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香港變性人 W訴婚姻登記官 一案中,終審法院承認變性人婚姻的權利,裁定「女人」及「女性」的定義包括醫學上證明已因手術轉換性別,由男性變為女性的變性人。 因此,法院認為,W可在法律上被界定為「女性」,並可根據 《婚姻條例》 的有關條文與男性結婚。 一名想由女變男的跨性別人士,聲稱他已過著男性的生活,但因現時由女變男的變性手術風險高,他經考慮後,並無作陽具的加造手術。 他認為有關政策,強制他須進行高風險的變性手術,是殘酷及不人道的,且無考慮現今女變男變性手術的危險性,莫視他身體健康及可能造成的危險,因而入稟高院,要求覆核處方的決定。 如欲安排於本港進行變性手術,或在性別認同上出現嚴重焦慮,可安排約見威爾斯醫院性性認同障礙診所,當事人需於本港註冊醫生處取得轉介信,診症時說明是因性別認同障礙,欲轉介往指定之精神科專科部門就診,轉介信需註明身份證號碼及姓名。 如有醫護人員或醫生有不禮貌或歧視的情況出現,可表明這是非專業的態度,及可要求即時中止該次醫療服務。
莫建成和梁詠恩均要求,港府回應民主黨平權提出的4項倡議,並增加資源推動和支援本港的性別平權工作,冀香港盡快在性別平權上達至法律平權。 第11屆同樂運動會原定於2022年在香港舉行,惟因疫情關係需要押後至一年,莫建成和梁詠恩促港府全力支援運動會,令賽事明年能在沒有壓力下順利於香港舉行。 但因資源調配問題而結束後,各區醫院網絡要分別處理該區的求診個案,又由於該性診所的部份醫生相繼退休,中間出現了一段真空期,令當時的求診者無所適從。 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經常要面對的一個尷尬就是洗手間的問題,當然在變性人士完成了手術後,更改了身份證明文件上的性別一欄,似乎就沒有問題。 但在他們還未有決定變性,或在變性前評估中醫生要求的真實生活體驗中,需要全時間以另一性別方式生活,但身份證又未能更改時,就可能會無所適從。 有些朋友為免尷尬,會選擇使用傷殘人士洗手間,或乾脆不在外間上廁所。
香港變性人: 變性男警 「自宮」裸照曝光
跨性別運動中,其中一個重要項目,就是令此羣體能夠接納自我,正面去找尋出路,面對人生。 既然沒法改變自己此方面的傾向,倒不如發掘其正面的好處,反正易服的行為只要不傷害人,總是有機會讓人理解的。 易服者當中絕大部份的自我認同度都偏低,覺得易服這種行為是不正常、甚至變態。 自我認同比較強的,就會覺得只是社會上的其他人,未能明白接受其行為,以至不敢向人表白,或顯露人前。
是次資料蒐集將會以不記名方式進行,並只會蒐集基本的個人資料包括性別認同及年齡,不會要求你留下任何聯絡方式。 所有蒐集得來的資料亦只會被用作編寫此書刋,以及日後有關出版及推廣書刋的活動之用。 一名跨性別人士日前於公立醫院急症室等候期間,於無障礙洗手間內昏迷,最終不治。
香港變性人: 變性手術對性別認同無實質作用
(2) 香港變性人 「基督教婚禮或相等的世俗婚禮」一詞,意指婚禮經舉行正式儀式,獲法律承認,是一男一女自願終身結合,不容他人介入。 警方又在灣仔駱克道381至383號富士大廈內搗破一個涉及「變性人」賣淫場所,拘捕8男1女(26歲至36歲)持護照入境的泰籍人士,其中8名「變性人」來港約一週,涉嫌為客人提供性服務,每次索價600元至800元不等。 一九九九年港姐亞軍,雖然是老牌影星鄭佩佩的女兒,由於不在本港出生,拍攝《男親女愛》曾經紅過一時,但已沉寂一段日子,與電臺形容的嫌疑港姐背景相似,加上胞弟Harry甚少陪同家人出席公開場合,引來揣測,故有網友亂噏指她其實是鄭佩佩的兒子變性而來。 香港變性人 香港變性人2025 一九九八年港姐冠軍向海嵐,參選時已被指貌似男性,當年奪冠令不少觀眾質疑評判審美眼光。
- 《星島申訴王》訪問了兩位跨性別人士Joanne同Zephyrus,以瞭解他們如何一直走來,以及他們有何申訴。
- W訴婚姻登記官(英語:W v Registrar of Marriages),亦被傳媒稱為「變性人婚權案」,是香港性小眾權益的一個重大案件。
- 如欲取得最佳瀏覽效果,請使用最新的、使用串聯樣式表(CSS)的瀏覽器。
- 請考慮使用最新版本的瀏覽器軟件或在可能情況下讓你的瀏覽器可以使用串聯樣式表。
縱使《殘疾歧視條例》可能為變性人士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然而,條例的論點卻可能造成一個兩難的局面--因為它涉及性別轉換現象作為一種「失調」和「殘疾」的爭論,帶有負面的意義。 如果您持有有效的香港身份證(公眾收費 – 符合資格人士),在政府醫院排期接受評估和手術都會有政府的支助,費用相當低,唯一的問題是時間比較長,由排期至完成手術大概兩至四年不等,視乎您本身情況。 但我們建議不應著急,因為醫生評估當中您自己也需要時間思考及準備,對將來適應新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若您已有足夠準備,並可以負擔私家費用,可聯絡下面我們介紹的私家精神科醫生面談。 W出生時是一名男生,2008年接受變性手術成功後,獲簽發記載性別為女性的新身份證和護照。
香港變性人: 支持我們
變性女出生時具有男性生殖器,但心理上認同自己為女性,因此她們過著一般女性的生活,並經歷(臉部、臀部、胸部、性別重置等)變性手術和賀爾蒙替代療法。 要更清楚瞭解跨性別這個詞,您必須知道,社會只承認兩種性別:男性和女性。 例如,小時候的他會去想像若自己是男生長大後的生活、追求心儀女孩的計劃、以男孩身份會選擇的職業。 話雖如此,他卻是於三十歲才真正認知到自己原來是一位跨性別者,啓發他的是一本由日本跨性別人士所寫的自傳-《我是男校畢業的女生》。 當他發現自己和作者的想法及感受是那樣相似後,便立刻告知家人,並沒有着意要隱瞞。 顯而易見,在爭取手術後變性人士的新性別在香港獲得法律承認、變性人士的尊嚴、自由和私隱的運動上,我們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 申請人認為,變性手術只是令跨性別人士對其身體感覺更好,但對性別認同沒有實質作用,認為人登記處要求必須完成全套變性手術才能更改性別的政策,是毋須要及獨裁的。
- 終審法院五名法官星期一(5月13日)以四票對一票作出上述裁決,但同時暫緩執行判決12個月,讓特區政府有時間考慮修改法律。
- 對於一眾「跨仔」,「跨女」(跨性別人士的別稱)而言,最著重的可說是身體之內,皮囊之下最真實的自己,以及對自身性別的理解,亦即是自己的「性別認同」。
- 本人正著手編寫一本名為《跨越兩代的性別鴻溝》的書刋,希望透過蒐集大家面對自己或子女性別身份的心路歷程,將大家一路走來的一點一滴結集成書,讓正在面對有關情況的年青人和家長更能互相明白對方的處境和想法,從而能繼續彼此愛護和體諒。
但早年,跨性別一詞是指那些自己性別認同上與出生時的生理性別有異的人;但跨性別一詞有別於變性,跨性別人士沒有做性別重建手術。 他們亦有別於易服人士,因為他們不只是衣著上選擇異性的服飾,而是性別認同上也傾向或認同另一個性別。 香港變性人2025 接受評估人士要全時間以另一性別身份生活最少一年以上,以確知其手術後能適應新的生活,醫生會發出一封證明信件,證明當事人正接受評估,有需要作異性服裝打扮,以免於洗手間或其它場合出現麻煩。
香港變性人: 社會福利署臨牀心理服務科《跨越兩代的性別鴻溝》出版計劃
跨性別人士(Transgender,簡稱TG)一般來說跨性別人士包括變性人士、易服人士(Crossdresser)、舞臺扮裝人士(Drag Queen)等,在此報告裡主要關注的是跨性別裡的已完成手術的變性人士。 下表列出了政府在案件審議過程中所提出的爭辯,目的用以顯示婚姻登記官沒有錯誤理解法例條文中的「女人」和「女性」字眼。 一九九八年港姐季軍,被網民質疑是「變性港姐」的吳文忻,因完全符合節目中主持人所講的四大條件,即被視為另一最大嫌疑犯。 有網友甚至認為,吳文忻年前曾公開接受整容手術,接受了約十次改造手術,其實是為了把所有男性特徵消除。 更因她曾自爆兒時因男仔頭性格較為百厭而撞傷鼻骨,種種跡象令人疑惑。
香港變性人: 重建及收購物業
判決書還說,香港《婚姻條例》中所使用的「女」及「女方」等字詞解釋也必須包括「由男變女的變性人」,理由是她們是經由合格醫療機構進行手術。 Ladyboy 一詞源於泰語的音譯 “Kathoey”,定義了跨性別女性(相當於臺灣常稱的「偽娘」)。 Ladyboy 普遍用於東南亞地區(如菲律賓、馬來西亞等),然而這個詞也普遍出現在成人行業。 一般而言,Ladyboy 一詞在東南亞普遍被接受,但在其他國家則被視為負面的詞,甚至可能被視為一種侮辱。
香港變性人: 性別重置醫療資訊
事實上,他已完全過著男性的生活,他認為現行的政策,要求他必須作出這項手術才能改掉身份,是侵犯了他的基本人權。 在香港普遍稱為變性手術,Sex Reassignment Surgery 是通過外科整形手術,將一個人的性別重建為另一個性別。 由於需求不斷增加,現時在很多國家都有此項服務,而香港的變性人普遍選擇在本港、臺灣或泰國進行此項手術,在泰國做手術除了方便、價錢比其它國家經濟外,其技術也備受推崇。 一般評估過程最短需要2年,當中比較重要的部份為心理評估、荷爾蒙治療、及真實生活體驗,希望能令當事人清楚瞭解自己的需要,避免做成錯誤決定。
香港變性人: 另一半同是跨性別,沒有難關過不到
評估費用:包括精神科在內的專科,首次收費$125,其後每次$80,每種藥物收費15元手術費用:入院費75元,另每天120元及小量雜費。 變性手術選擇性用的材料如乳房植入體(鹽水袋或矽袋)是需要自付的,價錢視乎所選,大概$8000不等。 Real Life Experience,以前亦稱為 Real Life Test (RLT),但由於近年的方向是希望欲變性的人士,能夠體驗將來新的生活,而不是去測試當事人合符資格與否,一般都將名稱更正為RLE。 此程序要求當事人,嘗試全天候式以另一個性別身份生活,而因各人條件的不同,可能會以循序漸進及部份時間方式進行。 以「跨性別資源中心」的理解,跨性別人士所面對的壓力與焦慮,源於不同層面錯縱複雜的社會與自我身份建構,與及生理心理間之相互糾纏。 我們要清楚,其問題不是全然來自自身,但要社會改變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香港變性人: 瀏覽 48,916 項 變性人 照片及圖片,或開展全新搜尋,發掘更多照片及圖片。
至今關於易服人士為何要易服,仍未有一個確切的理解,當事人一般會說穿著女性衣物後可以舒緩壓力。 而歸根究底,可能也與其性別認同的焦慮有關,只不過在易服者的身上,其影響的程度,未至於令當事人有改變性別的慾望。 易服是形容穿著異性服飾的一種行為,任何人也可以有易服的行為或經驗,不代表有什麼問題。
香港變性人: 有關法律和案例
除了切除陰道、子宮及卵巢外,亦要從零開始建做男性的性器官,人工陰莖的建造多選擇從手臂、小腿或其它部位取皮瓣、骨、肉及神經組織,在原處培植好,再移植到適當位置上,一般都需要做好幾次的大型手術。 陰莖重建手術的處理方法有很多種,視乎需要的效果而定,但危險性高,傷害性大,成功率低,這種種因素都令很多人退而求其次,選擇不做完整的性器官重建。 而整個在校期間,越來越多的疑問及掙扎會充斥及伴隨著其成長,這個時期也正藉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若然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同而我行我素的話,就可能會活在痛苦與困惑當中,既找不到傾訴對像,也不知怎樣面對,當事人也很可能會成為校園欺凌對像,此通常為一段疑惑期。 跨性別的概念是一個人對自我身體或身份性別的一種否定,從「自身」出發。
香港變性人: 周美欣因骨架高大,被網友歸納疑似「變性港姐」之列。
據知Kitty是透過一個跨性別網站接洽角色,當時只抱着一試無妨的心態,不過為保後路,從無向拍攝工作人員透露其警察身份,只有提及變性話題,Kitty才會侃侃而談。 據梁永鏗律師稱變性人士經手術後,規定任何人都不可以改動出世紙上的性別,現行法例上只獲準向入境處申請在身份證的性別欄更改。 據TVB外事部總監曾醒明表示,港姐在面試時,必須出示有效的身份證明文件,如身份證、護照及出世紙,假如未能提供以上證明身份,需後補提交,就算在內地出生其後移民海外未能出示,亦需向內地有關當局申請補發證明。 「跨性別資源中心」是本港歷史最尤久的跨性別非牟利組織,旨在提高社會大眾及在校的性別意識,以及提供對社羣內的支援服務。 班傑明可以算是首個對變性慾者進行有系統研究及定義的醫生,從1948年開始接觸第一個案例,至1966年發表「The Transsexual Phenomenon」變性慾現象一書,都主張通過變性手術,以減輕因性別焦慮而受痛苦的病人。 1977年成立「Harry Benjamin International Gender Dysphoria Association」班傑明國際性別焦慮協會,主導及推廣對變性人士的醫療護理。
不過也見不少成功例子,風險也實在不算得相當高,如果跟性別重置來說就說不上什麼,手術價錢也不那麼貴。 暫時我們不知道香港那裡可以有這個手術進行,也沒聽說性別認同診所有提供。 在臺灣有一所比較為人熟悉的,也做過不少MTF聲帶手術,大家可以瞭解一下。 香港變性人 性別認同診所轉介信:一般普通科/家庭醫生家轉介信都不另收費,醫生之診金視乎不同診所之收費,本機構並不能夠提供資料。
變裝皇后和變裝國王喜歡裝扮成與自己相反的性別,但他們不見得是同志。 現今有些異性戀男性為變裝皇后或反串為女性,但他們仍對妻子忠貞。 這不表示他們將自己認定為女性,他們裝扮成另一個性別可能有其他原因。 與跨性別和變性人相反,本性別者認同他們與生俱來的性別,而大多數人屬於本性別。 這指一個人若明知道她/他在法律上不可以結婚,但仍「有意地及蓄意地」結婚的情況。
香港變性人: 定義
變性人士完成性別重塑手術後,她/他們與子女在法律上的身份不變。 香港變性人2025 可是,當一名變性人士與孩子的另一方家長分居或離婚,不排除她/他的前妻/前夫會以其進行性別轉換為由,提出改變她/他對子女的監護令或探視令。 他認為,當局一方面要求跨性別人公開其以前性別,但又拒絕在官方文化上,認變性人按其個人願意選擇性別,而有關政策,更要強制跨性別人士必須完成變性手術,是殘酷、不人道且有違反《人權法》。 根據人事登記處的政策,任何人要更改身份證上的性別,必須完成整個變性手術,即若由女變男,須要切除子宮和卵巢,並加造全個或部份陽具;由男變女,則須要進行切除睪丸、陽具,及加造陰道的手術。
(事實上,入境事務處建議我們,完成性別重塑手術的人士,有法律責任通知該處)(3) 。 通常需要一張有效的醫學證明及個人的宣誓書來確認性別資料的更改。 新的身份證會獲簽發,證上將顯示變性人士新的名字、性別(以M或F代表)和照片。
而跨性別族羣中,異性戀、同性戀及雙性戀也各有存在,暫時亦無一個清晰確實的比例。 變性女的性別認同與出生時的生理性別相反,並經歷變性來滿足其性別認同。 在 My Ladyboy Date,我們專注於幫助變性女找到愛。 一個共融的社會,理應包容以及尊重每個個體的不同,才能在多元化的族羣中建立聯繫,達致和諧社會。 有見及此,我們一羣來自華英中學的中三、中四學生以跨性別人士作爲研究的主要議題。 經過半年的研習及調查,由街頭上訪問近百名普羅大眾,到親身專訪一名跨性別人士,無疑對「跨性別人士」這個議題有更多角度,更多層面的理解。
香港變性人: 變性前‧變性後
是次資料蒐集會以問卷形式進行,問卷形式大致像小學生的擴充句子練習一般,請大家按自己對每個提示語句的聯想寫出你有關的體驗、想法或感受。 香港變性人2025 人類一直在建立的一堵圍牆,已開始慢慢被拆解推倒了,為的是要建立一個更廣闊包容的空間,讓人可以依照自己各自的不同,為理想而活。 解放宣言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萌芽,推動者為著比自己弱小的人羣作出了努力,企圖實踐一個平等互愛的新世代。 歷史坦白地告訴我們,人類不斷重覆犯錯,許許多多的殺戮流血,都是源出於這個二元排己的觀念,但人類始終不能汲取教訓,只是將定位不斷轉移,再排立異己。 社會上存在著各式各樣的人,彼此的不同,形成了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 人類生活的土地本來就是一個多元的國度,萬物有序而各從其類,各依其本相而存活繁衍,生生不息。
香港變性人: 變性人的婚姻權利
前者指的是生理性別(Sex),後者指的是性別身份(Gender Identity)。 申請人TSE HENRY EDWARD ,26歲,於香港出生,其香港身份證和香港特區護照上性別至今仍是女性。 但他於2012年11月獲簽發的英國護照,已準他把性別改為男性。 他去年6月曾透過律師去信人事登記處,要求把性別由女改成男,但處方以他未完成全套變性手術為由,今年1月11日拒絕他的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