍的濾泡數目,慢性不排卵現象造成無月經症,雄性素過高容易出現多毛症、青春痘、肥胖、禿髮等症狀,更有高達7成患者面臨不孕症的問題,也有較高的流產風險。
- 婦科權威陳保仁醫師在「健康問良醫」podcast中指出,若內膜跑竄到肌肉層,就可能導致該處變硬、變得容易出血。
- 肌瘤僅是移動和壓縮正常的肌肉,因此在肌瘤切除術時可以切除整個腫瘤病竈組織,並不會傷害到周圍正常肌肉組織。
- 一般而言,醫師會透過超音波掃描來診斷子宮肌腺症,多數子宮肌腺症患者的主訴為經痛或經血過多,而為了排除其他婦科疾病的可能,醫師可能還需要透過內診或搭配CA-125腫瘤指數做進一步判斷。
- 從產科上常見的剖腹產可以知道,只要手術破壞子宮壁,生產時就會有子宮破裂的問題,尤其是自然生產,因為自然生產的時候子宮需要收縮,胎兒纔有機會被擠壓出來。
- 除此之外另有研究指出,有子宮肌腺瘤的女性流產機率會升高。
也就是說,如果設備可以夠精細,不用電燒,沒有傷及子宮肌肉層。 這期間,我一度想放棄,畢竟這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任務,成功機率非常低,但鄭醫師一直鼓勵要我不要放棄。 於是我50歲(2021年)成功生下小天,52歲(2023年)生下小萌。 張伊說,亞洲女性子宮肌腺症發生率約在20-35%,但很多人因無症狀而不自覺已罹患,且少部分病人病竈並非平均散佈子宮裡,而是侷限在子宮某些部位、看起來像肌瘤,就稱為子宮肌腺瘤。 達文西是進階版的腹腔鏡手術,以器械手臂輔助腹腔鏡手術,鄭丞傑說,手術時鏡頭可以轉彎延伸,繞到子宮頸後壁及下方等手術難以處理的部位,一般適用於肌瘤較大,或是寬韌帶,以及長於子宮後壁、側面等特殊部位的子宮肌瘤。 北醫婦產科主任劉偉民說,常有人說更年期後就會好,對於子宮肌瘤,這句話確實成立,當子宮肌瘤少了雌激素,就不會長大;但子宮肌腺症、肌腺瘤是屬於組織壞死,如同肝硬化,屬於不可逆的變化。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 子宮肌腺症治療怎麼做
女士們如果月經血量過多和經痛,可能是患上子宮腺肌症! 今次由婦產科專科李閏婷醫生講解子宮腺肌症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潘俊亨指出,子宮肌腺症的成因是子宮內膜跑到子宮肌肉層內,排不出去的經血長期累積,導致子宮肥厚而增大,可能從原本的3公分腫脹到8~10公分以上。 典型症狀為腰痠、嚴重經痛,並伴隨子宮異常出血,出現大量經血或月經延長,而引起貧血癥狀,也可能合併腸胃壓迫症狀,造成頻尿及便祕,也容易影響受孕,導致重複性流產、早產。
子宮肌腺症可以採取藥物治療,口服避孕藥是最方便的方式,有助緩解經痛及經血量多的症狀,也可注射抑制荷爾蒙的藥物,幫助子宮內膜異位症組織萎縮,或是子宮內投藥系統來抑制子宮內膜生長。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2025 另外,初期子宮肌腺症可採取子宮減積手術或海扶刀治療,保留正常子宮組織;若是已完成生育的婦女,可以接受子宮全切除手術,是一勞永逸的根本辦法。 一般而言,患有輕微局部性子宮腺肌症的女士,懷孕機率是不受影響的,而懷孕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是跟普通人相若。 而患有彌漫性子宮腺肌症的女士,除了子宮肥大,她們會受到子宮內膜異位的影響導致其他的問題,包括盆腔黏連,輸卵管堵塞等,減低受孕機會。 而當懷孕後,嚴重的子宮腺肌症亦會較容易引起併發症,包括小產、早產等,腺肌症亦有機會令到胎位不正而需要剖腹產;生產後,腺肌症會影響子宮收縮,增加產後出血的風險。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 子宮肌腺症許多無症狀而未察覺 若出現一些症狀就須注意
潘俊亨指出,子宮頸癌好發於35~45歲女性,最主要的病因就是經由性行為感染HPV人類乳突狀病毒。 根據研究顯示,多重性伴侶、性生活較複雜、曾罹患性病,或是子宮頸發炎,都會增加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 若是抗生素治療無效時,則需要進行手術引流或手術切除膿瘍,嚴重感染可能併發腹膜炎、敗血癥,甚至發生感染性休克而致命。 治療 潘俊亨表示,骨盆腔炎以服用抗生素為主,必須完成整個療程,約7~14天,切勿自行停藥,以免反覆發作,形成慢性骨盆腔炎,就可能會造成早產、流產、不孕等後遺症。
一般來說,畸胎瘤沒有特殊症狀,一旦有症狀產生,大多以急性腹痛表現。 治療 若是5公分以下的畸胎瘤,可以追蹤觀察,5公以上可考慮手術切除,以免發生卵巢扭轉,可能造成卵巢永久壞死。 畸胎瘤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良性腫瘤,屬於卵巢生殖細胞的腫瘤,由生殖細胞所組成,腫瘤中會看到毛髮、牙齒、骨骼、脂肪等分化的組織,通常是超音波檢查時意外發現,好發20~30歲的年輕女性,惡性機率小於千分之1。 子宮內膜異位瘤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發生率為10~15%。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 嚴重子宮肌瘤及肌腺症,只有鄭丞傑醫師說我不用切除子宮!高齡50歲如願當媽
潘俊亨說明,一般來說,巧克力囊腫小於5公分,且無不適症狀,只需定期追蹤;若是超過5公分以上,且有生育需求,則建議口服藥物治療,而已生育及停經婦女,可考慮接受手術切除子宮及卵巢,避免反覆發作。 子宮腺肌症最常見的症狀是經血過多和經痛,其他症狀包括月經紊亂、慢性盆腔疼痛、性交疼痛、排尿或排便困難等,情況嚴重時可導致貧血,或因為經痛而影響日常生活。 而有部分女士是完全沒有症狀的,只是透過婦科檢查和超聲波診斷出來。 子宮腺肌症可分為彌漫性和局部性,彌漫性子宮腺肌症是指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散佈於整個子宮肌肉層,而當這些組織只集中於子宮壁的一個位置時,便成為局部性子宮腺肌症,又稱為子宮腺肌瘤。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2025 這些處於子宮肌肉層的子宮內膜組織同樣受到女性荷爾蒙的影響,隨著月經週期會有增厚、出血等週期性的反應,血塊積聚在子宮肌肉裡面導致發炎,造成子宮肥大,經痛,經量過多等症狀。 每一個子宮肌瘤都起源於一個不正常的細胞,在雌激素的刺激下成倍增生。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 健康網》月經遲來的8個原因 營養師:過度減重也會影響
腹腔鏡手術則是在腹部打三個細洞,醫師將腹腔鏡深入子宮腔內直接挖除肌瘤,但使用上有其侷限性,首先肌瘤數量不能太多顆,其次肌瘤不能長在肌肉組織內,因為每挖了一顆,就需立即縫合,否則會大出血。 卡在肌肉層內的子宮內膜細胞將持續生長,每當經期來臨,異位的子宮內膜所形成的經血會淤積在子宮壁腺體中,久而久之造成子宮腫大後,正常子宮的肌肉纖維會遭到破壞,導致子宮無法收縮,而在生理期間造成血崩(經血過量)。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2025 總結來說子宮肌腺瘤是比較複雜的婦科疾病,而且每個人的肌腺瘤嚴重程度不一,民眾要面對自己的子宮肌腺瘤,還是需要好好下功夫,瞭解一下肌腺瘤的種種面向,再跟您的醫生討論,選擇一個最適合您個人的治療方法,才能擁抱健康的生活喔。 在這個棘手的問題上,臺北博仁醫院引進了臺灣下一代「海扶婦科專用」治療儀提供了病患另一個不需要開刀,又能保留子宮並且恢復健康的選擇。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 「子宮肌腺症」讓你經痛又血崩!會好嗎?一定要拿子宮嗎?有無地雷飲食?9大QA一次看
李閏婷醫生解釋,患有子宮腺肌症的婦女也可自然懷孕,兩至三天行房一次,可提高懷孕機率。 但若症狀嚴重,或嘗試半年仍未成功懷孕,應盡早找婦產科醫生檢查,以作跟進。 女性每月都有生理期,但若發現經血量特大、更換衛生棉頻率太高,或經痛時間過長就要留意。 醫師指出,子宮肌腺症會造成婦女嚴重經痛和血崩,侵襲到子宮肌肉層中塞成塊狀,造成子宮腫大。 1.對有症狀的子宮腺肌症目前較有效的處理大多數是考慮全子宮切除。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 子宮肌腺症可能導致不孕
潘俊亨表示,早期子宮頸癌通常沒有症狀;臨牀上,大多數婦女因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就醫,如性交後出血、排便後出血或停經後出血,確診罹患晚期子宮頸癌。 其他常見的症狀還有陰道分泌物增加、伴隨血絲狀分泌物,或是腫瘤壓迫骨盆腔內器官,進而產生腹痛、腰痛,或是便祕、頻尿、尿急等症狀。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張伊說,子宮肌腺症是一種子宮病變,會造成嚴重經痛與血崩,疾病來自於子宮內膜細胞沒有待在子宮內膜腔,侵襲到子宮肌肉層中塞成塊狀,造成子宮腫大。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 子宮肌腺症好發在中年婦女!症狀、治療、禁忌飲食一次懂
她沒有生育計劃,但想保留子宮,嘗試了止血藥和不同的止痛藥物,症狀卻得不到改善,經血過多導致嚴重貧血需要多次入醫院輸血,而經痛亦令她需要每月請病假。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2025 最初她抗拒荷爾蒙治療,但經過一輪討論後,她最終同意使用藥用子宮環。 使用子宮環後,她的經量和經痛大有改善,而可幸是,子宮環也沒有因為子宮肥大而脫落。 子宮肌腺症治療會根據病人年紀、子宮肌腺症嚴重程度、是否需保留生育能力而有不同選擇。 若症狀程度嚴重且病人已無生育需求,可考慮子宮切除手術;其他保守緩解症狀手術方式包括:子宮內膜電燒破壞術、子宮肌腺症減積切除手術等。 在懷孕的時候,有長達10個月以上生理期會停止,子宮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機會;所以沒有懷孕過的婦女,產生子宮腺肌症的機率也比較大。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 為何流鼻血恐是「子宮內膜異位症」警訊?和「子宮肌腺症、巧克力囊腫」差在哪?一文看懂
此外,健保署目前規定,不給付接受達文西手術的患者手術費用,因此,患者必須自費手術及達文西等兩筆費用,約需二十五萬。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2025 鄭丞傑強調,「不能否定達文西的好處」,但因費用太貴,一定是選擇性使用。 如果以腹腔鏡、子宮鏡就能切除肌瘤,則不用花大錢選用達文西,否則就是「大砲打小鳥」。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 經痛禍首恐是「子宮肌腺」!手術非必要 醫曝改善方法
近年來我們用手術切除子宮被子宮腺肌症侵犯的部分,即 『減積療法』,在手術中耐心切除竈並盡量保留正常子宮的組織。 2.當然若是病竈越大即表示切除的部分越多,子宮的完整性就越差,出血量也越多,修補子宮的難度也越高。 因此我們同時加做『子宮血流減液術』,減少術中的出血以及引流管的留置,減少術後因出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2025 血所致的併發症。
目前用於患有中等至嚴重程度子宮纖維瘤症狀的生育年齡成年女性,作為手術前治療之用。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2025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2025 做個總結一下,子宮壁其實對子宮來說跟子宮內膜一樣,都會影響懷孕的。 不管是影響著牀的成功率、或是潛在的子宮破裂的風險。
也有醫師建議放置含藥避孕器,自費約8000元,但並非人人都適合,也有副作用。 如果肌瘤過大,引發眾多不適症狀,一般建議以手術切除肌瘤,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醫學系婦產學科教授鄭丞傑指出,一般肌瘤體積超過五公分,才會考慮切除,如果肌瘤本身不大,沒有治療的急迫性,可以定期回診,服用藥物控制病情。 一般而言,醫師會透過超音波掃描來診斷子宮肌腺症,多數子宮肌腺症患者的主訴為經痛或經血過多,而為了排除其他婦科疾病的可能,醫師可能還需要透過內診或搭配CA-125腫瘤指數做進一步判斷。 根據統計,亞洲女性發生率高達20%至35%,但很多人無症狀,不曉得自己有子宮肌腺症。 子宮肌瘤和腺肌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移除(開刀),包括肌瘤摘除手術,腺肌瘤切除手術(子宮減積手術)或子宮全切除手術。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 手術治療雖然有效,仍有手術及麻醉的風險,術後感染,出血或沾黏的風險。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 【婦產部】子宮的隱形殺手 子宮腺肌症
所以切除子宮中隔的時候也沒什麼痛感,理論上也不需要麻醉。 子宮腔的沾黏也是,沾黏的組織是纖維組織,也是沒有神經,也是不用麻醉。 比如瘜肉切除手術,理論上是不用麻醉的、沒有什麼痛感的。 器械太粗、用電燒原理切瘜肉,就需要麻醉,太粗的器械經過子宮頸會很痛,電燒會產熱,燙到隔壁的肌肉會很痛。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2025 林大欽指出,子宮肌腺症病情複雜,藥物治療效果通常較不理想,僅是控制症狀,並無法治療疾病本身。 藥物最基本的就是止痛藥合併雄性素、黃體素或混和型口服避孕藥,貧血用來補血的鐵劑,還有子宮內投藥系統(蜜蕊娜)。
由於可以聚焦在腫瘤身上,海扶治療可以保全正常子宮肌肉組織的完整性,在仍考慮或未來不排除想生育的女性,未嘗不是一個能處理病竈又能保持子宮完整的一個兩全齊美選擇。 子宮肌腺症是一種子宮病變,會造成婦女嚴重經痛和血崩,此疾病來自於子宮內膜細胞沒有乖乖待在子宮內膜腔,侵襲到子宮肌肉層中,塞成塊狀,造成子宮腫大。 較常見型態是整個子宮瀰漫性擴大,稱為子宮肌腺症;少部分病人的病竈並非平均散佈子宮裡,而是侷限在子宮某些部位,看起來像肌瘤,稱為子宮肌腺瘤。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2025 近十年來還有一些方法可以處理肌瘤,也可以避免大範圍傷害到子宮肌肉層,比如說海扶刀。 雖然海扶刀可以避免肌肉層被切開,但因為是超音波導引,定位沒有手術清楚,沒有經驗的醫生處理下,偶爾都會有遇到燒傷子宮內膜造成子宮腔沾黏或燒傷腸子、膀胱的情況。 而且要注意的事,海扶刀手術完以後,被燒灼的肌瘤不會像手術一樣不見,反而是壞死在子宮裡,壞死的肌瘤最後會變小,但要它消失是有點困難,甚至反而會變成鈣化的肌瘤,這是患者需要了解的地方。
根據統計,30歲以上女性,每5人就有1人有子宮肌瘤;且隨著年齡增長、盛行率愈高,45歲更年期前後,發生率可達40~50%。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2025 子宮腺肌症是指子宮內膜組織異常地出現在子宮肌肉層,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其中一種,不過,其成因不明,暫時沒有有效的方法可預防子宮腺肌症。 子宮腺肌症是相當常見的,這在任何一個發生異常子宮出血的都必須要考慮到的。 常有的情況是未能夠診斷出來, 或是誤診為所謂子宮功能不良性出血。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 也因而有婦女接受荷爾蒙或其他治療,最終因治療無效而導致子宮切除。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 女性經痛、拉肚子 為什麼嚴重恐致癌?一次看懂「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什麼
聖誕節的時候一個彈性極佳的襪子可以裝下一個40公分長的禮物。 另外,坊間市售的「四物飲」並非藥品而是食品,中藥成分很低,因此若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問題,少量的飲用基本上無須太擔心。 卵巢癌為婦科癌症死亡原因的首位,根據衛福部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卵巢癌排名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7位,每年約新增1300人罹患,女性癌症死因排名第7位,每年約有600人死於卵巢癌。 根據衛福部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子宮頸癌排名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9位,共有1433人罹患,平均每天約有4人新確診罹患子宮頸癌,近2人死於子宮頸癌,是女性癌症死亡率排名的第8位。
這些異位子宮內膜組織的特性與正常子宮內膜類似,同樣會在月經期出血,血液和碎片會在子宮壁腺體中累積,導致子宮壁腫脹體積變大並類似球狀。 後者表示被侵犯而膨脹的範圍是局部性的, 也常被稱為『子宮肌腺瘤』。 子宮肌瘤若沒有影響生活或壓迫膀胱、腸道等,每半年追蹤觀察即可,鄭丞傑表示,也可以服用含有黃體素的避孕藥,減少經血,但部分患者出現水腫的副作用。
其實除了開刀以外,還有一些非手術治療的方式可供選擇。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2025 若症狀程度嚴重、病人已無生育需求:考慮手術治療,標準手術治療方式為子宮切除,同時這也是確診子宮肌腺症的方式,依開刀方式可分為傳統剖腹式子宮切除、經陰道式子宮切除、腹腔鏡輔助子宮切除和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 日前看過一篇婦產科醫師針對「子宮肌腺症患者手術後懷孕;子宮破裂機率提升」的發表。 來自四面八方的患者疑慮,一道道的縈繞而來,沒有一套治療能百搭各種不同的臨牀個案。
而且子宮傷口恢復後若順利懷孕,還會有子宮破裂的風險。 然而手術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若使用達文西手臂輔助,還是可以做得更加的細緻,切的更精準,縫合的更仔細,又能盡量切除局部腫瘤,保全正常組織,好好做縫合,盡量降低術後子宮腔沾黏或傷口破裂的風險。 子宮肌腺症的治療,會根據病人的年紀、子宮肌腺症嚴重程度、是否需保留生育能力而有不同的考量和選擇。 若症狀程度嚴重且病人已無生育需求,則考慮手術治療,標準手術治療方式為子宮切除,同時這也是確診子宮肌腺症的方式,依開刀方式可分為傳統剖腹式子宮切除、經陰道式子宮切除、腹腔鏡輔助子宮切除和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 其他保守緩解症狀的手術方式包括子宮內膜電燒破壞術、以及子宮肌腺症減積切除手術等。
三軍總醫院婦產部婦癌科主任王毓淇指出,許多女性偏好採腹腔鏡或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切除子宮肌瘤,優點是傷口小、恢復快;但較大的肌瘤若評估不適合微創手術,就必須以傳統開腹手術將子宮肌瘤切除。 建議若在健檢中發現子宮肌瘤,需定期追蹤,千萬別放任肌瘤長太大。 韓健明醫師:對於已經確認診斷嚴重的肌腺症,具有嚴重經痛,經血爆量的患者可以考慮接受海扶治療,達到改善疼痛以及貧血的症狀;如果是中期肌腺症也可以使用海扶治療。 海扶治療能控制症狀又可以縮小肌腺症,達到早期預防肌腺症加劇的效果。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 子宮肌瘤要少碰雞蛋、豆漿?
(1)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 消炎止痛藥(NSAIDs)及止血藥:屬於非荷爾蒙藥物,可減緩經痛和經血過多等症狀,無法使腫瘤變小或消失。 正常經血量每次週期約35~40cc,若超過這個量,比如白天2小時就需更換衛生棉,甚至要用夜用型,還有出現血塊,應就醫檢查。 另要留意有無出血太多而造成休克,像是頭暈、臉色及脣色蒼白,還有會喘,連躺著不動也喘,都屬異常。 除了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可提升受孕機率並減少早產和流產風險之外, 子宮在復原期過後懷孕,孕期逐漸增大的子宮,可平均承受子宮壓力,進而降低子宮破裂風險! 「舒肥」肌腺症就更不說了,這概念就是連同子宮壁跟肌腺症組織一起煮熟,因為肌腺症是瀰漫在肌肉層的,舒肥時,正常肌肉怎麼躲都躲不掉。
劉奕吟醫師表示,根據統計,約有22%的不孕症患者罹患子宮肌腺症,而子宮肌腺症患者因子宮壁肥厚、纖維化以及發炎反應,若壓迫至子宮腔,就會影響到胚胎運輸及胚胎著牀。 《Hello醫師》邀請到高雄小港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劉奕吟為你解惑。 經痛是許多女性每個月都得經歷的輪迴,止痛藥雖能暫時緩解,但若疼痛感十分強烈、月經出血量突然大增時,就應留意是否為子宮肌腺症。 子宮腺肌症的治療很多種,有時候需要合併多種治療、有時候單一治療即可。 如果有經痛或是血崩的狀況,務必盡早就醫,並且和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子宮肌腺症減積手術: 子宮肌腺症的治療方式
在做婦科手術的時候醫生都會幫病人考量如何降低子宮壁的傷害。 這樣纔可以解決眼前的腫瘤問題,又可以降低未來懷孕的風險。 一般會用燒灼肌瘤的方式控制肌瘤長大,主要是用在還想生育,但不想破壞子宮壁的患者。 趁肌瘤還小的時候把它燒死,又保留肌肉層的穩定,可以在生育期讓肌瘤影響受孕的機會降至最低,避免它持續長大壓迫子宮腔,等到生完小孩以後再視情況用手術切除萎縮的肌瘤,也可以免去萎縮甚至鈣化的肌瘤造成的慢性腹痛。 肌腺症減積手術目的在切除瀰漫在肌肉層的肌腺症組織,期望術後能減緩經痛。
子宮肌腺症有可能影響導致懷孕成功機率,肌腺症會讓胚胎著牀不易。 另外,子宮肌腺症可能會活化一系列的細胞及體液免疫反應,阻礙精子功能及胚胎發育。 這樣的症狀並不少見,統計上亞洲女性發生率高達 20~35 %,但很多人「無症狀」,不曉得自己有子宮肌腺症。 其成因和致病機轉相當複雜,目前醫界仍致力研究中,目前猜測有兩大致病原因,一為子宮內膜和子宮肌肉層的交界處遭到破壞,通常是曾生產或人工流產手術。 因此,肌腺症減積手術完全不建議用在還想要生小孩的女性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