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東鐵線路軌旁邊的東江供水水管及靠近彩園邨至上水廣場行人天橋的原臨時停車場東南部份則獲得保留。 上水(英語: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新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 上水一帶原為農田,於1980年代起發展為現代化新市鎮,區內住宅和商業區以石湖墟和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發展,是上水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也是北區的主要商業經濟中心,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市中心北部,西南部等村落找到。 公營房屋供應緊張,房委會計劃於上水第4區及30區的1號及2號用地發展公營房屋,日前向城規會申請放寬地積比率限制至6.5倍,料共可提供3644夥單位,較原定落成的3500夥略為增多,最高可建樓高47層的大廈。 地盤面積約1.1公頃,地積比率住用約6倍,非住用約2倍,有關地段擬建共3座不高於40住宅樓層,建成後提供單位數目約1500個,主要設施有郵局,私家車位約70個和單車位約140個,零售設施有約700平方米。 上水公屋發展2025 有關位置位於火車路旁,火車經過時發出大量噪音,而在毗鄰的工廠大廈亦會發出聲響,日後居民遷入可能會受到影響。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 上水公屋發展 「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徙置大廈向高空發展,設施逐步改善;由「第四型」徙置大廈開始,單位內設有獨立衞生間和露臺。
上水公屋發展: 樓宇
消息稱,該名老翁家住藍田,上週六(15日)從內地回港後需接受家居隔離。 惟他今早突然離開寓所,其子發現後報警求助,不斷致電父親,當時老翁正乘坐前往上水的巴士,不知自己身處何方,有乘客幫忙接聽電話,並協助老翁於上水清河邨巴士總站下車,身穿整套防護衣物警員到場處理。 2020年2月18日早上9時許,上水有街坊發現大批身穿整套防護衣物的警員於清河邨巴士總站出現,擔心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個案出現。 記者趕赴現場,發現兩名身穿防護衣物的警員及一批軍裝警員在場,以及一名戴口罩及白色手錶的老翁坐在站長室旁。
- 政府立即在原址興建多幢兩層高的平房,臨時安置無家可歸的災民。
- 「大本型」是房委會轄下最大型的商場,樓高八層,樓面總面積約45 000平方米,設有六大主題購物區,共150間店舖。
- 清河商場為一座單層商場,面積約2,400平方米,於2008年4月啟用。
- 當中,幼稚園已於2021年12月分配予明愛聖方濟各幼稚園,以重置該校現時位於港島西半山的校舍。
- 2020年2月18日早上9時許,上水有街坊發現大批身穿整套防護衣物的警員於清河邨巴士總站出現,擔心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個案出現。
立法會通過《2007年房屋(修訂)條例草案》,確立以租戶入息變動為基礎的新公屋租金調整機制。 政府決策局重組後,由運輸及房屋局負責香港的房屋政策,並由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出任房委會主席。 推出一系列「天倫樂」住屋計劃,鼓勵兩代家庭和諧共處、互相照顧。 重建後的石硤尾邨舉行啟用儀式,成為首個廣泛採用「通用設計」的公共屋邨;該設計理念是讓長者可以原區安老。
上水公屋發展: 【人口爆炸】上水攝位起七座公屋增萬五人 居民:放工已塞兩個鐘
而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屬於新界東(LC5)選區[15],而地方行政則為北區。 另外,為增加綠化面積,設有全港首個垃圾房天台花園、綠化行車道、10支太陽能路燈、垂直綠化等各樣設施集於一身,是屋邨的一大特色。 清河邨第一期除了包括清頌樓、清譽樓、清顯樓,亦包括邨內的一個小型商場 – 清河商場,同樣先後由德信建築及有利集團承建。 根據初步交通及運輸影響評估,在實施了建議的交通改善措施後,擬建項目對整體交通及運輸不會帶來嚴重不良影響。 在視覺及空氣流通方面,擬議建築物的高度仍能大致保持區內的視覺通透性,而建築物的位置及座向亦將會按周邊發展布局適當分隔,以促進建築物之間的空氣流通以及減少噪音及視覺等影響。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主要以掃管埔路、馬適路以北至雙魚河及梧桐河以南的地區為範圍。 根據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出版的圖書一《香港文物》,上水區內的上水華山曾出土新石器時代及兩漢時期的文物。 而根據《北區風物志》(1994年)記載,上水及粉嶺一帶古稱「雙魚市」,因上水北面有一條「雙魚河」。 上水公屋發展 自廖族於元末由福建遷來廣東南部之後,子孫漸漸散居於今新界橫眉山、嶺下、小坑、雙魚、福田、上水一帶,並建成村落。 上水公屋發展2025 傳至對風水有認識的七世祖廖南沙,倡言必須聚族而居,後代子孫方可昌盛。 乃根據風水學說追尋「龍脈」,選定龍口地形像鳳之處,合力鑿池(即護城河)築城,建成「圍內村」(今上水鄉老圍);號召廖氏三房子孫盡徙圍內居住。
上水公屋發展: 上水ATM機撳錢突被女子死纏:「做乜攞咗我錢!」「屈錢黨」新招行騙 事主教咁甩身|Juicy叮
推出「整體重建計劃」,逐步拆卸和重建566幢在1973年以前落成的大廈。 由德信建築承建的清河邨第一及二期,原訂於2006年與第三期一併竣工。 但是,由於德信資不抵債,加上在此項目與香港仔石排灣邨二期拖欠工人薪金,導致項目施工進度緩慢,最後被房屋署勒令終止合約並重新招標[16],而德信更因欠下賠償而一度被法院下令清盤。 上水公屋發展2025 上水公屋發展2025 此案是自從1986年祥記建築有限公司放棄耀安邨一期及顯徑邨二及三期工程、1995年海成建築有限公司資不抵債引致葵盛東邨及金坪邨爛尾,以及1990年代尾數宗公屋小型單位大廈工程爛尾後,最為嚴重的公屋工程爛尾事件。 其他設施包括1所幼稚園、2所社區服務中心(香港宣教會恩霖社區服務中心及保良局田家炳關愛家庭中心)、1所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香港小童羣益會清河分址) 及1所濫用精神藥物者輔導中心。
由於圍內村立於梧桐河之上,廖氏族人便稱其為「上水鄉」,漸漸「上水」便成了附近一帶地方的名稱。 上水與粉嶺、打鼓嶺和沙頭角同屬於1979年成立的北區行政區。 上水發展主要是在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由附近屋邨前往鐵路車站一般都在15分鐘步行時間內。 雖然現在上水已經發展成為新市鎮,但由於石湖墟鄰近鐵路車站及巴士總站,所以並沒有因為發展而衰落,人流反而更多。 尤其自由行政策後,經常有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往來上水及深圳購買日用品和走運水貨。
上水公屋發展: 上水提供620個單位 預計容納1,750人
在休憩用地方面:邨內的空地設有3個兒童遊樂場及2個籃球場。 1970年代初期,新豐路與大頭嶺村和上水臨時房屋區之間仍為石上河流域的農田和寮屋用地。 上水公屋發展 1983年,為配合九廣鐵路全線進行電氣化改造工程,政府將新豐路縮短至龍琛路路口,拆除該處平交道,同時在石湖墟西面新築一條從新豐路與馬會道路口延伸至粉錦公路路口(即現今的上水迴旋處)並使用行車天橋跨越九廣鐵路的新馬路,於1985年命名為「寶石湖路」。 據房委會提供的列表顯示,2022至2024年的公屋落成地區分佈主要在深水埗區、葵青區及屯門區,其中在市區方面共約7,600夥;在擴展市區方面則有約17,100夥;在新界區方面就有約13,700夥。
上水公屋發展: 上水居民表示驚訝:「唔講都唔知!」
房委會公屋食水質量控制問題檢討委員會向房委會主席提交最終報告,就房委會過往品質檢驗不足之處提出改善建議。 房委會「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2016」及香港房屋協會「資助出售房屋項目」於2月接受聯合申請。 清拆最後一個位於沙角尾的「臨時房屋區」,為這類有40年歷史的房屋劃上句號。 推行「長者租金津貼」試驗計劃,提供租金津貼予合資格高齡申請人,讓他們租住私人樓宇,以代替公屋單位編配。 因應房地產市場的情況,房委會通過停售「居屋計劃」及「私人參建計劃」單位十個月,直至2002年6月底。 清河邨連同沙田愉翠苑是「香港建築環境評估計劃」下,獲選為評審試點的公營房屋項目[7],負責設計本邨一及二期的房屋署總建築師何樂素芬表示,清河邨是設有最多綠化項目的屋邨,當中包括首次在垃圾房屋頂栽種植物[8]。
上水公屋發展: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經修訂的「富戶政策」於2017年10月的申報週期開始實施。 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於11月通過恆常化「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 首個為公屋租戶而設的流動應用程式「房署資訊通」於12月推出。
上水公屋發展: 清河邨
城規會由今起至5月29日進行公眾諮詢,瞭解市民對更改上述土地用途作住宅之用的意見。 2017年3月,房屋署計畫將邨內的露天停車場用地改建公屋,將擬興建一座約39層公屋,可提供776個單位,並設有商場及停車場。 上水公屋發展 搬遷停車位之加建及改建工程最快於2018年年初動工,預於2019年年初完成,而興建公屋計畫將最快2019年年初動工,預計於2023年落成[9]。
上水公屋發展: 公共交通
截至2009年10月為止,已有日本城家居用品店、OK便利店、大昌食品市場、萬寧、西醫及牙醫診所、富園茶餐廳、髮廊、洗衣店、餅店、富金酒樓、源泰文具公司及百佳超級市場進駐。 上水公屋發展 上水公屋發展2025 在商場旁邊為清河邨公共運輸交匯處,設有小巴站、巴士站及的士站,而清河邨公共運輸交匯處於2008年12月7日啟用。 商場也設有銀行櫃員機,現在暫時擺放在清譽樓附翼地下及OK便利店內[13]。 屋邨大部份設施設在3樓平臺,包括休憩花園,太極廣場,兒童遊樂場,乒乓球枱和健身區。 平臺將會有行人天橋連接服務設施大樓和地區的天橋系統往上水港鐵站。
上水公屋發展: 交通
政府發表「長遠房屋策略」,制訂1987年至2001年香港的房屋政策綱領。 自當年4月起,凡居住在公屋達十年或以上的租戶必須每兩年申報家庭收入;若收入超過指定上限,便須繳付雙倍租金。 寶石湖邨之名源於屋邨旁邊連接彩蒲苑與石湖墟、跨越東鐵綫的寶石湖路,該馬路前稱「上水D4路」,後於1985年取當時剛落成的彩蒲苑之「蒲」字和石湖墟之「石湖」二字結合,並取諧音雅化命名為「寶石湖路」[4]。 至於目前三座樓宇之命名則沒有採用區內其他屋邨所有樓宇名稱中有一共同字的習慣,而僅從「寶石湖」的意境概念進行延伸聯想,與牛池灣彩雲邨等屋邨做法相同。 就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指數,消息人士解釋,當局推出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旨在反映政府在改善市民住屋效率,而新指標推出後,當局亦不會取消原有的傳統公屋輪候時間。 現時公屋住戶在公眾地方晾曬衣物(房屋署指定地點除外),會被屋邨管理處警告,若繼續違規會被扣3分,在兩年內,被扣除的分數累計達16分,其租約將被終止。
上水公屋發展: 樓宇詳情
房委會決定暫停出售回購及未售出的居屋單位,直至2006年年底。 房委會計劃以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的模式,把轄下的零售和停車場設施分拆出售。 該大樓內設有幼兒園,長者日間護理中心,長者鄰舍中心和護養安老院,亦設有扶手電梯及架空通道連接旁邊的連接上水廣場及彩園邨的行人天橋;地下設有商舖,包括便利店、單剪店、美容中心。 上水公屋發展 當中,幼稚園已於2021年12月分配予明愛聖方濟各幼稚園,以重置該校現時位於港島西半山的校舍。 所以,寶石湖路、彩園路和九廣鐵路之間便形成一個三角形地帶,直到2013年前一直作臨時停車場之用。
上水公屋發展: 香港文匯網
西貢區現有13個公共屋邨,除對面海邨和翠塘花園位於西貢市外,其餘均在將軍澳新市鎮,其中有3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上水公屋發展 沙田區現有23個公共屋邨,主要分佈在沙田新市鎮(包括大圍)及馬鞍山新市鎮,其中有5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上水公屋發展: 現時公屋分佈
擬改地之位置於現時的巴士廠位,地盤面積約1.4公頃,地積比率住用約6倍,非住用約1倍,有關地段擬建共2座不高於40住宅樓層,建成後提供單位數目約1800個,主要設施有幼稚園,私家車位約150個和單車位約160個,零售設施有約3000平方米。 申請人只可從「擴展市區」、「新界」、「離島」選擇其中一個,作為未來編配公屋的地區。 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決定將公屋長者寬敞戶的計劃恆常化,讓所有家庭成員均年屆七十歲或以上的公屋寬敞戶調遷至面積合適的單位後可享全免租金。 蘇屋邨最後三幢大廈於2019年2月入夥,標誌着蘇屋邨重建計劃圓滿結束。 新蘇屋邨有14幢住宅大廈,合共提供6 985個公屋單位,為約19 上水公屋發展2025 500人提供居所。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於1月通過恆常化「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
粉嶺第十七區會另有兩幅用地(B1及B2地盤),用作發展私人住宅,分別提供八百七十夥和七百三十夥單位,容納四千三百二十人居住。 為提供小學以配合擬議公營房屋及私人住宅發展,署方亦建議將粉嶺第十七區A地盤及B2地盤以南的一幅「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預留作一所二十四班房及一所三十班房的小學。 上水公屋發展2025 房委會宣佈,計劃分期重建深水埗白田邨較舊部分(八座住宅大廈和一個商場)。 「大本型」是房委會轄下最大型的商場,樓高八層,樓面總面積約45 000平方米,設有六大主題購物區,共150間店舖。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並公佈房屋計劃,目標是在十年內令自置居所比率達到70%。
上水公屋發展: 上水粉嶺六地建屋萬六夥
行政長官李家超公佈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除提出簡約公屋(詳情即看【下一頁】),當局將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以分階段建屋方式,加快落實部分公屋單位,預計5年有約1.2萬個單位,可讓市民提早3至18個月上樓。 總括而言,2022/23年度公屋落成數量相對較低,相信是與新冠疫情有所相關,而2023/24年度公屋落成數量則會回升,亦期望能按預計成功落成,令住屋問題能有所紓緩。 上水公屋發展2025 此外,清河邨早年亦曾設有一座可容納210部私家車、28部輕型貨車及29部電單車的停車場,但目前已劃入清濤苑範圍內。 至2021年12月,未命名的清河邨四期,正式獲選為「綠置居2022」的出售屋苑,並命名為「清濤苑」[11]。 由於寶石湖邨人口不足以成為一個區議會選區,所以劃入鄰近的石湖墟選區,前任區議員為民主黨副主席林卓廷。
起樓計劃推出已有一段時間,城規會現在至5月29日就計劃進行公眾諮詢,一眾街坊反應驚訝,表示毫不知情,更有居民指平日放工已經要塞兩小時車纔回到家,若然再添萬人,後果不堪設想。 根據房屋署呈交北區區議會文件,政府擬於粉嶺和合石村旁的粉嶺第 48 區發展公營房屋項目,地盤總面積約 3.42 公頃,將興建7座大廈,提供約4,200個單位,預計可容納10,800人,最大總樓面面積不超過19.8萬平方米。 深水埗區現有20個公共屋邨,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黃大仙區現有22個公共屋邨,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2017」於3月底接受申請,三個新居屋供選購。
為非長者一人公屋申請者設立配額及計分制度,好讓較年長的申請者可獲優先編配單位。 房委會將180項零售和停車場設施售予領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隨著後者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業務分拆出售計劃終告完成。 推出「全面結構勘察計劃」,以審視落成約40年的公共屋邨的樓宇結構安全。 上水公屋發展 為協助將現時數個分散在北區不同地點的警察訓練設施集中一起,當局近年一直籌備在上水缸瓦甫興建大型警察訓練設施。 當局早前已預告,有關設施落成後,共可釋放多幅用地作其他用途,以配合粉嶺北和古洞北新發展區的發展;其中,現時位於粉嶺芬園的槍械訓練科和警察駕駛及交通訓練中心,用地日後可被釋放,並最新考慮改劃作房屋用途。 如今政府打算在上水多建七幢公營房屋,料增15000人口,上水勢將爆上加爆!
上水公屋發展: 公共屋邨
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發表聲明,為政府的房屋政策重新定位;其目標在於維持公平和穩定的環境,讓私營物業市場可以持續健康發展,同時為沒有能力租住私營房屋的人士提供資助公共房屋。 為配合重新定位的房屋政策,房委會宣佈將會由2003年起停建及停售「居屋計劃」和「私人參建計劃」的單位;以及在推出第六期單位後,終止「租置計劃」。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北區公營房屋項目再有新進展,特區政府計劃在上水彩順街用地發展公營房屋。 該項目佔地約3公頃,當中房屋發展地盤佔約1.56公頃,計劃發展2400夥單位,亦包括教育及社福設施。 土木工程拓展署指,待法定程序和撥款申請完成後,預計於2024年動工,可分階段於2025年至2027年竣工。 北區現有14個公共屋邨,除沙頭角邨位於沙頭角之外,其餘屋邨全部位於粉嶺/上水新市鎮,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