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中國過去5年總體赤字率控制在3%以內,為應對新的困難挑戰預留政策空間。 中國指數研究院報告指,內地2月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按月持平,結束連續7個月跌勢;按年則跌0.06%,跌幅比1月擴大0.03個百分點。 上月二手住宅價格按月微跌0.01%,跌幅比1月收窄0.1個百分點;按年跌0.96%,跌幅擴大0.15個百分點。 報告指,2月新建住宅及二手住宅價格,按月下跌的城市數量均明顯減少。 研究院表示,受樓市政策持續優化、疫情及春節期間累積需求集中釋放等影響,部分核心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情緒有所修復,房價出現較為積極的訊號,但多數三、四線城市置業人士觀望情緒仍濃厚,全國整體市場仍未出現明顯回暖的勢頭。
新市鎮可分為八個區域,包括寶林、翠林、坑口、將軍澳市中心、調景嶺、小赤沙、大赤沙及百勝角。 將軍澳填海 1990年代中期,待坑口一帶的原居民遷走之後,政府在當地興建厚德邨,並用來安置原來在調景嶺的居民及牛頭角臨屋區的住戶。 將軍澳市中心一帶的尚德邨、唐明苑等在1990年代後期才開始入夥,並開始發現新填海區的不平均沉降問題。
將軍澳填海: 將軍澳擬填海建5萬夥住宅 區議員促港鐵加密班次
【本報訊】10多名將軍澳日出康城居民昨到政府總部向發展局遞交請願信,反對於日出康城附近填海。 當局研究於將軍澳工業邨及日出康城對出水域範圍填海,興建將軍澳南延線。 將軍澳填海2025 日出康城居民表示,研究填海方案距離民居僅43米,擔心工程會對未來十年八載造成環境及空氣污染、塵土飛揚、嚴重影響居民健康。 將軍澳填海 發展局同時建議在鄰近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的將軍澳第132區,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現於137區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以及電力設施、廢物轉運站等。
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就建議政府,整個「公共衞生緊急狀態」都可以取消。 孔繁毅話,政府嘅決定正確,宜家嘅時機成熟,流感高峯期喺3月已過,新冠病毒都唔需要擔心,社區上有好高嘅混合免疫。 不過口罩令解除第一日,街上大部分市民都繼續戴口罩,有人話會先觀望一段時間,大部分人唔戴先會除,亦有市民話,喺人多嘅地方先會戴。 除此以外,將軍澳新市鎮的市中心選址自發展以來不斷修改,故此實際位置及定義亦成為爭議焦點,但據政府官方地圖,將軍澳市中心標示在寶邑路近將軍澳站附近、私人住宅天晉的所在位置。 亦有市民誤將位於寶琳路的寶達邨與寶林邨混淆,以為同屬將軍澳新市鎮的屋邨,雖然興建前是屬於西貢區,但寶達邨在興建時已獲劃入觀塘區的秀茂坪,現時與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沒有關連。 2011年位於將軍澳站上蓋天晉旁的酒店項目命名香港九龍東皇冠假日酒店及香港九龍東智選假日酒店,均位於新界東,不過以九龍東命名,引起了部份公眾和網上討論區對酒店所在地的地區爭議。
將軍澳填海: 發展局:將軍澳填海選址創新園對出水域 會聽居民意見
當局說,視乎公眾諮詢及擬議將軍澳線南延線詳細設計,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將會圍繞擬設置於將軍澳第137 將軍澳填海 區中央範圍的鐵路站。 擬議的鐵路站將位於大部分居民的500米步行距離內,涉及超過三分之二的規劃人口。 另外,當局建議於將軍澳第132 區對出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兩個現時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公共設施和4個有特定地域要求的公共設施。 除了兩個須由將軍澳第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將於將軍澳第132 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 當局亦建議在132區建設一個建築廢料處理設施、一個廢物轉運站及一個海上垃圾收集站。
- 後人為紀念這位將軍,除在原地安葬該將軍外,還把安葬地稱作「將軍澳」以作紀念。
- 居民又說,當局早於2013年時已擱置了日出康城對出填海,日出康城現比當年更發展成熟,連石角路將有近8萬居民,更不適合填海,應更改走線,或更改建築方式興建鐵路,例如海底沉箱或高架橋。
- 不過房委會在規劃興建本邨時,卻將「寶琳」一名改為「寶林」,其原因目前無從稽考。
- 地鐵(今港鐵)將軍澳綫通車後,將軍澳新市鎮的對外交通更為便捷,同時將軍澳工業邨亦為區內外居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目標於2023年前分階段完成第一和第二批餘下的核心文化藝術設施(包括M+及演藝綜合劇場)。
至於大、小赤沙則仍在發展當中,發展中和已發展的項目包括有足球場、污水處理廠、港鐵將軍澳車廠及其上蓋物業日出康城。 小赤沙因座落在該處的住宅物業,而常稱作康城(位於將軍澳新市鎮86區),並在將軍澳創新園(前將軍澳工業邨)及大赤沙以北,該區主要有港鐵康城站及將軍澳車廠,還包括住宅、商場、公園及鐵路上蓋發展計劃。 此區大部份土地是把調景嶺東北部的海灣填海發展而成,主要有將軍澳中心、尚德邨、唐明苑、富康花園、寶盈花園和清水灣半島等。
將軍澳填海: 社區中心
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現正分5期進行,將提供所需土地,以便沿港島北岸興建連接中環與港島東部的重要連接路和鐵路。 計劃的首4期已經完成,除了提供用地建造連接路和鐵路之外,亦提供土地興建機場快線香港站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擴建部分。 將軍澳填海 最後一期的工程,即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於2009年年底動工,填海工程已於2017年完成,餘下基礎設施工程正在進行中。 將軍澳填海2025 落馬洲河套地區(河套)佔地約88公頃,將發展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創科園)。
將軍澳填海: 將軍澳填海發展新社區 暫未有估價 擬引入大陸電力
將軍澳新市鎮北部為寶林及坑口,西北部為翠林,東南部為百勝角及小赤沙(包括日出康城),南部為將軍澳市中心(包括將軍澳南),西南部為調景嶺,最東南端及最偏遠為大赤沙。 1985年,將軍澳發展第一期的填海區工程完成,第一個公共屋邨正式開始興建。 將軍澳第一座落成的公共屋邨大廈為寶仁樓及寶泰樓,故此將軍澳第一個公共屋邨是寶林邨。
將軍澳填海: 將軍澳2填海項目低調展開諮詢 政府消息:公眾諮詢期後亦可表達意見
由於當區位處海旁,將採用階梯式建築物高度輪廓,將由東北至西南朝海旁方向逐步遞減,海旁一帶將設海濱長廊及綠化休憇空間,鼓勵居民以步行或騎單車等模式出行。 至於隧道過海往港島東,當局指港島東已發展得「九九十十」,認為沒有新發展機會,暫時未有計劃興建。 這項位於秀茂坪區的工程計劃已平整約20公頃的工地,作公共房屋、學校、休憩用地,以及相關的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的發展。 工程於2008年1月展開,至今所用作公共房屋發展的土地已完成平整,並移交房屋署。 將軍澳填海2025 議員林素蔚表示,政府施政應以民為本,議員狄志遠也認為犧牲居民的發展是不公義、不公平,希望政府聆聽反對聲音。
將軍澳填海: 中國「新威脅」VS 美國「一鑊泡」
【本報訊】將軍澳第137區發展計劃大興土木,遭到居民及環保團體反對。 將軍澳不同位置都會填海,包括第132區及日出康城對出,西貢區議員張美雄表示,日出康城居民擔心填海範圍距離民居最近僅40米,希望減少填海面積。 有環保團體則認為,政府未有公開擬建的電力設施細節,憂會與內地核電的機組設備連接。 發展局強調,132區的填海及削坡比例未有定案,但承諾即使「削唔到坡」,最多亦只會填海25公頃,如果削坡順利,則有望減少填海面積。 在不影響工程時間表下,當局會盡量削坡而減少填海,將對附近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將軍澳填海: 政府擬將軍澳建「厭惡性設施」惹居民反對 發展局3月出席區議會討論
而運輸局的研究指,暫不打算興建過海隧道接駁137區至去港島東,因為建隧道要投入大量資源,有相應發展機會才符合效益,但港島東「已發展得九九十十」,故現階段不考慮。 將軍澳創新園(前稱:將軍澳工業邨)位於將軍澳大赤沙,位處東南陲,是香港第3個創新園,於1995年啟用。 並與另兩個創新園(分別是大埔創新園及元朗創新園)不同,將軍澳創新園只容許一些非污染性和高科技行業設廠。
將軍澳填海: 將軍澳新市鎮
甯漢豪指未來十年可供發展的「熟地」達到3,280公頃,面積如兩個將軍澳,其中255公頃來自最新找到的八個「綠化地帶」,預計可以興建7萬個單位。 將軍澳填海 當中佔地最大的是屯門東近小欖一帶,有約107公頃,其次是近新田的麒麟山以南,但部份選址距離不遠就是郊野公園範圍。 發言人承認暫時未有填海造價,但估計工程規模不大,「未必好貴」,同時承認政府有多項大型工程展開,「知道搞緊好多嘢,會睇住盤數。」但補充指填海20公頃就提供到5萬個單位,項目是值得推展。 議員洪雯則稱,當局一口氣將6個厭惡性的設施重置在132區,直接影響鄰近居民的生活,要求考慮將部分設施遷離當區。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伍漢林表示,當局現時未就引入零碳能源的內容進行諮詢,發展局就先向立法會提交填海建議,並續以零碳能源含糊其辭,既無法釋除公眾對輸入核電的疑慮,亦剝奪公眾知情權和表達意見的機會。 外界關注「厭惡性」設施與住宅區尤其是屋苑維景灣畔相距甚近,政府發言人重申,緩衝距離已由原本800米,延長至1公里,至於為何不擴大第 將軍澳填海 137區填海範圍,以繼續容納相關設施,發言人指出,第137區填海面積不能再加大,會影響對出海面的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