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已婚老翁在網上邂逅「美國女軍官」,展開一段網上婚外情。 女軍官其後以不同理由索取金錢,半年間,老翁將約200萬港元分5次存入一個外地戶口和3個本地戶口。 「橋唔怕舊,總有人受」,騙徒手法層出不窮,理由亦創意十足,藉着假扮各式各樣的人物,以欺騙當事人的感情及金錢。 數據指,去年錄得最多的騙案為網上購物騙案,達6,120宗;其次為援交騙案,有1,743宗;之後為網戀騙案1,659宗;第4及第5位分別是裸聊騙案及網上求職騙案,分別為1,162宗及1,063宗。
對於在危急關頭不願借錢的事主,騙徒採用「以退為進法」(door-in-the-face technique),先提出一個預計會被拒絕的要求,然後再向事主提出較容易接受的要求,讓事主答應。 例如騙徒向事主借2000英鎊來買機票,事主稱負擔不起,騙徒便說借1000英鎊亦可,他可以問其他人再借1000英鎊。 這類危急事件會不斷出現,要求事主提供小量金錢,直到受騙人花光積蓄或醒覺受騙。 騙徒調查目標人物的生活習慣和喜好,盜用別人相片,假扮成專業人士、成功商人、軍人等,主動結識受騙人,再投其所好。
網上騙案: 網上投資騙案
為了增加說服力,他們會訛稱是專家提供的獨家貼士,甚至是內幕消息。 提防網上所謂的投資專家,不要輕信他們所提供的投資貼士及先查証資料來源。 網上騙案2025 誘騙受害人在虛假投資平臺/下載假軟件進行投資,例如買賣證券、外匯或虛擬資產。 騙徒起初會讓受害人賺取少許回報,以吸引對方進行大額投資。 另外,亦有騙徒與受害人建立曖昧關係後,便利用虛假投資平臺誘使受害人參與投資。
- 當受害人投入大額資金,帳面獲利甚豐,欲套現離場時,平臺「客戶服務員」便會以各不同藉口拖延,並誘騙受害人再投放資金。
- Whitty,研究網絡行為、網絡心理學及網絡愛情等多年,2013年針對研究網上情緣騙局,找來20名受騙人(部分沒有金錢損失),講述涉及的過程和細節,拆解騙徒的說服技巧和捉心理的招數。
- 2019 年,反詐騙協調中心成功攔截的電話及網上騙案金額,超過港幣30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5倍1。
- 警方進一步瞭解,2人與上游接洽手法一致,都是透過俗稱「飛機」的通訊軟體Telegram聯絡,由上游指示車手前往指定置物櫃拿取識別證、收據,再搭車前往面交,事後再將款項放到指定地點,由其他人收取。
- 雖然科技發達令理財更加便捷,但亦須留意有關風險及小心提防常見的網上騙局。
懷疑騙徒聲稱收購價為一枚硬幣4700港元,只要該硬幣在2000年前發行即可。 換言之,一袋舊硬幣,網民即能「賺到」10多萬元甚至數十萬元。 近日在社交平臺IG,時常可見有賬戶名字帶有「舊錢幣買家」(old money buyer)字眼的賬戶出現。
網上騙案: 賣家留意:
騙徒可以假份買家,賣家送出貨品但未能收取貨款,當中大部分涉及虛假付款,例如虛假的外國銀行電郵確認付款,或未能兌現的銀行支票。 騙徒聲稱受聘人只需將指定貨品加入平臺購物車,以截圖作實,並把貨款存入指定銀行戶口,便可連本帶佣金賺回。 受聘人在起初一至兩次「任務」或會收回貨款及佣金,但當進行更大額買貨時,騙徒便以不同藉口拒絕發還本金和佣金,並稱受聘人需進行更大額購物方可取回全數款項。 騙徒透過不同網上社交平臺、討論區或即時通訊軟件,刊登招聘貼文吸引應徵人士,並以 不同藉口誘騙他們繳交費用、保證金或其他款項。 最近,市民可能留意到街上、巴士站、巴士座位及網上社交平臺,出現大量的「着數」廣告,吸引不少人掃碼進入網站「尋寶」。
警視廳指,有些學生完全相信了騙徒的說話,即使警察向他們表示是詐騙案,也需要花一段時間解釋,警方指他們因此成為騙徒向其父母提款的工具。 在今年6月28日,新宿一間日語學校表示收到報告,指一名女學生被綁架,並向其在中國的父母要求贖金,學校於是代為報警。 其後透過女生的電話記錄查到其身在位置後,發現有關的女生。 女生之後向警察透露,自己收到聲稱來自中國的公安局來電,指她的銀行戶口有不當的交易,要求女生支付保證金以取消有關的追捕令。
網上騙案: WhatsApp 戶口騎劫
電話更向女生表示,如果無法交出金額,可以由父母代付,故此自編自導綁架事件。 女生之後按騙徒指示,偽裝成被襲擊以及綑綁自己的手腳拍照,以騙父母遭到綁架,向父母索取30萬人民幣,據報女生的父母已支付了有關的款項。 他提醒,「疫情期間,好多時都會多咗時間留係屋企,無無聊聊就不停上網,不停周圍click,好容易就會遇到陷阱,市民上網嘅時候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他亦呼籲警方多主動出擊,揭穿有關騙徒網頁或社交平臺賬戶,加強宣傳,增加市民戒心。 兩名街坊都沒有損失金錢,劉形容是「萬幸」,但一星期內,有兩名街坊遇到相同手法網上騙案,他也感到震驚。 該男街坊抱著「博一博」心態與騙徒聯絡,惟到付款階段,對方要求他先「入數」2萬元開通賬戶。 網上騙案 他這時才起疑心,向區議員求助,最終在劉勇威勸導下,男街坊並未付款給騙徒。
- 騙子會使用心理學上的「得寸進尺法」( foot-in-the-door technique)或製造緊急事情「試水溫」,看看事主是否願意借錢。
- 另外,警方亦接獲一名25歲本地女子報案,指早前經通訊軟件收到一名男子短訊,對方遊說她進行於網上虛擬平臺投資。
- 騙徒透過社交媒體接觸你,在取得你的信任後,就設局誘騙你支付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交易費用。
- 惟他之後再致電,訛稱其早前與人飲酒打傷人,需要賠償5.2萬澳門元。
警方以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串謀詐騙」、「勒索」及「處理已知道或相信為代表從可公訴罪行的得益的財產」 (俗稱洗黑錢)拘捕22人。 您可能認為自己不會上當,但事實上,不少人都曾墜進詐騙及情騙陷阱。 我們最新的調查發現1,在香港最常見六大騙案中(電子支付、網上情緣、身份盜竊,冒充官員,求職騙案及詐騙電話),超過80%香港人曾經成為騙徒的目標,當中26%墮入騙案,平均損失港幣3,800元。 網上騙案 而三成受訪者曾遇過網上「愛情騙子」,當中7%受訪者蒙受金錢損失。 網上騙案2025 騙徒聲稱招聘「訂單處理員」,要求受害人假扮買貨提升網店銷量,在網上刊登招聘廣告,受聘人只需將指定貨品加入網店的購物車,再將貨款存入騙徒的銀行戶口,便可賺取佣金回報。
網上騙案: 網上購物騙案數字
行騙方式繁多,有社交媒體騙局、網絡釣魚騙局,及假扮投資顧問在社交媒體唱高散貨,網上詐騙的風險不斷增加。 雖然科技發達令理財更加便捷,但亦須留意有關風險及小心提防常見的網上騙局。 騙徒透過不同網上社交平臺、討論區或即時通訊軟件,刊登招聘貼文吸引應徵人士,並以不同藉口誘騙他們繳交費用、保證金或其他款項,其後失去聯絡。 警方昨日表示,今年首三季接獲詐騙案有19,444宗,主要涉電話騙案、求職騙案、網上情緣騙案及網購騙案四大類。 網上騙案 「重災區」為求職騙案,首三季錄得2,252宗及損失3.37億元,較去年同期690宗及損失4,600萬元,大幅上升226%及634%,當中「刷單賺傭」佔求職騙案宗數90%,主要原因與疫情持續影響經濟有關。 另值得注意,網上情緣騙案雖然宗數錄得下跌5%,但因案件加入投資詐騙元素,整體損失金額錄得5.12億元上升16%。
網上騙案: 聯絡滙豐
在各大討論區,多數參與討論網友都擔心是新型騙案,不與理會、不敢打開,甚至即時del,馬上解釋此訊息真偽及實際用途。 日本近期發生多宗中國留學生,被欺詐電話聲稱是「中國公安」所騙,要偽裝被他們被綁架,要求中國家人支付贖金。 日本警視廳為此,製作了中文簡體及日文版的傳單,提醒中國留學生小心。
網上騙案: 聲稱招聘「訂單處理員」
他建議,市民應選擇光顧官方平臺或信譽良好的網店,堅持當面交收或以貨到付款方式交易,並以賣家提供的貨品圖片作「反搜尋」,核實圖片的真確性,如有任何懷疑,應立即終止交易。 網上騙案 如果遇上這個情況,請保持冷靜,並再三向機構或銀行核實對方身分。 滙豐絕對不會要求客戶交出戶口密碼或款項確認交易活動,執法人員亦不會在電話中索取您的個人資料,或者要您透露銀行賬戶密碼證明清白。
網上騙案: 戶口優惠
期內,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收到超過14,000名市民查詢,成功阻止314宗騙案和攔截逾7.2億元騙款。 鄧炳強今日出席撲滅罪行委員會會議後會見傳媒時指,上半年整體罪案增加,主要是詐騙案顯著上升所致。 該類案件共12,326宗,增3,627宗,其中七成涉及網上騙案,升幅主要來自網上購物騙案、電話騙案、投資騙案和求職騙案。 網上情緣騙案在外國亦相當普及,稱為Online Romance Scam或Online Dating Romance Scam。 去年,美國CNBC電視節目American Greed報道,愛情騙子利用美國人對軍人的信任和崇拜,在網絡上冒充軍人,結識有經濟基礎的中年女性並展開追求,受騙人最終人財兩失。
網上騙案: 電話詐騙和網上騙案日益猖獗,稍一不慎就可能墮入騙局,您還想靠其他人保護自己?防範詐騙的第一度防線,其實就是您自己。
Right,即使對方的身世和遭遇如何不合常理,甚至素未謀面,有人也會信以為真。 一名香港婦人4年間向自稱周轉困難的網上情人匯款共1.8億港元,「情人」最後失了蹤;另一香港女子深信在網上結識了「哈里王子」,也被騙數千元。 網上騙案 警方指網上情緣騙案縱使被揭破,三成當事人仍堅信「遇到真愛」。
網上騙案: 銀行服務及支付
另外,新冠疫情下不少餐廳會利用二維碼點餐,黑客亦嘗試誘騙食客登入惡意網站,以竊取受害者資料及嵌入惡意軟件,要求受害人付款至黑客帳戶。 他表示,假如市民不幸被勒索軟件入侵電腦,應斷開網絡連接和外部硬盤,以避免進一步感染,也不要嘗試在不知名網站下載解密器。 騙徒最擅長捉摸大眾「貪著數」的心理,他們會向您開出很吸引的服務或優厚的回報,引誘您心甘情願墊支款項,換取異常豐厚的「著數」。 請緊記,滙豐絕對不會要求您繳交費用,來保證貸款獲批。 銀行或按揭公司職員也絕對不會要求客戶向另一間財務公司借貸來清還借款。 無論甚麼情況,如果對方叫您「先交金錢,後享著數」,請格外留神。
網上騙案: 網上情緣系列
另外,郭指出,俗稱「殺豬盤」的投資騙案及網上情緣騙案成為近年騙徒的常見手法,騙徒會在社交媒體包裝自己為高富帥,與受害人建立網戀關係,再以甜言蜜語誘騙受害人在虛假投資平臺投資。 當受害人投入更多金錢後,騙徒便會聲稱投資失利,令受害人蒙受巨額損失;他提醒市民應利用搜尋器核實網上對象的身分,查看對方帳戶的朋友圈有否異常,以及提防回報高得不切實際的投資計劃。 香港生產力局網絡保安及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主管周啟發表示,近年網絡釣魚事故不斷上升,2021年共有3,700多宗個案,佔整體保安事故近五成,當中涉及類別包括電子商貿、網上銀行及加密貨幣等。
本搜尋器的資料或評級來自不同來源,包括市民向警方報案的資料、機構提供的資料(如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等)、可疑電話號碼舉報資料庫 (HKJunkCall),以及資訊安全公司的資料庫及實時分析的評分。 網上騙案 警方呼籲市民無論在網上結識朋友或選擇投資產品時一定要謹慎小心,保持警惕,切勿盲目相信網友的甜言蜜語,特別當對方不斷遊說進行金錢投資或繳交不同類型的款項如手續費或清關費等,更需要提高警覺,避免誤墮騙局。 如有懷疑,請即致電「防騙易」24小時熱線18222查詢或報警求助。 另一個詐騙集團利用網上交友平臺成功結識了一名女文員,騙徒假扮成居外地的外籍人士,於短時間內與對方發展網戀,並贈送禮物。 惟在運送禮物期間被扣查,訛稱要繳交不同費用,如清關費及行政費等。
近日有區議員一星期內,接獲兩宗街坊求助,都涉及懷疑網上騙案,而兩宗個案,手法完全相同,都是騙徒以「舊錢幣收藏家」做招徠,聲稱可以10多萬港元的高價收購舊版港幣,吸引網民上釣,惟最終付款階段,卻會要求身為賣家的網民先「入數」1萬至數萬元,以啟動帳戶。 警方昨日亦接獲一名22歲姓李男子報案,指早前回應陌生人發出的招聘信息,透過充當網上購物平臺刷單員於購物平臺以點擊購物谷高商家名氣來賺取佣金。 事主遂按指示前後將45萬元,存入至對方指定的8個帳戶以作平臺購物之用。 惟當事主與騙徒其後失去聯絡,才知受騙,於是報警求助。 警方昨日接獲一名26歲本地女子報案,指早前經通訊軟件收到一名男子短訊,對方遊說她進行於網上虛擬貨幣平臺投資。 受害人於4月19日至5月9日期間,先後6次轉帳共約55萬元至對方指定的6個電子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