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7日:一位早更車長原本應駕駛10.3米長的丹尼士三叉戟(3302/JH7156),卻取錯了12米長的同款巴士(3020/HZ1156)行走此路線,並於途經渣甸橋底時削頂。 1988年1月9日:晚上八時二十分,一輛電單車在司徒拔道近港安醫院上山時失控翻側,電單車司機捲入一輛往中環的丹拿珍寶(SF17/CD1540)車底,幸巴士司機及時剎制未有輾過電單車司機,電單車司機頭部受傷送院。 1972年8月17日:一輛往統一碼頭方向的佳牌阿拉伯五型單層巴士(AH4015)錯誤駛入花園道,及後沿斜路下斜時因腳制失靈,撞及兩輛停在燈位的的士,之後撞向希爾頓酒店外的欄杆,無人受傷。 1970年代,中巴訂購了30輛長度30呎的短身利蘭珍寶雙層巴士(車隊編號SF),取其車身矮的特點(車身高4.2米),方便行走此路線的路面。 香港第一輛丹拿珍寶(RLX1/AX6001)曾經行走此路線,但是此車的爬山表現並不理想 ,結果其後便再沒有於此路線出現。 1982年10月8日:配合中環實施公共交通優先使用道路計劃,往中環方向改經德輔道中,不經皇后大道中。
由於其餘乘客正在上車,車長沒有再回答對方的查詢,懷疑有人因此氣忿而出拳毆打、抓傷車長。 2022年10月17日:晚上7時40分,山頂道近山頂警署路旁一棵大樹突然倒塌,擊中一輛往中環方向的Enviro400 Euro V(披上「山頂探索號」廣告的3855/VA8706),巴士車頭嚴重損毀,7人受傷。 因塌樹導致山頂道來回行車線封閉,此路線一度暫時改為循環線並於僑福道及文輝道折返。
山頂加列山道15號: 山頂加列山道豪宅遇竊 失2360萬元巨鑽名錶
值得一提,本路線一度是新巴全港所有營辦的常規非過海巴士線當中,收費最貴的一條,但此紀錄由2010年10月10日起,被當日投入服務的798線【調景嶺站←→火炭】以全程收費$10.00(現時為$11.70)打破。 另外,雖然本路線兩邊總站均屬中西區,但由於途經的皇后大道東、司徒拔道屬於灣仔區,因此成為中西區唯一一條兩邊總站均在同一區,但需取道經其他區往來的區內巴士路線,而且巴士駛到文輝道時,由於路面限制,巴士需要倒車才能掉頭,是少數需要中途倒車掉頭的巴士路線之一。 1995年8月16日起增派單層空調巴士行走,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新巴接辦,而當時港府決定取消中巴專營權的原因,也是與本路線相關(詳細歷史詳見本頁「附錄」頁面)。 配合中環天星碼頭搬遷至七號及八號碼頭,由2006年11月12日起,本路線每日早上時段後的總站遷往中環(5號碼頭),肩負往來山頂旅客至中環接駁天星小輪的任務。 本路線是港島唯一一條兩邊總站均在同一區(中西區),但需經其他區(灣仔區)往來的專利巴士路線,亦是唯一每日全日服務山頂的路線。
由於山頂纜車服務不足以應付到太平山遊覽的人潮,所以本線在週末及假日仍然經常客滿。 山頂加列山道15號2025 因應交通情況,部份班次途經金鐘道後改經皇后大道東(東行)前往司徒拔道,不駛經括號內之路段。 山頂開經:山頂道、司徒拔道、皇后大道東、摩理臣山道、禮頓道、堅拿道西、堅拿道天橋、告士打道、夏慤道、紅棉路支路、掉頭、紅棉路支路、琳寶徑、遮打道、昃臣道、幹諾道中、康樂廣場、民耀街及民光街。
山頂加列山道15號: 山頂行山路線
1981年4月6日:一輛往山頂方向的中巴佳牌阿拉伯五型雙層巴士(LS4/AH4035)在司徒拔道近友邦大廈上斜時,與對面線一輛行走61線丹拿珍寶(LF107/BL483)相撞,12人受傷。 曾開辦一條無編號,來往香港大酒店及山頂教堂(Peak Church)的臨時巴士路線,以配合山頂纜車停用修理。 乘搭本路線於司徒拔道近港安醫院(往山頂方向車站編號13)/近司徒拔道迴旋處(往中環方向車站編號16)下車前往。 位於司徒拔道近豪宅「白璧」,瞭望臺24小時開放,是山頂以外觀賞灣仔區、維多利亞港及九龍半島景色的絕佳位置。
- 民光街,民耀街,港景街,交易廣場巴士總站,幹諾道中,夏愨道,紅棉路支路,金鐘道,皇后大道東,司徒拔道,山頂道,僑福道,文輝道,僑福道及山頂道。
-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搬遷中環愛丁堡廣場渡輪服務相關的交通及運輸安排〉[新聞公報],2006年11月10日。
- 2020年1月13日:X15R線取消服務;X15線的總站由金鐘(西)遷至中環六號碼頭,經金鐘,只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下午至晚上服務。
- 使用此支付方式的乘客可享有中途下車之分段收費,以及與其他城巴/新巴獨營路線或聯營線城巴/新巴班次之轉乘優惠,惟不適用於與非城巴/新巴路線之轉乘優惠。
- 城巴有限公司、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配合中環渡輪服務遷移 城巴新巴七線實施新安排〉[新聞稿],2006年11月10日。
- 方面,Twelve Peaks各座洋房自設2個車位,方便住戶自置車輛出入。
15號路線自1960年起,一直服務山頂及半山區居民,且於中環、金鐘及灣仔均設車站,為探索太平山山頂的遊客提供頻密、便利及快捷的交通選擇。 2022年8月27日:因應山頂纜車重新投入服務,X15線當天大幅削減至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來回各開出1班,同時往山頂方向不經金鐘站(西)巴士總站。 2020年1月13日:X15R線取消服務;X15線的總站由金鐘(西)遷至中環六號碼頭,經金鐘,只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下午至晚上服務。 山頂行山路線「太平山」(又名柯士甸山、扯旗山、爐峯)是香港島的最高峯,每年吸引著數以萬計的遊客登山觀賞維港景色。 在凌宵閣或山頂廣場觀景飽覽風景後,仍意猶未盡的朋友,可以沿凌宵閣旁邊的柯士甸山道登上太平山之巔,在更高的位置的俯瞰香港。 從凌宵閣來回太平山之巔,連同休息與拍照,山頂行山路線全程只需要約1小時。
山頂加列山道15號: 地產博客
2021年11月5日:下午近兩時,山頂道近甘道爆水管,繼而發生山泥傾瀉。 山頂加列山道15號 受事故影響,此路線當天一度臨時暫停服務;翌日,此路線恢復服務,但需臨時縮短至灣仔峽道巴士站。 有關安排持續至2021年11月19日下午2時維修工程完成為止。 於是踏入二十世紀,開始推行分等制度,把票價分為頭等與二等及加設月票,以增加收益,當時頭等為一毫五仙、二等為一仙、月票為五元、二十五程票為二元半。
山頂加列山道15號: 香港樓宇目錄
項目分別於2014年及2015年的「亞洲十大超級豪宅」排行榜 (由世界經理人集團、《世界企業家》雜誌、世界地產研究院及《總裁》雜誌聯合編製)中獨佔鰲頭。 藍屋原址曾是一所醫院,樓高兩層,於1872年政府差餉徵收冊中名為「華佗醫院」(亦稱為「灣仔街坊醫院」)。 1920年代拆卸後興建,1922年建成,樓高僅4層,過往曾開設醫館、雜貨店、武館及書院等。 1990年代外牆髹上奪目的藍色,因而成為特色建築並得以保留及活化,至今仍有租客居住。 2017年,藍屋獲聯合國頒發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育保護獎最高榮譽的卓越大獎,是香港首次奪得同類獎項。 後來丹拿珍寶在中巴車隊中大行其道,由於丹拿珍寶車身比較矮,中巴也特意訂購了共三十部,車身比普通丹拿珍寶短小的丹拿珍寶巴士,並把車隊編號稱為SF,以表示其短小精悍的特點。
山頂加列山道15號: 山頂
九倉主席兼常務董事吳天海表示,九龍倉是擁有最多山頂私人物業的業主之一,累積多年的實戰經驗,深諳及更能迎合山頂買家及住戶對理想居停的嚴格要求。 根據2019年區議會分區地圖,九龍城區與深水埗區以東鐵線為界,因此部份九龍塘住宅屬深水埗區。 香港私人屋苑列表主要收錄由地產發展商在香港建造的私人住宅(包括由香港房屋協會銷售的私人住宅,但不包括居屋屋苑);本列表只列出主要地產商興建的私人住宅樓宇組羣。 山頂加列山道15號 翡翠島物業〈香港〉有限公司創立於1993年,乃本地屢獲殊榮的精品房地產代理,著眼於國際和本地物業,務將買賣和租賃過程簡化而透明,深得各界信任和認同。
山頂加列山道15號: 路線全長
使用此等付款方式將只可享有其他同樣接受此付款方式的新巴/城巴路線或聯營路線之新巴/城巴班次的轉乘優惠,亦不能受惠於劃一$2票價優惠及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 乘客亦可使用AlipayHK「易乘碼」、支付寶或雲閃付「乘車碼」、具有感應式支付功能的VISA、Mastercard及銀聯卡,以及Apple Pay、Google Pay及Samsung 山頂加列山道15號2025 Pay流動支付平臺繳付車資。 使用此支付方式的乘客可享有中途下車之分段收費,以及與其他城巴/新巴獨營路線或聯營線城巴/新巴班次之轉乘優惠,惟不適用於與非城巴/新巴路線之轉乘優惠。
山頂加列山道15號: 灣仔區
作為蘇富比國際房地產的一員,我們在全球81個國家和地區設有1,000個辦公室,致力為您提供一站式無可比擬的海外物業投資代理服務。 是次購入文輝道地塊,令集團在山頂項目的土地儲備倍增至超過50萬平方呎。 項目一如以往由會德豐地產負責發展及銷售,可望複製聶歌信山(Mount Nicholson)項目的佳績。
山頂加列山道15號: 巴士轉乘優惠
新巴並將兩輛Enviro400 Euro V 10.4米巴士(3851/UZ3547、3856/VB7496)上掛特別設計的全車身廣告作為宣傳,固定行走15線。 經重新包裝的15線於2022年1月6日起以「山頂探索號 Peak Explorer」正式啟航。 由本路線於上車後 90 分鐘內轉乘上述路線往機場方向,或由上述路線往港島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轉乘本路線,第二程可獲 $6.20 的折扣優惠。
山頂加列山道15號: 山頂行山路線前往方法
新巴接辦本路線後,鑑於欠缺短車身的雙層空調巴士,因此新巴先後購入了共60輛長10.3米,高度只有4.17米的矮身Dennis Trident空調巴士(33XX),成為本路線的主力車隊,並於2000年起改為全空調服務。 山頂加列山道15號2025 雖然受到途經馬己仙峽道(只准三公噸以下車輛駛入)的專線小巴1號線及山頂纜車競爭,但小巴只能覆蓋中環,且載客量有限;纜車則收費高昂,以及其人流過多,甚或出現故障、維修時,旅客都需要改乘本路線,帶動客量上升,尤其在假日及大節日更為明顯。 本線乘客可透過八達通享用雙向分段: 山頂加列山道15號2025 由 中環(交易廣場)總站起,前往 警隊博物館或之前各站,收費為 $8.2。
山頂加列山道15號: 加列山道7-15號樓盤 | 山頂
新巴X15線是新世界第一巴士營運的臨時巴士路線,來往中環六號碼頭至山頂,經金鐘,在2019年4月23日起臨時提供服務,以配合山頂纜車因發展計劃而暫停服務。 雖然中環及山頂均位於中西區,但因較直接連接兩地的馬己仙峽道禁止重型車輛進入,故此路線需要採取較迂迴的定線,經由灣仔區的司徒拔道上下山,使之成為少數兩端總站均位處同一地區,而中途需途經其他區域並設站的巴士路線。 值得一提,雖然15線兩邊總站均屬中西區,但由於途經的皇后大道東、司徒拔道屬於灣仔區,因此成為中西區唯一一條兩邊總站均在同一區,但需取道經其他區往來的區內巴士路線,而且巴士駛到文輝道時,由於路面限制,巴士需要倒車才能掉頭,是少數需要中途倒車掉頭的巴士路線之一。 配合中環天星碼頭搬遷至七號及八號碼頭,由2006年11月12日起,每日早上後的總站遷往中環(渡輪碼頭),肩負往來山頂旅客至中環接駁天星小輪的任務。 山頂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未有常規巴士服務;只有在山頂纜車因事故停用時,連接山頂的特別接駁巴士服務方會出現。 1923年2月10日下午10時至2月12日上午7時,香港大酒店公共汽車曾開辦一條無編號,來往香港大酒店及山頂教堂(Peak Church)的臨時巴士路線,以配合山頂纜車停用修理。
山頂加列山道15號: 香港私人屋苑列表
此車本身高只有四米,是中巴特意為了安排行走山頂而改建的,故此在編號上都是特別被冠以LS,以表示其是矮車身的。 山頂加列山道15號 由於途經的司徒拔道和山頂道狹窄多彎,無法使用長過11米的巴士,也因為需要途經橋底只有4.1米的加列山道天橋(又稱渣甸橋)的橋底。 渣甸橋於1912年啟用,是具殖民地風格建築的早期行車天橋之一,雖然已成為香港的古蹟,但一直以來都沒有被評級。
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路線 15 提早山頂方向頭班車〉[乘客通告],2022年12月13日。 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路線15、15B 山頂加列山道15號 司徒拔道新巴增巴士站〉[乘客通告],2013年8月8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搬遷中環愛丁堡廣場渡輪服務相關的交通及運輸安排〉[新聞公報],2006年11月10日。 2019年3月7日:下午4時許,一名男子與兩名友人在天星碼頭上車,並向車長查詢此路線是否前往山頂。
山頂加列山道15號: 山頂屋叫價38億變20億 中原:買家還價更狼
1981年,中巴接收兩輛ECW車身的利蘭奧林匹克樣板車,其中一輛9.5米(BR1/CR4443)曾經於本線行走,但是經過收集數據後,就再沒有行走本線。 山頂加列山道15號2025 同年中巴再購入6輛丹尼士統治者(Dennis Dominator,編號為SD),至此一直成為本路線的主力車隊,直至1996年因為零件短缺而退役,珍寶就成為唯一能夠行走本線的雙層巴士。 此路線接受以AlipayHK「易乘碼」及銀聯雲閃付「乘車碼」繳付車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