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網站所顯示的資訊或與金融機構或服務供應商之網站有所出入。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 如果閣下正在輪候公屋,或合資格輪候公屋而想快啲上樓的話,就不可不知,原來房署係有一項「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換言之循呢個計劃,係可以比一般輪候者快啲獲得編配公屋單位,而新一期預計會於2022年中接受申請。
- 此外,凡願意入住「有效空置期」達12個月或以上嘅租戶,亦可享有租金寬減,寬減視乎單位有效空置期而定。
- 由於公屋是供應緊絀但需求極大的公共住屋資源,因此收入限制亦較嚴謹。
- 基於上述原因,房屋署恕難預測各申請者須等候多久纔可獲配公屋單位。
- 想了解非長者一人申請編配進度,可以到「房委會網站」、點選「公屋申請」、「申請類別」、「非長者一人申請」。
上述資料僅顯示在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間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分佈,過往的趨勢並不代表將來的情況。 有關資料只用作一般參考用途,不應視爲個別申請者用以估算其輪候時間的依據。 他重申,特區政府已採取多個措施,紓緩市民的住屋困難問題,包括興建過渡性房屋、提供輪候公屋津貼及推行劏房租管,長遠要繼續造地及覓地建屋。
公屋輪候時間: 公屋輪候時間增至6.1年 再創近年新高
不過,即使疫情受控,社會暴亂平息,展望未來一年,情況似乎仍會進一步惡化。 公屋輪候時間2025 截至今年6月底,在15.36萬名一般申請者當中,有五成、即7.7萬人輪候時間已逾3年,但仍未曾獲配屋,按年增3.6%,其中的19,900人更輪候逾6年仍未曾獲配屋,按年大增42%。 房委會解釋,輪候逾6年纔上到樓的申請者,有超過五成人是因更改所選地區或住戶資料,其餘原因還包括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如火炭駿洋邨於去年大部分時間被用作檢疫中心;粉嶺暉明邨曾被破壞等。 房委會解釋,公屋輪候時間延長,主要是由於多個大型公共屋邨項目,在2022年第一季陸續入夥,例如粉嶺皇后山邨、深水埗海達邨和白田邨,讓為數不少輪候已久的一般申請者獲編配公屋,他們的輪候時間因而反映在最新的平均輪候時間中。
- 按此計分制度及最新編配進度,申請人須等候約30年纔可獲安排詳細資格審查,屆時申請人已達48歲,而且輪候期間收入亦不可超過指定上限(現時為HK$11,540)。
- 房委會指出,雖然特區政府已覓得足夠土地在未來10年興建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但10年期內的房屋供應仍取決於土地供應的多寡和時間,以及個別項目情況,故難以準確推算何時纔可重新回到「3年上樓」的承諾。
- 另外,今年首季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5,3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730宗。
- 按房委會的目標,一般公屋申請平均輪候時間為約3年,但目標不適用於非長者1人申請者。
上樓速度加快,兼可自選單位,缺點是計劃提供的單位均有一定負面因素。 有關申請會即時被納入非長者一人申請的配額及計分制,按遞交原來申請時的年齡計分,而所累積的輪候時間亦會全數計入新申請類別中。 公屋輪候時間2025 不過房委會一般每年都會以書面邀請正在輪候的申請者參與計劃。 公屋輪候時間2025 如未能符合優先配屋計劃,房委會每年亦會發信予輪候中的申請人參與「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計劃申請人可自選單位,可供揀選的單位大部分是受歡迎程度較低的公屋單位,如凶宅、單位有過蟲患、鉛水等問題、處於偏遠地區等等。 基於上述原因,房屋署恕難預測各申請者須等候多久纔可獲配公屋單位。
公屋輪候時間: 香港
在「特快公屋編配計劃2021」名單中,沙角邨綠鷺樓的1610室,於2002年及2008年曾發生兇殺事件,單位面積23.13平方米,現時租金為1,317元。 他又指,來年度可供編配的新落成公屋單位數量與去年度相若,公屋供求關係仍然相當緊張,坦言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未見樂觀,更擔心會繼續攀升。 對比今年3月底的數字,當時共有24.52萬宗申請,而最新的申請宗數下降2,600宗,減幅主要在一般公屋申請,較上季的14.75萬宗減少3,300宗,而非長者一人申請則較上季的9.77萬宗增加700宗。
目標雖說3年上樓,惟實際上一般公屋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而當中長者1人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則較短,大概是2.9年。 為了紓緩基層家庭因長時間輪候公屋而面對的生活困難,政府由2021年6月起推行現金津貼試行計劃,二人或以上的申請住戶;或「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的申請者,提供最高$3900資助。 由於輪候各申請地區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數目有異,區內公屋供應量也各有不同,故各區已接受配房的最低分數也會有所差異。
公屋輪候時間: 公屋輪候時間再延長至6.1年創自1999年新高!輪候3年以上申請現金津貼最高可獲$3900資助
申請者可按其喜好及入住公屋的迫切性,重新考慮其公屋申請地區;惟選擇輪候市區(包括香港島及九龍)公屋單位會受以下注意事項第3點所述的限制。 另由於配房的先後次序須視乎申請者於「配額及計分制」下的分數而定,而此分數亦與申請者成功登記輪候公屋時的年齡有關;故若於某一時段內有較多較年長的申請者到達編配階段,可導致某月份某區的已接受配房最低分數較上月不降反升。 根據一項全球性調查,香港已連續第9年成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城市。 面對天價物業,不少人都希望在住屋方面得到政府幫助,近年很多年輕人剛成年即申請公屋。 今次MoneyHero就為大家綜合了公屋申請入息及資產限額、上樓輪候時間、編配進度等,供有意申請的朋友作為參考。
公屋輪候時間: 房屋署
公屋計分制中,18歲的一人申請者會以0分起步,每年長一歲加 9 分,即 19歲時得9 分,20歲得18分,21歲得27分,如此類推,直至59歲為止(年滿60歲時,申請會自動轉成「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日在接受電臺訪問時承認,對公屋輪候時間保持不破6年大關未許樂觀,特區政府會加快建屋及編配工作。 就《長遠房屋策略2021週年進度報告》之所以不訂下「告別劏房」時間表,他則稱是因為市民租住劏房有不同原因,如有家庭因收入不足而被迫住劏房,但亦有市民因想住近工作地點而選擇劏房,特區政府無法逐一處理。 房委會公佈最新公屋輪候時間,截至今年3月底,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6.1年,長者一人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兩個數字都較上一季增加0.1年,均創1999年以來新高。
公屋輪候時間: 優先配屋計劃 / 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因此,他認為現階段就將公屋輪候上樓情況視為「有改善」,實屬言之尚早,須持觀望態度。 要注意的是,獲計劃特快編配公屋的住戶入住該單位3年內不可調遷,期間亦沒有綠表資格,若申請居屋僅能以白表申請,亦須交還公屋單位。 房委會於2018年共推出1,300個單位,收到超過58,300宗申請,超額申請逾43倍。 中籤的申請者可獲提早自選單位,部分單位更特設租金寬減期。
公屋輪候時間: 政府津貼
房委會亦會以分數列出非長者一人申請的編配進度,你也可參考一下審查完成至獲配房之間的分數相差多少,大約計出相隔需時多長會獲得編配單位。 柯創盛呼籲政府必須更大刀闊斧增加公屋供應,至少必須做到平均每年提供2.1萬個公屋單位的目標,否則未來一段時間也走不出公屋短缺的「死衚衕」。 以上特別分析中所述的申請者輪候時間僅顯示某個時間的特定情況,過往的趨勢並不代表將來的情況。 分析結果只用作一般參考用途,不應視為反映整體申請者輪候時間或個別申請者用以估算其輪候時間的依據。
公屋輪候時間: 特快公屋編配計劃
房委會指出,雖然特區政府已覓得足夠土地在未來10年興建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但10年期內的房屋供應仍取決於土地供應的多寡和時間,以及個別項目情況,故難以準確推算何時纔可重新回到「3年上樓」的承諾。 截至3月底,房委會共接獲約14.75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77萬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在今年第一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60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520宗,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420宗。 西九新動力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表示,今個季度輪候時間的跌幅相當輕微,但未足以反映平均輪候時間有改善,而按照過去的情況,現時更可能屬於高位徘徊。 他以2018年9月底至2020年6月底為例,當時公屋輪候時間徘徊於5.4至5.5年之間,其後持續攀升,更突破6年。
公屋輪候時間: 輪候公屋
另外,今年首季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5,3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730宗。 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580宗。 年輕的單身一族申請公屋,動輒需要3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上樓,的確令人絕望。 最簡單方法當然是加入已成年的家庭成員,例如成家立室,夫婦二人一同申請,或與兄弟姐妹一同申請。 公屋申請的可選區域分為4區,包括市區(包括港島及九龍)、擴展市區(包括東湧、沙田、馬鞍山、將軍澳、荃灣、葵涌及青衣)、新界(包括屯門、元朗、天水圍、上水、粉嶺及大埔)及離島(不包括東湧)。
公屋輪候時間: 1年先上到樓 輪候公屋時間再創新高!有乜辦法可以快啲上樓?
以入夥幾年,位於秀茂坪的安達邨為例,樓面面積407平方呎的兩房單位,月租僅約HK$3,000,這個數目僅足以支付部分屋苑的車位租金,難怪公屋人見人愛。 公屋輪候時間 在2022年12月底,約有 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6 公屋輪候時間 2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公屋輪候時間: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截至6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 房委會指,現時約有144,2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98,4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即共有242,600宗申請。 房委會公佈截至6月底最新公屋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年,較早前的6.1年新高微跌0.1年;至於長者一人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則繼續維持4.1年。
公屋輪候時間: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截至2022年12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爲5.5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爲3.9年。 在2022年第四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3 8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680宗。 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爲620宗。